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深原--乱世英杰传-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涪陵,一支由斗舰、楼船、艨艟组成的庞大舰队出现在大江上,每艘战舰上都悬挂着皂色的晋国龙旗,在中央最大的一艘斗舰上,新任益州刺史竺瑶正凭栏远眺,欣赏着壮丽的大江美景。这是竺瑶第一次入川,他带来的这支舰队,是由晋国建康、江州、荆州三支水师中最精锐的战舰组成,在云梦泽和荆南蜿蜒绵长的水道内训练磨合了五个月方才挺进川中。
“大人,前方三十里水道便是龙溪水入江口!”信兵匆匆来报。竺瑶点点头,舰队继续前行。由于秦国没有巡江水师,所以竺瑶的舰队很轻松的控制了巴东一带的大江水道,而竺瑶此行便是要逆上龙溪水,从西面经水路袭击垫江。与此同时,桓石虔统领的荆州军主力也在陆之游和毛球两支晋军的掩护下在江北大寨登陆,由陆路直扑姚苌本营。
在距离垫江东南二十里处,有一处名叫高安的集镇,镇子不大,仅有数千居民,却是垫江通向大江的必经之路。早在三个月前,垫江的秦军就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修起了一处半大不小的堡垒,并留有一千士兵把守。进军前,晋军斥候就把垫江一带的地形和秦军布防情况摸的一清二楚,而担当荆州军前锋的,正是毛球的三千山军。
黑夜中,没有火把、没有响动,三千山军如鬼魅般疾行在江北的丘陵河谷间,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便来到高安镇三里外。借着夜幕的掩护,三千人马化成前后三股潜伏在镇东的丘陵地带,斥候放出、全军打尖,直到此刻,一切都进行的十分顺利。
不久,斥候归来,高安一切如常。毛球立刻放下军令,全军分作六队,两队埋伏在镇子西北用以阻击垫江秦军;一队留在丘陵地掩护,余下三队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同时发起突袭。
后半夜,月皎皎,数声虫鸣,人影憧憧,几十道黑漆漆的长索同时飞上高安镇的城墙,城头仍无半点动静。高安镇的城墙只有寻常城池的一半高,对那些出身山野的山军士兵来说,翻越这样的高度根本不用费上什么力气,只片刻,数十条人影便出现在城墙上。
“高安镇是座空城!”毛球得到的是这样的回报。惊骇之余,他也有些担心,以姚苌的精明老辣,他怎会放着如此要塞不守,难道是诱敌之计?可高安周围并没有秦军埋伏啊……
三千山军兵不血刃的拿下了高安镇,也为后续的荆州军主力打通了去路,唯一改变的是,这支曾将江北秦军骚扰的寝食难安的强悍劲旅,已经由暗处走向了明处。垫江就在前方,姚苌无论如何也不敢再耍一回空城计,毛球如是想。
可出乎毛球意料的是,垫江也是一座空城,不仅没有半个秦军,就连百姓都被撤得一干二净,军资粮草一点不剩,一座空荡荡、没有遭到半点破坏的完城!毛球犯难了,三千人马是进城还是留在城外?是等待主力的到来还是继续向前挺进?这次行动的目标是痛击姚苌部,可如今对手跑了,一记重拳砸在海绵上,说不出的憋闷,还有几分不安。
这时,南面传来了一浪浪的喊杀声,毛球心头的不安更重了几分。未几,一名斥候飞奔而来,那满脸的血污像是在告诉毛球,后头出事了!果然,那斥候带来了荆州军主力在高安镇遭秦军伏击的消息!毛球暗骂一句“老狐狸”,当即传令进入城中的一队人马立刻撤出,他终于明白,姚苌连耍两次空城计,就是要布下一个大大的口袋让自己往里钻!
“将军,看!”副将话音还未落,毛球只觉眼前暴起一团光亮,那是四下里无数火把带来的火光!火光跳跃,映照着垫江城高大的身躯,数千秦军现身在大道左右,中伏了!
“毛球将军,投降吧!”火光中传来姚旻那尖厉的嗓音。毛球抬起头,左右是密密麻麻的秦军弓箭手,只消一声令下,他们手中的弩箭就会带走数百条生命。
“将军,冲不冲?”副将紧握刀把,小心翼翼的问道。
毛球沉吟着:垫江秦军不过两万,其中大部定然用来阻击荆州军,留在此间埋伏的人数决不会超过五千,而自己手上有三千人马,四下又是起伏的丘陵山地……
“听我号令,百人一组,四散了杀!”毛球悄悄放下了命令,副将用力一点头。毛球抬起头,朝姚旻的方向道:“既然中了埋伏,我毛球唯有一条路走,兄弟们——杀!”
