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大英雄-第8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装甲部队以每小时二十公里的速度,在北非沙漠里狂飙,快速向亚的斯亚贝巴、阿斯马拉和摩加迪沙推进,而原本停在这里的两艘航母也去向不明……
在美国宣战前的最后时刻,一直对非洲表现出毫无兴趣的北京突然在“北非之角”大打出手,搅乱了整个北非战局。更让雷德尔气愤的是,这么大的事情,意大利情报部门居然毫无预警!虽然大家都知道,《中法海军租借协议》后,中国接管了吉布提,并派来两个机械化步兵师严防死守,还在意大利进攻北非时发生多次小冲突。问题是,一支部队从防御转为进攻需要做很多很多准备工作,而意大利居然对近在咫尺的准备毫不知情,更别提第三舰队到底在哪里了。
雷德尔很生气,恨不能用战列舰轰平意大利三军司令部,无奈下只好发电报回国,要求盖世太保和德国情报部门参与进来。但德国之前并没有涉足北非,所以这一地区的情报来源实际上还不如意大利。至于在波斯湾的情报网也没用,因为中国海军第三舰队早就将主基地移到吉布提,波斯湾里只有几艘驱逐舰在游荡。还好,坎普奥尼起码知道塔兰托有危险,立即电话给塔兰托基地司令阿图罗里卡迪,要求进入战备。里卡迪倒是很尽职,立即封锁海港,按程序进入全面战备,还信誓旦旦的汇报说:“我的塔兰托固若金汤!高炮、照明、拦阻都已联成网络,连海湾里都停满了系泊气球的渔船,任何一架飞机都别想钻进来!”
得知基地进入警戒后,坎普奥尼稍稍松了口气,至于陆军,可就不关他的事情了。但雷德尔还是不放心,和他商量后,决定出动两艘安德烈亚多里亚级战列舰和三艘重巡洋舰,前出伊奥尼亚海警戒,同时下令在地中海的全部意大利海空力量,全力搜索坎宁安和可能进入地中海的中国舰队,并且让德国在此活动的船只和飞机也一起帮忙。
为了马耳他和十万吨重油,坎普奥尼还决定豁出去拼一把!战列决战他肯定不愿意,但意大利海军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那就是蛙人部队。得知坎宁安去向不明后,他立刻下令潜艇携带四枚“猪猡”手动鱼雷出发,偷袭空虚的亚历山大港。按他的话,最好连两艘在这里的中国海军第三舰队的两艘安海级战列舰也一起炸沉。
坎宁安不知道雷德尔在意大利,也不知道德国已经打马耳他的注意,更不知道避战不出的老狐狸坎普奥尼居然会为了马耳他决定拼一把。在得知两艘安德烈亚多里亚级战列舰和三艘重巡离开塔兰托后,他并没有改变计划。因为地中海舰队来说,港内的两艘维内托级战列舰才是大敌。
然而,就在中英出兵“北非之角”引开意大利注意力,掩护坎宁安偷袭塔兰托时,世界的大部分注意力依然集中在美国即将参战这件事上。连雷德尔都认为,坎宁安和朱斌侯即使要进攻,也会等到美国正式参战。随着美国大选计票步入尾声,各国的外交官们都陷入焦躁,无数架飞机在各大洲之间穿梭,每一个交战国政府都不停地开会、研究、商量,推演着美国参战后的力量对比和局势走向。
在这个时候,霍普金斯也带着特殊使命,再次来到北京。“哈里,选举结果能预测吗?华府决定什么时候宣战?”上车后,前来迎接的詹森就立刻询问选举结果。作为外交官,他希望能提早掌握情况。
“一半州的选票已经统计出来,总统目前的得票率超过百分之六十。”罗斯福打出悲情牌和战争牌后,大多数美国人都选择了稳定和团结。所以听说连任不成问题,詹森也悄悄松口气。因为外交官就怕国家政策调整,罗斯福连任有助于延续之前的国家战略。
“你有没有联系杨秋?”
“联系好了,一小时后,杨秋就有时间接见你。但是……哈里,到底出了什么事。”
早在飞机降落利雅得加油时,霍普金斯就发电报要求詹森联络杨秋,等他下抵达后立刻举行秘密会谈。所以詹森非常奇怪,要知道罗斯福连任后马上就是参战,在这么关键的时候,身为总统助手的霍普金斯来北京干什么?
