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尤-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祭祀仪式为宗旨,起了一定作用。后来于。。 1652年又出现了以罗瓦吉
(lavaji)为领导的斯特纳格瓦西派运动(sthanakavasi),继续从事宗教
改革。与此同时,耆那教的裸体派也出现了改革运动,如北印度的裸体派分
支毗娑槃提派(Bisapan-thi),提出建筑富丽堂皇的寺庙和供奉更多神明
的主张。其主张遭到以特罗般提派(Terapanthi)的强烈反对,明确地反对
偶像崇拜和繁琐的祭祀活动,对耆那教的巩固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从公元。。 8~12世纪,耆那教在印度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当地统治者的重视
与支持而得到发展,如在卡纳塔克、古吉拉特等地分别修建了不少耆那教寺
庙,使非暴力思想广泛传播。到。。 12世纪后,随着当时阿富汗军事力量的入侵
和伊斯兰教的传入,耆那教徒大批被杀,不少寺庙被焚,致使耆那教遭到很
大破坏。13世纪时耆那教处于衰微状态,但在南印度的泰米尔纳杜和卡纳塔
克等地的耆那教仍有些秘密活动。从。。 15世纪中叶至。。 18世纪,耆那教在历史
上出现了多次改革运动。最初由古吉拉特的白衣派所发动,其领导人为郎
迦·辛哈(lonka singh),故称郎迦派运动,此运动以反对偶像崇拜和繁琐
的祭祀仪式为宗旨,起了一定作用。后来于。。 1652年又出现了以罗瓦吉
(lavaji)为领导的斯特纳格瓦西派运动(sthanakavasi),继续从事宗教
改革。与此同时,耆那教的裸体派也出现了改革运动,如北印度的裸体派分
支毗娑槃提派(Bisapan-thi),提出建筑富丽堂皇的寺庙和供奉更多神明
的主张。其主张遭到以特罗般提派(Terapanthi)的强烈反对,明确地反对
偶像崇拜和繁琐的祭祀活动,对耆那教的巩固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耆那教虽然不讲究信神,但却重视崇拜。。 24祖,因此,在印度建立有关
24祖的寺庙。。 4万多个。耆那信徒除了在庙宇中崇拜这些祖先外,在家中也进
行许多崇拜仪式,诸如念诵耆那,给偶像沐浴和献花,诵唱耆那的赞美诗,
教徒进行沉思和守戒等。每年每月都有例行斋期和节日活动,如大雄诞生纪
念日、赎罪节等。
目前耆那教在印度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教徒有。。 340多万(1991年),有
关组织不下几十个,例如耆那教青年大会、全印耆那教大会,世界耆那教传
教会等。另外有关的文化研究单位和中小学校也很多,如孟买大雄耆那教学
院就很有名,在新德里有百余所中小学和几所大学及研究单位。
耆那教与印度教很接近,因此,在印度信耆那教的人,也可以被算作印
度教的第三种性,他们与印度教徒可以彼此通婚。
耆那教与佛教几乎同时代产生,但两者发展状况大不相同,佛教的发展
大起大落,今天在印度信佛教的人已廖廖无几,而耆那教却不断稳步发展。
到了近代,耆那教不断向外传播,今天在斯里兰卡、波斯、阿富汗、阿拉伯
等地均有一定的影响。
六、基督教
六、基督教
基督教很早以前就传入印度。目前全印度基督教徒人数有。。 1960多万
(1991年),据传,公元1世纪时,耶稣的十二个门徒之一——圣托马斯就
曾来到印度南方的喀拉拉邦传播基督教,他的遗体至今还保存在蒙格拉布拉
摩的教堂里。
公元。。 4世纪时,基督教徒从巴格达、耶路撒冷等地来到南印度的喀拉拉
邦传教,并在该地不断发展。后来又有葡萄牙的传教士也来印度进行传教活
动。延自15世纪以来,基督教会一直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对基督教
在印度的传播起到很大地推动作用。1541年葡萄牙的传教士在果阿成立了耶
稣会。从。。 1580~1595年间,耶稣会曾先后派3个布道团进驻当时的莫卧儿帝
国阿克巴王朝。后来又有英国圣公会的传教士随着东印度公司也来到印度,
