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势中原-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南一个主力师,致使胡的部队陷于米脂以北必然无力顾及我们渡河之事,这是一利。
我刘邓主力跃进大别山,调动了顾祝同主力30多个旅。敌后方空虚,我渡河地段的
敌人仅以五个保守团柏怀一线防御,这是二利。河水暴涨,虽增加发渡河难度,却
麻痹了河防阻兵,可谓天意助我,这是三利。因此,司令员所讲的三个问题都不可
怕,万—……”
    周希汉喷吐的浓烟把李成芳呛得连连咳嗽。陈赓从周希汉嘴上拔出“炮筒”,
甩到地上。周希汉嗬嗬笑着,抬起左手——还有一支。屋子里的人都笑起来。陈赓
是非常喜爱这个“烟筒”旅长的。和陈赓经历相仿,周希汉14岁做新郎,洞房花烛
夜逃出家门,投奔革命。在19年的戎马生涯中,他的险境不仅仅在战场,他被撤过
职、“开除”过军籍,甚至两次被张国涛下令处死。当了叛徒的红9军军长曾对着周
希汉连发数枪,所幸枪法不准,一发未中。历尽了人世坎坷的周希汉像进过太上老
君八卦炉的孙大圣,似乎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事能让他心惊肉跳了。1946年国民党
的“天下第一旅”10万兵马杀至晋南,旅长黄正城自恃所率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
素,他本人又是留过学、受过系统军事教育的中将指挥官,骄横恣肆,狂言天下无
敌。周希汉从陈赓那儿领受了交手任务就开始卷他的“炮筒”,卷了一马褡儿,让
警卫员背上,他自己叼上一支就去布他的阵了。他对这次的对手很满意。下棋他从
不跟低手下,打仗碰上个硬手他便热血沸腾。这个黄正诚和他的“天下第一旅”令
周希汉兴奋、激动,他盼望的正是这种真正有力度的较量。厮杀了一天一夜,周希
汉杀得双目喷红,天亮时黄正诚成了周希汉的俘虏。黄正诚被带到周希汉的指挥部,
周希汉劈头一句:“你打得不错。”
    这次渡河,周希汉又是唱挂头牌的角儿,担起突击队的任务。
    见周希汉又点燃了“炮筒”,陈赓也无奈,他用手扇着到处乱飘的烟雾,说:
“周希汉,如果遇到第二、第三种情况,你怎么办?”
    “我带一个营先过。遇到第二种情况,我在滩头固守;遇到第三种情况,我到
山上打游击,等候后续部队。”
    “你带哪个营走?”
    “29团2营。”
    “好,就这样。过河以后,只有前进、前进!”
    陈赓道:“周希汉打游击不用留暗号,他走过的地方,‘炮筒子’一熏,三年
不长草。”
    刘金轩好抬杠:“三年寸草不生,他拿什么卷‘炮筒’?”
    李成芳盯着墙角的咸菜缸。
    陈赓说:“本司令这次也抖一抖,玩个洋的。胡宗南的报话机咱可缴了不少,
都调配给部队,这次渡河全部用无线电指挥。”
    旅长们全乐了。李成芳也翘起了一个嘴角,笑得不“像”。
    8月22日夜,先是霪雨靡靡,顷刻又大雨倾盆,直到次日凌晨才停住。但见河水
翻滚,拍岸喧闹,白茫茫的雾气飘浮在河山之间,似乎黄河水沸了。
    周希汉避开了原有的渡口、另辟牛湾、李河口、下关阳三处渡口。几乎动用了
所有可以漂水的东西,最宝贵的是破船、牛皮筏子,而葫芦、油布包也能派上用场
——太缺乏渡船了。
    报话机已经沟通。
    各种渡河工具消失在晨雾中。
    陈赓在北岸指挥所里来回踱步。他抓起昨天周希汉丢在桌子上的半截“炮筒”,
点上刚吸一口,又摔在地上,用脚踩灭了。
    报话机静静地躺在桌子上,没有呼叫的声音。毕竟头一次使用这玩意儿,真担
心它出毛病反而误事。
    陈赓:“过河时间不短了,怎么听不到呼叫?”
