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出现,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当时的‘笔’已经是竹木为杆的毛笔了”。
过去曾认为毛笔是秦始皇的大将军蒙恬发明的,故有“仓颉造字,蒙恬
造笔”之说。现在可以肯定地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毛笔了,蒙
恬顶多改进了造笔的方法。《中国古代文化史》指出:“在商代,毛笔
是主要的书写工具。我们今天虽已经无法看到用毛笔书写的商代典册,
但是还能在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甲骨和玉、石、陶等类物品上看到少量
的毛笔字。金文基本上保持着毛笔字的样子。”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发掘
的一座战国时代的大型木椁(外棺)墓内,有一支制作精良的毛笔。1975
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一座秦始皇30年(公元前217年)的墓里,一次就
出土3支竹杆毛笔。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中国墨的发明年代也很久远,考古工作
者在河南殷墟就发现过商代在陶片、兽骨上用“墨”书写的文字。因此
可以说,中国人在公元前2500多年前就发明了“墨”。但是,这时是用
天然矿物还是已用烟炱作原料制墨,现在还不清楚。稍后,作墨的原料
… Page 103…
就是松烟和香料了。
砚,俗称砚台,是书写绘画研磨色料的工具。考古证明,我国早在
新石器时代便有了研磨器和颜料以便书写绘画。后来,随着其它文具的
发展,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砚台。最早有证可查的是西汉文帝时期,已
经有笔、墨、砚、牍等成套文具了,这可以从湖北江陵凤凰山出土的汉
墓文物中得到证实。
(2)古代埃及
据考查,古代埃及人把文字书写在莎草纸、石板、贝壳上,也有写
在象牙、皮革、陶片、布帛、兽类肩胛骨上的。最常用的则是莎草纸。
莎草是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莎草科植物,盛产于下埃及尼罗河谷的沼泽
地上。人们撕去它的茎皮,然后把茎剖成一条条薄片,排齐、压平、晒
干,再用树胶粘联起来,作为书写材料,被称作莎草纸。古代埃及人用
削尖的芦苇或鹅毛作“笔”,用烟渣调水或菜汁当“墨汁”,在莎草纸
上书写。在埃及古墓中,发现许多写有黑字或红字的莎草纸。1798年,
拿破仑率领大军远征埃及时,军队中的学者就发现一种纸,其制作时间
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这便是莎草纸。这种莎草纸后来成为古代地
中海地区一种通用的纸。古希腊人、古罗马人以及往后的阿拉伯人都曾
用这种纸书写。当今英文中的Paper(纸)即从纸草而来。
(3)古代西亚
早在乌鲁克文化时期(公元前3500—前31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
尔人就创造了楔形文字,主要用泥板作为书写材料。据考察,苏美尔人
用粘土制成一长方形的平板,再用细绳在泥板上画上格子,尔后用削制
成的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等压写在泥板上;“写”完一面,再翻过来“写”
另一面;两面“写”完后,把它晾干,有些还要放入火中烘烤。一篇较
长的文章需若干块泥板,为了便于寻找和阅读,上下两块泥板往往重复
一行,以示衔接。每一泥版文书还“写”有全书的标题和编号。一部书
制成后,按顺序放在木柜里或其他适当地方,以供人们阅读和查询。这
就是苏美尔泥版文书大致的“印制”过程。苏美尔人以泥板作为文字载
体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影响到西亚广大地区,延续使用了3000多年,直
到公元1世纪才为羊皮纸所取代。
(4)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的文字载体十分广泛。达罗毗荼人约于公元前30世纪末20
世纪初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既保存在由石料、象牙、粘土等材
料制成的图章上,也见于陶器、金属器上。在两河流域也发现过印度的
这种印记,是打在货物包装的封口上的。目前已从考古发掘中发现2000
多个制作精巧的印章,上面刻有图画和文字,多为单行,一般不超过20
个符号。也有只刻文字而不刻图画的。另外,古代印度的文字载体还有
橡树皮、棕榈叶、皮革、布匹等。古代印度这种哈拉巴文化中的文字正
在解读之中。据考察,这种文字曾经流行很广,但流传至今的只有少数
样品,主要是各种图章。专家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橡树皮等材料在印
度湿热的气候条件下难以保存的缘故。
… Page 104…
3。图书出版
图书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图书出版,就
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出版物的活动。历史上的图书出版中
心必然是同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图书出版也对人类
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人类创造文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古人在甲骨、石头、泥板、蜡板、莎草纸、羊皮和布帛上作文字记录,
借以传播信息和交流思想,这在广义上来说,也是图书出版。中国人发
明了纸张以后,为图书出版业开辟了新天地。
纵观整个图书出版的历史,文字、宗教、教育和科学技术 (主要是
造纸术和印刷术)是制约和影响图书出版的四种主要因素。根据以上分
析,专家们将5000多年的图书出版史分为古代文献时期、抄本时期和印
本时期。
古代文献时期大约从公元前40世纪末期至公元1世纪。约在公元前
40世纪,古代苏美尔、埃及、中国和印度等国先后创造出用以记事的文
字,到公元前40世纪末期,上述地区出现了各种可以移动或携带的文字
