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加拿大通史简编-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然气生产,二者使加拿大的能源开发与利用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外,铁矿石的开采也颇为引人注目。加拿大铁矿石生
产在
1947年只有
200万吨。1948年在魁北克——拉布拉多边界的昂加瓦半
岛发现新的铁矿,加美辛迪加公司旋即成立,展开了大规模的铁矿石开采。
到
1957年,加拿大铁矿石产量达到
2200万吨。
核时代的开始刺激着对铀这一重要的稀有金属的勘探与开发。加拿大的
铀藏量得天独厚。最初的发现是在远北部的大熊湖(Great Bear Lake),那里
在战前就已经开始开采。随后在萨斯喀切温北部也发现铀矿资源。1953安大
略北部布林德河(BlinderRiver)新矿藏的发现使以前的铀矿开发相形见绌,
产品最初全部出口到美国。1955年。。 1月,加拿大宣布建立自己的核电站,一
年以后开始了铀的冶炼,预计在两年内加拿大铀产量将超过美国和南非,产
值达到。。 2。5亿元。
铀藏量得天独厚。最初的发现是在远北部的大熊湖(Great Bear Lake),那里
在战前就已经开始开采。随后在萨斯喀切温北部也发现铀矿资源。1953安大
略北部布林德河(BlinderRiver)新矿藏的发现使以前的铀矿开发相形见绌,
产品最初全部出口到美国。1955年。。 1月,加拿大宣布建立自己的核电站,一
年以后开始了铀的冶炼,预计在两年内加拿大铀产量将超过美国和南非,产
值达到。。 2。5亿元。
航空运输在最初的采矿业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矿产量的增
加,开拓陆路和水路运输越发必要。通往马尼托巴北部镍矿区和安大略、魁
北克北部铁矿区的铁路先后修筑起来。此外,在圣劳伦斯河口修建了大型港
口。圣劳伦斯河深水航道的畅通大大改善了水路运输条件。
1953年从产油区铺设到温哥华的石油管道第二年延伸到美国的相邻地
区;向东铺设的省际管道1957年到达多伦多。此外还进入美国的威斯康星州
与苏必利尔湖的水运系统相接。
加拿大的天然气主要产于阿尔伯达省。为修建横亘大陆直通蒙特利尔的
天然气管道,建立了由一家加拿大公司和一家美国公司组成的泛加拿大管道
公司。该公司的控制权掌握在美国资本家手中,大部分供应天然气的公司也
由美国人控制。这不能不引起加拿大人对泛加拿大管道公司某些意图和作法
的怀疑。1956年。。 5月,加拿大众议院围绕加拿大政府对管道工程的抵押债券
问题展开旷日持久的大辩论。支持这一计划的贸易与商业部部长。。 C·D·豪以
计划不能推迟为名强行中止辩论,该计划终于得以实施。
解决运输问题的第二项重大举措是开辟圣劳伦斯航道。关于这一工程的
协议早在。。 1932年就已达成。1941年加美两国签订一个新条约以取代以前的
协议,虽然罗斯福政府支持该条约,但美国国会却拒绝批准,工程因此而耽
搁下来。
50年代出现的许多新因素为这项争论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工程的实施增
添了砝码。
其一是对水电的需求。加拿大的安大略和美国的纽约,随着工业规模的
扩大面临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从战争结束到。。 50年代初,尽管安大略的供电
量提高了。。 50%,但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处于工业中心地带所有能够利用的
水电资源都已开发,剩下的就是位于美加边界从普雷斯科特(Prescott)到康
沃尔(Cornwau)之间的圣劳伦斯河急流部分。水电开发有可能对航道运输产生
不利的影响;另外,这项工程耗资巨大。因此,安大略和纽约的联合请求在
1948年又被美国国会拒绝了。
其二是开发拉布拉多铁矿激发了对圣劳伦斯航道航运价值的重新估计。
明尼苏达的炼钢厂面临日益严重的原料不足问题,如能通过圣劳伦斯航道将
价格低廉、取之不尽的拉布拉多铁矿石运往明尼苏达,无疑将具有长远的经
济意义。
最后,加拿大政府因不满于长期拖延而宣布单方面开发圣劳伦斯航道,
那样虽然比联合开发花费大些,但却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值得的。这就意味
着通过国际激流部分的加拿大一边将完全成为加拿大航道。这一建议激起加
拿大各界的浓厚兴趣。一贯主张同美方取得协调的豪提醒美国人说,由于美
