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强军火之王-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美军大兵手里的主要武器依然是16与4,射程、威力与精度上的缺陷靠机枪、自动榴弹发射机与狙击步枪弥补,需要美军大兵拿起步枪战斗时,16也勉强够用。
很简单,不管是在阿富汗,还是在伊拉克,美军的敌人都是寒酸的恐怖份子。
对付没有个人防护装备的恐怖份子,别说小口径步枪,即便是9这类手枪,在有效射程之内都有足够的杀伤力。
到了叙利亚,小口径步枪,乃至自动步枪的缺陷才真正得到重视。
把现有枪械,准确说是现有枪弹推向坟墓的,不是叙利亚政府军与**军,而是平民化的防弹衣。
在冷战期间,生产凯夫拉纤维的技术掌握在西方企业手里,防弹衣因为价格昂贵成为了高大上的奢侈品,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军也无法做到人手一件,只能配发给少数精锐特种部队。
直到本世纪初,在华夏企业掌握了生产合成纤维的技术后,防弹衣才开始普及。
到现在,华夏已是全球最大的防弹衣生产国与出口国,即便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开始大量从华夏进口防弹衣。
关键是,华夏企业出售的防弹衣,不但性能优良,而且价格低廉。
此外,华夏没有为出口防弹衣设置政治上的障碍,所有跟华夏建交的主权国家都能从华夏企业购买防弹衣。
这几年,最大的买家就是叙利亚当局。
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是在叙利亚国防军,防弹衣早已不是奢侈品,至少主力作战部队已经做到人手一件。
有趣的是,叙利亚**军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很多华夏生产的防弹衣。
随着防弹衣推广普及,在叙利亚战场上,交战双方都发现,自己手里的武器不再是那么犀利。
不止是16之类的小口径步枪,还有发射43枪弹的系列步枪,乃至使用762毫米枪弹的自动步枪,全都暴露出威力不足的问题,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步兵的作战效率大幅度降低。
这个问题,在伊拉克也存在。
受此影响,在伊拉克作战的联军部队,特别是狙击手,更喜欢使用50这类大口径狙击步枪。
其实,美军早就发现了弹药的缺陷。
在阿富汗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军就启动了s项目,同时资助公司开发埋头弹与无壳弹。
此后,美军特种部队还在阿富汗与伊拉克测试了使用埋头弹的s机枪。
在s项目上,美军没有使用北约标准口径枪弹,采用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埋头弹与无壳弹,就是因为现有枪弹已经达到性能天花板,没有多少改进余地,更别说通过枪械来提高性能。
问题是,改变枪弹的设计方式就能解决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
数年前,s项目就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参与测试的特种部队给予高度好评,而且各项性能都达到或者接近设计指标。
结果是,美军至今没有正式采购s机枪,也没启动使用埋头弹的步枪项目。
为什么?
很简单,埋头弹、乃至性能更好的无壳弹只是通过设计来提高性能,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第223章 找对方向
决定枪弹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发射枪弹的枪械,二是枪弹的构造,三是枪弹的基本构成。
这里面,基本构成最为重要。
落实到核心技术指标,即枪口动能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发射药。
虽然枪管的长度,以及膛线的缠距也会对枪口动能产生影响,但是为次要因素,并不是决定因素。
简单的说,提高枪口动能,就得在发射药上做章。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发射药的装填量,即使用更多的发射药,提高膛压,赋予弹头更高的初速。
只不过,这也是最笨的办法,或者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增加装药量会带来很多问题,而且并非全都能够用技术手段解决。
比如,增加装药量必然需要使用尺寸更大的弹壳,从而导致枪弹的尺寸变大,还会让枪弹变得更重,使得士兵的携带能力同比降低,降低单兵持续作战能力,或者让士兵承受更多的负重。
显然,士兵的携带能力是有限的,让士兵承担更多的负重,必然降低士兵的战斗力。
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力与生存力,各国都在想方设法的降低武器系统的质量,绝不会背道而驰。
其实,这也是762毫米ato弹很难取代小口径枪弹的关键所在。
要在限定的尺寸与质量范围之内提高枪弹的性能,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改变设计,二是使用性能更好的发射药。
由ro公司开发的,用在st机枪上的8毫米埋头弹采用的是第一个办法。
这种枪弹在尺寸缩小30,质量减轻30的情况下,综合性能比762毫米ato弹提高了40。
关键是用塑料弹壳取代了金属弹壳,从而装填更多的发射药。
如果取消弹壳,也就是无壳弹,性能还能进一步提高。
只是,仍然存在极限。
很简单,ro公司的埋头弹使用的仍然由传统猛炸药发展而来的发射药,质能比与其他枪弹的发射药差不多。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枪弹性能不足的问题,最有效的手段是研制性能更好的发射药。
说得形象一点,这就好比用黄色炸药取代黑火药一样,足以将枪械性能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上。
当然,这也是最难实现的手段。
其实,包括美国在内,主要的军事强国都在研制性能更好的发射药,只是至今没有取得突破。
美军迟迟没有大批量采购st机枪,就与此有关。
只是,在发射药领域,走在前列的不止是美国,还有华夏。
虽然美军的施展经验最为丰富,对新式枪械的需求也最为迫切,但是美军的负担同样最大。
别的不说,只是库存的556毫米枪弹与762毫米枪弹就足够美军使用数十年。
如果全部更新换代,费用必然高得吓人。
在处处都要花钱的情况下,即便国会的大佬为新式弹药开绿灯,五角大楼的那些将军也未必舍得。
结果就是,美军在发射药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大多成了储备技术。
同样的,华夏在发射药领域进行的研究,也以探索为主要目的,而不是要在近期进行推广应用。
“从长远来看,现在的所有发射药都将淘汰。”
“长远?”
