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泻芏嗳丝吹剿懔耍豢戳耍矶疾焕恚徊焕碚兆觯罄垂ㄏ智八ε铝耍歉鍪焙虺倭耍床患傲恕�
所以这个光里面是警觉你,决定不能够毁禁戒,真正明白了,你自然就愿意接受。为什么?接受,持戒是我们走向光明的道路,是我们走向成佛之道。那是真正忏除罪业,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用什么忏除?持戒就忏除了。
在此地我们把戒律做个很简单的介绍,戒有三种,经论里面常讲的三聚净戒,也就是三类。第一类是律仪,像十善业道都是属於律仪,因为它一条一条都讲得很清楚。五戒,我们现在讲的出家人的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菩萨戒,都是属於律仪。律是戒律,仪是规矩,日常生活有生活的规矩,工作有工作的规矩,处事待人接物统统都有礼节、都有规矩。儒家讲礼仪,佛法讲威仪,一桩事情,都有规矩的。这是属於一类,我们必须要遵守的。
第二类叫摄善法戒,这是律仪里头没有的。诸位要知道,佛讲的这些规矩,总不能说把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细节全部都讲到,不可能的。尤其时代不一样,地区不一样,佛教从印度传到其他国家地区,各个地方的文化不一样,生活方式不一样,佛哪能说得那么圆满!所以你要掌握到戒律的精神,要触类旁通。譬如戒律里面没有讲抽烟,所以很多人说抽烟不犯戒,戒律里头没有,佛没有说抽烟。现在打电子游戏,这个戒律里头没有,佛没有说到,那都可以了。这些你都要晓得,它有摄善法戒,只要对於自己性德相应的统统要遵守。不是说佛没说,佛没有说也要遵守,为什么?是善法,应该要守的。摄善法戒是善无不积,中国人讲积善积德。
第三个是摄众生戒,就是利益众生的,时时刻刻要想到帮助苦难众生。这个律仪里头没有的,戒律里头没有的,要不要做?要做。所以戒律整个精神来讲,恶无不断,善无不修,总纲领里面,佛门里面常常用两句话就包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前面两条是戒,自净其意是定慧,心清净了,清净心生智慧。所以这个三句话把戒定慧全部包括了,前面两句是戒,后面一句是定慧。末后一句「是诸佛教」,这是我们佛法里面大总持的法印,就是总纲领、总原则。什么是佛法?这个四句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你要想到不是一尊佛,所有一切诸佛自行化他都不离开这三句。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哪个不是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都这三句十二个字,依这个纲领、原则来修行,依这个纲领、原则教化众生,自行化他不离这个。这是总的纲领,我们不能不知道。
持戒,《遗教经》上也告诉我们原则,身口意都要持。身持,那就是像十善里面,身不杀、不盗、不淫,这是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口,要受持的;意不贪、不瞋、不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能起贪瞋痴的念头,你才能够做到。《遗教经》上告诉我们,讲得比较具体,「节身时食,清净自活」,这是对身,常常保持自己身体的清净。节身就是受持戒律,时食,世尊当年在世日中一食,一定要遵守、要学习,为什么?断贪心。饮食对六道,特别是我们人道众生不能没有,饮食是身体能量的来源。身体是个机器,这个机器运作的时候要靠能量,能量是什么?饮食是能量的来源。佛讲求的饮食要节量,不多也不少。托钵,钵叫应量器,你自己能吃多少要有一定的分量,不能太多,太多了对身体不好,太少了不够,所以叫应量器。
从前托钵,托钵没选择,别人供养什么吃什么,尤其供养不是一家的,通常都是到好几家去托钵。这个时候你要晓得,那个时候并不是素食,你一定要素食,你不就找人家麻烦了吗?佛家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给什么吃什么。现在在南洋,像泰国这小乘国家还是托钵,托钵也是给什么吃什么,他们不是吃素的。跟大乘不一样,佛是在大乘经里面提倡不食众生肉。所以断除肉食,采取素食主义的,在佛教里头没有,只有在中国有。中国这桩事情怎么兴起来的,这个历史要知道,是梁武帝提倡的。诸位晓得,梁武帝在中国佛教史上真的是个大护法,他护持佛法,欢喜人出家。他在位的时候替佛教造了四百八十座的寺院,大大小小的寺院四百八十座。度众生,也就是帮助出家人,凡是出家人他都喜欢,他都愿意供养,有几十万人。他读《楞伽经》,读到菩萨不忍心吃众生肉,很感动,他自己就把肉食断掉,就吃长素,他第一个开始的。以后在佛门里面就起了反应,出家人都支持,所以搞成一个素食运动,是这么来的。
