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梗悖逆之子,不听从父母的话;他们虽惩治他,他仍不听从,父母就要 

抓住他,就要用石头将他打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过度滥用体罚的 

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法典大全》的编者才建议以较为宽厚的办法 

代替《旧约》中的苛刑,并希望对于善良的行为和勤恳学习者给予奖励。 

 《圣经·箴言》上说:“一句责备的话,深入聪明人的心,强如责打愚 

昧人一百下。” 


… Page 81…

                             5。古代波斯教育 



     (1)波斯帝国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古代波斯,即波斯帝国,是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西部的奴 

隶制国家,早期曾处于米底亚统治之下。公元前558年,居鲁士创建阿 

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吞并米底亚建立波斯帝国,继而 

向外扩张,占领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叙利亚等地。大流士一世于公元 

前522年夺取政权,统一全国,疆域最大时东达印度河,西接爱琴海。 

公元前500年发动希波战争,公元前449年以失败告终。公元前330年 

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所灭,后又臣服于帕提亚王国 (中国史籍称“安 

息”)。公元226年,阿尔达希一世推翻安息王国的统治,建立萨珊王 

朝,古代波斯再次复兴。该王朝延续了425年,于公元651年被阿拉伯 

人穆斯林占领,王朝覆灭。 

     古代波斯的文化教育深受两河流域的影响,到阿契美尼德王朝时 

期,已达到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在袄教经典《阿维斯托》中已有明确叙 

述。据考察,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国家就鼓励波斯与希腊教师的交流。 

在亚历山大和帕提亚统治时期,波斯的文化教育深受希腊哲学和科学思 

想的影响。更值得一提的是,到了萨珊波斯时期,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 

一方是希腊和罗马世界另一方是印度和中国世界之间,在四个多世纪 

中,成为东西方精神和物质交流的中心,对东西方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 

用。 



     (2)阿契美尼德王朝前后的教育 

     ①琐罗亚斯特教及其教育宗旨 

     简王朝是波斯历史上最早的王朝,据考察,当时的波斯社会已明显 

地分成祭司、地主、劳工等阶级。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波斯的社会 

组织和文化教育都以宗教原则为依据。在古代波斯流行的宗教是琐罗亚 

斯特教。该教由琐罗亚斯特 (公元前660年—前583年?)创立,在中 

国称为袄教、火教、拜火教或波斯教。其教义保存在《波斯古经》—— 

 《阿维斯托》中,是古代波斯教育和文明的基础。大流士王朝和萨珊王 

朝两次定袄教为国教,《阿维斯托》便成为人人必须信仰和遵循的圣书。 

该教的核心观念是认为宇宙间有两种对立的本源在斗争,就是认为世界 

上存在善神和恶魔,存在好和坏两种力量,他们在不断进行斗争。他们 

相信善神终于会战胜恶魔,好终于会克服坏。在这一斗争中,火是善和 

光明的代表,故以礼拜“圣火”为主要仪式。该教十分重视教育,强调 

要“发展人的善良思想、善良言辞和善良行为”,这就为当时教育规定 

了培养目标。该教在教育上强调家族关系和共同体情感,承认帝国权威, 

宗教灌输,宗教纪律;要求教育能使人增进家庭的和睦,陶冶对社会的 

感情,尊重帝王的权威,养成对神虔诚,锻炼争战的能力;主张将苛严 

而有丈夫气概的品德教给信徒们,使之养成健全而刚毅的习惯;培养虔 

诚、健全而有用的公民,是这种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培养出的人具有 

在危险面前能够迅速坚决行动的能力,体态活泼,刻苦耐劳,能够节制 

和自持,在战场上能够勇敢向前等等。 


… Page 82…

     ②教育制度和教育场所 

     在古代波斯,教育被看作是私人的事情,因此,儿童早期的教育和 

训练在家庭中进行,一般在家中抚育到5岁为止,此后再接受正式教育。 

这一阶段的家庭教育属于学前教育阶段,一般由母亲抚养,然后由父亲 

教育指导。据说,古代波斯正式教育是按学生的年龄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5岁到16岁,主要是训练读和写,教育学生养成诚实、纯洁、 

