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杨康的幸福生活-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日,天空突然晦暗了下来,初秋的季节像是深冬一样寒冷,阴风阵阵,甚至能听到无数的哀嚎之声,这声音让守在蒙古包外的拖雷和郭靖脑海中一阵晕眩,此时那四十九名蒙古勇士发疯一般的朝着两个人冲过来,想要进入蒙古包中,郭靖顿时清醒了过来,死守在入口处,和拖雷联手把发疯的蒙古勇士制伏。
第六日,大地震动,蒙古包周围的地面开始下陷,里面的油灯倾倒一地,逐一熄灭,然而在祭坛上的那盏本命灯仍然顽强的散发着光亮。
第七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所有人都不由得松了口气,以为这次的祈禳仪式成功了,丞相会好好的活下去,只有耶律楚材心中明白,最后时刻才是最危险的,当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做了万全的准备,挡住了诸多天灾的侵袭,却没有挡住人祸,被大将魏延冲进帐篷灭了本命灯,就此丧命。
第七日夜晚,再过一个时辰便能大功告成,然而突然之间无数的亮点划过蒙古的夜空,众人抬头观瞧这美丽的一幕,这是难得一见的陨石雨,耶律楚材眼睁睁的看着一颗天外飞石砸破蒙古包,正落到祭坛之上,那盏本命灯跌落在地,就此熄灭。
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蒙古丞相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便开始安排后事,他要保证蒙古继续强盛下去,首先是平息内乱,然后进行西征,等到实力大增之时,再南下平定中原,他在为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之后的事情做着谋划。
其中的一个布局是留给他的那个学生的,耶律楚材不相信杨康就此死掉,为此他做了最后一个布局,这个布局的起因是七年前的一件小事,那时完颜洪烈来蒙古册封铁木真,耶律楚材陪同,当时的金国小王爷完颜康执意要杀掉一个蒙古小孩,那个小孩便是如今的少年郭靖。
耶律楚材百思不得其解,最终只能用未卜先知来解释,若真是如此,那这个叫做郭靖的少年在未来会成为杨康的最大威胁,结合郭杨两家的关系,蒙古丞相认为这可能是一场宿命之战,而杨康知道郭靖的威胁,才会想着在幼年时除掉郭靖。
于是耶律楚材以郭靖为棋子,郭杨两家的关系为纵线,三国之间的局势为横线,构成了整个棋局,他相信如果那位学生还活着,便无法脱离这一局,即便他死了,也要和那位学生进行最后一局博弈。
三日后,蒙古丞相耶律楚材在曲雕阿兰城过世,终年二十八岁,这位一代大儒在临终之时很想见一见他的那位学生,亲口问上一句。
你是谁?你来自何方?
第四章 阴沟里翻船
深秋时节,西湖之畔,宋国的太学中,杨康听到耶律楚材过世的消息后一阵的惘然,他和耶律楚材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两人之间并无私仇,还有着师徒的情谊,却费劲心思的要置对方于死地,所为的不过是这个天下而已。
师徒,朋友,劲敌,知己……
一生中能和这样的一个人相识相知,相畏相杀,还有什么遗憾呢,皇帝陛下有些相信命运了,这个命运不是指真的有神仙在天上安排人间的事务,而是人世间那变幻莫测的因缘际会,今日在街上遇到的陌生人,几年后或许会成为你身边最亲密的人,这便是命运。
完颜洪烈死了,铁木真死了,耶律楚材也死了,这些绝世枭雄或者治世能臣一个个的离开了,让杨康觉得有些落寞,若是这些可以匹敌的对手都死了,那对他而言,这个世界岂不是太过寂寞?
好在蒙古还有三王子窝阔台,据说蒙古诸部落要推举他为蒙古的新大汗了,在这段时间内由四王子拖雷监国,拖雷和察合台一面要和西域联军作战,一面要防范着大王子术赤,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西域联军内部分赃不均,瓦解只在顷刻之间,大王子术赤兵力不足,迟早落败。
杨康估计在两年之内蒙古就会重新统一,若是继续西征的话会耗去差不多五年左右的时间,到那时蒙古兵强马壮,正是南下中原的大好时机。而自己要在七年,甚至是更短的时间内成为宋国皇帝。统合宋金的实力,和窝阔台决战天下。
这无疑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皇帝陛下决定从第一步开始入手,那便是出名,他拿起面具,覆在脸上,对着铜镜整理仪容,然后出门。他要去进行今日的温书。
这个面具是慕容世家后裔慕容烟所制,容貌上只能做到六七分相似,而且透气性不好,经常带着会导致面部发痒,皮肤干燥,所以在没人的时候杨康会摘下来透透气,根据慕容烟所说。最好的面具是人皮面具,透气性好,可塑性强,但皇帝陛下不想整日戴着一张人皮在脸上,那岂不是成了画皮么?
