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染的冬天: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的反攻创造了条件。就在希特勒发布命令两天之后,一场风暴席卷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已悄悄集结了100多万部队,从这座城市的北部和南部发起战略反攻,从而决定了这场会战的命运,也决定了第三帝国走向衰亡。
  第九章“天王星”1。历史记住了这一天
  1942年11月18日午夜12时,苏第62集团军司令部与方面军司令部相连的电报线路活跃了起来,“博多”电传打字机哒哒地响着,打满字迹的纸带象白色长蛇在蜿蜒伸展。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政治委员古罗夫、参谋长克雷洛夫等人早已聚集在电报机旁,望着电报机蹦出的一个个字母、一行行文字,脸上现出异样的光芒,激动得难以自禁。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传达最高统帅部命令:
  “天王星计划”:
  1942年11月19日,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1942年11月20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向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德国军队发动全面大反攻!”
  正在为危在旦夕的集团军命运担忧的崔可夫等人,见到命令没立刻弄清即将发生的事件的意义,尔后才醒悟到斯大林格勒的血战结束了。一想到再过七个小时进攻就要开始了,大家高兴得击掌祝贺,不约而同地涌向问口,遥望城北被火光映红的夜空。“真守够了”,崔可夫想:“62集团军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口号:‘决不后退一步’,现在该换成‘我们勇猛前进’11月18日午夜时分,在斯大林格勒城北,从顿河左岸巴甫洛夫斯克至那尔佐夫卡宽约400公里的地带上,苏西南和顿河两个方面军在森林和夜幕的掩护下已全部进入最后的攻击阵地。这两个方面军是新近组建的,西南方面军拥有40万人的兵力,火炮5900门,坦克700多辆,司令员是瓦图京将军。他们要对付的是意大利军弟8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虽然意大利人和罗马尼亚人的兵力与西南方面军相差无几,但士兵素质与装备处于明显的劣势。顿河方面军由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拥有30万人,4700门人炮和280辆坦克。在阵地另一侧,是德军第6集团军的10个师,无论数量和装备都不如苏军。
  此刻,两个方面军各部队正召开军人大会,宣读最高统帅部的进攻令,以及阐述这次进攻行动重大意义的二位司令官各自签署的动员令,号召红军给敌人以坚决有力的打击:
  “红军战士们、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们!严酷、但正义地惩罚卑鄙的敌人——德国法西斯占领者的时刻来到了。
  德国法西斯强盗背信弃义进攻我们和平的家园,破坏它和欺辱我们伟大的人民。。。敌人推进到了斯大林格勒城下。在伏尔加河旁的这座坚固城堡的城下,我们阻止了敌军。由于我军英勇作战,敌人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战斗中,遭到极大损失。
  现在向敌人发动强大进攻的光荣使命落到了我们肩上。
  为向杀害我们妻儿的法西斯暴徒讨还血债,为流血牺牲的官兵讨还血债,我们应无情地消灭敌人。
  同志们,要英勇进攻!
