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06年考研辅导教材考研政治经典1100题-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政治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现实性很强的考试科目,它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及形势与政策等多门课程,涉及众多的理论和大量的现实问题,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强烈的实践性。政治理论课考试作为全国统考课,它的特点在于:第一,它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统一的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第二,全国各地的考场,使用的都是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命题的试卷。第三,试卷的评卷,是以省、市、自治区为统一单位,统一组织评卷。第四,有全国统一的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它是国家为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而设置的考试。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等本科生能达到及格和及格以上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个高等院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为此,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统一制订《考试大纲》作为考研命题的基本依据。所以,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最新的考试大纲的“修订说明”、“考试说明”,并且根据所列的“考查要点”进行复习。    
    《政治理论考试大纲》在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了评价目标:“政治理论考试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字面上看,评价目标是考试大纲中通过硬性规定要求考试参与者学习该门课程必须达到的目标;而通过更深层次的探讨可以发现,这些目标往往也是考试中命题的指导性原则和方针。这样看来,考生有必要对考试大纲的评价目标进行一个应试导向的了解,以备在考试冲刺阶段的复习中采取恰当的应试对策。    
    考纲层次递增地将评价目标具体化为六种能力,对应了考试形式中选择、分析两类题型设计的要求。下面分别就这六种能力给考生以简单的解析。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例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    
    A。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C。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    
    D。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E。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解析]这是2004年一道“形势与政策”题。题中ABCDE五个选项全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中的内容,故全选。从历年考题来看;对这一能力的考查一般常见于选择题;尤其是不定项选择题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以及一年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考查。    
    记忆是巩固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反对死记硬背并不意味着不要求记忆,相反,大纲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非常准确地识记所学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并在应试解答时准确地再认和再现出来。    
    2。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例题: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解析]“意念移物”就是人的意识直接可以作用于客观物质并使其发生变化;这是伪气功论者鼓吹的现代迷信;很显然是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的错误观点;故应选A。此题就是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范畴、规律去识破伪气功论者的骗局。    
    再如,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解析]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但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大革命即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不同;它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所以A项错误;BCDE都是对题干的正确解释;为本题答案。    
    近几年政治理论考试的考查方式日趋灵活,角度更加多样化,素材更多地来源于现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实例。尽管试题因此而日趋偏僻复杂,但是其考查点一定是大纲所涵盖的要点,其所贯穿的原理、规律一定是考生被要求掌握的理论内容。这要求考生不仅能记忆、重现原理,还要求把握原理的实质,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例题: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答案要点]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竞争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解析]这是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影响价格的因素原理全面、辩证地分析该论点的一道题。本题可从两方面来回答:一方面要明确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和内容,所以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指出影响和制约价格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价格的变化不一定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辨明理论是非就是对有关理论观点做出是与非的辨别,并同时进行适当的分析给出判断的理由。判断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采用的形式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解释和论证某种命题,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锐利的思想武器对错误的东西进行批判。    
    4。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例题: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A.买与卖的顺序不同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    
    C.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D。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E.流通的目的不同    
    [解析]该题命题的意图是检验考生是否能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分析的基本内容。考查的目标是要考生通过对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比较分析,指出两者存在的区别。该题的解题思路应首先列出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然后,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正确地指出两者存在的区别。选项B有一定的干扰性,因为从现象上看,资本经过流通,其价值发生了增殖,似乎是不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其实资本价值增殖是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资本流通过程与商品流通过程相比较,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并没有区别。    
    这一能力要求考生对相近、相似、相关的情景材料或知识点的特殊本质和个别特性进行定性分析,即进行异同点的对比,所比较的内容跨度不定,可能是同一学科同一章节的,也可能是同一学科不同章节的,甚而可能是不同学科的内容。因此这一能力要求的层次比较高。    
    5。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例题:世纪之交,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试述中央在此时做出实施这一战略的依据,以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你认为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案要点](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即先是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发展起来,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也就是达到小康时,又要求东部地区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西部的发展。另外,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同时,东、西部差距拉大的矛盾也较突出,为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中央在世纪之交,适时地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    
    (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等。    
    [解析]这是2001年文、理科通用论述题第35题。2001年之所以命制这道题,一是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00年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年的热点问题;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也是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多年未考点,命题空间大。    
    考研政治试题体现国家意志,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近年来,试题以现实问题为载体,侧重考查能力的特点逐年增强。这一能力要求正是这一考试趋势的突出反映。2003年之前它常以综合性论述题的形式出现。其特点是围绕当年的某一热点问题选材、设问,以现实问题和考查能力立意,考核点又要明确限定在考试大纲之内。往往是用某一哲学原理阐释当前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用某一政治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述。    
    表述能力是指用文字把对问题的认识或理解表达出来的思维能力。很明显,大纲单列出一个评价目标强化了答题规范的问题。很显然,这种能力针对的题型就是辨析题和分析题。2006年辨析题已取消,该能力针对的题型主要为分析题。对此能力要求,考生在答题时犯的主要错误是求量不求质。考生在复习时由于多以背书为主,在练习中又往往采纳题海战术,在考试中遇到熟悉题目,唯恐言之不及,认为多多益善。但实际上答案要求是文字通顺,层次清楚,合乎逻辑,写得太多,往往把注意力放在量上,而忽视了内容在质上的规定性,同时答案繁琐冗长,往往会带来思路的混乱,使大量与题无关的内容掩盖了涉及题意的某些内容。    
    考生明确上述评价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它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长期以来考生普遍认为政治理论考试考查的大都是些死知识,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临阵磨枪就可及格甚至得高分,进而忽视了平时的复习,尤其是有关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评价目标明确规定,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并重能力的考查,说明只考知识记忆的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也有人误认为,政治理论考试主要是时事政治的考查,应多考些时事,少考些理论。评价目标的有关规定说明,该考试虽然有其时政性,但考查的重点是各学科体系内科学的或经过科学检验的相对成熟的内容。还有些人认为,政治理论考试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也仅仅是时政方面的。从评价目标中人们不难发现,要求考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观察和分析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当今国内社会生活的,也有历史的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    
    其次,考试大纲中的评价目标是与一定的教育认知层次相关联的。评价目标第1、2、3、4、5条规定了考生学习政治理论课后应具备的、从“再认或再现”到“综合认识和评价”的各层次的能力,这一“能力考查层次”基本上是与考生学习中由浅入深的认知过程相对应的。如果说,考试大纲中“考查要点”规定的是考查内容的广度的话,那么“评价目标”规定的是考试对于考查内容掌握的深度要求。    
    


第一部分2006年政治理论课备考指导政治理论考试命题的七大规律

    1。 往年的试题所考知识点重复出现率比较高,但是近三年内的主观性大题所考知识点重复考的可能性很小。    
    例如:2004年第22题与1998年理科第28题所考知识点相同,均是考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和理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