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4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恢蝗蟀⑸唤佟�
  我们为什么不学善财?很想学,学得不像,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放不下,这个放不下害惨了我们。我们听经闻法绝对不是这一生才开始,佛在经上可以给我们做证明,我们的修学已经是多生多劫。多生多劫的修行,还落得今天这个地步,这是什么原因?就是放不下。所以现在我们冷静想想,心里头牵肠挂肚的事情还是很多,你要晓得这就是业障,这是障碍自己不能成就。我们学佛,从前老一辈的老和尚白圣法师、道源法师,这是我们常常亲近的,常常给我们讲,佛门有一句话说:你要害某一个人,你就请某一个人去做住持、做当家。这个话不是他们说的,可以说祖祖相传的。为什么说做住持、做当家就害死你了?真的把你害惨了。你能得清净心吗?你能在这里面放下万缘吗?你能在这里头一尘不染吗?那你成功了。如果让你做住持、做当家,你天天在接触名闻利养,天天在接触五欲六尘,你在这里头起贪瞋痴慢,那你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
  所以佛经里面讲,古时候祖师大德,做当家、做住持、在寺庙做执事的,是什么人?佛菩萨再来的,倒驾慈航!凡夫不行,凡夫干这个事情,你怎么能不生烦恼?你生烦恼,你怎么能不堕落?如果你下面的清众有修行开悟证果了,你做了一点好事,你当护法护持他,你得一点什么?人天福报,不能了生死脱轮回。换句话说,做住持、当家的人要具足什么条件?最低的条件,我们佛门常讲「八风吹不动」,这个人有条件做住持、做当家。为什么?烦恼轻,智慧长。他没有自私自利,我讲的这十六个字他断了;决定没有名利心、没有傲慢心、没有嫉妒心,没有贪图五欲六尘享受的心,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接触,他心是平等的,他心是清净的,心地是慈悲的,这个行!他可以做当家、做住持。不到这个境界,那真的,请你做当家、请你做住持,你不堕落才怪!所以你一定要知道这种职位是为大众服务的,不是享受的,那你就会做得很如法。你要是认为「这是我的地位很高,我的权势很大」,你错了!
  佛法如是,世法又何尝不如是?你们看看《了凡四训》,袁了凡做宝坻的知县,县长,他有地位、有权势。他一个善念,下一个命令减租,自己发心修一万桩的善事,一念就圆满了。没有这个权势,你想做大善事,不容易!他在没有当县长之前,天天修的一些小善,发愿修三千桩善事,十年才圆满。功名成就了,考取举人、进士,又发愿修三千桩善事,四年圆满;太太帮助他,全家做,四年圆满。到自己有地位、有权势,一次万善就圆满。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得这个权力地位,你要能作如是观,这就对了。如果不是为众生服务,这个地位万万不可以占有。为什么?我占有,我没有做事情,我没有做好事,我也没做坏事,罪都不得了!为什么?这个位子是为人民服务,你占这个位子不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过失,大过失,不是小过失。
  寺院庵堂是佛的道场,佛的道场是学校,佛用什么方法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用什么方法?教学,一天八个小时,四十九年没有休息。佛是用教育,不但言教,身教。身,他说到的他都做到,用这个来为众生服务,这是大福德,所以得大福报。你们想想,这个世界上哪一个人过世三千年了,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纪念他,还有这么多人仰慕他,还有这么多人向他学习,谁能做得到?世间地位最高的是帝王,哪个帝王能做到?在中国孔老夫子,孔老夫子过世二千五百多年了,全世界的人都尊敬他、都仰慕他,许许多多人向他学习。特别是日本,日本人尊敬孔子,向孔子学习的人很多很多!只不过是最近这半个世纪衰了,认真学习的人少了。在民国初年,民国十几二十年的时候,日本人儒学还很兴旺。儒家的学者、大乘的法师,有修有学的人数不少。衰是衰在最近这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实在讲是大幅度的衰退。这里头的因素当然很多,我们要理解。要发愤,要精进。
