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追求卓越--个人成长版-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的:无论公司的规定是什么,你自己有莫大的权力去选择成长,或是萎缩。
顺便告诉你,我最近在街角的书店里碰到了乔(我其实不知道那家伙的名字)。那家店我不打算再去了。
“正常”的一天
提问:我的公司绝不搞什么利润分成制度。为什么要和员工分享利润?他们正常工作一天就拿一天的薪水,这样够公平了,为什么还不满足?
回答:员工不可能,也不应该对“正常”一天的薪水满足,因为所谓“正常”一天的工作是不存在的。每一天都是个挑战:我们常常要应付机器故障、请病假或因家庭争执而心不在焉的同事,或是突发的交货期限。没有人回到家里,会认为他今天做的是“正常”一天的工作。反之,由于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类的通性,我们会认为今天遇到的混乱都像是凭空落在肩上“不正常”的重荷。如果没有不断的正面回馈、持续的训练机会,以及各种团体及个人的激励,我们会自限于平庸的成果内,而不是自诩以“超越工作职责之外”为常务。而在全球竞争市场越来越拥挤的今天,一项产品或服务要脱颖而出,这是必要的条件。
员工忠诚度
你认为哪种公司的较高?实体公司,还是虚拟公司?我的一位影业朋友说,比都不用比,优胜者一定是虚拟公司。
我的朋友说,如果一个独立承包商(例如摄影师、灯光师或化妆师)接了凌晨5∶30的通告却没到,你可以肯定地说:“她别想再在这儿混下去。”口碑和不变的品质,是虚拟公司式的专业工作室业务蒸蒸日上的踏脚石。
你还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比实体公司里一般拿薪水的员工可靠得多。
忠诚源自何方?
想想看,谁的责任感较重?
1994年在悉尼的一次讨论会上,与会者菲尔·丹尼尔(Phil Daniels)说:“奖励精彩的失败,惩处平庸的成功。”
控制的自大狂
0“你这个幼稚的自大狂,控制是种幻觉!没有人控制得了任何东西。”
——电影《雷霆壮志》中妮可·基德曼对汤姆·克鲁斯说的话
企业伦理
回顾活力充沛的20世纪,当时被炒成热门话题。理当如此。不幸的是,随着伦理观念的觉醒,人们又制造出一大堆空泛的“要行善,要心善”的文章与演讲。伦理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由于接受了一所大学商学院的演讲邀约,我不得不深思这主题,代价是许多无眠的夜晚。下面是我辗转反侧之余的意外收获:
基本上,伦理道德不是报纸的大标题,远不如药被下了毒或内线交易等大新闻。但是它们随时陪伴我们左右,只要涉及与他人的来往,就纷纷出现。我们处理这些“小事”的态度,能够决定我们对药被下毒这类危机的反应。等大难临头时再来探求我们的道德标准,就太迟太迟了。
无论是否攸关企业,高伦理标准就是正派待人。对我来说,这表示尊重他人的意见、隐私、背景、自尊,以及成长的自然需求。
务必尊重多样性。清楚你自己的罗盘针指向固然重要,可是不要忘记,其他人也有他们的道德指南,而且虽然差异甚大,却同样可敬。
人都是自私自我的,除非圣贤。我们从一开始就被设计“错误”。因此,一切道德架构都得把人类天生的不完美考虑在内。
公司组织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众人,包括公司内外。
就本质而言,组织总是会骑到个人头上。组织为大部分成员制造无力感与屈辱感的技巧更甚于制造产品。
虽然男女生而平等,但肯定有些人掌握的权力较他人为多。因此,工作场所的中心伦理议题应该是保护与支持无权势的弱者,尤其是第一线员工与顾客。
虽然我们能指出德高(而且利重)的公司确实存在,但大多数人服务的机构都不是那么有原则。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就是一块无休止的伦理泥沼。如果你摆出的是“纯粹”道德家的姿态,很快就会被请出门。但如果你的姿态放在高度道德与“我比你稍微高尚”的中间线上,站得就会比较稳。
虽然我对“行动派”的哲学颂扬有加,道德行为却需要我们凡事轻触细碰。大多数的行动所产生的意外结果与第一效果,远比原本预期的第一效果多。
为了追求高度的道德标准,许多商学院应该撤除。多数MBA项目之所以蓬勃,是因为伟大体系与技巧胜过伟大的人格。
人权宣言的精神可能在我们的工作场所展现出来吗?道德与利润是否能够常常相合不悖?我们都希望答案是肯定的,虽然美国工业绝非奠基于对个人的尊重。
每个人终究是孤独的。我们终究必须独自思索出我们是谁,不是谁,然后或多或少照着这些结论行事。
在我看来,一直很少为道德问题所惑的人,一定与这可怖(又可喜)的大千世界脱节了。我们迷惑,至少表示我们正在考察我们的道德态度,以及与我们相关的组织的道德态度。
这就是好的开始。
荒诞的招聘
提问:现在社会上流行用药物测验作为聘用条件之一,聘用之后也以抽样检查作为续聘条件,你对这现象的意见是什么?