服从和节俭的好习惯,还要教学生掷标枪、狩猎和游泳等;第二阶段从 

16岁到25岁,主要是教男孩熟悉政府和审判的原则和知识,让他们见识 

各种官职和施政方法;第三阶段主要是对25岁的青年,主要教给他们军 

事生活的具体细节,以便他们谋取官职,或者在需要时走上疆场;第四 

阶段只挑选少数人入学,主要是培养祭司,有些人还可以担当律师和行 

省总督的职务。第一、二阶段基本上属于普通教育阶段;第三、四阶段 

应属于高等教育阶段。 

     由于古代波斯人认为教育子女的事是家长的任务,所以波斯的学校 

产生得较晚,只有贵族子弟在7岁后进入宫廷接受教育。以后曾出现过 

为政府造就从政人员的学校,还有负责培养哲学、医学、天文学、地理 

学、音乐等专业人才的学校。 

     至于教育场所,据考察大概有三种情况:在京城 (苏萨,即埃兰古 

城),是在与皇宫毗连的广场或法庭周围的建筑物中进行施教;在省城, 

设有学校,学校常设在总督府的门前;在其他城市,一些公共建筑物常 

用作校址。据考察,古代波斯的教育场所是远离商业区的,以免学生受 

城市生活的腐蚀。 

     ③教育内容 

     古代波斯的教育内容是因人而异的,对教士注意精神训练,对武士 

注重体格锻炼,对国民注重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希罗多德说:“波斯 

人只教其子三事:骑马、射箭和诚实无欺。”在萨珊王朝时期,受古希 

腊教育的启发,知识教育受到重视,儿童要学习阅读、计算、美术等。 

     在教育内容上,古代波斯跟其他一些古代国家差不多,主要包括宗 

教和实用学科两部分。这里以高等教育为例加以说明:①体格训练。这 

一训练与军事训练分不开,所占教育时间也比较多。从琐罗亚斯特以来, 

骑马、射箭、狩猎、投掷标枪、游泳、马上玩球等,既是体育,又是军 

事教育。②法律。由祭司担任教师,学习的有证据法、财产法、查封和 

没收法、犯罪和惩罚法等等。③医学。他们当时已把疾病分为三类,一 

类是祷告可以治愈的(心理的);二类是靠手术可以治愈的(外科的); 

