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妖才-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战斗力一定是下降了,因为越靠南边的村子,越落后,劳动力越少,抵抗力也越弱。
曹冲比曹丕冷静,智商也曹丕高,所以很快就找到了解烦军的战力衰退的证据。
“仓舒说得有道理,这恐怕就是我们对付解烦军的突破口,用非常人之法激发战力,肯定是有违天道的,人的身体不受到损害,肯定不可能。虽然解烦军可以持续作战,不过解烦军士卒的作战时间肯定不能长久。”吕睿又用刻刀在竹简之上画了几处。一刻钟鸣笛收兵!
解烦军每次攻略一处村子都是在一刻钟就退兵了,然后再选择另外的时间突袭,解烦军一定是什么原因才会有这种一刻钟退兵的策略。
“睿哥的意思是,对付解烦军的秘诀就是拖字?”曹丕很快就领悟到了吕睿的意思。
“未必准确,但是这可能是个突破口,我们要多加注意,另外,我不担心解烦军的超级战力,只要我们遇上了解烦军,三次之后,我必能找出他的破绽,只不过岭南地形复杂,军队不容易集中,容易被解烦军突袭战略要地。”吕睿道出了自己的担心,解烦军的超级战力不足畏惧,可怕的是解烦军的游击战的战术,在岭南这种地方,要引出解烦军不难,形成包围圈就困难了。
“恩,睿哥言之有理。”曹丕很快就明白了吕睿的意思,自从南下作战之后,曹丕就发现了南方作战的困难,山地多,山洞多,河流多,敌人容易四处躲藏或者逃窜,要集中围堵,一点也不容易。
“睿哥,这点不难,如果我们换个思维方式,恐怕就好解决了。”曹冲听了吕睿与曹丕的话,微微一笑,似乎已经胸有成竹了。
“冲弟,你有什么看法?”
“睿哥,小时候,你曾经教导弟,对于矛盾。要寻找主要矛盾,对于敌军,我们自然要选择主要目标了。解烦军是军队,军队出征必有目标,只要我们将其目标转化为集中使用兵力。那么解烦军就不足畏惧了。”曹冲年幼的时候,吕睿经常教导曹冲用后世的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提高曹冲的思考能力,曹冲很聪明,很快就能将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得炉火纯青了,甚至比吕睿更胜一筹。
“那冲弟有什么办法让孙权集中使用解烦军?”吕睿听了曹冲的话。愣了一下,看来天才就是天才,自己教导的逻辑思维已经青出于蓝了。
“无他,只要孙权的生命受到威胁,或者孙权军面临着生死存亡,孙权一定会将解烦军带在身边。到时候,我们就不用担心解烦军四处攻伐的策略了。”曹冲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计策,既然不能应对解烦军的游击战术,那么就换另外一种计策,逼迫孙权集中使用解烦军。
“冲弟果然聪慧,睿明白了,我们可以设计让孙权一败涂地。这样为了保命,孙权一定会将解烦军带在身边。”吕睿微微一笑,心中已经有了谋划。
第二日,吕睿与士夑达成了协议,只要曹操同意了士夑的条件,吕睿便会返回五蛮溪出兵柴桑,到时候孙权一定会向士夑请援,到时候士夑就可以带领交州的大军突袭孙权,杀孙权一个措手不及!
吕睿在交州与士夑商议对抗孙权之策,柴桑城内。孙权正在与周瑜商议着对抗曹军南下之策。
“公瑾,曹操此番真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原本本将军以为曹操会休整一段时间,没有想到曹操居然这么快就南下了,看来曹操是想在夏季之前解决江南之战。公瑾对于此事。有何看法?”柴桑太守府上,孙权与周瑜正在商议对敌之策,除了二人,只有鲁肃在一旁做着记录。
“主公,曹军不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是出其不意掩其不备!”周瑜一眼便看出了曹军的谋划,曹军并没有充足的准备,突然突袭孙权,只是为了掩饰曹军的准备不足而已。
随后,周瑜指出了曹操的不足之处,曹操大军刚刚南下,攻下了整个荆州,士兵的士气虽然高涨,但是思乡之情会增加,毕竟刚刚打完胜仗,都想回乡看看,特别是现在已经接近了年关。
曹操此番南下,主力都是投降的荆州军,说明曹操大军的准备不足,南下的北方大军恐怕没有参与此次南下征伐的意图。所以曹操是为了掩饰他的准备不足,而不是攻打孙权的出其不意。
“原来如此,那么公瑾有何良策?”孙权听了周瑜的话,就放心了,原来曹操也是没有准备的,这样胜利的杠杆恐怕就会偏向孙权了,只要到夏季,北方的袁熙便会出兵,到时候孙权便会有反击的机会了。
“主公,为了我军长远打算,我认为此番我军应该放弃柴桑与庐江鄱阳湖一带,南下交州,斩杀士夑,统领交州,断北方之路!”