不顾车厢狭窄,霍普金斯习惯的点上烟,还没说来北京的原因,先追问起另一件重要事情:“詹森,北京愿不愿意出售铀矿石?”
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但实际上罗斯福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多少获胜把握。他参战是决不能看到英国沦陷,看到亚欧被杨秋和希特勒霸占,是为了美国的未来。所以“楠塔基特事件”发生前,他就开始认真听取西拉德、维格纳等专家的建议,寻求研究能确保胜利的核子武器。要研究核武器,就需要足够的铀(用钚做裂变材料的技术,是1943年底才被玻尔带到美国)。但美国政府最近才发现,杨秋早在德国进攻波兰时,就买走了比属刚果的总计2500吨铀矿,矿井里残留的低劣矿石根本无法确保需求,所以就秘密委托詹森,寻求从中国政府手里购买一半铀矿。
这件事高度机密,知情者只有寥寥数人。詹森摇摇头:“按照要求,我已经报出五千万美元的价格,但他们还否认购买过铀矿石。但我得到非常确切的消息,这些矿石是中国的一家公司买走的,还被转交给去年成立的一个国家实验室。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处理,而是储存在山东的某个地方。对了,他们最近一直在向欧洲的物理学家发出邀请信,不过其中大部分人都没有来。”
“哈里,这就是你来北京的原因?”詹森不太懂核物理,所以觉得为一点矿石放弃宣战大事很不值得。霍普金斯却悄悄地皱起眉,其实美国已经猜到杨秋囤积矿石是要研究核子武器,购买一半铀矿除了是希望加速美国核研究外,也是希望通过这个办法试探中国的进度。从詹森的话可以推测出,中国还缺乏技术储备,所以需要寻求欧洲科学家,而且连矿石也没有处理。记录下这些重要信息后,他才回到刚才的话题:“詹森,有件事需要先告诉你,总统希望能和杨秋达成谅解,因为我们暂时不会对苏联宣战。”
“不对苏联宣战?”
“不对苏联宣战!”
詹森发出惊讶声后一个小时,北京总统府内,大病初愈的蒋百里也惊讶地喊了出来,盯着坐在对面的霍普金斯和詹森,神情格外愤怒!
坐在旁边的杨秋也霍然而起,双目中透着森森寒芒,用力摆动手臂:“霍普金斯先生,为什么要做出这种决定?难道罗斯福阁下认为,这场战争只靠你们自己就能赢下来吗?作为一个替你们挡住GC国际向世界蔓延的通道,作为一个在边境各条战线和苏联政府斗争二十多年,为此承受绝大部分压力的国家,这就是你们对他的回报?”
杨秋很愤怒,因为他真没想到,罗斯福居然准备将苏联剔除在外美国宣战书外。
森寒的目光,让霍普金斯甚至有种被毒蛇盯上的感觉。还好他早已做好充分准备,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和:“总统先生,参谋长阁下,我知道这些非常难以接受,但我希望先全面的解释一下罗斯福先生和美国政府的战争策略。”
“说吧,我听着呢。”杨秋深深地吸口气,用力压住怒火。旁边的岳鹏倒是面不改色,端着茶杯纹丝不动。霍普金斯也紧张起来,甚至背脊上已经渗出汗水。他清楚,必须说服杨秋,所以快速的在脑海里整理一下思绪,慢慢说道:“总统先生,美国政府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罗斯福先生也将坚持同盟协定,在战争结束前,不会单方面与苏联政府发生任何形式的接触。同样,他也希望您能考虑一下我们美国所面临的难题。首先,苏德之间并没有正式结盟,虽然贵国和英国政府都已经向苏联宣战,但在对德日意的战争取得战略逆转前,我们无法说服美国人民,向没有和德国结盟的苏联政府宣战。您应该清楚,美国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战争,我们必须逐步地让民众去接受和适应可能出现的巨大损失。而德国又非常非常的强大,美国政府需要专心的先对付他们。所以只有在获取对德国战争的主动权后,我们才能抽出力量去宣战苏联政府…
其次,罗斯福先生和美国政府都认为,一旦我们向苏联宣战,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会让莫斯科迫不得已,从而正式与德国建立军事结盟。他们拥有人口、拥有工业、拥有资源,我们必须小心避免这种局面。而且您和我们都无法准确预测,军事结盟后的苏德会不会联手出兵西欧、巴尔干半岛、土耳其和中东地区。所以我们认为,只要美国政府一天不向苏联宣战,那么希特勒就不会真的相信斯大林,就必须在东线保证一定的军事存在。而斯大林也会认为还有退路,不会主动配合德国南下。这样,无论是对美国政府,还是英国、自由法国、波兰和贵国!都可以减轻压力。当然,在我来之前,罗斯福先生也让我明确地转达他的原话,如果他能取得对德国的战略主动,并赢得决定性地胜利,他就会立即考虑对苏宣战。
第三点,虽然我们无法立刻对苏宣战,但美国政府是负责任的政府,我们支持贵国在打击苏联这场战争中所做出的战略性贡献,所以还是会继续竭尽全力的帮助贵国打败苏联,重新建立一个自由**的俄罗斯政府。所以这个艰难的决定,完全是站在赢得战争最终胜利的大战略上考虑的。为实现这个目标,罗斯福先生决定,等租借法案正式生效后,会每年向贵国至少提供价值二十亿美元的物资援助,包括粮食、重金属、卡车、军火……凡是战争需要的物资,美国政府都将敞开供应盟友。
最后,在做出这个决定时,我们还综合了各国的意见,其中包括英国、自由法国、波兰和土耳其……他们都已经接受我国暂不宣战苏联的意见。”
“土耳其?”