他们先后在苏拉特、马德拉斯和孟买成立宣教会,不断宣传教义,修建教堂、
接纳教徒。进入。。 18世纪,丹麦、德国路德教派传教士将新教传入印度南部,
但当时由于东印度公司的阻止,使基督教的发展受到影响。直至 1813年该
公司的禁令取消后,欧美国家大批新教传教士才纷纷来到印度,宣传新教,
并于。。 1914年在那格浦尔成立了“全国基督教委员会”,还出版。。 40多种有关
刊物。到。。 1931年,全印基督教徒多达数百万。基督教的传播也受到葡萄牙、
荷兰、英国商人和士兵以及各国政府的影响。由于印度教存在着森严的种姓
制度,低级种姓倍受歧视,社会地位极其低下,这就迫使不少印度教徒皈依
了基督教。今天,从全国看,喀拉拉的基督教徒比印度任何一个邦都多。他
们在喀拉拉邦开办了许多教会中学和教会学院,组织了青年基督教联盟以及
青年妇女基督教联盟组织,为男女青年基督教徒服务。
印度独立后,南印度的公理教会、联合教会和马德拉斯、特拉凡哥尔、
廷内韦利、多纳卡尔四个圣公会主教管区教会正式联合,成立南印度教会,
统一领导南印度天主教与新教各组织的活动。
基督教在印度有几个分支,例如,叙利亚教会、伦敦教会、丘奇教会、
妇女教会以及兄弟教会等。其中兄弟教会的教规与众不同,它的教徒从来不
进教堂作礼拜,却聚集在某一家,通宵击鼓,集体祈祷。
基督教传入印度后,对印度社会和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该教的《圣
经》在印度被译成多种印度的语言文字,如印地语、孟加拉语、泰米尔语、
马拉雅兰语和坚那达语等。与此同时,还出版了有关多种刊物。这样,不仅
促进了印度语言的发展,而且通过对基督教的宣传,也推广了英语,使人们
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大约。。 100年来,基督教传教士和有关宗教组
织开办了一些“福利事业”和“服务性行业”,为低级种姓和一些部落民文
化的提高做了大量工作,“不可接触者”种姓受到基督教启迪后,冲击了一
些陈旧的传统观念,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由于西
文东进,使印度教的教规和宗教祭祀受到冲击,消弱了一些人对印度教的虔
诚程度,甚至不少人改信了基督教。正由于此,一些宗教和社会改革者出于
克服印度教弱点的目的,发展了新的宗教团体,拉贾·拉姆·摩罕拉艾在孟
加拉邦建立的《梵社》就是受基督教的影响后建立起来的。“上帝只有一个,
所有人一律平等,彼此都是兄弟”,就是这个组织的主要原则。他反对种姓
制度和偶像崇拜,并且主张:吸收所有宗教的优点。在孟买于
1867年建立的
祈请社领导者为拉纳戴和朋达尔格尔,其目的也是想改革印度教,消除种姓
歧视,在平等原则基础上,克服社会上的陋习。梵社和祈请社的成员公开宣
传妇女应受教育,寡妇应该再婚,不同种姓应该通婚。在基督教的影响下,
印度出现的一些重大改革运动,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起到积极作用。
基督教的影响不只是表现在较先进地区,在部落民地区也有重大影响,
其影响主要是通过基督教传教士来实现的。他们为了传播宗教,开展自己的
事业,到处修路架桥,发展交通,促进了各地的联系、传教士在部落民地区
还开办了不少学校、医院、孤儿院等,但他们在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
同时,也对部落民儿童进行了基督教的宣传,使儿童从小就受到基督教的教
育;在医院里,给患者治病的同时,还往往施加压力,以使患者改信基督教,
如此等等。
基督教传教士在部落民地区开展的种种工作,最重要的是传播了基督
教,使他们的社会文化受到影响。宗教的影响不只限于宗教本身,而且还影
响到改变宗教的思想、习俗、传统及生活方式,其结果使人们脱离了自己的
传统文化体系,如那些接受基督教的贡达人、皮尔人等,他们把自己同本部
落民的其他人区别开来,甚至在同一家庭中,基督教徒与非基督教徒彼此也
开始歧视。传教士的活动使部落民从一个无货币的经济制度进入到讲货币的
经济制度中。在货币流通的情况下,活跃了经济,促进了交流,但在部落民
社会中,剥削阶级、高利贷者却出现了。有些人在金钱的引诱下,不道德的