  我们要把希特勒奴役者从我国的国土上赶出去,给万恶的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同志们,向着胜利前进,消灭德国侵略者。”
  类似这样的命令在部队中宣读后,做起了强烈反响。苏军士气旺盛,急不可耐地等待着进攻时刻的到来。
  在阵地另一边,无论是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还是德国人对苏军即将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并不了解。几十月来,斯大林从后方调集了大批部队,他们沿着伏尔加河左岸,绕过荒芜人烟的盐碱草原,绕过浓烟滚滚、炮声隆隆的斯大林格勒,在夜幕的掩护下,秘密集结于斯大林格勒西北和顿河中游地区。苏军大规模的集结,也曾引起敌军的觉察,但他们不清楚苏军的意图。德国人太自信了。毕竟经过几个月血战,他们已占领了斯大林格勒的大部分地区,他们始终在进攻。从没有想到苏军也会进攻,而且是一场扭转整个战局的大规模的进攻。他们只以为苏军的调动是为了弥补百孔千疮的防御地带,决没有料到自己会被包围。11 月18 日夜晚,在苏军大规模进攻前夕,德国人,上至元首、将军,下至普通士兵都毫无戒备地沉睡着,第二天早上,等他们醒来时,不幸已将临了。
  11 月19 日,注定要成为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最重要的日子。7 时30 分,沿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一线,3000 多门苏军大炮开始轰鸣,炮击持续了80分钟,在罗马尼亚第3 集团军阵地上倾泻了数百吨炸弹。
  8 时50 分,步兵和坦克兵团投入战斗。强大的炮人尽管破坏了罗军的防御,但敌人没有束手就擒,而是拼死抵抗。直到下午,苏军波浪式的进攻,才导致罗军的渍败。与此同时,在顿河方面军进攻的方向,德军的防线也被突破。战斗在广大地域上展开,罗马尼亚集团军第4 军被消灭了,第11 罗马尼亚骑兵师被分割包围,失去了与罗马尼亚第3 集团军的联系。
  苏第5 坦克集团军从谢拉菲宫维支西南30 公里处的高地发起进攻,突破了罗马尼亚方面军第2 军的阵地,迅速向南挺进,在中午时占领了别列拉佐夫斯卡姬以北的高地。苏军坦克军和骑兵转向东南,于傍晚抵达卡尔梅科夫,插入罗马尼亚第3 集团军纵深达60 公里。
  经过一昼夜激战,两个方面军重创了敌军,一切按计划进行。20 日拂晓,集结于斯大林格勒南部卡尔梅草原的斯大林格勤部队也转入进攻。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斯大林正等待着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的报告。一小时前,他与罗科索夫斯基和瓦图京通了电话,顿河和西南方面军进展顺利,先头部队已进抵奇尔河上游,深入到敌军后方的茫茫草原上。此刻,斯大林有一种自豪和自信,已经没有了战争爆发的最初几天、以及1942 年夏天时那种震惊、失态、烦忧与不安,德军已进入了他和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共同设下的陷饼里。他想起了8 月伏尔加河激战之际丘吉尔的来访,对他的盟友关键时刻背信弃义既愤怒又轻视,让西方资本家瞧瞧吧,没有他们我们照样干得挺好。这一战役不仅决定列宁创建的国家的命运,也将决定被希特勒奴役的欧洲国家的命运,决定希特勒战犯的命运。他甚至预计到战后苏联必然以强国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这一切都取决于眼下的这场大反攻。
  叶廖缅科的电话接通了,他获悉由于大雾进攻被推迟2 小时,现在坦克已投入战斗。
  20 日清晨,卡尔梅克草原上飘着一层薄薄的晨雾,在芦苇和水草丛生的湖间地带,埋伏着苏军坦克和炮兵部队。预计8 时开始的炮火准备由于能见度过低,到10 时才开始。火炮射击了75 分钟,第51、57 和64 集团军从三个地段上突破敌军防御,象一把利刃将罗马尼亚第4 集团军进行切割、包围。
  苏51 集团军的坦克进入察察湖、巴尔曼察克湖之间的突破口,迅速向西北方向的卡拉奇推进,准备与顿河和西南方面军的坦克兵团与骑兵部队会合。
  21 日下午,从谢拉菲莒维支发起进攻的苏军部队挺进至苏罗维吉诺以北,构成对保卢斯集团军交通线的威胁。当时德军尚未感觉到会被包围。德军急忙调动部队进行拦阻,但被苏军的进攻击退了。
  21 日,从克列茨卡娅和谢拉菲莒维支出发的苏军改变了方向,转弯90度,两军会合后向北部的顿河进发,直插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正面防线的后方,苏军在行进间占领了顿河大桥,切割了保卢斯集团的退路,进入卡拉奇地区,按原定计划形成对德军第6 集团军和第4 坦克集团军的包围。同时,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击溃了德军第29 机械化师和罗马尼亚第6 步兵军,从契尔符林河与顿河皇后河之间向卡拉奇至斯大林格勒的铁路挺进。11 月22 日上午,苏军进至布齐诺夫卡,成南北夹击之势的苏军三个方面军会师于距斯大林格勒以西仅60 公里的卡拉奇。11 月23 日前,苏步兵兵团向契尔河和阿克赛河挺进,加强了突击集团的外翼。23 日,苏军在顿河河曲和顿河右岸的卡拉奇将德军第6 集团军和第4 坦克集团军形成钳形包围之势,将其与德军的B 集团军群隔开。