“是的,土耳其政府已经答应会在我国宣战后,尽快推动加入同盟。当然,出于压力,他们暂时也不会对苏联宣战。但他们承诺,如果意大利和德国人越过海峡,或苏军进攻巴格达,愿意向贵国和我们提供一切必要帮助……”
霍普金斯不愧是罗斯福的头号幕僚,深入浅出条理清晰的分析着美国为何不对苏联宣战。在外人听来,就好像罗斯福是为了先专心打败德国,避免苏德结盟,委曲求全不得如此。但这个房间里的每个人都知道,其实这就是既要消耗中国,又能让美国避免同时打苏德两国的办法。至于每年二十亿美元援助,听起来好多,但事实上光去年一年,国内总军费开支就高达四百亿民元(约合两百亿美元)。而根据贝祖贻的计算,明年军费开支可能将达到四百亿美元之巨,区区二十亿美元连塞牙缝都不够。
何况,这笔钱能不能到手还都是未知数。
不过这番解释,也让他迅速冷静下来。说心里话,罗斯福能在宣战前主动派霍普金斯过来说明情况,还拿出分化苏德关系,减轻巴尔干和土耳其等国压力的理由来解释,的确是让人无法挑刺。站在美国立场上,也确实害怕苏德联军同时南下。因为他很清楚,除非是出现事关战争胜败的重大纰漏,否则中国肯定不会向苏伊士运河以西地区投送陆军,就连马上就要打响的塔兰托,也是因为杨秋担心坎宁安实力下降太大,为给英美吃一颗放心进入北非的定心丸,才做出的决定。
而且罗斯福那么光明正大,就说明并不害怕自己会翻脸。因为他知道,中国已经卷入战争,在结束前不会也不可能撤出。最终胜利,是中美英三国绝不会更改的目标,所有对未来新世界的构架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前提下。当然,杨秋肯定不信罗斯福这番鬼话,或许他真正的目的就是留苏联一命,用于在将来长期的牵制中国。但这点却是自己不能接受的为了将苏德绑在一起,一战结束后就开始布局,花那么大代价,还牺牲那么多精锐龙牙,不趁此战彻底的分裂苏联,将来就更没有机会。不过有一点,任何人包括自己都无法改变,那就是所有战略都不是建立在纸面上的,而是要靠无数个战术去打出。所以罗斯福采用了“暂时不宣战”这个词,就是因为他也不知道局势会发展到那一步。
要知道,到目前为止,德国陆军连一半实力都没拿出来呢!而这点,恰恰是除自己外,全世界都不知道的。只要德军能重现平行世界中苏德战争的顽强,恐怕罗斯福的“脑溢血”会来的比历史更早。
想清楚这些,杨秋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连旁边的岳鹏和蒋百里都陷入沉思。在办公室来回走了几步后,停在悬挂大幅的作战地图的墙壁前,头也不回的问道:“霍普金斯先生,罗斯福总统的战略构思让我很惊讶,如果贵国向苏联宣战,确实没有人能保证苏德联军不会从巴尔干和土耳其南下。但我个疑问,你们准备怎么进攻德国呢?”
“丘吉尔阁下的建议是,首先应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5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