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古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尚可与男子同样学习吠陀经,到奥义书时期,就只有少数出身高门之 

家的妇女才能学习经典了。到后来,丈夫成为家庭的统治者,妻妾与奴 

仆的地位相似。法律规定,女婴、女孩、妻子永远不该按照自己的意志 

行事,少年时依靠父母,年轻时依靠丈夫,丈夫死后依靠儿子。只有在 

寺庙中担任舞女者,为宗教敬神仪式的需要,才能在少年时期学习阅读、 

书写、音乐、舞蹈、歌唱等艺能。出身高门第的妇女,也只有极少数人 

读书、作诗和议论哲学问题。 



     (6)以神学教育为核心、兼学“六艺”的教育内容 



     世界古代前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神学教育,同时学习一般科学知 


… Page 10…

识。在古代印度,无论是婆罗门教还是佛教,都是首重宗教教育。婆罗 

门教育无不为神学服务,教育目的就是培养未来的高级婆罗门教士。在 

佛教教育中,在寺院中修行占有重要地位,实质上就是让僧徒通过遵守 

清规戒律以养成善良行为,虔诚信佛,以清除尘世情欲,从而获得精神 

上的解脱。希伯来更是神道设教的国家,其教育的特点是把信神放在求 

知之上。人们认为信仰有余而知识亏缺不足为患;反之,必然为害。他 

们把信仰比作树根,把知识比作树叶;如果根不深,纵然叶茂,也经受 

不起风吹雨打;反之,如果根深蒂固,纵然树叶并不茂盛,也绝不会为 

风所拔、雨所摧。中国古代教育也不例外,“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 

是夏、商、西周统治者的国策。它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使宗教教 

育和军事教育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奴隶制各国都很重视道德品质教育。在这一教育中也是把信神放在 

首位。埃及学校要求学生尊日神、忠国君、敬长官、孝双亲,对学生饮 

食、举止、言语、交友之类都有严格要求。在尊日神的前提下,提倡睦 

邻、恤苦、怜贫等品德。贪婪被视为罪恶,自制和节欲受到重视。 

     各国在进行宗教教育的同时,也教一些科学知识。在古代印度,课 

程设置除四卷吠陀经以外,还有历史、文法、数学、美术等等,其中主 

要学习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等学科,被称 

为“六科”,亦称“六艺”。中国的“六艺”教育在世界古代前期教育 

史中最为完善。 



     (7)职业培训和专业培训 

     奴隶社会已有职业培训和专业培训。在古代埃及,“教育”一词字 

源的意思是“使之成为”,指父亲使儿子成为木匠、文士、医生、军官 

等等。古代埃及的专业工作者,每每采用师徒传习的方式,或由父亲在 

生产作业中把应具备的知能教给儿子。古代罗马史学家戴奥都拉斯曾指 

出:“至于广大埃及群众,他们从儿童时期起就被父亲或亲属传授适合 

各种生活需要的实际知能。”实际上就是进行职业培训。所以,古代埃 

及的各种职业多是父子相传。据考察,某建筑师之家曾经22代之久从事 

营建工程;某高僧之家9代世传为僧侣;某文士之家7代世传为文士。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中曾提及底比斯某高僧曾世传达345代之 

久。戴奥都拉斯说:“处理尸体的巧妙的木乃伊师,是由家庭传统中获 

得专业知识的。”学校教育也包括专业教育。在专业培训中最受重视的 

是建筑业,因为建筑业是埃及最受重视的行业。在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 

里,就有关于职业培训和专业培训的记述,曾提到俗人向匠师习艺,所 

学技艺包括医疗、缮写、会计、绘画等等。古代印度手工业较发达,公 

元前600年左右就出现了行会,到公元300年就已制度完备。在其行会 

制度中,就包括艺徒制度。所谓艺徒制度,就是职业或专业培训制度。 

它规定由行会来管理师徒相处的工作,使艺徒能够确实有效地从匠师那 

里学到操作经验。希伯来人一般由家庭负责对下一代进行职业训练,使 

他们有谋生之道。 《法典大会》把教子养成职业技能“规定为父亲的三 

项重任之一”。 



     (8)高等教育 


… Page 11…

     宫廷学校和祭司 (僧侣)学校就是当时的高等学校。在这里学习的 

都是大贵族和高级僧侣的子弟。学习年限很长,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级官 

吏和高级僧侣。学习内容主要是管理国家、主持寺庙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在古代印度,有婆罗门教的高等学校,还有佛教的高等学校。到公元前5 

