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06年考研辅导教材考研政治经典1100题-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题”表现出来的,所以,能不能掌握解题能力就成为能否考好政治课的关键。    
    《考试大纲》自2003年开始对试卷题型的结构做了修订,把题型规定为选择题、辨析题和分析题三种类型。2006年又取消了辨析题,题型变为选择题和分析题两种类型。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选择题Ⅰ)和不定项选择题(选择题Ⅱ),属于客观性试题。分析题属于主观性试题。以下就这两种基本题型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摘要加以具体分析。    
    (一)选择题    
    1、选择题的命题特点:    
    考试大纲已明确规定,选择题共占50%,其中单项选择题16题,占分比例约为16%,其优点是分值小,评分客观;保证它在试卷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确保知识考查的覆盖面,减少试卷的评分误差。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该题型的正确率比较高,但得满分的比例不足10%。由于单项选择题的指向是明确的,不存在干扰选项,因此在各题型中是难度最低、得分率最高的。    
    不定项选择题17题,每题2分,占分比例约为34%。不定项选择题基本上是为实现《考试大纲》的第一、二项评价目标而进行命题的,但要求层次不高。从形式上来看,题目考查的角度和形式比较灵活,时常在给出不同于教材的表述、情境或言论等情况下,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由于该题型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要求较高,所以其难度要比单项选择题大得多,考查考生是否准确掌握了有关的理论范畴、规律和论断或是否对相关内容有较深层次的理解辨别能力。如果考生没有真正理解有关的范畴、规律和论断,就不能准确地把正确项与干扰项区别开来。在各种题型中,该题型的得分率是较低的。该题型的答题情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总分值。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多选了选项是错误的主要表现。因此,考生在该题型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少选了正确选项,而在于多选了错误选项,对一些似是而非的干扰项难以作出准确的辨别,正确选项选了,错误选项也选了。从直接反映出的问题来看,是考生排除干扰项的能力不强,但从深层次上看,是对基本范畴、规律和论断等没有真正理解和吃透。    
    不定项选择题的命题内容大多集中于一些对著名人物的主要观点、理论的评价和语义的正确理解。对一些相关概念,诸如: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同一性和斗争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资本和商业资本、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等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也是多项选择题命题的首选。    
    (1)单项选择题最鲜明地体现对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之间关系的考查。    
    单项选择题基本上是为实现《考试大纲》第一项评价目标即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而进行命题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有关历史、经济和政治方面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或基本事实的掌握和认识情况,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由概念题演变来的。    
    例1(2001理科第6题)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    
    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    
    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    
    C。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考查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的内容。然后清晰掌握这一知识点,就可很容易地找出正确选项。答案为C。有的单项选择题,看上去比较复杂,实际上也是在考查基本概念。    
    例2(2003年第1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解析]这道单项选择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两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比较和区别,抓住了这一点,该题的解题思路就清楚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在自然观上有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而在社会历史观上,虽然也有个别哲学家表述过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在总体上没有完整科学的唯物史观,即无论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历史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形成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说明了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进而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所以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所以正确选项只能是D。    
    (2)强调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    
    政治复习时不能全靠死记硬背,要对各个知识点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容易记得牢。近几年考研政治选择题的考查方法,不再是“完形填空”——把一个概念去掉定语,让考生补充,而是通过从四个备选项中做出选择来考查考生的能力。这就提高了考试的难度。    
    例3(2001年理科第19题)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解析]这道题实际考查考生对三组资本,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的理解和掌握。答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畜牧场中的种牛是劳动资本。考生如果仅记住什么叫不变资本、什么叫可变资本不行,出题者不会问“什么是可变资本?”你还得懂得资本家经营的畜牧场中的种牛是属于什么资本。如果你不理解它们的本质,无论怎么推理,怎么搜肠刮肚也看不出来有血有肉吃草的牛和抽象的资本有何联系。    
    例4(1996年文科第4题)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解析]该题命题的意图是检验考生是否掌握货币具有的各种职能。考查的目标是要考生从对现实经济现象的分析中理解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内容是什么。    
    这同样是一道强调在记忆货币流通手段职能知识点的基础上的理解性选择题。解题思路应从搞清楚什么是货币流通手段职能入手,分析各选项中的现象是否符合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内容。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其职能是充当交换的媒介,即必须是发生货币与商品的现实交换。根据这一标准来衡量题目中所给出的各选项,只有C项才符合要求。    
    (3)引文、材料型的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所谓引文型的选择题,一般是截取某句名人名言,有时候也引用一句俗语,由考生来分析这句话有几层意思,是对是错,再进一步分析。从历年考题来看,所引用的著名人物的理论、观点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其他有代表性的错误观点也有可能成为选择题命题的素材。    
    例5(2004年第27题)“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    
    A。由法人股东而不是个人股东构成的股份制是公有制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C。有公有制经济参股的就是公有制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E。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解析]这是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作此题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党的重要文件的说法,答案为BDE。    
    例6(2002年理科第2题)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解析]这是引自马克思的一个著名论断,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现实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例7(1997年理科第1题)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解析]这是以恩格斯的一个引言为题干的单选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掌握情况,答案为C。    
    例8(2005年第16题)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辨证法中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原理。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说明世界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事物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里,“电子邮件”则是这个联系的“中介”。所以选AC。    
    2。选择题答题方法:    
    (1)针对选择题命题的特点,选取正确的复习方法。    
    对于第一个特点,“单项选择题最鲜明地体现对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之间关系的考查”,我们在复习时,要牢固熟记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历史事件等,要注意复习一定要细致、全面、牢固,否则考生会因为丢了一个知识点或一条答案而丢掉分数,这在不定项选择题中体现特别明显。注意从纵向上和横向上对比记忆和复习,这样比单纯地记忆某一知识点,效果好得多。要特别注意小的知识点,这是考生经常忽视的地方。    
    对于第二个特点,“强调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考生如果只是简单地熟记某些考点,而不真正去理解,往往对于一些难度稍为大的题无能为力。所以一方面要做大量的强化练习题,另一方面除了复习政治讲义外,还要结合各科的相关教科书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哲学和政经这两科。    
    关于第三个特点,“引文、材料型的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有的考生根本没有见过该材料,感到茫然。考生除了多做题外,还要阅读一些原著来加深对所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    
    (2)在答题时,选取正确的答题方法。    
    选择题的答题方法有多种,有顺选法、排除法、比较法,这些方法不再一一详细叙述。考生在答题时,要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合理恰当的选择答题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考题对于考生来说比较困难、不熟悉,那就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3)对于没有把握的题目,采取第一印象和后来突破的方法。    
    有的选择题特别是不定项选择题,难度比较大、模糊性比较强,有的考生往往患得患失,对于选哪几个选项犹豫不决,这时考生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此题上,一是浪费时间,二是影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凭第一印象答题或者是等完成了其他题后再做思考。    
    (二)分析题    
    1。分析题的命题特点:    
    分析题这一说法是在2003年的考试中出现的,它包括了2003年以前的材料题和分析题。以前的材料题的命题模式基本上保留下来,它和经过修订后的论述题命题模式,构成了现在的分析题命题模式。    
    从2003年开始分析题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不再简单的要求考生用某一原理来分析某一问题,而是要求考生利用某一原理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