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越节,纪念希伯来人出埃及的胜利;6月举行的五旬斋节,纪念先人制定
“十诫”的伟大功绩;9月举行思茅节,使人们不要忘记从埃及归国途中
的艰辛岁月,以激励奋斗精神。在这些节日里,每个家庭都举行隆重的
祭神仪式,激励儿童发问,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好机会。这些节日不但
可以教给儿童有关民族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传授有关生产的知识;既
可借此教导儿童感戴上帝的仁慈,树立坚定的信仰,也可以养成下一代
热爱祖国和团结奋斗的精神。
希伯来学校也是以诵习经典为主要课程。最初的经典是《五经》(即
《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末书》、《民数论》、《申命记》),
包括许多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又是宗教法典。希伯来人把《五经》奉
为神圣,很长时期只此一书,故曾被称为“一本书的民族”。以后,因
社会发展出现许多新问题,加上为抵制希腊的新文化、新思潮,又产生
许多新的不成文法。公元前2世纪末,僧侣们将这些不成文法编辑成书,
这就是 《米什娜》。后经宗教会议通过,也成为重要法典,即《法典》。
又过二、三百年,又出现了对《法典》进行注释的书,叫《吉马拉》,
即《法典诠解》。再进一步,又把《米什娜》和《吉马拉》合编在一起,
并收集对于各项规定的不同见解附录其中,使之成为涉及神学、伦理学、
历史学、医学、数学、天文学和风土知识的宗教百科全书,这就是公元
前2世纪问世的《塔洛母》,即《法典大全》。于是,在希伯来的学校
里,初等学校以《五经》为教科书,中等学校以《法典》为教科书,高
等学校以《法典大全》为教科书。
②注重品德培养胜于传授知识
注重品德培养胜于传授知识,是希伯来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希
伯来教育中,在要求儿童虔信上帝的前提下,教师或家长十分注重培养
… Page 78…
儿童养成谦逊、贞洁、节制、仁慈、诚实等品质,认为无德比无知更属
罪恶,认为信神是智慧之始,认为求得智慧仅是为着信神,绝不是为求
知而求知。因此,无论是其前期的家庭教育,还是后期的学校教育,都
很不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对人文知识的传授。这一教育的主要目
的在于培养儿童对父母的孝敬和对上帝的敬畏。“敬畏上帝”是古代希
伯来人政治和个人生活的基础。古代希伯来和古代东方其他国家一样,
极为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其目的带有实用主义的倾向。《圣经·申命记》
说:“你若听从耶和华神的话,……你在城里必蒙福,在田里也必蒙
福。……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仇敌出来攻击你,耶和华必使他们在
你面前被你杀败。……你手所办的一切事上,耶和华所命的福必临到
你。”
③学习音乐
音乐自古以来就在以色列人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音乐
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法典,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学习音乐。
据传说,摩西曾经作歌,并要求希伯来人世代相传。 《圣经·申命记》
