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基督教《圣经》的《旧约全书》中有一部分是用阿拉米语写的,据
传说耶稣也使用阿拉米语的一种方言。阿拉米文字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文
字,是亚洲许多文字的基础。公元前9至前7世纪是该文字的早期阶段;
当阿拉米语成为两河流域通用语阶段,是该文字的“黄金时期”,当时
阿拉米语文字是波斯王国的官方文字。
希伯来语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语言之一,属阿非罗—亚细亚语系闪
语族,其历史至少可以上溯至公元前1100年左右。根据《旧约全书》的
《创世纪》记载,它是由一个小的游牧部族带到迦南地区(今巴基斯坦
一带)去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希伯来语及其文化经历了长期的复
杂的演变过程。在世界许多地区,它仍然是把宗教和文化传统结合在一
起的犹太意识的深刻根源之一。希伯来语始于 《圣经》希伯来语,文字
由22个辅音字母 (无元音字母)组成,自右至左书写。约自从公元前4
世纪起,居住在巴基斯坦的希伯来人使用阿拉米语;居住在亚历山大城
的希伯来人使用希腊语。7世纪后,有人制定了一套符号来表示元音,称
作“提伯里亚系统”。在希伯来语口语的早期历史中,它经历了相当大
的变化。公元200年左右,希伯来语口语逐渐消失,作为犹太人口语的
地位先后被阿拉米语、阿拉伯语和一些欧洲语言所代替。
阿拉伯语源出阿拉伯半岛,于公元5世纪前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
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语文学语言。7世纪时,随着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的兴起,这种语言很快成为东起印度河、西至直布罗陀、南到北非、北
至里海广大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通用语。阿拉伯帝国衰亡后,
阿拉伯语的使用地区大大收缩,但它对亚、非、欧许多地区产生过巨大
的文化影响。
公元前9—前7世纪的亚述楔形字,扩大了词汇,减少了字数,只用
570个基本字,其中300个是常用的,后期又向音节文字发展。
… Page 96…
公元前5世纪前后阿拉米人应用的新阿拉米文,演变为更加简单的
文字,只用113个字,其中80个是音节符号,成为半音节文字。
波斯人采用楔形符号作为字母,同时也用阿拉米字母。他们只用41
个楔形符号,除4个表意符号和1个分词符号以外,其余36个是标音字
母。到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灭亡波斯以后,楔形字和泥板压写方法不
再有人应用了。
此外,在地中海东岸的乌伽里特发现一块楔形字母泥板,这是在古
代北方闪米特字母的影响下,用32个楔形符号组成的,它要比波斯的楔
形字母早1000年。
直到19世纪才对楔形文字解读出来。解读工作是从近而远、逐步前
进的,即最早解读的是波斯楔形字,其次是新阿拉米楔形字,然后是巴
比伦和亚述楔形字,最后,最繁难的苏美尔楔形字也基本上解读出来了。
(3)古代埃及
古代埃及人的语言使用5000多年前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书写。这
种文字有碑铭体、僧侣体和大众体3种字体。
碑铭体起初是雅俗通用,后来成为雕刻在金字塔和神庙石壁上以及
绘写在石器和陶器等器物上的庄严字体,即装饰性的正体。古代埃及人
把文字看作“神文”,希腊人把埃及文字的碑铭体称为“圣书字”,同
时也是3种字体的总称。
僧侣体是实用性的草体。古代埃及人用毛笔和墨水在莎草纸上写
字,时间久了,工整的正体变成快写的草体。第一王朝时期,正草两体
并用,不分僧俗。到公元前3世纪,草体主要用于宗教写经,因此称为
“僧侣体”。
大众体又称书信体或世俗体,是僧侣体的简化。大众体大约在公元
前660年前开始在下埃及应用,后来上下埃及通用,到多来美时期 (公
元前323年至前30年),成为主要的字体。
埃及圣书字由意符、音符和定符组成。在古典时期,符号总数有700
来个,后来又不断增加,到公元前500年左右达到2000个以上。这些基
本符号可以组成全部语词。埃及圣书字是一种语词一音节文字。
古代埃及语约于公元4世纪以后为科普特语所取代,逐渐发展成为
埃及—科普特语族,属于阿非罗—亚细亚语系。科普特语采取简化了的
象形文字书写,现代仅用于宗教仪式。
(4)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人的语言是印度语支的源头。印度语支属印欧语系的印度
—伊朗语族。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分析,这个语族的形成与原始印欧人
的大迁徒有直接关系。在远古时代,原始印欧人从欧亚之间的某个地区
向东西两个方向迁移,向东的一支在今伊朗、阿富汗一带停留一个时期,
以后又分为两支,一支留原地,以后进入波斯,一部分进入小亚细亚;
另一支继续向东南方向迁徙,约于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间定居在
印度河上游流域。这就逐渐形成了印度—伊朗语族。这里主要叙述印度
语支。
印度语支分布于今印度北部和中部,以及巴基斯坦、孟加拉部分地
… Page 97…
区,包括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马拉提语、古吉拉
特语、比哈尔语、奥里亚语等。印度语支诸语言的发展情况较为复杂,
最初阶段是吠陀语,往后是史侍梵语、古代梵语,再后是各种俗语。
梵语是印度 (又称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古代语言。广义的梵
语包括3种:吠陀语、史诗梵语、古典梵语;狭义的梵语只指古典梵语,
就是许多文学作品,包括迦梨陀婆等的作品,以及宗教哲学、科学著作
的语言。有人说梵语是印度古代语法学家波尼尼的《八章书》规范化了
的文学语言。其实,波尼尼的语法书不是吠陀分支,讲的不是吠陀语,
也不纯粹讲古典梵语。书中的语法规律,同古典梵语比较起来,更接近
于梵书、奥义书和经书的语言。波尼尼的继承者迦旃延那讲的是古典梵
语。梵语似乎是人工组成的语言。在印度古代的戏剧中,神仙、国王、
婆罗门等高贵人物说的是梵语。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二中说:“详