    作战科科长:“报话机不会出问题。”
    参谋长:“周希汉的习惯是不搞出个名堂来不报告。”
    晨雾弥漫。各种渡河工具像片片树叶在奔腾的河水中一会儿冲上浪尖,一会儿
跌人波谷。护送突击队的是济源县杜八联水上民兵队,人称“葫芦队”。他们头上
缠着衣服和子弹,腰上系着一串葫芦,手中执着枪,一部分游在前面开路,一部分
护在船的左右。
    这是一支富有传奇色彩的水上轻骑,已有300年历史。他们是“黄河人”,祖祖
辈辈在这一方土地繁衍生息,靠着系在腰上的葫芦赤条条地在黄河捕鱼、捞虾。这
几年,战争来了,就有了民兵“葫芦队”。他们飞渡黄河袭敌堡、夺敌船,出没在
黄河浪涛里。这次渡河大军来到关阳渡口,发现这里山高谷深,水猛浪急,周希汉
正急得转圈子,突地站出了“葫芦队”。
    民兵连长薛平华说:“我们地理熟,摸水性,组织‘葫芦队’先渡,攻克崖头
主堡,给部队水上开路。”
    一声命令,数十名荷枪实弹、腰系葫芦的水上英雄跃身下水,刺棱棱似白鱼戏
水,看得周希汉惊异不已,半天才喊出一声:“绝!”
    “葫芦队”没泅多远,一艘敌人的巡逻艇开过来,眼看就要暴露目标,“葫芦
队”队长李庆常潜游到敌艇侧舷,跃身冲上,一枪未发全部解决了问题。直到“葫
芦队”即将登岸,南岸崖头上的敌人才发现不妙,集中火力向水面射击。副队长李
庆禹的葫芦被子弹打中,河水直往里面灌。李庆常镇静地用一只手捂着葫芦上的弹
孔,一个民兵紧游几下靠过来,给他当枪架,居然一梭子弹打出去,敌人的机枪便
哑巴了。
    北岸主力部队发起火力掩护,“葫芦队”飞速登岸,攀上崖头,一场激战,炸
毁了崖上的碉堡。
    周希汉指挥渡河部队直驰南岸,迅速抢占了滩头阵地。
    北岸指挥所。
    陈赓还在焦急地踱步,那条受过伤的腿明显地破了。
    突然,报话机里有了信号。周希汉的声音:
    “先头部队渡河成功,正向石头山主阵地发起进攻。石头山有敌人一个团,配
有山炮。”
    陈赓大吁了口气,命令:“陈赓遭敌阻击,正在强渡,你派出部分兵力支援!”
    放下话筒,陈赓转身对参谋长说:“告诉13旅陈赓,周希汉渡河成功。但不要
催他。他这个人很要强,容易性急,弄不好会增加伤亡。”
    2O分钟后,报话机里也传出陈赓的声音:
    “渡河成功。37、38团先头部队全部过来了!”
    “好!迅速集结已过河的部队,奔袭新安、渑池,占领陇海路。”
    陈赓的命令刚下,周希汉又出来报告:
    “后续部队顺利渡河。”
    “一部分攻占石头山阵地,其余人马向横水推进!要快!”
    8月24日拂晓,又是大雾笼罩,陈赓率领指挥部渡河。
    战争的车轮带动起人类突发奇想的思维旋转。渡船奇缺,战士们和当地水手就
把油布裹上棉絮、芦苇、秸杆,扎成一丈长、一尺宽的鞍马状油布包。试验时,一
个“包”乘坐两三个人,往水里一放,刚划动木桨,油布包便猛向前一蹿,冲出去
几丈远。只是这种“包”到了河心,被浪一托便打旋,难以驾驭,加之大部分战士
来自山区,不习水性,有跌水的危险。
    有人建议把几个油布包并起来。
    于是创造又向前推进一步,三个油布包编成一架,后尾安上舵,可以坐一班人,
外载一挺机枪和一门小炮。
    200多位梢公要求送部队过河,每架油布包上配了一位有经验的老梢公掌舵。
    陈赓命令渡河,大小船只、油布包一齐下水,好不壮观。尤其是几十架油布包
首尾相衔,活像一条条黄色巨龙在浪滔中蹿动。
    天刚亮,敌机就来了。炸弹、机枪扫射,把晨雾撕扯得像破棉絮。有的水手、
梢公牺牲了,立刻有人补上位置。一趟又一趟,“黄龙”从北岸蹿到南岸,又从南
岸蹿回北岸,直到把几万大军全部送过河去。
    陈赓面对黄河深深地鞠躬,满怀激情地喊道:
    “水手万岁!”