国政府拒绝合作,圣劳伦斯河将成为一条“加拿大航道”。
(5)
根据
1951年
12月
12日通过的一项条例,加拿大成立了圣劳伦斯航道管
理局,受权承揽建设和维持圣劳伦斯航道。尽管加拿大方面仍然欢迎美国的
合作,但也明确提醒美国政府,加拿大对美国国会能否批准
1941年协定已不
再感兴趣。
1952年
1月,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向国会指出:“国会所面临的
问题。。不再是应否建设圣劳伦斯航道。国会所面临的问题是美国是否参与
建设和控制这一对我们的安全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开发。。。不管我们是
否参与航道建设,这项工程都会实施。”(6)1953年初,美国国会通过威利—
—唐德罗法案,授仅在国际激流河段的美国领土上修建运河,造价可高达
1。05亿美元。
美方在最后关头的加入并没有使加拿大人有如释重负之感,他们仍按自
己的意志带头修建属于加方的那一部分,不再理会美国人会做什么。工程在
1954年
11月
17日动工,预计到
1959年完成。圣劳伦斯航道是这一时期加
拿大规模最大的基本建设工程,本来可以作为一项辉煌的民族成就而载入史
册,但美国的加入及竣工后两国共管降低了它在加拿大民族经济发展中的意
义。
三、经济上的大陆主义
三、经济上的大陆主义
一方面由于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力量对比的急
剧变化,另一方面也是出自加拿大国内政治方面的考虑,金和圣劳伦的自由
党政府都试图在各个方面疏远与英国的关系,加强与美国的联系,或者说用
加美关系抵消加英关系。自由党政府对英联邦事务越来越表现得漠不关心,
而对北美大陆事务则表现出过分的热心。这必然会鼓励美国的经济渗透,加
深加拿大经济的美国化倾向。
1900年,加拿大
85%的外来投资掌握在联合王国手中,美国资本仅占
14%。到
1954年,美国资本比重已上升到
80%,而英国资本则降低到
18%。
1956年,在
160亿元的外资总额中美国占有
117亿,并且每年增加
9亿元。
这些外资有相当一部分投向加拿大经济中的关键成分。到
1954年,外国投资
者控制了加拿大石油工业的四分之三,采矿业的一半和制造业的五分之二以
上。加拿大外资企业的五分之四由美国人把持着。从
1946到
1953年的
8年
中,有
307家美国公司在加拿大建立了分支机构。加拿大开发新的石油和铁
矿资源的资金多半是由美国提供的。(7)
由于美国资本主要集中于几项对加拿大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新兴工业
部门,这就构成了美国资本对这些部门的控制权。加拿大的橡胶制造业和汽
车及其零部件工业全部由美国股份控制。在加拿大制造业中,美国股份一直
处于上升的势头。1948年美国持有
35%和控制着
39%的加拿大制造业资本。
到
1957年美国持有的股份增加到
39%,控制的股份则达到
43%。同年美国
资本家在加拿大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中持有
57%的股票,并控制了
70%。
(8)
美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对加拿大的经济开发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是
出于这一考虑,加拿大朝野对之一直持欢迎态度,认为这有利于更快地开发
资源,扩大工业。加拿大人同样相信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使
加拿大工业生产能力步上一个新台阶。许多加拿大人把战后经济繁荣归因于
美国资本的作用。这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战后加拿大经济都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甚至工业方针的确立,重大建设工程的实施都要看
纽约和芝加哥的眼色行事。
当然,加拿大政府和人民对这种不正常的经济关系也不无忧虑,他们担
心操纵加拿大经济命脉的美国资本家会为其自身利益而牺牲加拿大国家利
益。但总的看来,无论是加拿大政府还是人民都没有把美国资本的控制视为
有碍民族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美国资本的倾泻会阻碍加拿
大本国资本的成长,减少加拿大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上的资金,最终把
