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二十四监-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事,愿买愿卖自由市场。你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去鄙视他,但不能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去对付人家。这是朱由校的初衷,自由市场,商家不愿意卖那就不卖就是,价格高了自然会有商品大量的拥入。东西多了那自然也会降价,这所以现在市场的反应迟钝,那是因为交通的迟钝、信息的迟钝,才让人家钻了空子。但是空子也是有风险的,万一空子不是空子还变成了陷阱呢?亏的钱谁又给他们补上?这话虽然说的强词夺理了,但从商有风险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所以朱由校不打算处理什么时候。

如何对付小冰河,自己的前世有许多人提出了许多的见解。有引种玉米等作物的,但徐光启自己就种,收成并不好,估计是需要不断的改良品种吧。还有移民的,建水库的等等不一。但是现在朱由校想的却是怎么有大量的粮食涌入呢?

看着眼前的地图,移民?郑芝龙就这样搞过,把福建人移到台湾去。但移民太麻烦了,背井离乡这样对拥有强烈故土情节的大明人绝对是一场大灾难。而且老百姓走了,以前的田地怎么办?移民也不是一二年就能有粮食吃的,到了外地那是需要垦荒、建房子,那样更麻烦。而且还和运粮食、、、、、、不对,运粮食,是啊,调粮食过去不就结了?这不就是自己需要的大量商品涌入吗?

自己现在手头有几百家的江南商人等待着被处理,自己算是仁慈的,没有让他们怎么样,只是抄了一半的家产。本来想着再发笔小财的,现地看来,这些人,以及海盗们倒是可以利用一下。大明是受了小冰河的影响,干旱了。但南方的热带雨林地区没事啊,特别是南方的一些国家如大泥、浡尼、占城、吕宋、万丹、旧港、巴达维亚、麻六甲、柬埔寨、暹罗等,他们的国家没事啊。完全可以让这些商家去那些国家去贩粮食,然后运到灾区,用抄他们家的钱给他们高价中的高价买回来,算是高补贴了。这样他们的损失就会少了许多,心里那份感激之情,应该是有一些吧。而自己就当没有这笔钱就是,现在钱也是越赚赚多,钱这个东西还是用上的好,否则的话有什么用?

袁可立那边虽然也弄了不少的粮食,但自己却没打算用,好不容易运到了辽东,那里有毛文龙部还有需要的。而且朝鲜功略在即以后还是需要粮草的。

于是马上给田尔耕传旨,让他具体操作此事,随便把这个人情给他做,田尔耕还有挺有才干的,酒店之事也忙忙碌碌,有好事当然得想着他了。

刚刚把信写完,这边灵丘县令和魏良卿却来求见了。他们这是办完了差事,应朱由校的‘邀请’来见驾的。一见蒋秉采。那又黑又瘦又矮的样子,不由的就想起了袁崇焕,听口音也是南方人。看来南方人的确有南方人的特色了,一问,这个蒋秉采果然是南方人。字衷白;广西全州人,举人,他自己报的倒是挺全。

对于魏良卿这个岳父大人。朱由校也没什么好说的,就一普通农民,进城得了个大富贵,才能什么的都没有。赐个座在一旁喝茶去吧。而对蒋秉采他却是很有兴趣。此人言谈举止倒是大方得很,而且对于地方政务也说的是头头是道。把如何赈灾、百姓如何的感激涕零都说了一遍。

如今的山西各地,对朱由校的知情感恩之心较重,这点当然是朱由校乐意看到的。而且山西这地方还有一个特殊之处,那就是这里的藩王多、宗室多,土地大多被这三大王府控制着,晋王、代王和沈王。而下一步为了山西的经济的发展,和宗室的改革,就需要把宗室和一部分人迁到边墙之外。有着民心所向当然是好事了,而且蒋秉采这次在老百姓中加分也是不少,所以以后的这片土地的经营,朱由校想放在蒋秉采的手中。现在听其言观其行,还是相当满意的。

在这里,朱由校已经把自己想的宗室问题再行升级了,要起一座新城,因为里面都是宗室子弟,所以朱由校起的名是天门府,以示天子守国门之意。这城没有城墙,那种插篱笆阻敌的事情,朱由校是不屑为之的。为什么弄城墙?那就是怕,怕有人来攻打,采取的防卫措施。为什么要怕呢?摆明了就是自己孱弱,弄的自己象个鸵鸟一样,关起门来充横。大有‘关上门我怕谁,打开门谁怕我’的弱者心理。

这是一个民族进取心的一大桎梏,朱由校想的就是大大方方的,如同自己前世一样,开放式的城市,开放式的居民。‘朋友来了有美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神弩!’