赵禹点了点头,说道:“十年,最多二十年之内,基于新的化学理论研制出来的发射药就会诞生。”
王栋眉头紧锁,其他人也万分疑惑。
“全氮阴离子与全氮阳离子化合物。”
“什么东西?”
“一种几乎完美的化合物,不但可以用来取代猛炸药,在航天领域还有着更加巨大的应用价值。当然,看得更长远一点的话,金属氢的价值更大,只是至少还要几十年,金属氢才有可能走出实验室。”
“你说的这些,都太长远了。”王栋提醒了赵禹。
“确实,即便是全氮化合物也很难在几年之内得到应用,用到枪弹上,恐怕是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然后呢?”
“冷战期间,美国花了很大的力气研制液体发射药,还在大口径弹药,也就是炮弹上做了测试。效果很理想,成本也很高昂,而且无法用在小口径弹药上,主要是生产工艺太过复杂。与美国不同,德国把希望寄托在了钝感炸药上,以此设计出了无壳弹,以及当时很出名的g11步枪。如果冷战没有结束,也许在g11上发展而来的,发射无壳弹的步枪已经装备德国国防军。在解体之前,苏联也在研制高性能发射药,只是选择了一个与美德截然不同的方向。”
“什么方向?”
“胶状可塑猛炸药。”
王栋长出口气,让赵禹说下去。
“只可惜,直到解体,苏联都没完成基础研究工作。”赵禹勉强笑了笑,又说道,“苏联解体之后,我们获得了一份存在很多欠缺的技术资料。据我所知,是花大价钱从乌克兰买回来的。接下来,我们做了分析研究,发现苏联没有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即满足装填工艺的可塑发射药很不稳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无法直接用在枪弹上,而用在大口径弹药上的经济性非常糟糕。很明显,哪怕苏联没解体,也无法研制出能够用在枪弹上的可塑性发射药。”
王栋微微点了点头,表示明白赵禹的意思。
“当然,这是教训。从根本上讲,苏联的方向没有错,即可塑性发射药的空间利用率最高,用在埋头弹上的意义最大。唯一要解决的就是可靠性,即提高发射药的稳定性,达到安全使用标准。”
“解决了?”
赵禹点了点头,说道:“在离开军情局之前,我们的科研人员已经找到了办法,准确说是找对了方向。”
“什么意思?”
“将发射药一分为二,也就是由两种化合物构成,在混合之后才能引爆,而单独放置都很稳定。”
“这……”
“问题同样突出,即二元发射药对装填工艺有极高的要求,别说小口径弹药,即便是大口径弹药,工艺都很复杂。不是说不能实现量产,而是太昂贵,用在小口径弹药上将是现有枪弹的数十倍。此外,还有其他的技术难题,所以在我离开军情局的时候,二元发射药的开发工作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赵禹,说了这么多,不全是废话吗?”罗清明显有点不耐烦了。
“那是三年前,不是现在。”
第224章 忽悠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图片,是一副埋头弹的内部构造图。
“这是我根据已经获取的信息,加上自己的猜测与推断绘制的结构图,重点是发射药的装填方式。”
构造图很粗糙,像是小学生的手绘图,跟用于生产的蓝图根本扯不上关系。
“简单说,就是通过喷涂的方式,把两种胶状化合物敷设到弹壳里面,中间用一层在高温下会分解气化的高分子聚合物隔开。点火方式有点复杂,不过没有技术难关。主要就是两种胶状化合物,用于隔离的高分子聚合物,以及喷涂装填工艺。因为不知道这两种化合物的构成,所以在生产工艺上肯定有偏差。按照我的猜测,两种化合物在高温下是液态,冷却后就会变成固态。此外,生产工艺,也就是喷涂装填方式肯定很复杂,绝对是由军情局管理的军事机密。”
“这样的枪弹已经生产出来了?”瑟琳娜问了一句。
赵禹点了点头,说道:“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而且交付军队进行测试,准确说是由军情局进行测试。”
“性能呢?”
“我不是很清楚,不过以我的猜测,肯定超过了公司的埋头弹,而且实现批量生产的难度更小。”
“为什么?”
“弹壳。”
瑟琳娜显然没有搞明白赵禹的意思。
“因为采用的是传统发射药,所以公司在设计的时候,想尽办法来减轻弹壳的质量,提高发射药的装填量,从而采用塑料弹壳。虽然美军给出了高度好评,但是塑料弹壳的缺陷很突出。一是强度不够高,二是热容量不够大,三是会对枪膛与枪管造成腐蚀,由此引发故障。”
“你说的这种埋头弹没有这些问题?”
“二元发射药源自液体炸药,不但装填密度更高,质能比也更大,所以对装填量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使用传统的金属弹壳。”
“生产成本呢?”王栋问了一句。
“小批量生产的话,肯定比现有弹药高得多。只要生产工艺成熟,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应该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合理?”
“跟现有枪弹在同一个数量级之内,最多贵几倍。”
“枪弹是大规模消耗品,要是贵了几倍,那也不得了。”
“像沙特这样的土豪,或许不会在乎。”
王栋微微点了点头,说道:“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够获得二元发射药,以及埋头弹的生产工艺吗?”
“显然不能。”
罗清翻了下白眼,显得很无语。
“如果是拿去跟b系统公司合作,参与美国的项目竞争,以及第三代北约标准口径,肯定不可能。不止是军情局不会给我们开绿灯,受瓦森纳协定限制,美英等西方国家不会批准&p;p;p;p;公司跟华夏军火企业合作。只不过,如果是拿来竞争沙特的军购项目,以及忽悠b系统公司,或许能说服军情局。”
“我们的目的是收购b系统公司持有的n公司的股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