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34-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人心惕惕然。(胆虚。)热多汗出甚。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阳虚生外寒。)久乃热。热去汗出。喜 
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阳明多血多气。热盛则恶人与火。今反喜之者。胃虚故也。)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 
(脾不运而气不舒。)不嗜食。多寒热。(脾虚恶寒。胃虚恶热。故疟疾又谓之脾寒。)汗出。病至则善呕。(脾脉络胃。 
挟咽。)呕已乃衰。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肾脉贯鬲入肺。循喉咙。)多寒热。热多寒少。(水衰火旺。)欲闭户牖而 
处。其病难已。(阳明胃脉病。欲独闭户牖而处。今胃病见肾中。为土刑于水。故难已。)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 
满。小便不利。如癃状。(癃闭。厥阴脉环阴器。抵小腹。)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肝气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腹中悒悒。(木气不舒。昂按。伤寒言足经而不及手经。本篇论疟。亦言足而不及手经。岂疟邪亦传足不传手乎。抑足经 
可以该手经也。篇后言府疟。仅胃府而不及他府。又岂以胃为六府之长乎。)肺疟者。令人心寒。(肺为心盖。脉入心中。 
邪反乘其胜已。)寒甚热。(肺主皮毛。主表。亦能作寒作热。)热间善惊。(肝主惊而金克木。)如有所见者。(心气不足。 
肺邪有余。)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寒多不甚热而嗜水。未详。按太素云。欲得清水。反 
寒多。寒不甚。热甚也。)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木气不舒。)其状若死者。(生气不荣。)脾疟者。令人寒。(脾 
虚恶寒。)腹中痛。热则肠中鸣。(火气冲击。)鸣已汗出。(热蒸为汗。)肾疟者。令人洒洒然。(寒意。)腰脊痛。(腰为 
肾府。膀胱与肾相表里。脉贯腰脊。)宛转大便难。(肾主二便。)目 然。(水亏。)手足寒。(阳虚。)胃疟者。令人且 
(将。)病也。善饥而不能食。胃热故善饥。脾虚故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脉循腹里。)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 
血。血出必已。(刺井穴。脉始出处。〔刺疟篇〕) 
【素】肺之令人咳何也。(肺属金而主气。其变动为咳。)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张注。五脏六腑之邪。 
皆能上归于肺而为咳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皮毛受寒为外伤寒。 
餐寒饮冷为内伤寒。今人惟知外伤寒而不知有内伤寒。讹为阴症者是也。不读内经。乌能知此。)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 
(肺恶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时。旺月也。非其时。 
则各传与肺而作咳。昂按。心小肠肝胆三焦之火。脾肾膀胱之湿。冒大肠之燥。传入于肺。皆能作咳。不独风寒也。马 
注作肺传邪于五脏而咳。李士材宗之。谬。观篇首肺之令人咳。篇后关于肺二语。则咳之必由于肺明矣。)时感于寒则受 
病。微则为咳。(凡伤风寒嗽者为轻。)甚者为泻为痛。(寒邪入里。则为泄为痛。不传于肺。而不作咳矣。)乘秋则肺先 
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四季。)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张注。 
言先□□。谓次则传及于肺而作咳也。昂按。若不传则各□本藏之病。若移邪于他藏。则又为他病矣。)肺咳之状。咳而 
喘息有音。(肺藏气而主喘主音。)甚则唾血。(肺络伤则唾。此本经自病。)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梗状。甚 
则咽肿喉痹。(此五脏之移邪。心脉侠咽。火旺克金。)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肝脉布胁肋。上注肺。)甚则不可以 
转。转则两 (即胁。)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脾主右。)阴阴引肩背(□在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 
剧。肾咳之状。咳则腰痛相引而痛。(肾脉入肺。贯脊。腰为肾府。)甚则咳涎。(脾为涎。肾为唾。涎唾相近。马注。东 
垣治五脏咳。肺用麻黄汤。心用桔梗汤。肝用小柴胡汤。脾用升麻汤。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虽未必尽中。姑备采择。) 
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 
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胃寒则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 
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甲乙作失。是。大肠为传导之官。寒入则遗失。)心咳不已。则小 
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气下奔而出屁。)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 
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上中二焦脉循胃口。)此皆聚于胃。(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关于肺。 
(昂按。肺主气。又属金。主声。故咳必由于肺也。凡伤风寒而咳嗽者为轻。以肺主皮毛而在表也。若风寒径伤经络腑 
脏。而不传于肺。则不咳。不咳者重。如真伤寒类伤寒之属是也。又有久病。火热伤肺。而为咳痰咳血声哑声嘶者。此 
病久传变之咳。亦重症也。)使人多涕唾。(凡咳嗽必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气逆故咳而面亦肿。马注。东垣治六 
腑咳。胃用乌梅丸。胆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大肠用赤石脂禹余粮汤桃花汤。不止。用猪苓汤分水。小肠用芍药甘草汤。 
膀胱用茯苓甘草汤。三焦用钱氏异功散。)(咳论) 
【素】举痛论、(举痛者。举凡痛而为言也。吴鹤皋改作卒痛论。亦有痛而不卒者。又何以说焉。)经脉流行不止。 
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其痛或卒然而止者。 
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 
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积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间复生者。或痛而呕者。或腹痛而后泄 
者。或痛而闭不通者。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逢寒则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得炅则痛立止。(炅。音炯。热也。热则血气行。而寒邪散。)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 