新城当然要有个新气象,草房那就不用了,一律的钢筋混凝土工程,玻璃窗,大马路,下水道也弄的可以跑马车,省得以后今天挖了放煤气,后天挖来放水管,一年之中就在这种挖了修,修完了再挖中不断的重复。而楼上楼下肯定是要弄的,电灯电话就免了吧,这样不仅仅是住的舒服,而且一旦有警还可以当堡垒来用。

规划个城市当然是朱由校最喜欢的事情了,没吃过猪肉,但猪跑还是看过的。沿湖而建,要水有水,要电的话还得再等等宋应星。要燃料,咱弄沼气池,要暖气一时没有,但可以加厚墙,咱不弄三七墙,来个四八的。自来水咱弄个大水塔,没电力咱用畜力。垃圾处理这更是咱的强项,回收加工不行咱挖个大坑埋。

现在大同有水泥作坊、钢铁作坊、玻璃作坊等,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原料根本也用不到多少的钱。而工人的费用也不高,自己完全是负担得起的,更何况,建城是相当需要工人的,这些工人的到来打工赚钱,也会减少内地缺少粮食的压力,毕竟自己这里有皇商供应粮食,平价方便。

停止了自己的yy,把这个打算给蒋秉采一说,现在让他以钦差的身份管理着这片土地,负责兴建这个天门州,算是草创阶段。

蒋秉采一听要在这里建城,还不带修城墙的,那首先就有一个安全问题,敌人来了怎么办?要知道无论是宁夏那边还有陕西山西,搞军屯的也是不少,但那都是依托军堡、军镇的,如今皇上如此一搞,哪里是建个州府,分明就是一自然村落了。

皇上说的很简单,“来了打出去就是,再来再打。”

凭仗是什么?一听这话,蒋秉采大惊,虽然知道皇上能打,不长的时间已经连创几次的大捷了。但这里可不是皇上在打,而是说的老百姓。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如何能够应付得了凶悍如虎狠毒似狼的野蛮人呢?

“凭的是武器和坚决斗争的决心,”皇上的回答很大方,“建城最起码得在平定了蒙古之后,才能开始,但并不是平定了就可以万事无忧了。男儿当自强,这里居住的都是太祖的子孙后代,太祖的武功天下皆知,后世子孙不济,一代代的被富贵荣华养成了惰性、柔弱,现在就是再坚强起来,再创太祖辉煌的时刻。来这里就要有吃苦训练,保家卫国的觉悟。朕可以给他们生活环境、物质、物品,也可以给他们武器,给他们提供训练的机会,但争不争气,就得看他们自己的了。虽然没有城墙,但平顶的水泥楼顶,哪里不是一座堡垒?一旦打了巷战,拥有山地弩的百姓,凭着武器的先进,地形的熟悉,人数的众多,打个入侵者应该是很轻松的。再者说了,蒙古人可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摸进来吗?要知道这里有的是高楼,有朕给的望远镜,一望十余里,发现了敌情,足够做出反应。即便是夜间,也可以做一些防备的手段。朕几次大捷,凭的就是犀利无比的武器,有了他们一般的蒙古军队皆是土鸡瓦狗一般,只要会用了,打击入侵者根本不成问题。”

朱由校的长篇大论当然也是有依据的,二十万人,只要有个一二千人的正式武装,足可以对付几倍以上来攻坚的敌人,更何况这个城周围还有一千人的锦衣卫驻守的驿站。想想看,大道两旁都是两层高的水泥楼,不就是最好的阵地吗?只要随便弄一些工事,这就是一座冷兵器时期的军事要塞,交叉射击的结果是什么?可知道,神弩的射击速度那是相当快的,有了他们,蒙古人还谈什么进攻,估计会有多远离多远吧。

第347章皇帐议路

这就是朱由校想要的效果,如果怕敌人来攻,南方的那些福建土楼当然是首选了,一围一圈,照那个标准来几百个就是,一个就能住三四百家人,又当住的房子又当军堡的多好?那东西的防御能力可能相当强的,只要大门一关,直接就是一个堡垒。那样的结果就是,敌人永远都是在外面打转转,住起来也不方便。更培养不了国人的面对困难、艰险的决心,以及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没有了这股面对强敌的勇气,还有什么资格谈保家卫国!

