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毛佩琦正说永乐大帝朱棣1-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月十五日,朱棣率马云、徐祥等马步精锐八千,从北平出发,卷甲倍道而进。这条路对朱棣来说太熟了。他曾几次带兵从此出塞北征。大队人马出建德门,走清河、沙河古道。时值初秋,骄阳虽有余威,但已不复盛时那样炽热。道边的禾苗树木却依然是葱郁青翠的,时时透出带着草木气息的阴凉。朱棣骑在马上,望着这山水道路,不禁想到往日的被命出征都是为了朱家的天下,而今这一仗却是为了自己。而这次作战又与往日不同,北出沙漠能否遇敌获胜,了无成算,今次出征却期在必胜。想到此,他不由得面带喜色,挥鞭令将士加速前进。军过昌平,渐入山中,道路崎岖蜿蜒,路边连山如成列的仪仗迎接燕军。他向前望去,前锋已经随峰回路转,进入了深山,回首一望,大队在蜿蜒前进,殿后的军队还没转过山来。真是雄关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了。出塞后不远,地势豁然平旷了,这虽不是沙漠戈壁,却也是遍地沙石,少见树木。偶尔的几缕柔云显得甚低,那云外的天却分外湛蓝。第二天燕军来到了怀来城下。怀来城座落在平旷的高埠上。西北是不甚高的连山,西南却是宽广坦荡的河滩,浅浅的河水从沙滩和卵石中散漫地向东南流去。宋忠所率将士原多为燕王部下,是从燕府护卫中抽来。此时作为官军与燕王作战并不心甘情愿。宋忠为使他们坚决与燕军作战,便扯了个谎说:这些将士的家属都被燕王所杀,死尸填满了沟壑。宋忠之所以如此,不过要激发将士们的斗志。但这个消息被燕军侦知,朱棣觉得这是个可以利用的契机。朱棣命令部下中怀来官军的亲属张起他们旧日的旗帜,作为前锋,并让他们上前呼喊父兄子弟。本来是披甲执枪、严阵以待、准备复仇的守军遥见故家旗帜,又听到家人的呼喊,真是惊喜交加。他们在稍稍镇定之后,便明白了宋都督的话并非真情,虽然是各为其主,但他们怎能对自己的父兄刀兵相见呢?他们本无斗志,到此更是完全松懈了。这时军中出现了混乱,连阵也列不成,守军宋忠的嫡系旧部见到这场面也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惊疑乍定之间,朱棣已麾师渡河,燕军鼓噪向前直冲。宋忠大败,士兵如潮水一样退入城中,燕军尾随进了怀来。两军发生了一场恶战,官军大败。宋忠、余瑱被俘,都指挥孙泰中流矢,鲜血流满铠甲,他包了一下伤口坚持战斗,与彭聚一同战死阵中。这次战斗,燕军斩首数千人,获得马匹八千匹。宋忠、余瑱之外俘获将校百余人,皆因不降被杀,只有都指挥庄得单骑逃走。生存的士兵都投降了燕军。
第34节:百折不挠(13)
宋忠是在北方钳制燕军的一支重要的官军。他的败没显示了燕王的才略和力量,也暴露出官军的弱点。宋忠和前面的谢贵、张昺,不仅在智谋上迟逊于燕王集团,且在军事上表现出无能。宋忠等人被俘后,燕军诸将十分得意。但朱棣却表现得异常清醒。他知道事情才是刚刚开始,得天下不会如此容易。他对诸将说:“宋忠本庸才,才掌一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苟胜大敌,喜当何如?夫喜则易骄,骄则不戒,不戒则败机萌矣。孔子所谓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诸将闻言,无不佩服。朱棣确较众将高出一筹。
这一仗对北方的震动甚大。山后诸州皆不守,开平、龙门、占谷、云中各地的守将有不少归降了燕王。十八日朱棣派指挥孟善带兵至永平,守将指挥陈旭、指挥佥事赵彝、千户郭亮等献城投降。赵彝原来是燕山右卫百户,后跟随颖国公北征塞外,修筑了宣府、万金、怀安城才升为永平卫指挥佥事,本是燕王的旧部。郭亮原是天策卫百户,后曾随大军攻打大宁及哈刺莽来,因有功升为永平卫千户,也曾在燕王部下,他们的投降全都不是偶然的。