回答:无聊透顶!我是替那些干扰他人,导致工作场所安全无法保证的酗酒或吸毒的员工说话吗?别荒谬了,我当然不是。可是这就像你要用马拉车,却把车放在马前面老远一样。
先把生产力和安全问题放一边,我们来谈谈一切企业成功的关键:大家互相信赖关心,心存使命感,共同努力为彼此与顾客创出佳绩。
信赖,尊重,使命感,互相打气,所有这些都与侵犯人性却又无人性的评估措施,也就是药物测试(对我来说,现成的心理评估测试、测谎仪等都是)格格不入。
从头讲起。你在招聘过程中向应征者说的应该是:“你愿意加入我们,让你个人与同事一起打拼,一起成长吗?”因此,招聘过程像是一种男女的求偶仪式,从约会、散步、见双方父母、跪下求婚,到最后互换庄严的婚誓。也就是说,许多人都要在几天或几个星期内经历许多专业而不同的情境测试。就我30年的经验,在这过程中,那些有恶习、叛逆成性、一潭死水般以及一无是处的人无疑都会被请出局。
我的招聘方式很昂贵吧?对。可是还有什么比招兵买马更重要的?征募兵马也是战略,虽然极少公司愿意施展这一招。
你在招聘过程中说的话在他正式入门后显然更重要:“欢迎加入。我们要一起努力,创造佳绩。我们要互相关心,呵护顾客。喔,对了,请准备好一小瓶尿,我们做个小测试。”
不,这样行不通。
行得通的是,当新手上了船,你遵守你的诺言,给他一个信赖与成长的环境,并且对他的绩效与责任感寄予厚望。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驱策力就是那些要求甚高的教练兼导师兼同事。根据我的经验,若是有人辜负了他们的信任,这类同事会翻脸无情,因为他们不愿别人坏了他们的好事。
我的答复到目前为止都是依据临床经验。下面是我的个人意见:
1:我是人权宣言的死忠派,也是隐私权的死忠派。反越战的音乐剧《发》中有一句台词:“我不为白人而死。”我把它换成:“我不为公司特务而尿在瓶子里。”这个感受是以我个人立场说的,也是以一个企业领导人的身份说的。
2:我经营的公司有25名员工,他们都很棒(所以我会雇用他们!)。我绝不会考虑以药物测试作为他们的聘用条件之一,就像我绝不会想不搭火箭就飞上月球。我厌恶“我的地盘”上有这种点子,也讨厌“你的地盘”上有。
“可是,你的地盘可不像有些速食店,员工尽是一些教养不良的孩子。”你这样反驳我。也许。我想我们是比普通速食店多了一些高学历或多学位的伙伴。可是,这跟薯条的价格有关系吗?如果我开的是速食店,我还是一样的做法。我的船上只招正派人才,17岁或67岁都可以,然后我会为他们创造一个信赖与尊重的环境,就像我现在的专业服务公司一样。
“可是,要是你拥有20家店呢?”那又如何?即使拥有200家店,我摆在第一位的还是管理这些店的伙伴,我要他们全都灵活能干,不必要我在场监督。聘用他们的过程我会直接参与,可是我一定要我的人事部门明白:务必雇用正派人,而煎汉堡的专业技巧可以训练。
不,我绝不尿在瓶子里,为我工作的人也绝不会被逼着这样做。要是法律规定他们非做不可,我先关门再说。
唯有充满信赖、关心与富有同情心的工作环境,才能让员工对顾客信赖、关心、富有同情心;如果你希望你的工作环境如此,那就别干涉到他人的私生活!
