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ネ饷婢辰缍荚谘埃荚诳佳椋焯煸谑芸际浴5侥囊惶炷サ侥阕约旱男男裕罾鲜Τ31扔餍木彻饷鳎袼А⒘鹆蛞谎饨嵌济挥校愠晒α恕�
  所以真正修行人,就是你要真正禁得起考验,你要感激所有考验你的人。就像我十几年前离开台湾的时候,我写了六句,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那是个很大的考验。每次大的考验,你们很多同学都看到,我是大幅度的提升,无论在哪方面都提升得很高,一次一次都是往上提升。你禁不起考验就完了,不但不能向上提升,你往下降,降级了。所以顺境善缘是善知识,逆境恶缘还是善知识,在我们心目当中是平等的,没有差异的,我们才真正能学到道德,真正成就智慧。这都是经典里头教导我们的。学了之后要有用处,不是说这个经会念,我懂了、我会讲,没用;要落实到生活才管用,要落实在工作,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就管用,那才叫做人生最大的享受,最高的享受。你不能够落实,学了没用处,在一切境界里面还是迷惑颠倒,还是起心动念,还是造业,那将来还是受报。
  戒律里头,我们今天讲到最根本的、最直接的,《弟子规》是儒家的戒律,儒是佛的根,你要认真努力做到。《太上感应篇》是道家的根,是道家的戒律,特别偏重在因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十善业是佛家的根,但是它要有前面两个做基础,你才能修,如果没有《弟子规》,没有《感应篇》,十善业道做不到。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在海内外所看到的,在家出家学佛,在家十善业道没做到,出家《沙弥律仪》没做到,所以佛门衰了,佛门里头真正修行人没有了。如何把佛教兴旺起来?不要求人,求人靠不住,反求诸己。回过头来要求自己,我自己真正能依教奉行,就能把佛教兴起来。我自己要是做不到,阳奉阴违,佛教会在我们这一代断灭了,那怎么对得起佛菩萨?怎么对得起祖师大德?怎么对得起我们的父母、祖先?
  你不知道情有可原,你知道就有这分使命,一定要认真学习,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弘法利生是要做出样子给人看的,不是口说的。道场有道场的样子,古时候道场是讲学、是教学,不是经忏佛事。我们今天的道场确实是走释迦牟尼佛的道路,可惜什么?课程太少,我们一天只有两个小时。这是我们受环境的拘束,住的地方离这里有段距离,常常塞车。此地这个地方是个商业大楼,没有休息的处所,所以到这边来的时间受限制。我们总想下个月钟茂森居士过来,我希望他也能讲两个小时,每天讲两个小时,讲什么?我讲的《华严经》让他用广东话复讲,那我们这个道场一天就四个小时。如果将来再有好的同学,我希望我们道场每天有八个小时,那佛法真的会兴旺起来。我们在摄影棚,我们利用网路、利用卫星把我们的现场转播到全世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0二卷)  2007/1/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华严三昧」第七句:
  【施戒忍进及禅定。】
  我们前面学过布施、持戒,今天我们学忍辱。六度、十波罗蜜在经教里面是不断的在重复,每次重复确实我们都有新的体会,这就是说明我们的学习有了进步。如果每次讲这个科目内容都是相同的,那说明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上,没有进展。从这个地方就体会到我们学了之后,有没有落实在生活当中?如果落实在生活当中,生活里面有很多悟处,使我们逐渐契入佛菩萨境界。
  前面说的布施是要放下,要懂得「舍得」这句话的真实义,舍是因,得是果,那个果还要舍掉,决定不能贪著;如果贪著果报一定就堕到邪道。在修行道路当中,这条道路很长,佛在经教常常讲的无量劫。菩提道上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要有高度的警觉。因为你舍财,一定得财富;你舍法,一定得聪明智慧;你舍无畏,一定得健康长寿。我们舍无畏,前面跟诸位说过素食是无畏,不吃众生肉,不跟众生再结冤仇。长年吃素,增长慈悲心,那我们知道人身它也放光,练气功的人讲有气,佛法里讲光。这个气氛,外国人叫磁场,心地慈悲这个磁场柔和,进入这个磁场,你感觉得很平安、有清凉、有法喜,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在初学佛的时候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的磁场就特别好,他住的那栋房子外面有院子,你进入他的大门,你就感觉得很温暖、很柔和。坐在他客厅里面,纵然一句话不说,你也感觉得是种很好的享受,那是什么?那就是磁场的享受。
