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孟子他说--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子离开了齐国。尹士向别人发表议论:“孟老头走得好,哼,像他这样的人早该离开我们齐国了,我从来都看他不顺眼!”
  孟子这人不错呀,你尹士为什么这么说呢?
  尹士是有道理的:“如果孟子不知道咱们齐王是烂泥扶不上墙,再怎么培养也成不了商汤王和周武王那样的圣王,那这位孟老先生分明就是个笨蛋;如果他知道这些可还是到咱们齐国来混,那他就分明是想来骗吃骗喝。还有,他千里迢迢来见齐王,却没得到齐王的赏识,那就走呗,可这老先生,走倒是走,却在宿城足足磨蹭了三天,真不是个爽利人!哼,我对他这一点尤其看不惯!”
  传闲话的人无处不在,圣人身边也有。高子跑到孟子那里,气急败坏地说:“老师,嘘,我跟您说啊,嘁嘁喳喳嘁嘁喳喳,那个尹士,在外边说您来着!他说您……这个那个这个那个……嘁嘁喳喳嘁嘁喳喳……”
  孟子到底是圣人,听完之后,丝毫不以为然:“尹士懂个什么!我千里迢迢来见齐王,这是我老孟自愿的,他管不着!我没得到齐王的赏识,所以离开齐国,我这是不得已啊!到了昼城的时候,我的确住了三宿才又动身出发,尹士以为我不爽利吗,哼,我自己还嫌太急了呢,我当时是在等着齐王改变主意呢!如果齐王改变了主意,就一定会派人来请我再回齐国的。可是我等啊等啊,齐王一直没派人来,这样我才下决心回老家的。难道我就愿意丢下齐王吗?齐王难道就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吗?当然不是!齐王还是很有潜力的,他如果能任用我,那不仅齐国的百姓会得到好处,就连全天下都会安定!所以,我一直都等着齐王改变主意,每天都这样盼着。我难道会是那种小气鬼吗——政见不被国君采纳就气得不行,一脸的不痛快,走的时候连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一直走到虚脱才肯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孟子的这番话又被人传到尹士的耳朵里了。尹士听了以后非常惭愧,说:“我可真是个小人!”
  看来孟子辞职和我们一般人辞职还真不一样,而且一点儿也不掩饰还希望被老板挽留的意思,真是“君子坦荡荡”啊。
  尹士最后说的那句话的原文是:“士诚小人也。”——这里的“士”字是尹士自称,我们看到尹士也很实诚,一旦发现自己误解了孟子,马上就坦诚错误,还骂自己是“小人”,真有点儿洗心革面的劲头。
  事实上,古时的“小人”并不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卑鄙小人”的意思。早在《尚书》里就有“小人”这个词,意思是“小民”,“小老百姓”,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草根阶层”。
  那么,如果我们是在小学课堂上做反义词测验,“小人”的反义词应该是什么呢?
  ——现代和古在的说法都一样,都是“君子”。
  但我们现在所谓的“小人”和“君子”的对立指的是“卑鄙小人”和“正人君子”的对立,是就一个人的品格意义上来说的,而商、周时代的“小人”和“君子”的对立却是指“平民”和“贵族”的对立,和道德品质无关。按照古人的看法,贵族一般都有文化修养,讲文明、懂礼貌,所以“君子”便逐渐演变为“正人君子”,而“小人”一般都没文化,既不讲文明、又不懂礼貌,所以“小人”便逐渐演变为“卑鄙小人”,更何况在秦、汉以后,封建制度解体,专制统治加剧,原先的“君子”阶层渐渐消失了,这一对反义词便以新的涵义继续被世人沿用下来。
  现在我们就知道了,孔子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并不是把女人和卑鄙小人等量齐观的,所以女权主义者门大可不必为这句话而责难孔老先生。
  起名字的阴损典范
  先说点儿远的。
  中国人很看重给孩子起名字,有人认为名字会影响到人一生的命运,实在重要极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多了,各种起名公司也就应运而生了,大师们给小孩子批干支、算五行,数笔画,于是,未来的文曲星、武曲星就这样一个个纷纷出台了。
  还有的家长给孩子起名字好翻书本,什么《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全翻出来了,一定要给孩子起个有典籍出处、有文化底蕴的好名字。
  古人起名字也不容易,前文讲过《左传》里起名字的方法,但那都是贵族的事,平民百姓大字识不了几个,要起名字可是难上加难。但历史风云变幻,庄稼汉也有翻身的机会,小狗剩、二蛋们要是发迹了,是不是也得改个好名字呢?总不能让人家称呼自己“狗剩大人”吧?