随后,周瑜说出了自己的主张,并不是抗击曹操,而是劝孙权率领大军南下,自己在鄱阳湖一带设计疑阵,阻拦东吴的曹军,孙权的主力突袭交州,将士夑除去,真正的控制交州,然后将交州与北方相连的道路断绝,让交州成为一个孤州!
“公瑾,你这是何意,难道我们丢失了东吴,还要将仅剩的二郡之地都让给曹操?我们一退再退,难道要逃出大汉?”孙权听了周瑜的话,大怒,本来以为周瑜会出计策让孙权抵抗曹操,没有想到周瑜居然是让自己撤退?
“主公,现在天下大势心向曹操,曹操已经握有了天时,我们现在与其正面相斗,虽然能得利一时,但是长久以往,恐怕会慢慢折损我们的实力,到时候我们只能作为鱼肉,任人宰割了。现在曹操准备不足,正是我们退往交州,徐图后计的最好时机!”随后周瑜说出了自己分析与谋划。
现在曹操占据了天下大部分的地盘,统治已经趋于稳定了,就算是现在天下所有的诸侯一起征伐曹操,曹操也能守住领土,最多也就是损失一些地盘而已。
现在孙权军退守柴桑,养兵是个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权军一定不能维持现有的军力,到时候一定会被曹操击败,就是孙权军此次能击败曹操,最多是取得小胜而已,对于全局,丝毫没有帮助。想靠袁熙扭转战局,是很愚蠢的想法,将胜利之剑交给别人,不如握在自己的手中。
交州是大汉一个特殊的州郡,虽然民智未开,但是人口众多,而且因为民风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做到全民皆兵。周瑜的谋划就是学习赵佗,南下交州,断北方之路,这样孙氏在交州起码可以立足三代,有了交州为基础,到时候天下局势再有变化,孙氏反击的机会就到了。
周瑜的计策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的,后来吕睿获知之后,也深深地佩服周瑜的谋略,如果孙权使用了周瑜的谋略,曹军的南征恐怕就会改写,可惜孙权的猜忌,让自己错失了争霸天下的机会。
ps:谢谢各位大大的支持!!!
第五十一章:乘你病,要你命!
“主公,在下所言并无二心,全是肺腑之言,瑜知道主公与伯符的心愿不同,主公想争霸天下,伯符只想报效汉室而已。只不过如今,曹操代汉已经是不可阻拦,身为我军的大都督,我有责任为军中的兄弟谋一条好出路!”议事厅内沉默了一刻钟,周瑜又重新开始劝谏孙权。
此时的孙权气得满脸涨红,连正眼都不望周瑜一眼,只是盯着自己面前的长剑,一言不发,从孙权的身上居然隐隐地出现了一丝杀气。鲁肃见二人相持不下,连忙出来解围。
“主公,大都督,此事重大,我们还是召集文武商议,看看文武的意见如何?”鲁肃不停滴观察二人的眼色,试图找到一个台阶,让二人都可以下得了台。
“文武意见如何?子敬,难道那帮不敢言战的文臣能依靠?你曾经对本将军言,江东所有人皆可投效曹操,唯独本将军不可,难道你要将此事放到台面之上?”孙权怒吼了一声,瞪了鲁肃一眼。
孙权中的文臣以张昭为代表,都希望是向曹操称臣,换取和平。按现在的局势来看,就是让孙权坐以待毙!这种事情拿来讨论,只能扰乱军心,不如自己乾坤独断!
“子敬,文武群臣会轻易的放弃二郡?简直是妄想,本都督主公独自建言,就是为了避免群臣的非议!”周瑜也瞪了鲁肃一眼,自己的谋划鲁肃居然猜不透?还是明知故问!