说:“现在你要写篇歌,教导以色列人,传给他们……这歌必然在他们
面前作见证,他们后裔的口中,必念诵不忘。”大卫王在位时,也极其
重视音乐,据说他本人就是希伯来的第一个诗人,有名的歌唱家、竖笛
的创造者和作曲家,还是群众音乐活动的组织者。他还雇佣大批音乐老
师,大规模地开展音乐活动。孩子们为参加宗教仪式和生活之乐,大多
从幼年就学习音乐。
④学习律法
律法构成课程中的主要科目。希伯来教育中所说的律法比现在意义
上的法律在内容上要广泛得多,它同时还包括道德伦理、卫生、民法和
宗教等内容。希伯来人都要学习律法。家长有义务教育儿童学习“主”
的律法,教育儿童熟悉律法、遵守律法是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据记
载,所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每七年要聚会一次,听诵或背诵“律法”,
并要认真学习。在这种惯例的基础上,产生了在每三年一次的安息礼拜
上连续诵读摩西五经的风俗。让儿童从小到大都学习律法,是让他们意
识到遵守上帝律法是他们的义务和职责。
⑤书写训练
古代希伯来人对书写不如古代埃及人那么重视。他们何时才对书写
较为重视?较为肯定的看法是:在士师时期 (约从约书亚死后至撒母耳
期间),在巴勒斯坦地区开始出现书写。据说,很久以前希伯来已有文
字,开始不甚重视书写艺术的训练,但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书写也日
益显得重要。《旧约》曾记载掳往巴比伦的希伯来青年很有知识修养。
知识修养的重要内容应包括书写,当时希伯来人还没有学校。这一记述
可以反映出两点:第一,他们之所以“很有知识修养”,是家庭教育的
结果;第二,在希伯来人的家庭教育中,已包括对读和写的训练。又据
考察,有资料说,希伯来学校曾不教书写,仅少数人由文士或拉比教授
才会写字,一般人都是会读不会写,以后,官方记录、私人秘书、军队
中的文士和其他一些文士才相继出现。书写在当时是秘传技艺的训练。
在 《圣经·历代志上》中曾有“众文士家”的记载,表明当时书写可能
已成为世袭的职业。而且这时先知们也开始运用书写,如阿摩司和米卡
… Page 79…
就著过书,这表明当时书写已得到广泛使用。但是,阅读和书写真正成
为希伯来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是在犹太人从巴比伦返回家园
后才开始的。
⑥职业训练
希伯来人很重视职业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作为他们的谋生之道。《法
典大全》指出,无论富人穷人,须一律学习职业;“教子学习法典,教
子学习职业,乃是你的职责”;“凡不给子辈以手工技艺训练者,就是
教子盗窃”;“不论任何种类的学习,假如不附带获取职业的技能,就
一无所得而陷入于罪犯”。犹太教极力叫人们相信,耶和华和人们具有
契约关系:耶和华为人类制定法典,要求人们学习和力行;人们如果行
善就会得到现世的酬报,增进现世的福祉,否则便遭天谴。犹太教认为,
上帝就是智慧的化身,人的一切智慧渊源于上帝。那么,什么是智慧呢?
它不表现为一味冥思玄想,而表现为掌握“使人获得有关幸福和繁荣生
活的才能和常识”。这样,犹太教就在宣扬信神的同时,要求人们学习
技艺,完成现世的职责。希伯来人把父亲对儿子的责任归纳为三项:“教
子学习法典,教子娶妻生子,教子养成职业技能”;这既是父权,又是
难以推诿的父职。于是,在古代希伯来人中,或父传子受或请聘匠人充
当教师,传授技艺,进行职业技术训练,以求得谋生的手段。总之,希
伯来人是重视职业训练的,认为信神而没有操业能力、专赖慈善机关救
济,是不足为训的;只是要求教育要以职业培训为辅,以研习法典为主,
切不可喧宾夺主、主次颠倒!