这城离大同如此之近,又有驿站相佐,再要害怕的话,那河套地区的问题,就永远没法解决了。而下一步再深入草原、漠北的话,朱由校当然会选择福建土楼这样的建筑给居民使用。

这得什么样的气魄?也是豪气干云,这太拿百姓不当人了,凭什么就这样‘信任百姓’能打过强敌,蒋秉采真的不明白到底是皇上英明,还是无视百姓的死活。但看着皇上的自信,以及其身上那屡次大胜的光辉,肯定是英明无疑了。蒋秉采不由的也被皇上豪言所感染了,和其那预言地震的威名,不自觉的开始了盲从。

这里自古就是匈奴和汉人不断争夺的地方,如今更是面临着重新的争夺,为了大明江山,一定要为皇上牧守好这一片疆土。想到这里急忙的向着皇上坚定不移的做出了保证。

看着态度是挺坚决的,朱由校也就放心了,建城不是一时半会能开始的,其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平定蒙古之仗的胜负。让他先去皇庄、上林苑那边学习一段时间,把那里的经营模式学会了记牢了,等着自己的通知。朱由校可不想把这一大块地方再搞成一个散户经营。要做就做大他。连作坊加农林副牧渔一同搞起来,成为草原之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因为明天就要开拔到老虎山了,所以留他们吃了顿饭,连接风带送行都有了。把这次功劳该赏的官、钱也都赏了,然后给打发走了。

次日,朱由校带着大队人马赶往了老虎山。一路视察了道路的铺设,因为时间相对紧了点活干的有些粗糙,只能等下一步铺水泥的时候再细作了。

驿站修的不怎么样,短短的时间也不可能修的多好,只能算是有了个框架而已。这点何可纲显得有些紧张。恐怕皇上会不满意。但朱由校并没有说什么,视察了一下周围,后带着众将到刚刚设好的皇帐商量事宜。

何可纲回报的情况是,这三天,蒙古人的大队人马虽然没到,但斥候已经越过阴山南来或者从西边方向东来好几次波。因为靠着阴山不远。他们又远远的跑的很快,所以只留下了几十具尸体,没有其他的有用线索。估计他们已经闻到了什么了吧,所以不停的打发斥候来探。这样何可纲结论。

而已经在这里实地考察过的闫应元,也介绍道:“皇上,这里是阴山南麗,算是阴山的一个支脉了。东边的是蛮汉山,到了这边就是马头山了,已经算是阴山的尾部了,再往西就是芒牛山,两山之间是一条天然的大峡谷,最宽的地方有十几里,最窄的地方,却只有不到一里谷内两侧到处是悬崖峭壁、地势高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若不想冒险,也可以再往西南方向修路一百里左右,即可绕过芒牛山,然后一路坦途北上归化,不过就是绕些路而已。”

何可纲又补充着说:“皇上,如今看蒙古那边如此频繁派出斥候,恐怕就是为了确定我军的行军路线。如果选择近路,冲过这个阴山大峡谷的话,估计蒙古方是会设伏的。”

接着朱由校让大家都发了言,表达一下看法。对这种常识性的东西,大家还都是有共识的,地势利用好了,可以把战力放大许多倍。而目前这种大峡谷恰恰就是可以供蒙古人利用起来,对付自己的。所以一个个都表达了绕路的愿望。

朱由校虽然军事知识不多,但对峡谷埋伏还是知道些的。孙膑杀庞涓的马陵伏击战了,诸葛亮火烧葫芦口等,这些比较经典的战例不就是依靠着地形险要、道路狭窄,两头那么一堵,然后什么弓箭、擂石,甚至是大水大火的就来了,结果搞的敌人一个全军覆灭,自己弄个大获全胜吗。这样的恶当,朱由校可是相当恐怖的,从京城出发到现在,一向是离得远远的,但是这次他在听了闫应元他们的意见之后,却有着不同的见解,于是说:

“众爱卿,俱认为应当绕行至芒牛山,躲开蒙古人在这条峡谷里的埋伏,其用心当然是不愿涉险,但朕却偏向于就按既定线路来。理由有几条,首先,蒙古人在战争中也是不断的进步,从一开始的挖沟、大盾、单人盾,到冲车,这些都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