“这?”鲁肃沉默了,自己也明白了孙权与周瑜的意思,无论商议结果如何,只能周瑜与孙权商议!因为只有这二人是完全会向曹操开战之人,只不过是二人作战策略有所不同而已。
“公瑾。当年兄长打下江东基业,在柴桑一带损失有多大,你应该知道,如今要放弃柴桑,你让我军的元老如何想?你让本将军如何面对死去的将士?”孙权对着周瑜大吼。将一块带血的令牌丢了出来,上面刻有一个“陆”字。
孙策借兵收复江东,最惨烈的战役就是在柴桑郡打响的,而且为了统一江东,孙策还屠杀了江东陆氏的族人,用以威慑江东士族。就是因为如此,让孙策以及即位的孙权有了很大的麻烦,牺牲了不少将士的生命,才巩固了孙家的地位。
如果孙权草草地从柴桑撤兵,虽然不会引起大的骚动,但是在军中肯定会有怨言。特别是黄盖,程普等一批老将军,一定会抱怨孙权。当初自己浴血奋战换来的土地,如今拱手让人,这不是寒碜自己的武将与士卒?
“主公!瑜也知道柴桑郡对于我军有何意义,特别是瑜对于柴桑也有深厚的感情,要让我轻易放弃柴桑。我的心情也很难过,但是现在局势不利于我军,我军要扭转乾坤,机会几乎为零,只有退守交州,我军才有机会!”周瑜也不想这么窝囊的退守交州,但是这是唯一让孙军反败为胜的机会。就算不是为了争霸天下,也是为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士卒谋划一条出路。
随后周瑜给孙权又仔细地分析了天下的大势,这次,周瑜的重点在于分析孙权军的未来。特别是二三十年后的孙军的战略。
周瑜分析,经过黄巾之乱后,大汉原本巩固的江山已经是风雨飘零了。大汉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而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口的原因。黄巾之乱后,大汉人口剧减。北方的人口已经渐渐趋近于南方的人口。要恢复人口的优势,北方需要至少三代人,也就是六十年的时间。在这样的局势下,六十年内人口将会是决定未来各路诸侯命运的决定因素。
大汉九州人口都在锐减,但是有一个州例外,那就是交州!交州的人口不仅没有减少,还因为各地流民涌入交州的缘故,交州的人口潜力已经是大汉第一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交州民风彪悍,可以做到全民皆兵,只要孙权退守交州,断了北方之路,养精蓄锐二十年,到时候挥军北上,对抗曹操,胜负还未可分!
相对于曹操来说,孙权还有年龄的优势,二十年后,孙权正当壮年,曹操可能已经身亡,继位者尚年轻,不能与孙权抗衡。
孙权听着周瑜的话,一言不发,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的变化。一旁的鲁肃听着周瑜的分析,暗暗佩服,周瑜的战略眼光果然独到,固守了交州之后,还可以东讨百越,西征南蛮,只要将异族都纳入了汉化,归附孙权,二十年后,曹操不一定能稳坐北方霸主的交椅,加上袁熙的军力,孙权反击,一战定江山,不是没有可能!
“主公,在下认为大都督所言有理,分析有理有据,确实是为了大局着想,请主公三思!”作为一名有智者,鲁肃自然知道周瑜的谋划,拱了拱手,劝谏孙权。
“主公,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现在我军士卒大多从吴郡与会稽而来,颇有思乡之情绪。但是我军士卒多为单汉,无牵无挂,退守交州之后,可以当地女子婚配,成家立业,以安军心,不然日久,恐怕我军会生变故。”周瑜提出了又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士卒的婚配问题。
古代,让士卒安心效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家庭捆绑,只要有了家庭,士卒的士气便会高涨。用阴险的话来说,就是不是为了主公效命,也要为自己在后方的子女着想,普通士卒叛变,亲属是会被株连的!
“公瑾这是在威胁本将军?”孙权不是笨人,听了周瑜的话,当然知道其中的厉害,自己心中也承认周瑜的策略很高明,但是身为主公,要威震下属的威严,为了这一点,往往不能完全听从下属的。除此之外,孙权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野心。
“主公!瑜绝无二心,请主公明鉴。自从跟随伯符以来,兄长待我甚好,我周瑜绝不是背主之人!”周瑜听到孙权这样质问,连忙跪了下来,将身上的佩剑交出。双手高高地举过了头顶。
这是一个臣子向君主请死的姿势,如果孙权现在要斩杀周瑜,周瑜也不会有所怨言。
“大都督?”
“公瑾?”孙权看到周瑜的姿势,也吓了一跳。从内心来说,孙权并不是要想周瑜去死,而是想树立自己的威望。而且周瑜的谋划也让孙权很气恼,不战而退,岂是一名男子汉所为?
“公瑾,起来吧,本将军不会怪罪于你,你也是直言相谏。本将军觉得公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