  从19 日至23 日,苏军完成了预定的战术突破,德军第6 集团军成为苏军囊中之物。
  “天王星”计划第一步获得巨大成功,它是苏军在卫国战争中实施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反击,从而扭转了战争中的被动局面。11 月19 日这一天也就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日子而被载入史册。
  2。“寻找别的解决办法”
  11 月19 日苏军的大反攻——正如历史学家所说,是整个会战的转折和高潮。一支长期遭受围困的军队,已经到了朝不保夕、山穷水尽的地步,但组织者居然不动声色地集聚了三个方面军100 万人的力量,正确地选择了出击时机,从南、北两个方向巧妙地运动兵力,掠过德军的左、右两翼,在卡拉奇会师。只用4 天时间,居然将数十万敌人实行包围,将它围得铁桶一般、水泄下通。包围者反而遭到包围,这一结局令所有人大感意外。作为战役指导,苏军采用的包围原理并不新鲜,但其规模之大、实施手段巧妙、出击时机的把握令人深深折服。苏方最高统帅部的这一战役决策是怎样产生的?从准备到实施又如何蒙骗住了狡诈成性的德国人,从而保证了战役突然性。要揭开这些奥秘,我们应该从两个月前苏军大本营中一次高层三人会晤谈起。
  9 月12 日,朱可夫飞往莫斯科,与华西列夫斯基一起向最高统帅汇报前线战况。
  这一天,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似乎同往常一样,处理着与战争有关的各种事务。倦容满面的斯大林每天要听取汇报、批阅作战电文报表,查看地图上标示的前线态势。这几天,斯大林格勒万分危急,德军已在苏军阵地上打开了一条走廊,将两个方面军分割开来。这使他们三人心情压抑,都在苦思冥想破敌良策。
  先是华西列夫斯基发言,他提供了一条令人不安的消息,希特勒还在向保卢斯调派新的部队。
  “看来希特勒要不惜一切代价占领这座城市。”斯大林忧郁地说,然后间朱可夫,9 月5 日苏军发起的反突击为什么没取得预想的战果?
  朱可夫早有准备,答道,主要是我军力量不足,“那里地形也不利进攻,
  地势开阔,橄军又占领制高点,能向所有方向机动火力。”
  斯大林叹口气,拿出苏军预备队配置图,聚精会神地研究着。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在一旁悄声议论起来。如果说10 天前,朱可夫前往斯城组织防御,整个事态还蒙着一层迷雾,那么现在迷雾已消失了,根据现有苏军力量,是难以打破僵局的。他皱着眉对华西列夫斯基说:“必须寻找别的解决办法。”
  斯大林也在一直思索着同样的问题,他研究预备队配置图,就想在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现在听到他们俩的议论,突然抬起头:“有什么别的解决办法?这样吧,你们好好再想一想,明晚9 时我们碰头。”
  三人最后的这几句平平常常的话,却使这一天战务会议不同往常,一场大规模的反攻计划开始酝酿。
  第二天晚上,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作了一次特别报告。两人分析了战场形势。今年夏天以来,德军在苏德战场南翼展开攻势,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敌人已推进到沃罗涅日、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山脉的山前地带,对苏军构成严重威胁。
  但这时希特勒犯了错误,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同时从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方向进攻。结果在高加索的德A 集团军群(约27 个师)被苏高加索方面军阻击在1000公里长的战线上。B集团军群在沃罗涅日、斯大林格勒方向130O公里的战线作战,虽拥有70 多个师,仍显兵力不足。其中第6 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陷入了苦战。
  基于上述分析,两人得出结论,在斯大林格勒继续以积极防御疲惫敌人外,应组织大规模的战役反攻,使南方战线形势发生有利于苏军的变化。
  那一天,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把一份草拟的进攻方案交给斯大林。这份计划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发动一次扭转战局的进攻其规模不能太小,这就需要考虑两个因素。首先是庞大的兵员需求。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德B 集团军群大约有100 万的兵力,而在这一地区的苏军才60 多万,故需重新组建一个方面军。而在苏联后方,已经组建了大量的坦克兵团和炮兵、航空兵部队,可弥补兵员不足。另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时间。大规模的反攻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完成,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