世纪末,开始出现婆罗门的专门学校,如森林学校、法律学校、文法学 

校、哲学学校等。到笈多王朝时代 (约建于公元320年),这类学校有 

了相当的发展,称作高等学识中心。据古代印度文献记载,印度西北部 

的怛叉始罗镇就是一个这样的中心,堪称印度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公元4 

—8世纪的500年间,是印度历史上不平常的时期,是佛教高等学府和科 

学大发展的时期。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那兰陀寺,有人称为那兰陀大学。 

在埃及,葛立夫斯曾称道自亚历山大大学建立直到罗马统治时代,亚历 

山大里亚已取代雅典而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大学也成为世界上 

的领袖大学。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西周天子所设大学,有五学(即中 

 “辟雍”、南“成均”、北“上庠”、东“东庠”、西“瞽宗”)。这 

说明远在3000年前,中国大学规模之大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罕见的。 



     (9)留学教育和外语教学 

     中国商代“卜辞”就曾记载:当时的邻国常派子弟到殷上学校接受 

教育的情况。这实际上可以说商朝已接收“留学生”。埃及的宫廷学校 

就曾招收一定数量的外邦留学青年。在新王国时期,海立欧普立斯大寺 

就是一个国际学术传播中心,犹太的摩西、希腊的太利斯、索伦和柏拉 

图等,都曾游学此地。 

     在古代埃及,有些学校为了满足学生从商或赴国外任事的需求,还 

教授巴比伦等外邦的文字,这实际上是埃及早期的外语教学。 



     (10)社会教育和函授教育 

     在佛教教育中,寺院、尼庵都向众人开门,收容男女信徒,施以教 

育。但毕竟不能收容过多群众,佛教遂承认在家修行的人同样可以成正 

果。他们虽不出家,寺院、尼庵却规定他们应遵守的戒律,向他们阐述 

教义和解答疑难。这说明佛教还负责寺庵以外广大信徒的教育工作。这 

实际上是佛教的社会教育。 

     中国《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这说明夏序除教射之外,还兼有养老敬老教育。养老敬老本是原始社会 