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 
之下。(膈之膜。肓之原。)血不得散。(寒则血凝。)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寒气客于挟脊之脉(督 
脉。)则深。按之不能及。故按之无益也。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穴在脐下三寸。其本起于肾下。出关元而上。) 
随腹直上。(会于咽喉。)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冲脉与少阴肾脉并行。少阴之气。因之上 
满。故喘动应手。)寒气客于背俞之脉。(背之心俞。)则脉泣。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心主血。背俞属 
膀胱经。凡五脏六腑之俞。皆属膀胱经。而内通于脏腑。)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寒气客于厥阴 
之脉。厥阴之脉者络阴器。系于肝。寒气客于脉中则血泣脉急。故胁肋与小腹相引痛矣。(肝脉布胁肋。抵小腹。)厥气 
客于阴股。(厥阴脉循股阴。)寒气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阴股。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 
不能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按此即今之小肠气也。)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呕吐。)阴气 
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此为寒呕。亦有胃热上 
冲而呕者。)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小肠为受盛之官。寒客之。故不能成聚。传入大肠而泄也。)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热伤津。)故痛而闭不通矣。(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视其五色。 
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 
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火逼血随气而上升。)及飧泄。(木上盛 
克土。故下为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和缓。)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肺叶随心系。 
而开布张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上焦宗气不得布散于荣卫。)热气在中。则气消矣。(热伤气。)恐则精却。(恐 
伤肾。故精气却退。)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不能上行。还而为胀。)故气不行矣。(新校正。气不行。 
当作气下行。)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王注。腠。谓津液渗泄之所。理。谓文理逢会之中。昂按。凡伤寒必 
卫气闭拒。故治寒疾者。多用发散之剂。)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 
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越其常度。)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 
矣。(志之所至。气亦至焉。)(举痛) 
【素】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癞。)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下文诸风。)其病 
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愿闻其说。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此风邪初感于表。玄府 
封闭。故内不得通。外不得泄。昂按。寒邪有饮冷而内伤者。风邪则俱从外入。)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 
则热而闷。(风内郁而为热。)其寒也。则衰饮食。(胃中寒。则食少。)其热也。则消肌肉。(热入内。则肉消。)故使人 
(音突。)栗(寒意。)而不能食。名曰寒热。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 
热中而目黄。(风内郁而为热为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腠理疏而外泄。故中寒。)而泣出。(多泪。)风气与太 
阳俱入。行诸脉俞。(脏腑十二俞穴。皆在背面。属太阳经。)散于分肉之间。(卫气行处。)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风 
气与卫气相薄。为所持阻。)故使肌肉愤 (音嗔。)而有疡。(疮痈。)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卫气久不 
流通。则肉顽痹。不知痛痒。)疠者有荣气热 。(腐同。荣卫脉中。风入营血。变为热而血肉腐坏。)其气不清。故使其 
鼻柱坏(气为呼吸出入之处。)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王注。始为寒热。成 
为疠风。)以春甲乙(属木。)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属火。)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属土。)伤于邪 
者。为脾风。以秋庚辛(属金。)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属水。)中于邪者。为肾风。风中五脏六腑之俞。(穴俞。) 
亦为脏腑之风。(故有中经中腑中脏之殊。)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偏中一处。则为偏枯。) 
风气循风府而上。(脑后穴名。)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眼当畏寒。目在前而系在脑后。故曰系头。灵枢 
终始篇。足太阳有通顶入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多汗。)入房汗出中风。 
则为内风。(令人遗精咳血。寝汗骨蒸。)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便血。)飧泄。(食不化。而泄泻。) 
外在腠理。则为泄风。(多汗。)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致有风气诸病。) 
肺风之状。多汗恶风。(伤寒无汗。伤风有汗。故伤风皆有汗恶风。汗出皮腠疏。故恶风。)色 (音烹。上声。)然白。 
时咳短气。(本经病。)昼日则瘥。暮则甚。(暮则阳气入里。风内应之。故甚。或曰。昼则肺垂而顺。夜则偏壅。)诊在 
眉上。其色白。(眉上。阙庭之部。灵枢五色篇。阙中者。肺也。)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赫。赤色。病甚则言 
不可快。(心脉挟咽喉而主舌。风中之。故难言。)诊在口。(唇。)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悲为肺志。金 
来克木。)色微苍。嗌干(脉循喉咙。)善怒。(肝志怒。)时憎女子。(肝脉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