  修学的时间是无止尽的,绝对不能跟世间教育相比,我念几年可以拿到什么学位,佛法这是没有止尽的。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证得如来果位之后,还要去教化众生,还要为众生做种种示现,给众生做种种的榜样,永远没有休息。这样做是不是会太累、是不是太辛苦?没有,不会!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无有疲厌」。为什么无有疲厌?诸佛菩萨的心愿解行与空性相应,这是我们没有法子想像的。我们为什么会累?因为有我,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有我的执著;有我,我就会累。你们想想佛菩萨,《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谁累了?「我」就累了,没有我,谁累!所以他不会累,他不会疲倦,他不会讨厌,就是因为他无我,诸佛菩萨证得无我法。
  《金刚经》里所讲的境界,我们初学的人看这个境界不是很高,是什么地位?初发心的菩萨。我们眼目当中,因为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佛不承认你是菩萨。菩萨就是觉悟的人,你还有我、人、众生、寿者,你没有觉悟,你是凡夫一个,你还是迷惑颠倒;真正觉悟的人,这个四相没有了。要什么样觉悟的程度才四相没有呢?《金刚经》上讲的须陀洹,小乘初果。须陀洹如果自己以为证得须陀洹果,那就不叫须陀洹。这个话是什么意思?自己以为自己已经证得须陀洹果,四相具足,你有我相。谁证得须陀洹?「我」证得了,我相十足!四相具足,你是凡夫,你不是圣人。起码的小圣,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所以初信位的菩萨四相离了。我们拿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我自己现在在什么地位?菩萨道上的第一个位次,我们学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我得到没有?一反省就清楚、就明了,没有证得!没有证得,用一点功夫,努力一点,赶快把它证得。怎么证得?把自私自利舍掉,起心动念都不能够为自己想;为自己想,增长我执,增长无明。
  所以大乘法的教学确实有它的善巧,有它巧妙之处。佛菩萨教我们,我们不能不起心动念,要不起心动念我们就成佛了,就不是凡夫,凡夫肯定要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怎么办?不要紧,把念头转过来,起心动念为众生想、为社会想、为大众想,决定不为自己想。把境界转过来了!不但不为自身想,不能为自己一家想,要为天下所有家庭去想,不能为我自己这个行业想。像我们今天在此地有一个佛陀教育协会,我要是念念为我这个协会想,增长我执。我怎么想法?念念为整个世界上所有一切道场去著想,我执破掉了。不但为我们佛门所有道场想,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上所有一切宗教各个道场想。心量拓开了,烦恼就没有了。我全心全力为社会、为众生服务,尽心尽力。做得不好、做得不圆满,缘不足,我不是不做,我是真做。
  佛经从头到尾都讲个「缘」,我想帮助大家,没有这个机会,缘就是机会,没有机会;没有机会的时候怎么办?充实自己,等待机会。古人所讲「进则兼善天下」,进是有机会,你要为天下众生服务;「退则独善其身」,退是什么?没有机会,没有机会的时候要修自己,不能够懈怠。没有机会是修养自己的道德,提升自己的学问德能,准备等待下一个机会来了,我有能力,我有智慧,我可以为大众多做一点好事,这是退则独善其身。进退,这个进退就是替社会大众做事有没有机会,有机会是进,没有机会是退。不管有没有机会,自己都是在精进不懈,永无退转,他怎么会不成就?佛菩萨如是,世间大圣大贤亦复如是。
  德行学问的修养是终身的事业,永远没有止尽。「活到老,学到老」,后面还有一句,「学不了」,佛法里头生生世世都在学习。但是一个生死,也就是说我们换一个身体,换一个身体就算是很好吧,我再到人道来,来生再得人身。得人身是小孩,到什么时候你真正才能发心接著学?至少要十五、六岁;换句话说,你学习期间肯定要中断十几年。这是一个真正有道心的人、真正有大愿力的人,到十几岁的时候佛菩萨会来帮助你,会给你启示,让你接著前生来学习。这个中断是很大的一个障碍,所以学习非常非常困难。如果来生得人身,得人身肯定比这一生好,为什么?你修的有道德,你为众生服务,你的果报一定殊胜。万一享福迷了,迷在五欲六尘里头,回不过头来,这个时候麻烦大了!当然有佛菩萨来帮助你,把你唤醒。可是像我们这种博地凡夫,唤醒就相当不容易。到什么地位你迷了很容易唤醒?一般讲四果罗汉以上,他来投胎的时候有隔阴之迷,但是容易唤醒,会有佛菩萨来帮助他;四果以下的,很难!我们现在连初果都没有证到,所以一转世就非常危险,很容易堕落。
