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豢伤家椋衿媪耍裨斓摹T诜鸱ɡ锝步蟹ㄐ裕ㄐ阅芟帜鼙洌鼙涫谴又谏男南耄ń缫勒洗有南肷R磺兄谏男南耄颐瞧鸶瞿钔罚憧此涞慕峋Ь筒幌嗤娴氖撬嫒说哪钔吩诒洌П渫蚧K砸磺惺孪嗟睦硖澹诜鸱ɡ锝簿徒兄械朗迪唷�
  下面清凉大师还详细给我们讲解「三观、四弘」,天台家所讲的空观、假观、中观。那就是说真正接受佛陀教诲的这些学生们,他们的观念改变了,对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跟从前不同,开始觉悟了,懂得应当怎样看法。空假中的三观也有浅深次第不同,最高的层次是对於一切诸法他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才真正叫无作无为,起心动念就是有作有为。凡是起心动念的就落在二里头,二就有始有终、有生有灭、有来有去,就有了。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中观论》上讲了八个不,不常不断、不一不异,那是什么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的。
  无为无作,本来是佛!一切众生哪个不是!这才叫做大圆满,才叫做大自在。自在到什么程度?任何地方众生有感,你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是大自在。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决不是随自己意思,自己没有意思。现什么身,是众生心想生,众生想什么就现什么,众生需要什么就说什么、就表演什么,自己全没有一点意思在里头。这是佛,这是法身菩萨!阿罗汉虽然没有执著,阿罗汉还有分别的意思在里头,菩萨还有一点妄想在里头。这是十法界里的佛菩萨,他有妄想;一真法界的菩萨倒驾慈航来帮助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完全就跟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
  菩萨就好比水,随著众生心现相,众生什么个意念,他就现什么相,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一个相同的。江本博士做了大概有十三年,没有一个现相相同的。为什么?念头不一样,就是我们一个人,一个人前念跟后念都不一样。同是一个念头,那个意念有强弱不一样,有广狭不一样。你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佛菩萨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但是无论现什么相,无论说什么法,他的方向、目标、宗旨决定是相同,无非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终极的目标一定帮助一切众生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回归到法性。法性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不是灵魂,是法性。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文,「慨众生之迷此,起同体大悲,悼昔不知,誓期当证」,到这里是一段。「慨」是感慨、叹息,这个众生是指六道众生,把事实真相迷了,完全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本来是佛,不知道烦恼即菩提,不知道生死即涅盘,不知道宇宙万有跟自己是一体,迷了,「此」就是这桩事情,迷了!他如果要觉了的话,他在生活当中待人接物,他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全都显示出来。为什么?这是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清净、平等是德,正觉是智,慈悲里头有能。那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说的,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
  「起同体大悲」,大悲心,就是菩提心起来了,真心,不是假的。看到众生迷惑,不知道事实真相。大悲心,加上个同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所以这个大悲叫同体大悲,没有任何条件。可是这里头还有一点要晓得,佛菩萨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不接受。所以有缘无缘不在佛菩萨这边,佛菩萨有缘无缘是一不是二;有缘无缘是二不是一,是众生的事情。众生不觉,众生在迷,佛菩萨对他怎么样好,不知道,不晓得感恩,不能受教,甚至还毁谤、还糟蹋,这是迷之太甚!
  「悼」是哀悼,「昔」是过去,哀悼以往的「不知」。这句是说众生,众生一下觉悟了,知道佛菩萨对自己这么好,来帮助我回头,惭愧的心、忏悔的心生起来了。无量劫来,我都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现在知道了。「誓」是发誓愿,「期」是期望,发大誓愿,前面讲的四弘誓愿,我应当要求证。证菩萨道、证佛道,你才能发起这个心,众生就发的这个愿。所以前面一句是法身菩萨,是说的佛,怜悯众生迷此,起同体大悲;与法性相应的同体,与法性不相应的就不是同体。你还执著有你我他,就不是同体。同体里面没有执著,没有分别,你还有分别、有执著,不是同体。离分别执著,真的是爱人如己。自己做错事情,自己原谅自己,看到别人做错事情,你自然就原谅别人,自他不二。怎么对自己就是怎么对别人,决定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叫同体。
  「誓期当证」,怎么证法?这是众生,这八个字是讲众生,觉悟了。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彻悟。虽然是小悟,都有利益,为什么?他真的生惭愧心,知道自己错了,这个事实真相怎么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是佛,不知道一切众生是佛。《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一切有情众生是佛,无情众生也是佛。所以佛何尝离开我们,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全是佛境界,从来没有离开过。时时刻刻都给我们启示,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我们在《华严经》前面读过,从来没有断过。