“杀!”声中,三千山军就像突然爆发的火山,朝围在两翼的秦军满山遍野杀去。
“不识相——放箭!”姚旻吃了一惊,手一摆,弦响,上千弩箭齐发,恶战拉开。


第 三 章 激战垫江


 
龙溪水是大江北岸的一条支流,水量丰沛,紧贴高安镇西边流过,竺瑶水师逆流而上,终于赶在与桓石虔会师的那个晚上来到高安镇外的江面上。让竺瑶始料不及的是,垫江秦军主力和桓石虔的荆州军已经在江边拉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
此次入川,桓石虔与竺瑶所部三万大军中,包括两万步兵、三千骑兵、七千水军,水路并进,首当其冲就是要歼灭驻扎在垫江、威胁巴东一带的姚苌部两万秦军。
桓石虔跟随桓温征战多年,深知羌人战法,他并没有把全部主力都投入江北战场,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因此姚硕德的八千骑兵截到的只是荆州军中最强悍的一万铁甲步兵。高安镇西临龙溪水,东面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地,只有正面一道数里宽的扇面可供大军展开,而这支一万人的晋军步兵,偏偏结成一个巨大的圆形战阵,沿着扇面平地缓缓推进。
战斗已经打了半个时辰,马背上的姚硕德越来越窝火,这支晋军铁甲步兵就像一块砸不烂啃不动切不断的烙铁,任凭秦军羌骑来回冲杀,就是死死抱定圆阵一点点前进。一旦羌骑放箭,圆形大阵四周甚至上方就会伸出数百面包着牛皮的长盾,将整个大阵护得严严实实;一旦羌骑逼近,大阵中的弓箭手就会从两面长盾间的缝隙里放箭偷袭;只要羌骑结阵发起冲锋,盾墙后的长枪手就会亮出一枝枝令轻骑兵胆战心惊的长矛。
桓石虔并不在这支万人铁甲军中,他带着一支由三千轻骑兵和五千轻步兵组成的精锐大军贴着东面的丘陵绕过高安镇,在龙溪水上游渡河;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寻找姚苌的本部人马!桓石虔在暗处,清楚的把握到了整个战局:姚苌摆下两处空城计,让姚硕德放过突前的毛球部,让晋军山军落入姚旻的口袋里,可这两支秦军都是幌子,姚苌最精锐的人马并没有现身。当初离开建康时,桓冲就再三告诫他千万不可小看姚苌,而今交手,桓石虔方才体会到什么才是老狐狸的本色;至于身陷重围的毛球部,桓石虔毫不担心,他相信这支山军的战力,更何况还有竺瑶水师这招后手。
晋军水师战船如期出现在了龙溪水边,竺瑶十分谨慎,没有立刻下令所部投入战斗,而是仔细观察起了岸上战局——尽管晋军步兵被秦军堵在高安镇,可铁甲步兵大阵在混战中丝毫不落下风,反而逼得秦晋骑兵节节后退。
竺瑶深知桓石虔决不会拿铁甲步兵当先锋,那么晋军前部定然是被堵在了垫江!想到这儿,竺瑶传令,留下部分舰只巡守江面,水师主力继续往北挺进!
姚苌的主力在何处?桓石虔和竺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不到最后一刻,这只老狐狸决不会亮出自己的底牌,可垫江周围就是这么些地方,一支数千人的大军又能藏在何处?
如果站在垫江西北的明月山上往下俯视,你会惊奇的发现,从东面丘陵绕行向西南迂回的桓石虔部和从西面龙溪水向东北挺进的竺瑶水师好似一对大钳子,正在朝垫江与高安镇之间的那片十余里长宽的开阔地合拢。这片开阔地正好位于两处战场中央,南北两面分别被姚旻和姚硕德两支人马堵住,东西两面却暴露在桓石虔与竺瑶的兵锋之下!
如果说战争只是谋略家手中的棋子,那么战争就将失去其最大的魅力。正当竺瑶的水师绕过高安镇战场来到龙溪水上游时,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龙溪水两岸赫然出现了大批秦军,这些潜藏着的秦军手持弓弩,像是早已料到会有这样一支水师舰队经过此地一样,朝晋军发动了疾风暴雨般的攻势,与弩箭一同倾泻而下的,是一排排的火箭。
龙溪水不宽,行驶在航道中央的舰队正好处在两岸秦军弩箭发射的交叉点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晋军水师顿时显露出其训练有素的一面,在统领与水手长的指挥下,舰队迅速稳住阵形,所有战船降下船帆、两翼侧舷都升起了防火的挡板,水兵们手持弩箭、架开大型机弩开始朝岸上反击,几艘斗舰上的投石机也开始缓缓发动……
“多好的舰队啊!晋人造的船,既坚固又漂亮,如果自己能有这样一支水师……”姚苌躲在岸边的隐蔽处,一动不动的注视着这场水陆大战。早在五天前,秦军斥候就把三万荆州军水陆入川的消息,偏偏在这个时候,西川蜀人聚众叛乱、川南云开也在调兵遣将,姚苌很快意识到,这是晋国蓄谋已久的一次反攻,荆州军和涪陵晋军也定然会联起手来夹击垫江!