蓟州、遵化、密云的失守震动了大宁。都督陈亨、刘杰,都指挥卜万率领大宁军马出松亭关,驻营于沙河,将要进攻遵化。七月二十二日,驻守遵化的降将蒋玉把这消息报告给朱棣。二十四日,燕王朱棣亲自带兵往援。刘杰等听说朱棣亲出,便退回松亭关,坚守不出。二十七日,朱棣命千户李浚等领兵到关口,指挥部伍,佯做攻城,企图引刘杰等出战。刘杰等仍闭门不出。这时燕王新起,兵力不足,强攻不是良策,但长久相持也会生成他变。朱棣急于想削弱大宁的力量,他几经盘算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对诸将说:“大宁军马不散,终为吾后忧。然刘杰衰老无所为也,陈亨素忠诚托心于我,但为卜万所割。若去卜万,陈亨必来。刘杰寡谋,易于戏弄,以间动之,必生嫌隙。”朱棣对几个守将做出分析,陈亨是燕王旧部,以燕山左卫指挥佥事之任曾几次跟随燕王出塞,后升为北平都指挥使。燕王说他“托心于我”看来不诬,刘杰寡谋不在话下,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便是卜万了。因而必须设计除掉卜万。这时,正好燕军的游骑捉获了两名大宁军卒,向中军报告。朱棣闻讯,高兴地说:“间可行矣!”于是,他们写了一封给卜万的信,信中对卜万大大夸奖一番,但却对陈亨极致诋毁之词。写完后牢牢封好,放在一名军卒的衣领中,并请这军卒喝酒,赏了他一些银两,放他归还。这件事做得表面上不想让另外一军卒知道,却假装不慎让他悄悄看到。他看到这情景向看守者说:“彼何为者?”看守人说:“汝何用知之?”他回答说:“苟令吾知,不敢背德。”看守人说:“彼归以通音耗,故得厚赏。”他又对看守说:“能为我言,请为谐行,惟命是从。”看守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二卒一并被放还,但另一卒却没得到赏银。二卒回到军中,不得赏银者心不能平,马上向长官揭发了此事。刘真、陈亨在军卒衣领中搜查到燕王写给卜万的信,立刻对卜万产生了怀疑。结果卜万被逮入狱,家也被籍没了。这支军队经过这一打击,从此便不得振作了。
朱棣在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候,并没忘记采取政治手段。他知道,全国的兵力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七月十九日。朱棣向诸将训话: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绥靖四方,一统天下,并建诸子,藩屏国家,积累深固,悠久无疆。皇考太祖高皇帝未省何疾,不令诸子知之,至於升遐,又不令诸子奔丧。闰五月初十日亥时崩,寅时即敛,七日即葬,逾月始诏诸王知之。又拆毁宫殿,掘地五尺,悉更祖法,以恶所为,欲屠灭亲王,以危社稷,诸王实无罪,横遭其难,未及期年,芟夷五王。我遣人奏事,执以捶楚,侮极五刑,锻炼系狱,任用恶少,调天下军官四集见杀。予畏诛戮,欲救祸图存,不得不起兵御难,誓执奸雄,以报我皇考之仇。
第35节:百折不挠(14)
夫幼冲行乱无厌,淫虐无度,慢渎鬼神,矫诬傲狠,越礼不经,肆行罔极,縻有修底,上天震怒,用致其罚,灾谴屡至,无所省畏。惟尔有众,克恭予命,以绥定大难,载清朝廷,永固基图。我皇考圣灵在天,监视于兹,以惟尔有众是佑。尔惟不一乃心,堕慢乃志,亦自底于厥咎,隔於孥戮。窃闻之,仁者不以安危易节,义者不以祸福易心,勇者不以死亡易志。尔有众明听予言,则无后难。若彼有悛心,悔祸是图,予有无穷之休,尔亦同有其庆矣。告予有众,其体予至怀。
这一篇洋洋大文,一指斥朝廷无道,变更祖法,屠戮骨肉;一申明自己起兵仅为救祸靖难,最后又威胁“有众”,如心不一,志不坚,则会身遭孥戮;相反如果燕王得到胜利,则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
同时,朱棣又上书朝廷说:
盖闻书曰:不见是图。又曰:视远惟明。夫智者恒虑患於未萌,明者能烛情於至隐。自古圣哲之君,功业著于当时,声明传于后世者,未有不由于斯也。今事机之明,非若不见,而乃不加察,请得以献其愚焉。
我皇考太祖高皇帝,当元末乱离,群雄角逐,披冒霜露,栉沐风雨,攻城野战,亲赴矢石,身被创痍,勤劳艰难,危苦甚矣。然后平定天下,立纲陈纪,建万世之基。封建诸子,巩固天下,如盘石之安,夙夜图治,兢兢业业,不敢怠遑。不幸我皇考宾天,奸臣用事,跳梁左右,欲秉操纵之权,潜有动摇之志,包藏祸心,其机实深。刀构陷诸王,以撤藩屏,然后大行无忌,而予夺生杀,尽归其手,异日吞噬,有如反掌。且以诸王观之,事无毫发之由,先造无根之衅,扫灭之者,如薙草菅,曾何有然感动于心者!诸王甘受困辱,甚若舆隶,妻子流离,暴露道路,驱逐穷窘,衣食不给,行道顾之,犹恻然伤心,仁人焉肯如此?