事情也有所发生。总之,随着基督教的传入与流传,使部落民的社会、文化
等各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第四章礼仪与禁忌
第四章礼仪与禁忌
中国有句俗话:“入国问禁,入境问俗。”这就告诉人们:说话、做事
不可贸然,切记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否则会闹出笑话,甚至引起麻烦。
世界各国的见面礼五花八门,并不相同,但归结起来,不外两种。一是
通过语言来表示,二是通过动作来配合。印度也不例外。
印度人见面时说:“纳莫斯迦尔”(nāmaska: r)或说“纳莫斯戴”(n
āmaste),即祝贺、致敬之意。它不分时间,不论男女,见面或分手时皆可
用它,还礼者也说此话,但要重复两次,以表客气。当然也不尽然,有些地
方和城市里,或受西方影响的人则用英语表示,有的地方则用自己的方言来
表示。
两人见面之后,不仅使用上述用语,还有各种举止。或两手合十,或举
手示意,城市里,握手礼也逐渐时兴起来。合掌行礼问候,手位之高低,其
意颇不相同。对长者宜高,两手至少与前额相平,头稍下垂,身子也可跟着
前曲。对平辈一般手位于胸口和下颌之间,或者齐于胸口。若久别重逢,格
外亲热,或作远别,或有大事发生等,则往往拥抱。此外,对于尊长或某人
若表示格外尊敬或恳求时,则行摸脚礼,即屈身用手摸长者的脚尖,然后再
摸一下自己的头,以表示自己的头同长者的脚相接触。对方用手摸一下行礼
者的头顶,以示还礼。有事相求者甚至干脆跪在地上,用双手摸对方的脚,
用头的前额去触对方的脚尖。对于大人物的脚、名望者的脚,摸的人就更多
了。至于仆人对主人也是如此,有时一天要摸几次脚。
我们中国人通常以左为上,以右为下,至今有些农村还有这种习惯。如
有屋三间,长者住在左边的一间,晚辈则住右边的一间。但在印度可不这样。
同他们招手致意往往用右手。因为在他们看来,人身由两部分组成,右半边
是男性的象征,左边是女性的象征,所以左手无力,右手有力,因此不单用
右手致意。此外,印度人便后用水冲洗,使用左手,而绝不用右手,因此,
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若送人东西,大都用双手捧着,或一手为主,另一
只手稍微接触另一手臂,象征双手。否则认为不礼貌。
吃饭过程中,若给对方(印度人)加饭加菜,不可用还在吃饭的那只手
直接加饭加菜,若是这样,被认为是叫人家吃你剩的东西,因那只手正被用
来吃饭,已接触了食物。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换一双未用过的筷子,给客人
加饭加菜。若对方已经吃饱,不再需要,而你出于客气,仍坚持再给,这时,
你会发现对方可能把双手捧着的碗筷(或吃饭用的盘子)一同伸到桌下,这
表示不要了,见此情景,主人应当明白:不能再给客人加饭加菜。
二、不同宗教的礼仪
二、不同宗教的礼仪
在印度,信仰印度教的人数为最多,印度教的礼仪也名目繁多,而且在
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印度教徒认为,一个人若不经过这些仪式,他们的生
活就不完善,灵魂也不纯洁,生活中的痛苦不会得到解脱。因此,一个印度
教徒从生到死,一生要参加许多宗教仪式。一般在出世之前就已开始。例如
一个妇女怀孕期间,就要为未出世的婴儿参加仪式。印度教流行仪式主要有
以下这些:
1。生男礼。这是一种祝愿生男孩的仪式。按《摩奴法论》规定,在妇女
怀孕的第四个月举行。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女子若是生第一胎,可在第
三个月举行。否则孕妇从怀胎后的第二个月至第八个月期间,随时举行均可。
在举行仪式时,妇女需穿上新装宣誓。夜间,别人在妇女右鼻孔上点涂榕树
皮汁液。据说这样做,可以避免孕妇小产。在举行这种仪式时,丈夫把盛满
水的陶罐放在妻子怀里,然后抚摸妻子的胎位,祈祷生个有出息的儿子。
2。分发礼。这是一种梳发仪式,在孕妇怀孕四个月时举行。这一天,先
向女神祈祷,然后丈夫把妻子的头发向上梳起,为她梳装打扮,以求消灾避
邪,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