掌握国家命脉的权利拱手让给他人。
四、追随美国的冷战外交
四、追随美国的冷战外交
1947年
3月
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
主义”的讲话,声称全世界所有民族都必须从“两种生活方式”中择一而从,
一种是由美国规定标准的所谓“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与美国为敌的所谓“极
权”制度。世界被划分为截然对立的两个阵营。毫无疑问,加拿大当属前者。
在冷战格局日趋明朗之际,加拿大人发现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种选择:或
者自己来保卫自己,或者冒一定的风险让美国人来为他们做这件事。麦肯
齐·金的一位有影响的顾问坦白说:“如果我们以充分的行动来取信于美国,
我们就会比只对风险作冷静的估计更有所作为,由此表明这是必要的。”(9)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了西欧国家的经济,作为其全球扩张政策的重
要步骤。而对加拿大经济的控制既无需政府出面也不必付出在西欧那样大的
代价。本世纪以来美国资本家在其政府的鼓励和保护下,所作的努力已经达
到了马歇尔计划在西欧要达到的战略目标。
冷战初期美国对苏联威胁的宣染,自然也在加拿大公众中产生了影响。
1945年至
1946年间,加拿大政府宣布破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苏联间谍网,
使加拿大人的神经更为紧张。1947年
2月,即杜鲁门主义提出前一个月,大
战时期设立的加美防务常设委员会宣布恢复。根据双边防务协定,从此以后
加拿大军队将由美国武装,按美国的战略战术进行训练。
在冷战爆发之初,英、美两国的国际立场非常接近,加拿大不必象战前
那样苦于从二者之间作出抉择。1948年
3月,在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在欧洲成
立后不久,英国首相艾德礼按照美国的意图电告渥太华,建议英、美、加代
表通过会商成立大西洋区域性组织,麦肯齐·金和圣劳伦迅速作出肯定的答
复。一个月后,圣劳伦在众议院召开的审议加拿大对外政策的重要会议上宣
称,为了集体安全,他赞成自由国家组成一个“西方联盟”,以“建立和保
持大不列颠、美国和法国领导的自由世界国家对任何敌对势力或敌对势力间
的可能性联合的压倒优势”(10)。此年
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范登堡决议,与
圣劳伦的倡议遥相互应。1949年
4月
4日,由美、加、丹、法、冰、意、葡、
挪、英、比、荷、卢
12国参加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终于脱胎而出。《北
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载明:“各缔约国一致认为,对欧洲或北美中的一国或
数国的武装进攻,将被认为是对所有缔约国的进攻;因此,它们一致同意,
发生这种武装进攻时,各缔约国。。将立即单独或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行
动,援助被进攻的一国或数国,必要时,这种行动将包括使用武力。”(11)
该条约由加拿大新任外交部长莱斯特·B·皮尔逊代表加拿大一方签署,4月
29日得到加拿大议会批准。
这样,一向畏惧承担国际义务的加拿大担当起与欧洲盟国生死与共的军
事和经济义务。1954年,加拿大议会批准了重新武装德国并将其接纳于北约
组织的议案。加拿大为这一计划提供了在德国服务的
1个步兵旅和由北约领
导的
12个飞行中队,以及保护北大西洋的
40艘海军舰只。除了这些直接投
入外,加拿大还参与了在西欧修建防御设施,与欧洲伙伴相互提供武器和空
军训练计划。用于此类行动的国防开支高达每年
20亿元,差不多是国家财政
预算总额的一半。
加拿大著名史学家唐纳德·克赖顿对加拿大在冷战中的处境有一个中肯
的评价: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美国这一超级大国的压力分别落在
12个不
同国家的身上;但在北美,双方实力极不相称的两国同盟的压力却集中在加
拿大一国身上。(12)这就是说冷战时期加拿大的对外政策所承受的是北约和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