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1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想到这个问题,斯普鲁恩斯在要不要出动轰炸机的问题上犹豫了,当时,他首先派出去的是侦察机,而不是轰炸机,这些侦察机的任务是在圣地亚哥附近,以及南面的牙买加海峡,以及牙买加岛附近海域寻找唐帝国的航母舰队。如果他出动了轰炸机去对付第三特混舰队,随后侦察机有所发现,而且自己也暴露了的话,那么他就将面临没有轰炸机可以去对付唐帝国的航母舰队的尴尬局面。最重要的是,斯普鲁恩斯手里只有两支特混舰队,而敌人至少有两支航母特混舰队,也许还要把第三舰队算上,那就是五支航母特混舰队,这样一来,斯普鲁恩斯手里的航空打击力量本来就捉襟见肘,如果再分兵去对付第三特混舰队的话,那就更没有资本与敌人的航母舰队拼出个高下来了。
也就是说,当时,斯普鲁恩斯把对付航母放在了首位,他与第三特混舰队的距离有100海里,这已经足够确保自己的安全,而且第三特混舰队还在与第21特混舰队作战,而斯普鲁恩斯指挥的舰队还在继续向西航行,距离还在扩大,因此不需要担心第三特混舰队的威胁,只要他首先干掉了对方的航母,解决掉第三特混舰队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可是,当初斯普鲁恩斯甚至不知道对方有几支航母特混舰队参战呢!
到七点左右,第21特混舰队已经连续发来了两封电报,就在斯普鲁恩斯感到局势快要失去控制的时候,陆军航空兵在古巴的司令部发来了一封电报。这也是一封天气预报,当时,驻扎在多米尼加的美军气象站已经发现了进入加勒比海的飓风,而且测算出了飓风的运动速度与方向。现在,飓风就正好朝着斯普鲁恩斯他们这边而来!
这封电报是阿诺德的手下发出的,而其本意是警告斯普鲁恩斯,让他不要按照原计划向西进入攻击海域,轰炸尤卡坦半岛的作战行动必须要暂时停止。在收到电报后,斯普鲁恩斯首先的反应是他不需要去执行没有任何意义的任务,可以重点对付唐帝国的舰队,接着他就想到,飓风到来之后,这场战斗多半就没得打了。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就在斯普鲁恩斯命令舰队转为向北全速航行,准备规避飓风的时候。已经到达了牙买加西南部海域的飓风突然转向,而且,飓风的影响范围还在迅速扩大,到七点半左右,斯普鲁恩斯的舰队到达了开曼布拉克岛附近海域,而飓风就在其南面大概200海里处,正在以130节的速度向西北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其向北运动的速度大概有60节左右。另外,舰队当时所在海域的风速已经超过了30节,而“埃塞克斯”级航母的抗风能力不会比“湖”级好多少,在此情况下,也不可能让舰载机顺利升空。
到此,斯普鲁恩斯也不得不向自然的力量屈服。舰队已经无法避开飓风了,而最近的港口是古巴中部的西恩富戈斯。无奈之中,斯普鲁恩斯不得不下令舰队全速向西恩富戈斯港前进,到港口内躲避飓风。至于与唐帝国舰队作战的事情,斯普鲁恩斯早就甩到一边去了,在风速超过50节之后,不但无法让舰载机起飞与着路,而且轰炸机也不可能准确的投下炸弹,甚至连正常飞行都有危险,没有人愿意与自然最狂暴的力量对抗,最理智的选择就是线避开大自然的愤怒。
实际上,此时谈仁皓的舰队也在飓风中向东南航行,其所在的海域为牙买加西南大概240度方向,距离牙买加海岸线170海里,也就是说,谈仁皓与斯普鲁恩斯此时的距离大概只有260海里左右,最近的时候甚至不超过250海里。这个距离已经完全在侦察机的搜索范围之内,也在轰炸机的打击范围之内,只是因为双方都先后受到了飓风的影响,谁也没有发现对手,也没有办法去干掉对方。
飓风不仅仅影响到了舰队,而且也影响到了美国陆军的航空兵。在凌晨的时候,美国设在好几个岛屿上的气象站都发现了气压的异常变化,随即气象侦察机就发现了进入加勒比海的飓风。凌晨大概五点左右,也就是在圣地亚哥港正在遭到轰炸的时候,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部就命令部署在古巴的重型轰炸机部队,以及战术轰炸机部队准备转移到本土的机场上去,避免遭到飓风的袭击。而当时圣地亚哥港是属于美国海军管辖的,因此陆军知道这里挨炸弹的时候已经是五点半了,而且当时陆军没有命令起飞战斗机去保护圣地亚哥港。