  有一年我在美国迈阿密,讲「认识佛教」。原本到迈阿密,那边同修请我是讲《地藏经》大意,结果我们到那边去一看,当地的听众很多,当地的美国人。我看那么多,我想这《地藏经》对他不契机,这些外国人初接触佛教,临时改题目,改讲「认识佛教」。所以「认识佛教」并没有准备,连续讲一个星期,一天两个小时,有翻译,曾宪炜居士给我做翻译。我就告诉他,当地这些美国人刚学佛,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佛教,把题目换了。以后有同修从录音带把它写出来,就是现在这本小册子,《认识佛教》小册子。这几个美国人他每天都来,到我们最后讲完,他也很欢喜。我们问他有没有听懂?他说不十分懂。你为什么要来?他就告诉我们,他说这磁场好,他说听不懂,我们也愿意在这里坐两个小时。中国人讲气氛不一样!
  这桩事情,从前李老师也跟我讲过。李老师从前曾经见过一个将军,也是很有名的一位将军,他说他坐在那个大厅里面,感觉得寒毛直竖,怎么?杀气太重,好像很恐怖的样子,心不安宁,这都是磁场。所以修行人吃长素,心地慈悲,你想是不是无畏布施?鬼神遇到你,他感觉得很舒适、很安全,人觉得很舒畅,小动物不害怕。我们在国外,国外一些野生动物,像小松鼠很可爱,我们拿点花生放在手里想引诱它,招招手来,它就来了,放在手上让它吃,它就来吃,它不怕人。如果这个人很凶悍,没有慈悲心,它不敢进来,不敢接近你。可见得它能够体会到磁场,你这个磁场柔和,他那个磁场很凶恶,不敢亲近。像这些事情,我想很多同学都有体会。所以我们要养什么?我们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断恶修善培养我们的本性,养我们的慈悲心。
  我们的本性是爱,现在一些外国人都知道,爱是自性。我们常常培养自己的爱心,爱人才是真正爱自己,爱所有的万物,没有一样不爱,那叫真正爱自己,为什么?宇宙、万物、人生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华严经》说得好,「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是什么?性就是慈悲,性就是至善,性就是圆满,性就是智慧,所有一切万物是自性!你尊重他,是尊重自性,就是尊重自己,你爱他就是爱自性,就是自爱,自他不二。你不爱他,错了!这个人是我的冤亲债主,他陷害我,他要置我於死地,我还能爱他吗?对,我还是爱他,为什么?我觉悟,他迷惑,这道理深。他那种凶恶、不善是一念不觉,不是他的本性,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样子修行,你才真正能修到纯净纯善,对畜生爱没有条件的,对妖魔鬼怪也是爱,对地狱众生也是爱,跟对佛的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决定没有差别,到这个时候你修行就证果了。你要是还有怨恨,还有分别,你永远不能证果。
  佛法里面讲慈悲有四种,第一种是凡夫的慈悲,凡夫的慈悲是什么?「爱缘慈悲」,我喜欢你、爱你,对你慈悲;我不喜欢你、讨厌你,对你就不慈悲。这是世间人爱缘慈悲,这是说世间人统统有的。第二种叫「众生缘慈悲」,那就比较少,这是我们世间人讲大爱,能够推己及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众生缘慈悲,世间的圣贤能做到这个阶层。再深一层这就是世间圣贤都做不到,「法缘慈悲」,法缘慈悲是菩萨的。菩萨知道,因为接受佛陀的教诲,知道宇宙万物、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也学诸佛如来大慈大悲。虽然学,为什么还叫法缘慈悲?他无明没有断干净,这个我们在《华严经》说得多,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所以他还是在法缘。无始无明习气断掉之后,那就是「无缘慈悲」,无缘是没有条件的,没有起心动念。