    黄河两岸从此便有了新的神话传说:一天黑夜,大军刚刚来到河边,突然乌云
密布,狂风大作,黄河咆啸如雷,惊涛骇浪中涌出一条金色蚊龙,朝着陈赓将军摇
尾颔首,大吼三声;陈赓大手一挥,10万大军骑上巨龙,腾云驾雾,飞过黄河……
    
   -大势中原   大势中原
第8章 狭路相逢
                     豫南    汝河    1947年8月23日——24日
    陈赓率部飞渡黄河天险之际,刘邓中路大军尾后拖着数十万追兵,越过了涡河、
沙河、颖河、洪河,先遣队第6纵队第18旅即将到达汝河。
    “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
    肖永银不住地催促着他的部队,几千双脚板踢腾得黄沙滚滚。
    一些小个子兵被催促得一路小跑,汗水顺着脸颊、脖子往下滚,军装的前心、
后背、腿弯儿直到绑腿也都被汗水、泥沙染花了。战士们如同荒野小兽,不住地伸
出舌头舔着干裂爆皮的嘴唇,双腿急速机械地交替运动。他们已经不理会头顶上那
颗红红的太阳,反正不是烈日就是暴雨,雨鞭抽打、泥泞溜滑的滋味儿也不比这好
多少。他们现在唯一盼望的就是快到汝河。队伍中不时有人问:
    “汝河还有多远?”
    他们不知道汝河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旅长肖永银也想不到。
    汝河在一般地图上很难找到,1:50000的军用地图上也只是一条细线。它宽60
公尺,水流不算太急,但河槽深陷,河堤陡峭,水深丈余,无法徒涉。与名川大河
相比,汝河实在微不足道。汝河无意名垂史册。日出日落,它傍着两岸的村落、庄
稼地,悄无声息地流淌着。它也想不到,人类的战争突然选择了它,在它的清冽中
猝然溶人那么多那么多的人类之血,以致使它一度改变了自身的色彩。
    第18旅抵达汝河北岸,看到了这条波光粼粼汝河。
    许多人兴奋得喊起来:大别山呀大别山!跨过这条河,离你就不远了!
    疲劳、干渴、饥饿像潮水向部队袭来,有人一屁股坐在地上。有人瘫在被太阳
烤得灼热的地上,伸胳膊,展腿脚,舒张咋嚎作响的筋骨。有人下到陡峭的河堤下,
把头伸进水里,“咕咚咕咚”喝个没完没了。
    肖永银连小憩都不能够。作为先遣队指挥官,他每到一处首先的事情是勘察地
形,而后组织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占领最佳阵地,保障大部队顺利通过。
    汝河虽不宽,但若没有渡船还是无法通过。肖永银立即派出一部分人到沿河各
地寻找船只和各种漂浮器材。
    警卫员给肖永银端来一碗从河里舀的水。
    肖永银一仰脖子,几口灌进肚里,连叫几声“痛快”,抹抹嘴角上的水,举起
了望远镜。
    汝河两岸为浅丘陵地带,地势比较平坦,视野开阔;唯南岸的汝南埠地势较高,
是一个绝好的制高点,肖永银决定渡过河后把旅指挥部设在那里。这时,突然传来
了一种异样的声响。是什么?肖永银警惕地一抖肩。确实有种声音,沉沉的,像地
壳在缓慢地滚动。听见什么了?他问左右。参谋们都摇头:什么?什么也没有。肖
永银趴在地上,耳朵贴到地面。
    “不对!”
    肖永银跃身而起,义举起望远镜:视界里没有一丝异样。
    半小时后,先是沸沸的尘上出现在望远镜里,接着是浩浩荡荡的队伍,步兵、
炮兵、汽车、马车……
    “敌人从南岸堵过来了!”
    形势严峻。
    应该立即把先遣队带过河去,占领制高点,像钉子一样扎在南岸,阻击围堵之
敌。可是找船的分队归来,仅找到一只可载十几人的小船。
    “架浮桥!”
    肖永银果断地下了命令趁敌人立足未稳,在最短的时间里送一支部队过河,哪
怕一”排也好,先建立一个桥头堡,掩护工兵架桥。
    对岸的敌人发现了北岸的部队,行进中的队伍立即成战斗状态,奔跑着扑向高
地和几座村庄。接着,大炮、机枪都开火了。
    先遣队利用仅有的一只船和林秸扎成的筏子开始强渡。略通些水性的一头扎进
河里,拼命向对岸游。还有的索性抱了根木头跳下水。
    炮弹、子弹越来越密集。刚渡过去一个小队,空中又出现敌人的飞机。
    清冽的汝河水混浊了,一缕缕殷红的血汇人激流。
    渡过河的第52团1营冒着排炮的轰击和飞机的俯冲扫射,闪电般扑向大雷岗的敌
人。刚进村的敌人不知道来了多少共军,立刻弃村而逃;跑出一里地,清醒过来,
掉转头又反扑。第52团1营营长一面指挥作战,一面分出兵力在敌人的炮火下架设浮
桥。渡河前,肖永银给他下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架起。浮桥!
    桥,意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