  元朝对起名字是最讲究的。政府规定:草民百姓不许起名字!
  这可麻烦了。假如你姓张,就连起名叫“张狗剩”都不行。那该怎么办呢?总得有个称呼吧?
  《水浒传》里有三兄弟,名字是: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这就是宋、元年间草民们最通行的起名办法。元代还流行一种办法,就是把父母的年龄相加得出一个数字,比如,老两口生了个大胖小子,这一年,当爹的四十三岁,当娘的三十五岁,那就四十三加三十五等于七十八,这孩子的名字就叫“七八”,如果姓张,大名就叫“张七八”。
  ——记得古龙小说里有个大剑客叫燕十三吧?别以为起这种名字就显得酷,@除非是唐诗里论排行。
  现在来说一位名人:明太祖朱元璋,他老人家出生在元朝末年的一个普通农家,老爹名叫朱五四——他这个名字并非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起的。朱元璋上边还有哥哥,叫朱重四、朱重六,朱元璋自己是叫朱重八,这才是当时社会的起名习惯。
  元末群雄并起,还有一位英雄人物也不落朱元璋之后拔地而起,此人是江苏的一个私盐贩子,姓张,名叫张九四。张九四从社会底层发展出自己的武装部队,南征北战,势力越来越大,终于在江南一带开创下一番辉煌基业。在元朝至正十四年,张九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祐。后来,元朝势力渐消,张九四便成为了朱元璋的重要对手之一。
  看到这里,有人一定又开始起疑了:不对呀,真要是这么一个大人物,怎么从没听说过啊?
  ——答案很简单:他和朱元璋一样,发迹之后也改名了。
  张九四没什么文化,自己一想:起名字这可是大事,得起得有文化才行,可要起得有文化,就得找知识分子来起。张九四这么有势力,还不是想到做到,马上找来一帮知识分子:“快给我改个好名字!”
  很快,一个富于文化内涵的名字便在江南闪亮登场,从此,张九四变成了“张士诚”。
  元末大豪张士诚。这名字确实漂亮,有文化、有内涵,而且读起来还平仄上口,不像“朱元璋”三个字全是平声。
  话又兜回来了,“张士诚”这个名字不但字面上看着好,读起来声音好,还有典籍出处。这个出处就是《孟子》,而且就是刚刚讲过的这一节。有人注意到没有,其实就出自《孟子》这一节的最后一句:“士诚小人也”。
  ——这才叫阴损!古书没标点,这句话原本应该断成“士,诚小人也”,现在却成了“士诚,小人也”。张士诚顶着这个名字,一直叫了整个后半辈子,直到最后被朱元璋给灭掉为止,但后人的史书记载里还是给他永远留下了这份揶揄。
  “士诚小人也”,这句出自《孟子》的看似不大重要的闲话不但大大影响了元末大豪张士诚的光辉形象,更是大大影响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后世事轮回,让不少读书人为此遭了报应。
  朱元璋建国之后,越发重用文人,打天下的武将集团对此很是不满,于是有高人给他们出了个主意,派人去朱元璋耳边挑唆,说文人不能太相信,这些家伙阴损着呢,当年张九四对文人那么好,给好宅子,给开高薪,可文人@却给他起了“张士诚”这么个名字。
  朱元璋这时候还不明白,说:“这名字多好啊!”等一听人解释,再真拿来一套《孟子》一翻:“啊,果然如此啊!”朱元璋从此就对文字留上了心眼,看什么都觉得有所影射,都得好好捉摸捉摸。后来好多文字狱就是这么来的,这在上本书已经说过,看看,多少知识分子因为这一句“士诚小人也”而掉了脑袋。
  ——最后奉劝各位:请别人给自己改名字、给自家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啊!