到天亮前,部署在古巴的大部分美国陆航的轰炸机都已经返回了本土,或者是正在起飞,而且这些轰炸机都没有携带弹药。在六点半左右,当气象侦察机发现飓风开始向北运动,很有可能从古巴西面经过,到时候古巴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飓风的影响,连暂时没有撤退的战斗机都紧急起飞,准备规避飓风。也就是说,当第三特混舰队与第21特混舰队在圣地亚哥港外激战的时候,美国陆航已经先一步“撤退”了。
常荐新当时并不知道飓风到来的消息,后来他才发现,旗舰上用于与第一特混舰队,以及后方基地联系的长途电台的电线被敌人的小口径炮弹给打断了,所以他一直没有收到谈仁皓与雷少卿发来的电报,而其他各战舰当时都在作战,没有哪个舰长注意去接收其他舰队的电报。等到常荐新让人修好了天线,得知飓风已经逼近的消息后,他也猛的明白了过来,难怪美军的轰炸机一直没有出现呢!

第八十五章 亡羊补牢

首先脱离飓风影响的是跟在第一舰队后面的第三舰队的三支特混舰队,其中第四特混舰队最后一个在九点二十分左右到达了相对平静的海域,此时,飓风已经运动到了开曼群岛与古巴之间的海域,而且运动方向再次转变,几乎是直接朝着古巴的西部地区而去的,并且将在十点之前登陆古巴。
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二特混舰队在九点三十五分与九点五十分先后离开了飓风的影响区。到此,舰队与飓风的距离已经在300海里之外,而且舰队也运动到了牙买加岛南部大概240海里处,与飓风中心的距离在350海里以上,距离圣地亚哥港大概420海里。
脱离飓风之后,谈仁皓等几位舰队司令官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立即抢修战舰上的通信设备,特别是长途通信电台。随即,航母上的官兵也开始检查航母的状态。到十点过五分,“龙感湖”号航母上的电子军官首先修好了一部长途电台,以及一部用来与舰载机联系的电台。随即,谈仁皓就收到了很多消息。
首先发来消息的是雷少卿,谈仁皓从而知道了第三特混舰队已经击败了第21特混舰队,但是因为常荐新担心遭到美军轰炸机的打击,没有继续炮击圣地亚哥港,要求谈仁皓他们对圣地亚哥港进行补充轰炸。这份电报本来是由常荐新在九点半左右发出来的,当时他刚让人修好了受损的电台,电报没有被谈仁皓收到,反而被在科隆港的雷少卿收到了,随即雷少卿在与谈仁皓联系上之后,就转发了这封电报。
此时,舰队里的航空参谋也陆续与之前派出去的机群联系上了。当时,大部分的侦察机都已经回到了出发时的海域,而且在向西寻找舰队。这些侦察机上的燃料几乎快要用光了,为了能够延长滞空时间,飞行员不得不以最慢的速度飞行,在与舰队联系上之后,侦察机都立即飞了过来。因为当时第三舰队在前,第一舰队在后,因此很多第一舰队的侦察机都是在看到了第三舰队的航母之后,根本就不管那么多,直接降落到了航母上。
最严重的还是那批派往第三特混舰队上空的战斗机。这些战斗机是在六点之前起飞的,而且其携带的燃料最多只能够飞行到十点半,按照谈仁皓的安排,这些战斗机最迟在九点到九点半之前离开第三特混舰队,返回航母。结果,在十点左右,大部分的战斗机都已经回到了之前确定的会合海域,结果却没有找到航母。到航空参谋与他们联系上的时候,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战斗机因为燃料用完不得不在海面上迫降,飞行员全都逃了出来,可是这些迫降的战斗机也全都完了。另外的一半战斗机就在距离舰队不远的地方,可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根本就飞不过来,也只能尽量靠近舰队,然后迫降,飞行员也只能等着救援飞机与舰艇把他们从海里捞起来了。
情急之中,谈仁皓首先安排的肯定是救援工作,飞行员是舰队里最为宝贵的财富,绝不能有什么闪失。可问题是,当时战斗机迫降的海域范围很大,要想找到所有迫降的飞行员,不但需要动用很多的力量,还需要时间。更麻烦的是,充当救援主力的水上飞机已经在风暴中全部损毁,只能够出动速度慢得多的驱逐舰与巡洋舰去寻找迫降飞行员,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到后来,海航还派来了十几架远程水上巡逻机帮助舰队寻找失踪的飞行员,舰队的搜救工作持续到了当天傍晚,因为还有十几名飞行员没有找到,海航的远程水上巡逻机又在这一海域搜寻了三天。最后一名飞行员是在三天之后,也就是二十七日的下午被找到的,当时飞行员已经因为缺水而严重虚脱,如果再晚几个小时的话,恐怕找到的就只是一具漂浮在海面上的尸体了。