战,秦国在巴蜀兵力不足,胜算渺茫;撤,他姚苌不能让一世英名毁于此役!这一仗一定要打,还要打得晋人心痛,且不能把两万人的老本都搭进去……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姚苌想到了竺瑶的水师,不觉得意起来。
战船上,一名信兵匆匆跑来,对竺瑶道:“大人,前方江面起火!”竺瑶一惊,快步走到船头往东北方望去,只见湍急的江流上浮动着一道火龙,那是由几十条小竹筏扎成的浮船,将江面堵得严严实实。火龙顺流而下,每个竹筏上都堆满了干草煤油硫磺等易燃物,一旦撞上逆行的晋军战船,后果不堪设想!竺瑶显得十分镇定,立刻吩咐楼船放下小帆板,每条小船上配十名水手、四枝长矛,要抢在火筏撞上舰队前把它们顶回去。
十几条小船入水,手持长矛的水兵们一个个屏气凝神,如果他们失败了,整个舰队就会葬身火海!岸边的秦军显然发觉了晋军的意图,数百支利箭如雨般朝突出舰队、没有防护的小船洒去。顷刻间,十几名躲闪不及的水兵被射中,跌落江中。
“用机弩往岸上扫,压制秦军弓箭手;第二批小船下水!”竺瑶再次放出军令,数十架大型机弩一齐转向,在弩箭的配合下,朝两岸密集施射。秦军的箭雨被暂时压制,第二批小船下水,水手们挺着长矛,一边救起前批落水的同伴,一边驾船逆流挺进!
初夏水涨,火龙迅速向舰队靠拢,这是姚苌想出来的一招毒计,他要让晋人引以为豪的水师全赔在这口上!在一波又一波的箭雨下,终于有四艘小船冲到了火龙前,灼热的火风中,十几枝长矛一齐向前伸出,狠狠的戳在迎面而来的竹筏上!
“兄弟们,用力!”撑着长矛的水兵齐声大喊,想要把火龙顶回去,光靠撑住不够,还需要划船的水手们通过长矛用船的推力才能把竹筏往回拱。
“轰!”由竹筏结扎而成的火龙因为下游顶上的强大阻力而减缓了速度,火龙被小船冲成了弯弯曲曲连续在一起的五段,跟进的小船趁势补上,一记一记的将火龙往上游顶回去!
“以为这样就能破我的火龙大阵了么?”姚苌嘴角浮起一丝冷笑,手一摆,信兵应声而去,不久,龙溪水上游燃起了第二道火龙,以更快的速度朝下游漂来。
“大人,火龙!”船上的信兵喊了起来,竺瑶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一旦让前后两条火龙相叠加,单凭前面这七八条小船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的。前两拨小船有一半都折损在秦军的箭雨下,如果继续派船下水,伤亡只会越来越大。摆在竺瑶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其一,撤退;其二,舰队靠岸与秦军肉搏。面对陆上优势明显的秦军,竺瑶不会让这支晋国最精锐的水师去以短击长,他犹豫了,撤,还是不撤?
“轰!”前后两道火龙重重的撞在了一起,火龙本身的重量加上水流的速度,使得下游近十条晋军小船顿时承受不住,被竹筏撞的东倒西歪,再也维持不住回顶的态势。
姚苌开心的笑了,他根本不在乎垫江一城一地的得失,他想要的就是狠狠的咬晋军水师一口,弄沉一堆战舰,打得他们心痛,这就够了,没了水师的晋军就是没了牙齿的老虎!
“轰!”撞击声再度响起,一艘晋军楼船被火龙绞住,顿时化作一团烈焰,火势冲天!
“大人,再不撤怕是来不及了!”副将顾不上礼数,朝竺瑶吼道。竺瑶咬咬牙,正要传令撤军,却听东边岸上杀声大作,又有一支人马杀到!竺瑶猛一个激灵,对副将道:“传令各船严守本位不得擅自撤离——让兄弟们再多撑一会儿!”副将无奈,领命去了。
竺瑶的判断没有错,从东边杀来的不是秦军,而是桓石虔的八千人马!这支生力军的加入一举扭转了龙溪水的战局:由于骑兵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