的遗俗,但夏代却使尊卑等级的伦理观念成为养老之礼,也是夏序进行 

孝道教育的重要内容。周公提倡的社会教化,就是社会教育;彝教就是 

对庶民进行德行规范教育,就是古人所说的化民成俗的教化活动。 

     有文献指出,古代埃及政府机关还以信札函授方式培养继起的官 

吏。这种函札至今还有保存,说明在古代埃及除举办职官学校培养官吏 

之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培养官吏的教育,这就是函授教育,这恐怕是历 

史上最早的函授干部教育。 



     (11)教育行政管理 

     两河流域出土的文献记载:校长是“学校之父”;教师是有学识有 

地位的人;在校长和教师之外还有监督,就是“泥板书舍的管理人”, 


… Page 12…

主要责任是维持校规校纪;还有图书馆员、学生出席检查人员、鞭责学 

生人员、校门看守人员等。在古代印度,公元2世纪时就出现了教育法 

规,对师生关系等作了详细规定。寺院组织日趋严密,一般由住持,即 

院长掌握全面工作,另有专职人员负责各项事务。寺院重视对歪风邪气 

的防范,寺院规定的制度由僧徒僧师共同遵守。在大规模的寺院中,每 

日对斋戒、沐浴、行乞、礼神等,都安排得十分周到,有条不紊。 

     中国西周时期就有了一定的教育管理制度。首先是设立了管理教育 

的官职。《周礼》记载:大宰为六官之首,一总“教典”。国学由大乐 

正负责,乡学由大司徒负责,各自都有明确的职责规定。大乐正掌管礼 

乐、兼管国学、统领各级教官;大司徒掌管土地、人口、赋税和主管乡 

学,除直接施行“十二教”、“乡三物”之教外,还要在行政事务方面 

负责“联师儒”、颁行教法、考察学生、选贤贡士等。其次,在学校管 

理方面,开始有了初步制度。开学初要行释菜之礼 (读书人以苹蘩之类 

的东西祭祀先圣先师),以示敬学重道。国学开学十分隆重,天子还常 

率领高官到场。西周时期,不仅对入学年龄有严格规定,入学资格也有 

严格的限制。教师管理也有初步定制,教师多为世袭,均由从政官员及 

退仕兼任,并已有初步的教师规范。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西周时期已 

有严格的要求。据 《礼记·学记》记载,西周已开始有视学考试制度, 

隔年一次,每次都有德行与道艺两方面的考核要求。就是天子或由天子 

委派官吏到国学考查学生的德行和学业。与考查相联系的则是奖惩制 

度。奖励制度主要体现在选贤贡士制度(包括升学选士与任官贡士)上, 

凡选贤贡士及时者,有奖;屡次及时者,论功行赏;反之,则要受处罚。 

西周的国学和乡学都有严格的惩罚制度。凡国学学生不服管教者,要层 

层上报,经过教育感化无效时,国王亲自视学,如再不改,就要流放远 

方,“终身不齿”;凡乡学学生不服管教者,先由司徒命乡大夫检查上 

报,经教育感化仍不改悔者,则要调动就学地区,如再不改,就要放逐 

远方,“终身不齿”。总之,西周学校对学生的管教是相当严格的。 



     (12)教师 

     教师是和学校一起产生的。在古代,各国对教师的称谓不一。在亚 

述、巴比伦和埃及,称书写家、文士;希伯来称拉比;印度称古儒;中 

国则是“官师合一”。在古代两河流域,校长、教师和学生都互称“同 

事”。教师直译为“泥板书舍的书写者”。文献中载有“教授计算的教 

师”、“教授测量的教师”、“教授苏美尔文的教师”、“教授图画的 

教师”等等。在古代印度,对教师的要求很严,其品德行为都须符合圣 

典的要求。在担任教师之前,还须接受考验,并须精通所授的学业和善 

于引导学生服从规则。在教规上,要求教师应该态度温和而心地纯良, 

使人乐于亲近而非望而生畏;在法律上,规定教师应有学养、忠贞、和 

善、言语清晰、以身作则、信仰坚定,并且安于行乞而乐于以知识启迪 

后生。因此,古代印度把教师推崇为崇高的职务,是极为荣耀的。在佛 

教寺院教育中,僧师须为僧徒解答疑问,讲授知识,关心僧徒的成长和 

进步,而且不得厌倦。高僧更是硕学德劭,时刻以人格感化的威力、借 

身体力行来熏陶僧徒。古儒的人数越来越多,不乏博学多闻之士,对社 

会影响很大。以佛教时期的那兰陀寺为例,在玄奘留学时,就有僧师1500 


… Page 13…

多人,其中能解经50种者约10人,能解经30种者约30人,能解经20 

种者约千人。寺院院长品学出众,对群经无所不窥。在教师管理上,古 

代希伯来曾明确规定有学生25名者,聘教师1人;超过40名者,增聘 

教师1人;满50名者,聘教师2人。在古代中国,教师则由官吏兼任, 

官师一体,其权势、地位、待遇可想而知。在西周时期,已有专职教育 

的官师氏,有大师、小师的级别。在古代印度,那兰陀寺的僧侣就按其 

学问分为不同等级,根据等级确定待遇,待遇悬殊较大。玄奘因学识渊 

博,寺院曾供以仆从和乘用的象。 



     (13)教育理论 

     应该说,这一时期的教育理论是很贫乏的。但是,已有一些人在探 

索教育理论。中国的周公就是一位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的“敬德保民” 

学说,是他阐述教育作用的重要理论基础。他从德治论出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