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四十七言”即47个字母。
在世界上所有古代语言中,梵语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语,内容异常丰富,
堪称人类共有的瑰宝。
婆罗米字母是古代印度使用最广泛的字母。“婆罗米”的原意是“来
自大梵天的”。这种字母历史极古,与古代腓尼基字母有某些渊源关系。
它是一种音节字母,自左至右横行书写。这种字母约于公元前6世纪开
始使用,变体很多。这种正规字母主要用于书写梵文著作。其他一些古
代语言也使用婆罗米字母。
佉卢字母也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字母之一,意译为“驴唇”。它由阿
拉米字母演变而来,其原型可能在公元前500年间传入波斯,公元前4
世纪由波斯统治者带入北印度。该字母使用范围很广,货币、金属铭文、
石碑、写经的桦树皮上都发现过这种字母。字母自右向左横行书写,与
阿拉伯文相同。
达罗毗荼语系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和中部。其中泰米尔语在公元前
300—前100年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语言,并采用了南婆罗米文字。
僧伽罗语形成于公元前 6世纪印度…雅利安人进入斯里兰卡岛的时
期,现为斯里兰卡的官方语言。公元前3世纪,佛教传到岛上,僧伽罗
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最初阶段的僧伽罗语和普拉克利特语 (古印度通
俗语)相近,公元4世纪后才相互脱离而独立发展。
巴利语是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古代语言,现在仍是斯里兰卡、
缅甸、泰国等国的小乘佛教的经堂语言,历史著作有《大史》、《岛史》
等。
印地语是由梵语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古吉拉特语
(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官方语言,也用于孟买)源自通俗梵语的方言,
标准语言约形成于公元12世纪。
4。语言文字研究和教学
(1)语言文字研究
人类创造了语言之后,又创造了文字。有了语言,人们可以用来抒
情达意;有了文字,人们可以用来记言记事;有了记言记事,就有了书
册;书册世代相传,就有了经典。为了方便人们读通这些经典,需对经
… Page 98…
典加以解释和注解,就产生了语文学。语文学的产生把语言文字从崇拜、
避讳的神物变为研究的对象,这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语文学是语言学的早期形式。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
科,主要是探讨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
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公元前600—前300年,语言学有3个中心:
中国、印度和希腊。
印度对语言的研究很早。古代印度很重视祭祀,祭祀要唱颂歌,颂
歌多取自吠陀。由于努力保持吠陀圣典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发展了所谓
吠陀六分支,其中尼录多是词源学,毗伽罗是语法学。印度的语法学已
有长期的历史,约在公元前6世纪至前3世纪已达到惊人的程度。约在
公元前4世纪,出现了印度古代伟大的语法学家——波尼尼,他写成了8
卷本的梵语语法,对古典梵语进行了深入研究。
波尼尼,一般认为他诞生在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附近,生活在公元
前4世纪。所著《语法》一书,用3996(一说4000多)条规则,描写梵
语的语音和语法;全书共分8章,每章4节,亦称《八章书》;后人称
该书为《波尼尼经》,或《梵语语法》,或《波尼尼语法》。《波尼尼
经》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语法体系,它按先元音、后辅音,依照发音
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排列和阐述,非常科学。这种排列顺序比希腊语、
拉丁语、阿拉伯语和所有的西方语言的那种脱离语言体系的字母表排列
方法都合理得多。在语法结构上,波尼尼着重于分析。他从语音分析开
始,不分析句子,只分析词;不管语义,完全以语形为分析对象。他分
析了词根、词干、词尾、前缀、后缀、派生词、复合词等等。 《波尼尼
经》是世人学习梵语的圭皋,还促成了印欧语系比较语言学的产生。因
此,波尼尼对后来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20世纪美国著名语
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波尼尼的书是“人类智慧的最高成就之一”,因
为现代描写语言学所注意的许多问题这本书都已谈到了。他认为本书有
两个长处:一是语音描写准确而有系统;二是把一个单词切分为词根和
词缀,并列出详尽的构词规则。英国罗宾斯说,这是供语法专家用的语
法书,而不是供教师或学生用的书。在波尼尼以后,出现了一些修订、
补充和注释 《波尼尼经》的著作。约在公元前3世纪,产生了迦旃延那
(又名婆罗流支)的《释补》;约在公元前2世纪,产生了波颠阇利的
《大疏》。
中国是世界古代语言学的三大研究中心之一。孔子、墨子、荀子都
对语言文字有过精僻论述,早期的语言文字研究亦成果累累。从时间上
看,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年)、墨子 (约公元前480—前420年)
生活的时代分别早于波尼尼200多年和100多年。一般认为中国的语言
学史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就是认为中国对语言文字的研究开始于公元前8
—前3世纪。中国的文字学和词典学起源最早,地位也特别重要。《史
籀篇》、《仓颉篇》和《急就篇》等就是周朝至秦汉之间陆续编写的识
字课本。《史籀篇》就曾被认为是周宣王(属西周时代,公元前827—前
782年在位)的太史史籀所撰写。近人又认为是春秋战国时秦人所作。对
汉语方言的研究亦历史悠久,先秦古籍中已有方言的著录。相传古代帝
王为了体察民情风俗,博通天下名物,常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