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的佛都不尊重,那就错了。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么所有不同宗教的经典都是佛陀的教诲。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的谦虚才能贯彻,领悟才没有障碍,你才能通达。障碍不在外面,是在自己;换句话说,自己的经里面所讲的没有真正的领悟到。
《华严经》上讲的这几句话,可以说圆圆满满包括一切,「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讲性相不二、讲理事不二、讲因果不二,这些最高的哲学的理念你要是明白,你要是能体会,自然放下分别执著,就能跟一切众生交往圆融无碍。所以我跟十多个宗教做朋友,我们的感情非常融洽,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照顾、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全心全力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我们不讲促进,我们讲恢复,为什么?社会本来是和谐的,世界本来是和谐的,现在不和了,不和是什么?迷失了自性,迷失了圣贤的教诲。
西方有些人对中国有批评,说中国人总是离不开古人那个框架,什么都是古人好,愈古愈好。所以,中国人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没有新东西;换句话说,中国人守旧,没有进步,没有进取。这些话我们听了有什么感想?西方是有创新,好像天天在进步,中国永远没有进步,但是西方人对中国人也有一点佩服。佩服什么?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很少动乱,这是他们非常佩服的。他的社会动荡不安,什么原因?创新,创新一定把旧的推翻。中国人对旧的非常尊重,不敢推翻。
学了佛之后,我们对这个道理明白了。中国古圣先贤不是凡人,大圣大贤,不是凡人。大圣大贤,他们的示现,他们的言教,我在讲经的时候常说,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所以中国人不讲创新,创造、发明,中国人很少说。你看孔夫子,孔夫子有没有创新?没有,有没有创造发明?没有。夫子自己说得很好,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述是什么?全讲的是古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古圣先贤的教诲他认真的学习,他学了有心得,教导学生,没有创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看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里面给我们说,佛一生所说没有创新、没有发明,也是像孔子一样述而不作;佛所说的是古佛所讲的,古佛所教的。
圣贤之学没有别的,无非是教我们回归自性。自性是本有的,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你自己自性里头圆圆满满。要怎样才能够回归?才能恢复?一定要清净,一定要虚彻灵通。所以满招损,谦受益,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有凶,唯独这一卦,只有这一卦,谦卦是六爻皆吉,没有凶。你在生活上,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正能做到谦虚,你就什么都通了;换句话说,什么障碍都没有了,圆融无碍。
尤其是处事待人接物,为什么跟人不能相处?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矛盾?你细心想想,不够谦虚,过失不在对方。你要是讲「我没有错,错都是他,他不对,我对」,这个矛盾永远不能解开。如果你要回头想想,我错了。明明是他错,为什么我也错?你念念《金刚经》,「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问问你有没有?我跟他对立,我相有了,人相也有了,众生相、寿者相全具足了,你不是菩萨。你这才发现我真错了。他错得小,我错得大,我怎么还著相?我禁不起外面境界诱惑,外面境界一诱惑,我的烦恼习气就冒出来了。谁错了?真的是自己错。别人错不过是一桩事,小事而已。我一回头,我违背自性,我所学的东西学到哪里去?老师教给我的,不但我没有做到,我真的没有懂得!