  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要常常有高度的警觉,那怎么样?这一生当中决定求生净土,那你就有保证了,保证你不退转,这才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真正的第一桩大事。你要想成就净土,你对於这个世间一切万缘你要统统放下;你有一样放不下,障碍你往生,你不能够不加警惕。求往生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就能成功。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第一段的经文: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於世界海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
  这一段里面讲了三桩事,第一桩是长时间的修行,前面跟诸位报告了。现在我们看第二句,『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我们看这一句。这一句清凉大师的注解,「於多劫,一一遇多胜缘,不唯胜观、释迦等佛。」这个时间长,机会当然就多;时间短,机会少,这是一定的道理,世出世间法没有例外的。他的时间长,他遇到很多好的机缘。这里头还要知道用心,那就是与一切菩萨圣人感应道交,靠什么?靠我们的心愿。这个在感应里头讲得很多,我们心里头的念头能感,佛菩萨圣人他能应。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心、没有这个愿,愿力不强就不起感应。愿力要很强,很强的愿力说实在话,往往也是因环境造成的。
  我年轻的时候,求学的心愿很强,什么原因?抗战期间失学了。我有能力读书,没有机会读书,感觉得很痛苦。到台湾之后,人地生疏,我一个人到台湾。跟我一道去的有三、四个同学,同班同学,都是很年轻的,没有积蓄,都是赤手空拳到台湾。我到台湾身上只有一块银元,从上海到广州,从广州到高雄,身上就一块钱。我那几个同学跟我都差不多。所以到台湾之后,自己要工作,自己要养自己。很想读书,读书要学费,我们到哪里去找钱去?没有机会读书,但是有很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利用工作空闲的时间自己学习,自己去找书来看,买书来看。没有人指导,很辛苦!所以想方法去亲近好的老师,问问现在在学校里念书的那些学生,「你们老师给你们上什么课,老师怎么样?」打听!从打听当中,我们就慢慢的了解到,确确实实在本地还有一些很高明的老师。我打听到之后,给他写信,把自己写的文章寄给他看。
  我心里有个想法,我常常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我是个老师,现在有个陌生的年轻人写封信给我,他很好学,希望我教他,我一定会教他。我就有这么个信念,所以就写信给他。果然没有错,跟我想像的一样,这个老师回信的时候就约我见面。这样一认识,我所学的东西有了问题就有地方请教了。星期假日我专门就到这些老师家里头,老师看到我这么好学,兴趣又是多方面的,他们同行认识的人多,就给我介绍。我在一年当中认识了十几位,都是非常好的老师。所以每一个星期假日我都去参访,亲近善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头,第一句就是讲:你要想学,头一个你要亲近明师。老师要去求,求学!我们去向他求,求他来教导我们。
  那个时候我们的物质生活非常艰难,对老师一点供养都没有,只是一个真诚恭敬心,依教奉行。老师就是看我们这一点,他愿意拨出时间来教我。通常都是一个星期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我们自己感恩戴德。但是我们的缘分还是比不上人家,人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