拒绝样板!
“奖赏员工,要根据他的成绩,不要因为他是样板。有些人在远离书桌时做的工作最好……对于那些成天工作忙忙碌碌不知道休息的人,枯燥乏味正是他们应得的报酬。”戴维·凯利(David Kelley)如是说。
细节
每两个月,为你的产品或服务加上10项“变化”。即一些小小的改进,顾客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的变化。比如为你的公司或接线生换张更舒适的椅子,每张订单附上一张感谢卡,工作手册中重写某一段。很重要!每两个月10项变化,听起来不可能做到?能。听起来很难?对。可是你能有什么选择?你的对手可不会按兵不动。
不安分因素
绝对不要雇用完美先生或完美小姐。他的履历无懈可击,面试时充满自信,回答问题准确无误,与职务的要求完全相合。可是,且慢!这可是个不完美的世界。照章生活的人也会照章死去。
找个稍稍脱轨的人。他能在混乱中茁壮成长,能够突变以应付紧急事件。找出他不落俗套的证件来,履历表上空白的两年她也许去西藏登顶,也许在乡下教小孩认字。找个眼里闪着调皮光芒的人。想想睿智又极成功的汽车经销商卡尔·塞维尔(Carl Sewell)所说的“”:他说他只雇用在面试时坐立不安的人,他要这种无法安分的精力在他公司的血脉中流窜。你也该如此!
一年100天
最高明的领导技巧,是发展他人的能力。这个观念并不新鲜,可是,老板,请查查你的日程表: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发展员工能力上?一位在苹果电脑工作的同事笑着说,他每年正正式式拿出100天来做“绩效评估”。每年两次,他花两天的时间与25位部属一个一个商讨共同做了什么事,接下来要做什么事。这才叫做说到做到。
加速度
我相信按部就班。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可是如果你是只臃肿的巨兽,想赶上全速奔跑的野兔,那就没时间慢慢来了。而这个世界的运转速度,正是以野兔标准时间为单位。
碎步前进,会让人的活力消失,并且引发质疑。(比如主管说:“这绝对是,肯定是最后一次裁员。”员工会说:“在下一次宣布裁员之前;这已是第5次绝对、肯定的裁员了。”)
残疾人无能?胡扯!
这纯粹是态度问题。我打赌你一定听过这句话。
可是这句话却是千真万确,因为你的梦魇可能是他人的良机。以美国伤残法案的精神为例,如果我们把雇用残疾人士视为成功的秘诀,当做竞争的障眼法,结果会如何?年营业额高达50万美元的卡罗莱纳州美点公司的菲尔·克萨克在雇用第一位伤残员工时,就遭遇到这样的问题。
1989年,克萨克受州立康复部门之邀,参加一个帮助残疾人士就业的工作会。他遇到了脑部学习能力受到重创的戴维·布鲁顿。克萨克回忆说:“我对他的乐天印象深刻。他很诚实、诚恳,而且真的想工作。”
克萨克当场雇用了戴维,让他做包装与送货员。克萨克说:“他不但胜任,也影响了其他员工。”戴维升级了两次,现在是送货部门的助理。“这对我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我是第一个被雇用的残疾人。我任重道远。”他说。
我们去参观工厂时,16名员工中有8位是残疾。他们有的学习能力受到重创,有的脑部麻痹,有的耳聋。克萨克不必改变工厂的任何硬件设施,公司的保险费用未变,员工福利也照旧。
一位身心健全的员工珍妮丝亲眼目睹了公司残疾员工的增加,她乐意帮助新手熟悉作业程序。她说,虽然有些员工最初不愿教他们,但大多数都愿意给他们机会。
“我们彼此相处融洽,”她说,“他们可靠,从不迟到请假。工作给了他们很大的自尊。”
为减低残疾员工对于陌生环境的紧张,美点公司每周都开员工会议,让他们了解工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