载体,后人将它们泛称为“书”,专家们把它们归入“古代文献”。公
元前40世纪末期苏美尔人发明的泥版书和其后亚述人发明的蜡版书属于
书板型;公元前3千纪埃及人发明的纸草书卷和印度北部的桦皮书属于
书卷型。
(1)中国图书出版的萌芽和奠基时期
中国已有4000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具有绵延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从
未间断,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的一切文化形
态都已书于竹帛,载入史册,藏之名山,传与后人。出版事业和出版物
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但是中国夏商西周时期已有多少古籍文献,尚无精
确统计。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都是最早的出版物。早在汉成帝
时(公元前33—前7年在位),刘向、刘歆父子就把国家的藏书库——
天禄阁和石渠阁的藏书进行了整理,得书13269卷。
中国的书籍最早出现在何时?最早的书籍是什么?目前尚难确定。
相传,商殷时代就有了掌管著作的史官。《简明历史辞典》(1985年12
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对“史”解释为:“官名。也称‘作册’。商
代始置,周代相因。……史原是驻防边疆的武官,后来成为在王左右的
史官。……史官的职责是掌管祭祀与记事。”《尚书·多士》记载,西
周初年周公曾对商朝遗民训话说:“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
夏命。”周公特别强调殷朝的先人有典册记载“殷革夏命”之事,也许
我国就是从夏商之际才开始有比较完备的记事典册。那么,商周时代到
底有哪些典册问世呢?由于缺乏充分的资料,目前亦尚难说清。现在流
传的3部古书——《尚书》、《易经》和《诗经》,据说是根据上古书
官所保存的史籍编集的,但编定的时间已是春秋末期(公元前5世纪),
《易经》的编定也许还要晚些。《尚书》中保存着唐虞时代的材料,但
学者们认为到底是不是当时的著作还很成问题。《诗经》里的材料最早
的是西周时期的,但也有春秋时的材料。《易经》甚至还包括战国时的
… Page 105…
著作。就是说,这三部书中有些材料是来源于夏、商和西周时代,有些
甚至更早,但它们成书的年代尚难一一确考。
(2)埃及的纸草书卷
古代埃及人把文字书写在莎草纸上。古代埃及的莎草纸可以粘成长
幅,写好后卷在木杆上,用细绳扎牢,形成卷帙。这些纸草卷被保存下
来,成为埃及古代历史的宝贵资料。这种“书籍”在埃及已发现许多,
是世界上最原始的一种“图书”。这种图书规格不一,长的可达40米,
短的只有一两米。抄写这种书卷具有神秘色彩,是神职人员的专职,使
用时将其挂在庙宇内,只能由神职人员判读,用完后卷好收藏在神庙的
藏书室内。
现存最古老的纸草书是普利斯文献,因由法国人普利斯在古埃及首
都底比斯发现而得名。这份书卷估计约为公元前2500年写成,对话体裁,
内容是告诫人们如何处世,现存巴黎卢浮博物馆。
埃及古王国时期的文献主要有金字塔咒文和碑传。前者是刻在金字
塔墓壁上的祷祝法老死后升天获福的诗歌;后者是立在大臣墓地上的自
传。 《梅腾自传》记述了梅腾的公职生涯以及他的土地和财富等,是现
存古王国时期最早的一篇重要文献,对于研究古王国时期的国家组织机
构、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具有很高的价值。它发现于第四王朝初期梅腾
墓中的墙壁上,现存于柏林博物馆。另外,还有保存于《金字塔铭文》
中的描写奥西里斯的戏剧脚本以及保存在墓壁上的古埃及歌谣,如《庄
稼人的歌谣》、 《打谷人的歌谣》、《搬谷人的歌谣》,等等。
中王国时期,文学有很大发展,诗歌、箴言较为流行,其中以《西
努海特的故事》、 《一个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最为著名。箴言多出
自统治者之手,是他们训示子弟、臣下如何统治人民的教谕,有的也反
映出激烈的社会斗争。如《伊浦味箴言》,发现于孟斐斯附近的萨卡拉
基地,原文首尾已毁损,中间也多阙文,现存于荷兰莱顿博物馆 (纸草
书卷第344号)。它反映了中王国崩溃后的埃及贫民、奴隶大起义的情
景。该文献是目前研究这次起义的主要资料。
到新王国时期,产生了包含许多篇章的《亡灵书》。它是写在长卷
纸草上的各种咒语、祷文、颂歌、神话等的汇集。长篇的 《亡灵书》大
部分发现在第18王朝时期底比斯祭司和官吏的墓中,其中《阿尼亡灵书》
最为著名,长达24米,配有彩图,制作精致,现存不列颠博物馆。
1855年发现于墨吉涅特·哈附近一个墓室的“哈里斯”大纸草书卷
亦是古代埃及著名的文献。该书卷因为英国人哈里斯所得而得名,现存
不列颠博物馆。它是现存古代埃及最长的抄本,是由79大张纸草粘成一
体的书卷,原文分为6部分,是研究埃及新王国末期经济状况的特别宝
贵的材料。
在保存下来的纸草书卷中,还有许多关于天文学、数学、医学等科
学知识的记载。综上可见,古代埃及的原始书籍相当丰富。
(3)两河流域的泥版书和铭文
泥版书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用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制成的一种最原
始的图书。一部泥版书包括若干块泥板和带有标记可容纳这些泥板的容
… Page 106…
器。木头架是其中的一种容器,泥板按顺序放在木架上供人使用。从已
发掘的泥版书来看,大小不一,最大的长2。7米,宽1。95米;最小的长
不到2厘米。
苏美尔楔形文字遗留下来的泥版文字很丰富,现已发现数以万计的
记载法典、法规、讼案、遗嘱、帐目、契约、收据、书信等的泥板,其
中有3/4与法律有关。另外,还有近3000块公元前2000年时的文学作
品泥板。泥版书的制作和使用一直延续到公元1世纪,以后逐渐被羊皮
书所取代。
在文学作品方面,最有价值的是 《吉尔伽美什》。它是世界上第一
部史诗,全诗3000余行,用楔形文字分别刻压在12块泥板上。这一故
事诗在苏美尔时代已经流行,到古巴比伦时代编定成书。史诗反映了古
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氏族社会后期 (约公元前3000年)的生活和斗争。
在铭文方面,最著名的是公元前1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