你看看日本的出家人不吃素,韩国的出家人也不吃素,只有中国出家人吃素,不但中国出家人吃素,在家居士吃素的也很多。所以佛虽然没有讲吃素,这戒律里头没有的,吃素对身体真的有好处,摄善法戒。我们应当吃素,对身体好,没有坏处,又不跟众生结冤仇,又是摄众生戒,跟一切众生关系处好,你看有这么多的好处。戒律上虽然没有明文,但是佛曾经赞叹,不吃众生肉佛赞叹,这是应该要这么做的。所以这段历史我们要晓得。到外国去,尤其是日本也是个佛教国家,我们去访问,他看到我们不吃肉很奇怪,我们看到他们吃肉也觉得很奇怪。你了解事实真相就不会奇怪,就都能够包容,他们做得没有错,我们做的也没错。所以彼此互相了解,就能够和睦相处,也能够互相尊重了。
我们素食的健康确实他们也很羡慕,我到日本是很多次的访问,跟他们那边佛门里面一些大德,我们在一起,他们的年龄都比我小,站在我旁边都比我衰老,动作也没有我活泼。所以,到那边去,很多人头一个问题就问,法师,你怎么保养的?我就告诉他素食,素食清净心,远离贪瞋痴慢,远离一切不善,心地清净,饮食简单。所有一切营养的东西我都不吃,有人送给我,我都转送给别人。现在的素食也不如从前,为什么?现在的素食有农药、化肥,这个都是破坏自然生态,带来一些疾病,所以吃东西要格外的小心。
持戒具体来说,还是要从中国传统的教育上著手。如果我们真的能恢复中国传统的家教,集家教的大成是《弟子规》,我们从这个学起,认真努力去学习。你现在看这个东西好像不习惯,这个东西都是我的毛病习气改不过来,你要晓得是你毛病习气改不过来的,一定要改。为什么?你迷失性德时间太久,迷失得太严重,你要把自己拉回来。《弟子规》里头总共只有三百六十条,一条就三个字,全文是一千零八十个字,这不是念的,不是讲的,是做的。我们要想持戒,一定从这个地方开始,因为你这个做到了,《感应篇》很容易接受。《感应篇》是讲什么?讲因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报,那是因果教育。有这个基础,再学《十善业道》很容易!十善业道那就是大圣大贤的基础,成佛作祖的基础你就有了,不能不从这下手。
我们晓得人性本善,佛经上告诉我们人性本觉,既然是本善本觉,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一定要肯定。我们今天学佛没有别的,希望我们从迷失回过头来,我要回归到我自性,我要回归到我本来是佛,那怎么不成佛!没有不成佛的道理。成佛的第一步你现在知道了,是《弟子规》,千真万确。没有这个,你就想想就没有十善业,没有十善业就没有佛法。你天天所念的经、天天所念的佛,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跟佛结个缘,这一生不起作用,来生后世将来再得人身,阿赖耶识这个种子起现行接著再学。可是一失人身之后,如果自己业障习气重,一定是随业流转,业力在那里做主宰。不是佛主宰你,也不是上帝主宰你,也不是阎罗王主宰你,你到哪一道去受苦、享福是你的业报。所以你自己一定要冷静去思惟。
但是现在思惟又很困难,为什么?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明显的十善业道是善,你不喜欢它,不喜欢它就是恶。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是恶,这是决定堕三途的,你喜欢它,你认为它是好东西,你天天不离开它。这叫不懂得是非善恶,不认识,好难!学佛听经听这么多年,至少有这么个印象,你自己还不能肯定。为什么?肯定,自己一定去做到,他就真干。为什么还不能真干?听得很多,还有疑问在里头,到底是真的吗?真有地狱吗?真有报应吗?为什么世界上造那么多恶的人他没有报应?为什么都还看到很多造善的人在受苦?愈看自己怀疑愈严重,然后愈看最后不相信,想到什么?大概佛菩萨用这种方法来骗众生,来劝众生行善,断恶行善的,果报不是真的,都有这么一个错误观念。所以他还敢造恶,到果报现前,那个时候来不及了,那时候注定他要下地狱。我们学了这么多年,其他的东西没有学到,至少这个概念很清楚、很明白,别人敢做的,我们不敢做;别人不愿意做的,我们很认真努力在做。我们在这里面得法喜,我们在这里面确实烦恼轻、智慧长,对於这个世间事事物物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所以我们能够相信,我们能够继续认真还去学习。