三类是可以靠医药治疗的(医学的)。④算术。波斯人已经有了基数和 

序数,倍数和分数等等。⑤地理。波斯人已把世界分成三个区、七个洲, 

还有河流、湖泊和山脉等。⑥音乐。据说古代波斯有11种乐器。⑦天文 

学。波斯人对星宿的知识在世界上都是著名的。⑧学习手艺。在古代波 

斯,能接受正规教育当然只能是上层阶级的儿童,其他大部分儿童一般 

是父亲教给他们手艺,祭司教给他们宗教戒律。 



     (3)萨珊王朝时期的教育 

     萨珊王朝时期的波斯社会再次分为祭司、武士、农民、工匠四大阶 

级。萨珊文献把它形象地比作一个人:祭司是头,具有行政管理、精神 


… Page 83…

及理智的功能;武士是手,履行保卫祖国的职责;农民是腹,给人们提 

供食物;工匠是足,在产业中提供技能。祭司仅次于统治所有阶级的王, 

拥有最高等第,是少年儿童精神及世俗的教师。这时,琐罗亚斯特的伦 

理观又有新的发展,重点强调劳动 (特别是农业)的必要性,强调婚姻 

和家庭挚爱的神圣义务,要求养成尊重法律和理智的精神。这一切给教 

育提供了坚强的、道德的、社会的及民族的基础。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 

下,儿童7岁前在家庭接受教育,以后的教育则由作为军事—宗教组织 

的国家组织实施。这种教育关注的是两种教育:一是为了增进健康和加 

强国防的军事体格教育;二是为陶冶道德和培养合格公民的宗教社会教 

育。 

     当时高等教育方面成就较突出。波斯有许多学术中心,最突出的是 

琼迪—沙普尔学园。波斯的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大流士 

曾创设过大学。琼迪—沙普尔学园成立于公元三、四世纪,到萨珊王朝 

时期已是著名的高等学府。在萨珊王朝之前,波斯就已经拥有巴比伦和 

印度的许多科学宝藏。公元529年,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把四所雅 

典学园封闭。这时萨珊波斯在正直人安诺希尔万王统治下,成为叙利亚、 

亚历山大里亚、犹太学者的避难所。他们在这里保存了希腊学术传统, 

并发扬光大,稍后又通过阿拉伯人把它们传到欧洲。琼迪—沙普尔学园 

从公元531年至579年发展到高峰,成为希腊和叙利亚学者的理智圣殿, 

是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学术中心。在这里,琐罗亚斯特 

文化、印度和希腊的科学、亚历山大—叙利亚的思想,以及医学训练、 

神学、哲学,还有其他科学,都发展到很高程度。学园的学生来自世界 

各地。才智之士的交往,出现了一次科学和学术的大融合。琼迪—沙普 

尔学园还搜集、保存、翻译了印度、希腊、叙利亚、波斯的典籍,将印 

度、希腊、犹太、叙利亚、基督教、波斯的学术进行比较和融合,并成 

为将这些学问传递给西方世界的第一条重要渠道。 



     (4)教育理论 

     古代波斯提出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古代前期的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应该说,这一时期的教育理论是不足的。古代波斯在教育理论上的 

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某些心理概念、天生智力和习得智力以及对教师提出 

了一些严格的资格要求。 

     在《阿维斯托》中提出了某些心理概念:人的人格由相互依存的活 

力、自我(人身、身分)、灵魂(更深层的我)、感官和身体(物质) 

所组成。他们认为:灵魂 (或者心灵)依存于身体的诸种活动,而身体 

可以靠精神调节得到训练。身体的健康有助于灵魂的健康,反之亦然。 

因而,宗教教育和体育,两者同样重要。 

     人还赋有诸种心理动力或者属性,如生命、灵魂、精神、意识、判 

断、智力、理性、记忆、良知等。对于智力,他们认为有两种:天生智 

力和习得智力,即自然的智力和养成的智力。在这两种智力中,天生智 

力更加优越;如果缺乏这种智力,就得主要依靠学习而获得习得智力了。 

在理想的人那里,这两种智力结合在一起,通过习得智力给个人提供必 

要的经验,通过天生智力提供适当的“心理”基础,使人发展得更完美。 

     良知,天生智力中的指导力量,又可以通过习得智力或经验加以强 


… Page 84…

化或削弱。正是这个指导原理区分着对与错,培育着人的自由意志感。 

由于这种道德区别感才有了选择的动力,因而,这种要作选择的意志是 

道德生活的基础,培养这种意志是教育的首要责任。 

      《阿维斯托》还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资格要求,认为理想的教师应 

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应有坚定的信心、美德、知足、勇敢、慈爱、真 

诚、正派、谨慎、良好天性、富于思考、高龄、经验、气质纯洁;应很 

精通圣典以及圣典注释,品格高尚,宽宏大度,精通神圣法律文本,能 

够维护权威,是一个全面的人。该经典还号召有学问的人应以当教师为 

荣,要求各个阶级的人尊敬教师。 


… Page 85…

                           八、世界古代前期的语言文字 



                              1。原始思维和语言的产生 



          语言并不是在人类社会形成以后才产生的,它的历史要比人类社会 

     的历史更长,它产生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恩格斯曾对人的形成过程提出三个概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 

     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这是三个依次递进的发展阶段。科学家认为:“腊 

     玛古猿”为“正在形成中的人”,大约生存在1400万年至8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