  前面我举的例子,须菩提尊者跟释迦佛三十年,才看到每一天穿衣、持钵乞食,回来吃完饭,洗足,敷坐而座,天天这个样子,都没有看出门道。这么看了三十年,有一天豁然大悟,看出门道,才赞叹希有世尊,善护念诸菩萨,他看出来了。我们这些现象不都在面前?谁看出来?所有一切人做这个示现,这些人本来是佛,不都是佛在做示现?你要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真正肯定这个事实,你的诚敬心就生起来,那个了不起!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骄慢的心就没有了,痴迷的心就没有了。所以恭敬很厉害,它能够对治痴迷、骄慢。这一转过来,才真正能思惟。你入的是什么境界?跟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境界没有两样,那恭喜你,你这一生肯定成佛。是不是真的成佛?不是,为什么?你本来是佛。所以《楞严》上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你是真的把本来面目找到了,这就是真常。成佛是成佛了,成佛不是新成佛,本来成佛。
  我们今天在《华严经》上听到佛说的,听到清凉大师给我们详细来讲解,我们知道了。问题是知道的这个「知」有多少的深度,这个关系很大。有人知的很浅,问起来,我听过、听说过;有人知道得深,深能理解,再深他就落实了。落实的现象是什么?菩提心生起来,从今而后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心不一样。真诚现起来,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心现起来;在事相上,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慢慢他都落实了。得失没有了,忧患没有了,烦恼没有了,恐怖没有了,这就叫了生死、出三界,这就叫真正得大自在。
  在这个世间,你细心观察,无时无处不是随缘,决定没有攀缘。所作所为都给世间还没有觉悟的人做最好的榜样,这个样子什么?这个样子就是令众生觉悟,不觉,慢慢来,时间没到。释迦牟尼佛天天这种生活,须菩提还要三十年才看破,才看出来。我们做的这个样子,我们不是佛,跟我们接触的不是须菩提,不止三十年,你得有耐心。但是这个里头也很可能有再来人,过去生生世世修学的善根深厚,他看个十年、八年,也许一下就看明白,就开悟了。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轻慢别人。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看他人很痴、很呆、很笨,说不定他开悟在我先,他成就在我上,这都非常可能。所以真正修行人不敢轻慢人。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你看惠能大师的谦虚、礼让,真正修行人。最初的典型、好样子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他给我们留下来的。
  下面就说到,发心了,真正发心,「有悲故,不为无边所寂。有智故,不为有边所动」,悲智双运。小乘人慈悲心不足,「无边」就是空,空寂,空寂就是小乘的涅盘。所以阿罗汉常在定中,众生迷,他不理会,不会主动的去帮助他,除非你找到他。找到他,他看得顺眼,有缘,他帮助你;找到他,看到不顺眼,理都不理你。这就是他为无边所寂,他欢喜空寂,缺少悲心,缺少慈悲!菩萨有慈悲心,所以菩萨不住涅盘,无边就是涅盘,有边就是生死,生死就是在十法界活动。我们举个例子,无边是什么?一个修行人住在山上,清净无为,不下山,几十年不下山,一辈子不下山,清净无为之乐。有为呢?有为就到处走,游化人间,无处不去,无时不去,这个能帮助苦难众生。因为他有智,虽然游化在世间,绝对不会被世间所迷惑。世间是什么?五欲六尘,不会被这个境界所动,色声香味、名闻利养,决定不动心。所以虽然天天在外面游化,心地是清净的。有智,有智怎么?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一样东西都不会叫他起分别执著,他不会起这个念头,幻相!在幻相世界里度幻相的众生,如如不动。这叫真功夫,这叫真智慧。
  「有悲」是定,「有智」是慧,定慧等运,运是运作,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所以这个定不是死定。定在哪里?定在动中,他真正契入到动静不二。佛法所用的标志是法轮,就是个圆,用这个来表法。圆就代表动静不二,圆心不动,圆周在动,圆心不动。圆周有,圆心是空,你看在几何学里头,圆心不是点,点放大之后它是面。它是个抽象的概念,真有,不是没有。点移动就是线,线移动就是面积,线跟面积你看得到,点你看不到。所以佛给我们讲,心是空的,但是它有,它不是没有。
  懂得这个你也就懂得养生之道,你也就知道整个宇宙万有的理体,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它确实存在。物质、精神、世界全是它变现出来的,无中生有,现在的科学家知道了。但是知道还是很浅,为什么?他没做到,没有从他生活上表现出来。佛菩萨做到了,阿罗汉做到了,表现出来是自在,表现出来的是祥和。如果科学家真的懂得,今天世界不会动乱,人与人之间不会有冲突,会互相尊重、互相敬爱,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肯定的!宇宙就是这样的,自然的规律就是这样的。真正懂得,一定是顺自然,不会做出违背自然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违背了自然,法性里没有这个东西,这个不能不知道。
  最后一小段说「不动不寂」,不动的是心,是理、是体;不寂就是动,不寂的是相、是事,是事、是现相。所以相有生灭,性没有生灭。不动是性,是自己本来面目,如如不动;不寂是现相,像我们现在,我们也是如此,本来是佛,迷了。迷了也不要紧,迷了在六道里头搞轮回,搞轮回就是不寂。但是我们的佛性,佛性还是不动。不过我们不知道,不知道自己有个不动的佛性,不知道自己有个智慧德能跟一切如来无二无别的体性,不知道。知道之后,也跟诸佛一样,我们在六道里面真正是觉悟了,觉悟了就叫再来人,不必去轮回六道,也不必说到极乐世界去打个转,不需要,现在就是,觉悟了。
  我们要好好的用这个身,这个生灭的身,这个无常的现相,帮助一切人觉悟,帮助一切迷惑颠倒的人回头,这是我应该要做的。为什么?诸佛菩萨都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怎么能不做?全心全力做,没有自己,把自己忘掉了。自己,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阿罗汉;更深一层的,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菩萨!几时到空有不二,动寂不二,那你就「直入中道」,中道就是不二法门。「不动不寂」就是寂动不二,不动的是体,不寂的是相、是作用。性相一如,体用不二,这才叫中道,这才叫真正发菩提心。
  这个发心,圆教初住菩萨,十信位是学习。到初住是三心圆发,圆是圆满,三心是什么?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体,你证得了。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它不叫直心,它叫至诚心。所以我们就懂得,直心是什么?直心是至诚心,诚是真诚,真诚到极处叫至诚,这就是菩提心的体。有体当然就有用,所以深心跟大悲心是作用,从体起用。体没有相,体是不动的,遍法界虚空界,如如不动,是我们自己的真性。从体起作用,作用要跟体相应就是真正的菩提心;作用跟体不能相应,那是在学习,这个不可以不懂。
  深心,我们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