  怨天不尤人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离开齐国。弟子充虞(就是前文帮孟子办丧事的那个)在路上问老师:“您好像脸色不大好看啊。以前我可听您说过:‘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又来了个怨天尤人的成语(这个说法《论语》里就已经出现了)。充虞这位学生到这里是第二次露面了,上一次是孟子的母亲死了,孟子派充虞监督木匠做棺材,充虞不知死活地去问什么“棺材用的木料是不是太好了”,如今这次是孟子下课了,充虞又拿孟子以前的教导来质疑孟子现在的表现。这个学生啊,两次都是专拣老师最伤心难过的时候往老师的伤口上撒盐。
  孟子能怎么办呢,谁让自己是老师呢,见学生给了条成语,自己也答一个成语好了:“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接着解释说:“自古以来,每隔五百年就会有一位王者兴起,随之而来的还会有许多闻名天下的英雄好汉。从周代开国以来,已经七百年了。数数年头,五百年早就过了;看看时势,也该出现圣君贤相了。老天爷要是不想让天下大治也就罢了,如果想让天下大治……”孟子说到这里,想想学生说了一条成语“怨天尤人”,自己也说了一个“彼一时,此一时”,一比一可不像话,怎么着也得再多说一个,于是想了想,接着说道,“如果想让天下大治,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呵呵,所以呢,我哪里会脸色不好看呢——那是防冷涂的蜡。”
  孟老先生满怀着神圣的使命感,人若得了这种感觉,再加上他那独门的浩然之气,配合起来确实是最厉害的一种励志武器。可是,五百年的历史轮回当真如此吗?天命又在哪里呢?孟子已经老了,还能够等到天命降临的那一天吗?
  其实,周人对天命并不是那么当真的,早期的儒家对天命更不那么当真。相信这些是不是很单纯呢: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有谁真的相信这些呢?
  ——我小时候就真的相信这些。当时很有趣,知道又有哪个犯罪分子落网了,我心里就想:这些犯罪分子为什么这么傻呢,谁不知道犯了罪早晚都得被抓住,那为什么还要犯罪呢?看电影的时候,无论银幕上的斗争多激烈,我心里仍然有一份踏实感:别看坏蛋现在闹得凶,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好人最后一定会胜利的!
  长大一些以后明白了:世上的人要是都像我这么想,这个世界该多太平啊!
  又长大一些之后明白了:很多事情,你说它是正义还是邪恶,你说它是对还是错,实在太难搞清了。就算世上的人真都像我小时候那么想,这世界一样不会太平。
  孟子不是傻瓜,老先生走南闯北一辈子,学问极大,阅历极深,到头来壮志未酬,也要感叹天命,看来再强的人,也有无助和无奈的时候。
  那么,无助了,无奈了,怎么办?其实呢,怨天尤人也未尝不是个办法,孟子这段话要是细细体会,多少是有那么一点儿“怨天”的意思的。过分压抑会导致心理疾病,那就得去看心理医生,不过,要是看心理医生的费用太高,骂骂老天爷或许是个简便而便宜的法子,反正人家老天爷那么高的身份也不会跟凡人计较的。
  孟子的历史周期说前面已经提到过一些。他这说法其实很模糊的,你也不知道他这理论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被验证的,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他老人家是不是随口一说,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但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孟子理论中有很多地方都带着“五”。前文讲过荀子批评孟子“搞出什么‘五行’之类的怪调调”,我说后人一般认为这“五行”就是“五常”,但相反的看法也是音量很大的,说这“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再根据孟子一贯的五百年来、五百年去的历史周期说等等,认为孟子虽然从没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