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练任务按编制人数的三分之一安排,预备役官兵每年训练30天,训练内容根据战时可能承担的任务和兵员素质确定。预备役部队加快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直接参战型向支援保障型转变,努力实现与现役部队建设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民兵建设

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民兵工作实行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系统的双重领导。全国的民兵工作,由总参谋部主管。军区按照上级赋予的任务,负责本区域民兵工作。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是本地区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负责本区域的民兵工作。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设立的基层人民武装部,负责民兵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地方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对民兵工作实行统一计划和部署。

近年来,民兵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调整规模结构,改善武器装备,突出质量建设。优化组织结构,加强支援保障部队作战力量和应急处突力量建设。调整民兵组织布局,工作重心逐步由农村向城镇、交通沿线和重点地区转移。提高科技含量,注重在新兴企业和高科技行业建立民兵组织。加大武器装备建设投入,按照成系统配套、成建制配备的原则,为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配发新型高炮和便携式防空导弹等一批新式民兵防空装备,加强应急维稳装备建设,对部分武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十一五”期间,全国基干民兵规模将由1000万人减少到800万人。

2007年5月,总参谋部发布新一代《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新大纲增加了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数十个门类、百余种民兵专业训练的内容,标志着传统的单一军种民兵专业训练向诸军兵种民兵专业训练转变。民兵军事训练按照整合资源、聚合优势,分层组训、跨区联训的思路,构建了省军区为骨干、军分区为主体、人武部为基础、基层武装部为补充的四级组训体制。改进训练手段,深化科技练兵,逐步实现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突出了专业分队快速动员、与现役部队协同、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等课目的训练,组织开展应急救援训练,提高民兵遂行作战任务、参加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十、武装力量与人民

中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参加国家建设和参加抢险救灾,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武装力量的重要任务。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政治基础。

参加抢险救灾

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是抢险救灾的突击力量。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解救、转移或者疏散受困人员;保护重要目标安全;抢救、运送重要物资;参加道路(桥梁、隧道)抢修、海上搜救、核生化救援、疫情控制、医疗救护等专业抢险;排除或者控制其他危重险情、灾情。必要时,协助地方政府开展灾后重建等工作。近年来,人民解放军组建了19支抗洪抢险专业应急部队。

2005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依据条例,国务院组织的抢险救灾需要军队参加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向总参谋部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的抢险救灾需要军队参加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通过当地同级军事机关提出。在险情、灾情紧急的情况下,地方人民政府可直接向驻军部队提出救助请求,驻军部队按规定立即实施救助并向上级报告;驻军部队发现险情、灾情时也应立即实施救助并向上级报告。军队参加地方抢险救灾在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具体任务由抢险救灾指挥机构赋予,部队行动由军队负责指挥。2006年11月,中央军委批准颁发《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近两年,军队和武警部队共计出动兵力60万人次,各型车辆(机械)63万台次、飞机和直升机6500余架次,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139万人次,参加抗洪、抗震、抗冰雪、抗台风和灭火等救灾行动130余次,抢救转移群众1000万人次。

2008年1月,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军队和武警部队共投入22.4万人,民兵预备役人员103.6万人,派出军用运输机和直升机226架次,主要担负疏通交通干线、救助受灾群众、恢复电力线路等急难险重任务。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兵力14.6万人,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7.5万人,动用各型飞机和直升机4700余架次,车辆53.3万台次,救出生还者3338人,转移受困群众140万人,运送和空运空投救灾物资157.4万吨。派出210支医疗队、心理救援队和卫生防疫队,巡诊医治受伤群众136.7万人。救灾部队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将从废墟中清理出来的数亿元现金和大量贵重物品详细登记造册,如数移交物主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参加奥运安保和支援奥运筹办

根据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请求,军队和武警部队积极参加奥运安保,支援奥运筹办,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作出了贡献。