很多问题几乎是一下子涌出来的,就在谈仁皓刚刚安排好了搜救工作的时候,各战舰也陆续发来了损伤报告。护航战舰的问题还不是很大,最多就是被吹断了电线,少了几门小口径高射炮,以及某些暴露在舰体外的设备不见了,或者是出了故障什么的,反正还可以继续航行,继续作战。问题最大的还是航母。当时,第一特混舰队的三艘航母中,只有“龙感湖”号勉强可以让轰炸机起飞,其他的两艘航母的首甲板都被吹翻,还有一艘甚至连接收飞机降落的能力都没有。其他的几支特混舰队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第二特混舰队只有“兴凯湖”号可以勉强接收与起飞战机,另外两艘航母都得对飞行甲板进行修理。第三舰队里只有两艘航母仍然有一点点航空作战能力,其他的七艘航母都不同程度的损毁。
实际上,航母的这些损毁都不是很严重,最主要的就是飞行甲板在风暴中被吹翻,或者是损坏了比如弹射器,阻拦索等关键设备。这些损伤是比较容易修复的,甚至可以设法在海上修复,到了港口之后,就更容易处理。问题是,这些损伤足以使航母失去航空作战能力,也就让航母无法继续作战了。
一场风暴就暴露出了“湖”级航母上的缺陷。实际上,当时飞行甲板强度过低的缺陷在太平洋战场上就已经暴露了出来,而且当时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的航母在进入大西洋作战之前,都在国内进行过改装,全部仿照英国海军的航母,安装了“飓风艏”(这个名字就是英国人取的)。原本以为这就能够解决问题了,可问题依然严重。这次没有出现舰首被飓风吹成麻花的事情,可是飞行甲板却普遍出了问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湖”级航母采用的是支架结构的飞行甲板,即通过一些承力支架将飞行甲板连接在机库主甲板上。这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重量,同时减少结构的占地面积,扩大机库的容纳能力,还能够降低建造成本,加快建造速度等等。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支架结构的强度并不高,只能满足最低限度的要求,在风暴中就显得极为脆弱了。
后来,正是谈仁皓与黄晓天的这次遭遇,让帝国海军痛下决心,采用半封闭式机库。战后,所有继续服役的“湖”级航母在进行了中期大改的时候,都采用了半封闭式机库。而当时即将服役的几艘“岛”级航母都在交付海军之前返回船厂,进行了同样的改进,采用了半封闭式机库。因此,“岛”级航母在改进之后,增加了800多吨的钢板,而为了保证航母的稳定性,减少水面以上部分的重量,不得不减少了每门高射炮的备弹水量,另外将航母上很多很少用上的设备全部取消掉,比如以往标准配备的两台起重机,在“岛”级上就只保留了一台,这样减少了大概600吨的重量,基本上保证了航母的稳定性。
等到各特混舰队的报告都送来后,谈仁皓这才想起,常荐新要求对圣地亚哥港进行一次补充轰炸,他立即就给黄晓天发了电报,让黄晓天尽可能的组织一支轰炸机群,不要等第一舰队,立即去轰炸圣地亚哥港。当然,第一舰队也没有闲着,怎么说,还有两艘航母能够让轰炸机起飞呢。可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除了航母本身受到了损伤之外,航母上的舰载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系留在飞行甲板上的舰载机几乎全部损毁,而保存在机库里的舰载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狂风巨浪中,很多舰载机都因为没有牢固的固定在甲板上,结果东碰西撞,碰掉几个零件还是小事,当时“龙感湖”号航母上就有好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