这样才真正发现自己的过失,从这个地方改过自新。对於别人,我们看作佛菩萨的示现,我们对他只有感恩,哪有责怪的道理?我学成了,我周边环境这些人物统统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修己就是化众,教化大众。自己不修,经念得再多,注解看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自己度不了,实在说也度不了别人。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你细心去观察,一定是先自度,而后感动别人,收到教化众生的效果。如果自己没有度,都度不了,要想教别人,效果怎么会现前?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自己不虚心,那种傲慢、自以为是的习气常常发作。自己不知道,佛菩萨看看笑一笑,一句话也不说,为什么?你还要好好的学。
这些话我们在讲席里面也做了多次报告,人生在世只有一个目标,学习。真的,夫子说得不错,他说我曾经一天不吃饭,一夜不睡觉,我在这里想,想什么都没有真正的利益,不如学也。说明什么?人生在世唯一的一桩事情,就是学习。真正学好了,我就讲毕业了,开悟证果,毕业了。毕业有层次,有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研究所毕业。如果这一生没有学好,就是说你这些毛病习气都还没有能断得了。这一生做人还不错,没有什么太大的过失,小过失常有,大过失没有,来生再学,再到人道来。再到人道来是什么?我常讲留级!好像我们念书一样,我念的三年级,三年级考的分数不够,留级,明年还要去念三年级,就这个意思。如果这一生的功课学好了,门门都及格,来生我就念四年级,往上升。实在是太差劲了,过失太多,降级。降级是什么?从人道降到畜生、降到饿鬼、降到地狱,降级。
你把六道看成一个学校,这是六个年级,我们现在在四年级,下面有三途。六道,我们是在三善道,上面还有两个级别。所以人道修好了到天道,欲界天,欲界天的功课做完到色界天,色界天的功课做完就到无色界天,往上升。人死了,来生还到人道,享人天福报,我说那是留级,你们想想我说的话对不对?当然做人最殊胜的,是你这一生好好的修净土,你来生到极乐世界去。那叫什么?那叫上天才班,因为你超得太远,你超出十法界了。你看看我们上面,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上面声闻、缘觉、菩萨、佛,你看看你超了多少?这个真是世间第一等有聪明、有福报的人,他在人间一下跳出去。
佛在经上讲得不错,多少菩萨,这个菩萨是指什么?指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没有机会遇到这个法门,所以他们学得很苦,时间非常长。四圣法界往上升一级很不容易。这是我们讲席里常说的,多说是有好处,怕你忘掉。见思烦恼断尽,超越六道,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的习气还在。所以在四圣法界里修什么?断见思烦恼习气。见思烦恼习气断完,他就升一级,缘觉(辟支佛)。辟支佛修什么?辟支佛修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真的断了,他就升级升到菩萨。菩萨断什么?菩萨要断尘沙烦恼的习气,尘沙烦恼的习气断完,他又升了一级,十法界里面的佛。佛修什么?佛破无明,无明断掉了,离开十法界,生到华藏去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菩萨断什么?断无始无明习气;无始无明习气断尽,证究竟圆满的佛果。记住!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五三卷) 2006/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5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我们接著讲法身不朽,涅盘八味,接著看第七。第七是「不动」,寂然不动,妙绝无为。这个意思跟中国道家所说的非常相似,在佛法里面就是定功。这个定功不是普通的定功,就像《楞严经》里面所说的「首楞严大定」,《华严经》上所讲的「师子奋迅三昧」,都是这个意思。寂然不动,妙绝无为,说明这个大定是自性本定,不是修得的,所谓是性定。你见性之后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这样的,涅盘八味如果少一个,你没有见性。涅盘跟见性是一个意思,法性本来具足的。佛在「出现品」里面讲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能,自性本定是德,确实是如如不动。《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还是属於修定,不是性定,性定是寂然不动。