⑦进行经商训练
据考察,希伯来人比较重视经商训练。儿童到18岁,如不从事神职
工作,便要学习经商。《塔木德》中说,每个希伯来男孩,无论其家境
如何,地位高低,皆要学习某些经商的技巧。至于算术,在希伯来人那
里,被看作与经商有关的知识。据说,算术在最初被看作无宗教价值的
东西,学生不能学习,只有准备从商的少数学生才学习它。
⑧其它学科
希伯来人还要学习数学、天文学、外国语、地理和体育等学科知识,
特别是在高级学校里。在体育锻炼方面,因仿效希腊的裸体操遭到非难,
希伯来学校遂把体育锻炼限制在游戏和舞蹈方面,同时,十分注意保持
儿童身体的清洁卫生。
(2)教学方法
①强调死记硬背
据考察,在希伯来的早期家庭教育时期,还比较注意引导、启发儿
童提问和观察事物,注重父子之间的亲密感情和说服感化。但到后期学
校教育阶段,无论初等、中等或高等教育,旨在传授律法知识和宗教观
念,注重死记硬背律法条文和 《圣经》章句,只重字义,不求甚解。一
般都由教师口授,学生背诵和记忆。高等学校中偶然有些问答和讨论,
但不占主要地位。由于他们把律法和《圣经》看作圣典,因而严禁作任
何增加或删减,或者发挥。在教学当中,教师小心翼翼,惟恐越雷池半
步。因此,枯躁、单调的重复朗读和背诵便是唯一的教学方法。最初,
希伯来人传授经典并无书籍,以后虽然有了书籍,但初学儿童不识字,
… Page 80…
学习也只能全凭听讲和记忆。《什玛》的原意就是听讲,《米什娜》的
原意就是背诵和讲解。当时,能够一句不差地背诵 《圣经》是学者最值
得夸耀的事。史料上说,文士忘记 《米什娜》中的一个字,俨然犯了死
罪。希伯来史学家吉夫尔曾说,如果卷帙浩繁的《法典大全》一旦遗失,
12个有学问的拉比就能逐字逐句地全部将它背出来。希伯来格言说,“背
诵是学习之母”;“学习《五经》而不背诵,等于播种而不收割”。有
趣的是,他们认为读的声音愈高,愈能把知识深深地刻在记忆之中。当
然,教师也曾在背诵时辅以游戏,有时也鼓励学生发问,有时还利用实
物观察以加深理解等等,但总的说来,古代希伯来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
很少注意启发诱导。
②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的道德训练中,不仅要求对律法知识有精深的
理解,而且还要求躬行实践,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一
言一行之中。希伯来史学家约瑟法斯说,希伯来教学约可分为两类:一
是利用言教;二是利用实行。自摩西开始,法典中就规定既要重言,又
要重行,不能言而不行。他认为,这是希伯来人足以自豪的教育特点。
③教生制和因材施教
印度教师曾利用年长学生作为教学助手,以后发展成为流行于世的
导生制。古代犹太人也有类似的做法,教师有时指派大儿童辅助学习困
难的或年龄小的儿童,或指派年龄虽小但特别聪颖的儿童帮助年龄大些
但迟钝的儿童解答疑难问题。这就形成了希伯来人的教生制。希伯来人
还比较早地发现了儿童记忆力上的差异,注意到了分类教学。 《法典大
全》记载,密西拿把儿童生动形象地分为四类,并作了有趣的比喻:一
类儿童如海绵,能吸收全部知识;二类儿童如风洞,一边进,一边出;
三类儿童如漏勺,漏掉汁液,剩下渣滓;四类儿童如簸箕,扬弃了粗壳,
留下了细粒。这说明他们已注意到因材施教的问题。但因教材的机械性
和教法的单调寡味,这些比较先进的理论很难被广泛采用。
④严重的体罚
希伯来学校传授的是晦涩难解的法典,并强调机械背诵,学生对学
习感觉厌烦,不断产生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遂诉
诸外力,强调绝对服从。他们甚至认为儿童生性愚昧、野蛮而顽劣,唯
有严惩才能使之改善。《智慧文学》认为,儿童生来即使不肯定是坏的,
至少也是任性的、傻的、野的。《传道录》说:“不用狠打,野马就难
以驯服。”《格言录》推崇父母和教师的无上权威,提出极多关于体罚
的警句,如“驯马用皮鞭,管驴用笼套,教儿用棍棒”;“节省棍棒就
是仇恨儿辈,疼爱儿童的人是勤加打罚儿童的人”;“棍棒和责斥产生
智慧”;“愚蠢是长在儿童心中的,棍棒可以把它赶走”等等。《法典
大全》曾说到打罚儿童致死的事。 《圣经·申命记》上说:“人若有顽
梗悖逆之子,不听从父母的话;他们虽惩治他,他仍不听从,父母就要
抓住他,就要用石头将他打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过度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