杨康并没有让慕容烟参与这个计划,她毕竟是李承祯的人。只是让她照着赵与莒的画像制作面具,能够有六七分相似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也是皇帝陛下用手段把赵与莒招到临安府太学的原因所在。
宋国太学原本没有招收赵与莒的计划,赵与莒资质一般,父亲也只是不入品的小官吏。根本没有进入太学的资格,不过杨康想远离绍兴府。一来临安府是宋国的国都,机会更多,二来不想和赵与莒的家人生活在一起,以免露出破绽。
等到一年半载之后再回到绍兴府,那时即便在容貌和生活细节上有所不同也可以解释,不会惹人猜疑,皇帝陛下也曾想过是不是放火把全氏一门灭掉,这样便没有人看出破绽了,但从长远的角度想,灭门并不可取,容易引起怀疑,还是循序渐进来的稳妥。
杨康来到校舍内,这里已经聚集了几十名同窗,他们属于同一个斋,斋相当于后世学校的班级,按照年龄和学业进度进行分配,每一斋有三十名学生,两三个老师负责授课,斋长是从学生中选拔出来的成绩优异者,负责记录学生的学业品行等以供学官参考。
从这点看宋国的太学和后世的大学在设置上没什么区别。
皇帝陛下接受的是金国皇室教育,以往给他讲课的要么是耶律楚材这样的神人,要么是名望极高的大儒,可以说是精英级别的教育,相对而言,宋国的太学就是平民水平的教育了,在学业上对杨康毫无压力可言。
温书结束后,斋长会收取上次老师布置的题目,是一首诗词,杨康便把那首明朝杨慎的《临江仙》交了上去,在他想来这首慷慨悲壮,意境无穷的词作一定会让学官震撼,然后找到他重点培养,甚至是一夜成名,整个临安府都会传唱。
皇帝陛下踌躇满志,做好了出名后的准备,可事实让他很无语,几天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没有人找他签名献花,也没有人过来把他当做词圣一类的崇拜,安静的有些不可思议,难道宋朝人不懂欣赏明朝的诗词?还是那个老师根本就没看到?
他在各种猜疑中度过了半个月,直到听到了一个消息才恍然大悟,他的那位斋长在一次西湖上举行的诗会中吟诵了那首《临江仙》,顿时震惊四座,被人奉为千古绝唱,一时间名声大噪。
太无耻了!
皇帝陛下非常愤慨,抄袭真是太无耻了,我都是抄明朝人的,你竟然还抄我的,想想我们的大金国皇帝雄才大略,最擅长阴谋诡计,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却想不到在小河沟里翻了船,被一个小人物给阴了一下,这让皇帝陛下的颜面何存,这是赤裸裸的打脸啊。
那位斋长把同窗的作业收上来之后,习惯性的翻看了一下,发现了那首绝世好词,看了看署名,绍兴赵与莒,一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平凡普通的学生,这样的人竟然能写出这种大气磅礴的诗词,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他稍微打听了一下赵与莒的身世,没有强硬的后台,家境普通,甚至是寄居在舅父家中,这种人不正是用来欺负的么?他的私心一起,便把那首词截留了下来,没有送给学官,而是在一次大型的诗会上念诵了出来,以此扬名。
反正是他先写出来的,无论赵与莒事后如何辩解都无济于事,谁会相信一个平凡的学生能写出这种绝妙的诗词呢?这位斋长享受着铺天盖地的赞誉之声,他已经开始幻想那美好的未来了,荣华富贵,娇妻美妾,光宗耀祖……
他并不知道自己得罪了这个世上最可怕的人物之一,皇帝陛下好容易从明清两朝中搜罗出一首好词,就这样被人抄袭了,他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想起另外一首来,他伟大的屠龙刀计划被一个小人物给打乱了节奏,这让他情何以堪。
皇帝陛下对着空中发出了冷笑之声,吓得一只刚想落下来休息的小鸟只好继续展翅从宋国的太学上空飞过。
第五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皇帝陛下有无数种方法置那个斋长于死地,不过直接除掉实在是太没有技术含量了,自从进入宋国的太学之后,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他的杀戮之心逐渐平息,思想境界提升了不少,他决定慢慢的折磨那个斋长,给那个斋长极其深刻的教训,比如用移魂大法让斋长在临安府的大街上裸奔,或者穿上女人的衣服在太学里跳舞。
此时不是魏晋时代,可以放浪形骸,在理学最为严明的宋朝,伤风败俗可是大罪,那位斋长幻想中的美好生活会就此终结,甚至是无法做人,最终只有自杀了事,如此才能洗刷自己和家族的耻辱。
杀人是可以不用刀的!