我们现在迷失太久,佛菩萨慈悲教导我们没有别的,教我们回归自性,就像禅宗里面所说的,把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回来,那就行了。本来面目是什么?法性身,不是这个肉身,法性身。法性身就叫做法身,法身决定具足八德,八德就是涅盘。我们前面学过的「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净、虚通」,接著看这里「不动」,最后是「快乐」,涅盘乐。
我们学佛的同学也常常听说,佛家教学的目的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话我们听得耳熟,一般人也都能说得出来,可是得乐到底是什么乐?是涅盘乐,不是普通的乐,不是人间之乐,也不是天上之乐,也不是四禅天禅味之乐,是如来果地上大般涅盘之乐。这个就很不好懂,为什么?不要说我们在这一生,可能我们在生生世世许多生中,也没有遇到一个证般涅盘的人。不但大般涅盘没有遇到,连偏真涅盘阿罗汉也没遇到,你怎么能体会到涅盘之乐?可是这个地方八个字的形容,实在讲是给我们透了一点讯息。
寂然不动也不好懂,古人用比喻跟我们说,像水。深山里面你见到一潭水,面积不大,一潭。水非常清,因为它没有污染,从水面上就一直看到水底,清清楚楚,毫无污染。这个水平静,没有风。我们的真心、我们的本性就像这个样子。现在麻烦了,现在是一切时中,就是睡觉也不行,为什么?睡觉会作梦。梦是哪里来的?梦是心动来的,所以你心没有静下来。如果心静下来,妄念不起了,你睡觉就没有梦,睡觉作梦还是妄念在起作用。所以身体是在休息,意识没有休息过,都还在起作用,这才叫刹那不住;住就是停的意思,从来没有一刹那停过。停就是不动,停就是定功。
所以世尊跟我们讲,世间人修行,修禅定,真正得到禅定,过去谛闲法师告诉我们,谛老在香港住了不少年,常常给我们说,他在晚年八、九十岁的时候,告诉我们。他一生当中,对於中国这些修行人,得禅定的他见过,听说的当然更多了,亲眼见过,开悟的没有。但是修禅如果不开悟,出不了六道,不开悟出不了。要开悟才算数,才算是成就,不开悟不算成就,那个功夫就很不得了。
三界里面禅定功夫浅深分八个等级,佛门里面常讲四禅八定。四禅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果报在色界天;八定就要再加上四种,那就更深一层的定功,果报在无色界天,不是在欲界天。因为得到禅定的人,欲是动的,爱欲,烦恼习气再多,用这个名词全都包括。得到禅定,爱欲就被控制了。就像水,爱欲是波浪,波浪有小波浪、有中波浪、有大浪,这是形容什么?形容我们念头在起伏。
平常没有什么刺激你,你的欲望也不大,很容易满足,真正做到於世无求、於人无争,你的波浪就很小,还是动的。这个我们自己知道,念佛的时候会夹杂妄想,晚上睡觉会作梦,这就是有小波浪。如果我们对世缘分别执著很重,一心一意要去追求,那就於世有求,在这个世间有求,於人当然就有争,所以竞争。你的波浪就大一些,你跟知足常乐的人比的时候,一比就比出来了,他的心比你静。如果有更大的欲望,现在人是有更多的事业,你一天到晚都在担心,你有忧虑、有牵挂,你有许多的事情放不下,那叫大风大浪。
心就像水一样,浪愈大,烦恼愈重;烦恼重,智慧就没有了。诸位要晓得,智慧是自性本来具足的,就跟水一样,水在起大浪的时候,照的作用都没有了,水在小浪的时候还能照得很清楚。像我们在香港隔海看九龙,香港这个海不大,是个海湾,有没有浪?有,小浪。你在对面,看到九龙这些大楼的倒影清清楚楚。如果我们这里挂上三号风球、四号风球,大风浪来的时候,对面倒影什么都看不到,又何况是狂风巨浪。我们今天生在这个社会里面,念佛的人比社会一般的人心要清净一些。纵然是有很多事情不能放下,你有很多事业,可是比起你的同行,你比他们的心要清净。为什么?长时期读诵经典,接受佛陀的教诲,多少都会有些利益。其他宗教也不例外,真正学经教的人,心都会比较清净。
经典里面的意义深广都是无尽的,你的功夫浅,你所体会到的义理也浅;你的功夫深,你体会到的义理也深。所以同样一部经,每天念,念一辈子不会感觉到疲厌,这叫经典。世间的这些书籍,往往看一遍、二遍,不想再看了。世界名著,文学的作品,看个十遍、二十遍那不得了,再不想看了。唯独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