夫昔我皇考广求嗣续,惟恐不盛,今奸臣欲绝灭宗室,惟恐不速。我皇考子孙,须几何时,已皆荡尽。我奉藩守分,自信无虞。不意奸臣日夜不忘于怀,彀满以待,遂造显祸,起兵见围,骚动天下,直欲屠戮然后已。谓以大义灭亲,不论骨肉,非惟杀我一身,实欲绝我宗祀。当此之时,计无所出,惟欲守义自尽,惧死之臣,以兵相卫,欲假息须臾,然后敷露情悃,以祈哀愍,冀有回旋之恩,滂沛之泽。书达阙下,左右不察,必求以快其欲。
古语云:困兽思斗,盖死逮身,诚有所不得已也。都督宋忠,集兵怀来,尅日见攻,乃率锐兵八千御之,兵刃才交,忠即败北,遂生擒之,全其首领,待之如故。当冀左右易心悔祸,念及亲亲,哀其穷迫,重加宽宥,使叔有更坐之望,下无畏死之心,如此则非特叔之幸,实社稷之幸。
昔者成周隆盛,封建诸侯,缔八百余年之基,及其后世衰微,齐桓、晋文成一匡之功。虽以秦楚之强,不敢加兵于周者,有列国为之屏蔽也。秦废封建,二世而亡,可为明鉴。今不思此,则宁有万乘之主,孤然独立于上,而能久长者乎?诗曰:“价人维藩,太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谨以是为终篇献。万一必欲见屠,兵连祸结,无时而已。一旦有如吴广、陈胜之窃发,则皇考艰难之业,不可复保矣。敷露衷情,不胜恳悃之至。苟固执不回,堕群邪之计,安危之机,实系於兹。
在这封上书中,朱棣同样把自己描绘成处于被奸臣谋害的可怜地位,而对于亲王的悖逆则只字不提,指斥朝廷妄杀宗亲,他把这封书稿给他的部下看。部下都说:“辞旨恳切,必能感动,旱得休兵息士,诚为至愿。”休兵息士,大概确实是那些不明真相的好心人的“至愿”。但朱棣的目的岂止是“休兵息士”?这上书不过是他举的保护伞,其真正的意思是这场战争无论如何也要打到底,因为他的最终目的是夺取南京的皇帝宝座。因此他马上说:“孝弟者人心所同之理,有人心者,一视予之言,岂得不恻怆于怀也?陈导晓切,冀其开悟,彼能感动,在转移之间耳。然予度之,彼忍心如此,又况日迩小人,闻见昧于大道,必欲逞其根毒,纵有万口哀诉,亦难回也。卿等试观之。”也只有他最清楚这场斗争的起因和实质,从而对事情的进程做出最可靠的判断。他的上书不过是政治宣传。他不希望罢兵,当然更不希望部下松懈斗志。然而,除了少数心腹之外,他总是要将自己的最终目的隐藏着,用最可怜的话求得大家的同情。同时,他还要把自己打扮成仁义之师,禁止滥杀无辜。他深知只有这样,才有胜利的可能。七月二十一,他对众人说:“吾与若等为此者,非所以求富贵,所以救死,保妻孥也。夫好生恶死,人情所同,见乱思治,古今则一也。今天下者,太祖之天下也,百姓者,太祖之赤子也。数奸作难,欲殄灭邦家,驱逐赤子以蹈白刃,非其所得已也。尔众慎勿嗜杀,嗜杀则伤天地之和,以损太祖数十年生育之仁。毋贪财,贪财则失民心。民心失,则大本亏矣。居民耕桑,商贾贸鬻,慎毋扰之。夫有乱时而无乱法,逆予言者,有法以治之。吾已上书於朝,旦夕希望恩旨,苟能全生,岂忍尔辈独丽于法?尔众懋哉,毋贻后悔。”
第36节:百折不挠(15)
自初五起兵至今,才不过二十天。但这二十天里形势发展得真快。朱棣以少数的府中卫士,不仅夺取了北平,而且向东控制了通州、蓟州、密云、遵化,向西北控制了居庸关,后以八千人马战胜了三万之众的宋忠,夺取了怀来。燕军的兵力已发展到数万人之多。朱棣之所以能够如此,当然首先是他久镇北平,许多文武将领都是他的旧部,而且他早知团结人心,所以临难多得其助,更重要的则是胆略与智谋。不仅在他身边有足智多谋的姚广孝、能征惯战的张玉,而且朱棣本人更是足智多谋与能征惯战兼有。“论力则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