皇帝陛下阴沉的想着,在此之前,他要先调查一下这个斋长的身世,虽说太学中不会有宋国高官的子弟,但能进来读书的都会有一定的背景,稍一打听,杨康便知道这个叫做谢奕礼的斋长还是很有来头的。
谢奕礼的祖父谢深甫曾经是宋国的右丞相,这个谢家可以追溯到东晋太傅谢安,谢深甫是谢安的第二十五世孙,然而谢深甫在十几年前就病逝了,谢家也逐渐退出了宋国的政治舞台。
由于谢奕礼的父亲谢渠伯早逝,谢奕礼家道中落,平日里的生活和普通百姓无异,谢家祖籍浙江台州,谢奕礼和哥哥妹妹生活在台州东门外的小村子里,家中没有仆从,生活需要自理。他能来太学读书一是因为成绩优异,二是靠着祖父谢深甫以往在官场的人脉关系。正因为如此,他想要振兴家族门楣的心情才会这样的迫切。
想不到还是名门之后,皇帝陛下感叹着,杨康能理解谢奕礼的心情,却不能原谅他的所作所为,任何人做错事都需要付出代价,皇帝陛下要和这位谢家后人见上一面,若是这位斋长死不悔改。那便真的去死吧。
谢奕礼自从在西湖诗会上扬名之后,一直处在心理自我膨胀的状态,毕竟是生平第一次受到那么多的赞誉,不过他内心里总有些发虚,他原本以为那位叫赵与莒的同窗会在事发后便来找他讨问公道,大闹一番,可几天过去了。那位同窗表现的一切正常,就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事情有些蹊跷,赵与莒越是平静,谢奕礼越是不安,当初一时冲动做了这件事,此时想来风险极大。赵与莒是平常人不假,却还顶着一个皇室宗亲的头衔,宋国还是赵氏一族的天下,若是赵与莒真的认识什么皇亲国戚……
谢奕礼和赵与莒皆是家道中落之人,能来太学读书实属不易。不过他们还有另外一层关系,若是杨康没有取代赵与莒的话。十年之后,谢奕礼的妹妹谢道清会进入皇宫成为宋国的皇后,这个叫谢道清的女子在赵与莒死后一直垂帘听政,直到宋国灭亡,他们两个是妹夫和大舅哥的关系。
杨康的历史知识并不丰富,即便记得宋国末期有个女子执掌朝政,也不会记得那个女子姓甚名谁,更不会认可这个所谓的大舅哥,他来到谢奕礼的屋舍中,见到了这位打乱他伟大计划的斋长。
“那首词是我拿的,你想如何便说出来好了。”谢奕礼强作镇定的说道。
“你出身名门,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来?”皇帝陛下质问道。
“出身名门又有何用?”谢奕礼惨然道,“家父早逝,族中叔伯皆不能照拂,兄长要为人做工,小妹要操持家务,如此还算得上名门么?”
杨康不由黯然,他自穿越以来便是金国的小王爷,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从来不用为生计发愁,久而久之,便忘掉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他在用旁观者,或者说上位者的心态看待百姓,这和他做了皇帝有很大的关系。
一旦登上高位,看下面的百姓便觉得渺小,考虑问题也不会在意百姓的感受了,这或许是所有统治者共同的心态,大权在握,生杀予夺,会让人逐渐的狂妄自大起来,很多昏君都是这样形成的,在没当上皇帝前谦恭有礼,在当上皇帝后骄奢淫逸。
此时杨康是宋国太学的学生赵与莒,在身份转换之后,他更能明白谢奕礼的感受,在穿越之前皇帝陛下也是一个普通人,谢奕礼的话稍稍点醒了杨康,阴谋诡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