  像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学得不错了,可以能够学到法缘慈悲,无缘学不到。为什么?还会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没有了还有分别,法缘,比众生缘高,比无缘要低一级。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在这一生当中,不要去想第二生,这一生就要把我所学东西完成,达到无缘慈悲,没有任何条件,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像《华严经》上讲到究竟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他怎么不爱!把中国伦理里头,父子有亲那种亲爱扩展到天地万物,这个境界就是法身菩萨,我们要懂。怎么学法?学法这戒跟忍是必要的手段。戒是守法,像我们现在开始学的,必须要接受佛陀的教诲,要依教奉行。做得有困难,困难是习气太重,自己的习气毛病很重,所以学起来好不容易。但是对佛要有信心,佛所说的是我们的性德,你明白这个道理,你这个学习就不是很困难,你一定能够克服你自己的习气。
  如果说别人教我的,我不服,我为什么要跟你学?你有什么了不起?傲慢的心就生起来。现在我们知道佛菩萨教导我们的,那不是他的发明,不是他的制作,而是什么?而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明白这个道理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佛家所有一切戒律是本性本善。我们再把水平降低点来说,道家的《感应篇》是本善,儒家的《弟子规》是自性本善,那你说要不要学?当然要学。这是我自性里头本善,我本来是这个样子;现在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些规矩相违背了。那是什么?是我们迷,迷了自性,变成不善。现在怎么样?圣人教我们没有别的,回归到本善。本善就是禅宗里头常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的本来面目是纯净纯善,纯净是没有丝毫染污,纯善是没有丝毫不善,这是圣人的教诲。
  佛给我们讲得更圆满,回归到自性佛,你本来是佛。佛的心纯净,没有丝毫染污;佛的行为纯善,没有丝毫不善,你说这个东西要不要学?不是跟别人学,佛家讲到究竟处,再问十方有没有诸佛?有。诸佛到底是什么?是自己的本性,不是别的。释迦牟尼佛是自性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这个话同学们在经典里面念过,「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佛如是,菩萨也如是,罗汉也如是,观世音菩萨是自性观音,地藏菩萨是自性地藏。然后你从这个原理原则再推演,我们看一切芸芸众生是自性众生,你才对众生生起一种真实无尽那种亲切之感,花草树木是自性花草树木,自性山河大地。古大德给我们讲,「净土即是此方,此方即是净土」,为什么?极乐世界是自性极乐世界,娑婆世界也是自性娑婆世界,自性天堂,自性地狱,现的相不一样,体一样!
  如果你要再不懂的话,我们还用古大德的比喻来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用黄金做的器皿,我们把黄金比喻性,比喻自性,我们用黄金做一尊佛像,金佛,这个懂!如果我们用黄金做个小狗的相,金狗,懂不懂?金是一个,那个佛像跟狗的相不一样。我们用黄金做一支花金花,用黄金做一支草金草,那就明白了!把黄金比喻作自性。
  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个见性的人,师父去考考他,看他是不是真的见性?问他见性了,在哪里?如果老和尚问你这句话,在哪里?你怎么回答?那个真的见性的人,随手拈一物举起来就是。你说哪一法不是?法法皆是,老和尚点头给他印证,真的见性。但是到末法时期就很多冒充的,他说他明心见性,你问他见性在哪里?他也随便拈一法,照样子比划比划给你看看。怎么晓得他是假的,那个人是真的?那个人是爱心,真诚爱心遍虚空法界;这个人没有,这个人还有喜怒无常,还有好恶,还有瞋恚,是假的。
  所以真正见性,一片慈悲。我们要问,他在处事待人接物,他会不会骂人?他会不会打人?有的时候会!他会打人,也会骂人。这怎么回事情?打你、骂你都是爱你,都是教化你,决不是恶意,决没有怨恨。你做错事情,父母打你,他是不是恨你?不是,是爱你。为什么你做错事情,别人看到不打你,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