古人说持戒要发三心,第一个要对於现实的环境有出离心。你真正看到世间苦,看到众生苦,看畜生苦,饿鬼、地狱苦,一心一意想离开六道轮回。然后你就想到,六道里面这些苦从哪里来?不善业的感召。佛叫我们持戒的用意在哪里?叫我们远离一切不善,学习一切善法。在因果上讲,行善,善有善果,造恶,恶有恶报,六道都不善,这个认知要提升。人间还不错,天上不就更好吗?不错,天上是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的果报。你要晓得,福享得尽的,福享尽怎么办?你生生世世,不要说生生世世,这一生当中,你造的业是纯粹都是善的吗?没有一个恶业吗?不可能的。所以有善有恶,善的报完之后,恶的就要起现行。天,非想非非想处天都有寿命,寿命到的时候就是他的福报享尽,享尽恶的念头就起来了,就要感受恶的果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四禅天、四空天,死了,寿命到了之后多半都是堕地狱。尤其是四空天,真是谚语所谓爬得高、摔得重。所以佛告诉我们三界统苦。欲界是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一直到阿鼻地狱,没有离开欲望。只要你有欲望,你就出不了欲界,六道里面一个小范围,欲界你出不了。欲望舍掉,没有欲望了你才能到色界,才能到无色界。只要你有欲望,你就出不了欲界,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我们要时时刻刻警觉不能够沾惹欲望。
欲望对什么?财色名食睡。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为什么示现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就是把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欲望,统统舍弃掉,我们世间人认为他那个生活很苦。我们现在学佛这么多年体会到,那个生活是最快乐的,为什么?身心现在人讲没有压力,身心都没有压力,身心轻松愉快,真是法喜充满!遇到任何人,不仅是人类,我们人所看不到无形的众生,佛都能见到。你看佛对於一切众生大慈大悲,不辞辛苦教诲众生,这是他的大乐,我们一般人不知道!真正读书人有这个乐趣,所谓「得天下英才而乐育之」,这是我们世间读书人。而佛这个大乐,是我们世间读书人望尘莫及的,为什么?佛得一切众生而乐育之,因材施教,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种乐不是世间人能了解的,甚至天人都无法了解,真正修行得道的人他知道。
这一句是『普使受持清净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四个根。学佛无论在家、出家要扎四个根,除了《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这是必须要学的三个根,儒释道三个根。我们学佛想要成就,要学《沙弥律仪》,诸位要晓得,《沙弥律仪》在家可以学。你有这四个根,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你没有受过皈依,那个皈依是形式,实际上呢?实际上你真的皈依了。为什么?你皈依《十善业道》,你皈依《弟子规》,你皈依《沙弥律仪》,你也皈依《感应篇》,你真皈依了。佛菩萨肯定你,护法神肯定你,你是真正的三宝弟子,你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这个基础,八万四千法门随便学哪个法门都能成就。
但是成就是不是在一生?不一定。不在一生,你就想到又有麻烦,为什么?死了之后有隔阴之迷,前世的事情都忘掉了。如果在这一生当中不幸,你生在这个地区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