在奥运安保工作中,军队主要担负北京市及京外赛区的空中安全,濒海赛区及周边赛区的海上安全,参加处置核生化恐怖袭击和爆炸等恐怖事件,提供情报支援,组织抢险救援、医学救援和直升机运输,加强奥运会期间边境的管理和控制等任务。军队共出动4.6万人,动用98架飞机、60架直升机、63艘舰船以及部分地空导弹、雷达和防化工程保障装备等。武警部队主要担负火炬接力传递保卫,比赛场馆、要人住地、涉奥机场警戒守卫,开闭幕式现场、重要外宾在华活动以及重大热点赛事活动警卫,与奥运密切相关的水、电、气、油、通信枢纽等重要民生目标以及京津冀人工消(减)雨地面火箭发射阵地守卫,配合公安机关担负各赛区周边、环京要道设卡堵截和赛区社会面武装巡逻,比赛场馆安全检查,反恐、反劫机、处置突发事件等任务。武警共投入8.5万官兵参加奥运安保,妥善处置各类有碍目标安全的情况近300起,查控禁带物品9000余件,限带物品14万余件。

在支援奥运筹办工作中,军队和武警部队组织1.4万余名专业和群众演员,参加奥运会、残奥会开幕式、闭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和仪式演奏。组织6900余名专业志愿者,担负交通保障、颁奖升旗、医疗救护、场馆服务等84个项目支援任务。驻京部队还先后出动官兵67万人次,参加首都机场航空走廊、国家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36个奥运重点工程建设。

参加和支援国家建设

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军队和武警部队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各项建设事业。两年来,共投入劳动日1400余万个,出动机械车辆100万台次。

援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工程。支援能源、交通、水电、通信等重点工程建设200余项,参加黄河中上游、北京天津风沙源等生态环境建设170余项,完成荒山、荒地、荒滩造林300万亩,航空护林2400万亩。

参加新农村建设。支援农田水利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新建贫困地区乡村公路2100余条,农村水电、人畜饮水、小流域治理等小型工程建设9万余个。巩固和新建扶贫点2.5万个,帮助8万余户群众脱贫。

支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帮助培养各类人才近1万名,兴办科技示范点240个。援建中小学200余所,帮助24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与贫困地区470所县、乡医院建立长期帮扶协作关系,派出医疗队1.3万个,为群众义务治病4100万人次。

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帮助新建扩建机场3个、电站5座、水利设施12处,修复公路900余公里,打井300余眼,修建小水窖、小电站、安装太阳能和电视差转设备6000余个。

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各级政府重视从科技、信息、人才、教育、文化等方面,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地方政府会同驻军普遍建立议军会、“双拥”工作联席会、军政座谈会等制度,帮助部队解决军事训练、基础设施建设、军人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困难。部队执行训练演习、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时,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克服一切困难,为部队集结、机动、救援等提供保障。各地广泛开展科技、智力和文化拥军活动,建立科技拥军基地2000余个,帮助培训各类人员10万人次,向部队捐赠图书2000万册。各级政府做好接收安置复转军人、随军家属和军队离退休干部、无军籍职员和优抚对象抚恤优待工作。两年来,制定出台全国和地方性政策法规500余项,接收安置转业干部10余万人、退役士兵50余万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员6万余人。
十一、国防科技工业

中国加快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创新,推进军工企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专业化重组,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构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根据武器装备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中国不断改革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不再保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组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

2007年,国务院批准《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政府调控有效、社会资本参与、中介服务规范、监督管理有力、军民良性互动的新型投资体制,开放性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国防科技工业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方式由直接投资为主,转向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并用。

中国加速推进军工企业体制机制转变,初步建立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促进战略性结构调整,精干军工主体,国防科技工业结构性矛盾逐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稳步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探索产权结构多元化改革,重点扶持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整体改制上市,鼓励专业化重组和产学研结合。加强对军工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规范和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完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

建立健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制度。依据2005年5月公布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国防科技工业开始实行分类管理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制度,在保持国家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控制力的同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参与研制与生产任务竞争。2008年3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条例》,使这项制度更加完善。

加强武器装备基础能力建设。提高武器装备设计开发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产品设计的数字化、模块化、通用化和可靠性。建成数字仿真、半实物仿真和一批重要的高水平试验验证设施,提高了设计水平和研制成功率。增强总装集成能力,一批骨干企业实现了装配、试验、测试一体化和系统综合集成。大幅提升核心制造能力,重点解决复杂件加工、精密制造、特种焊接等工艺技术问题。建成一批面向全行业服务的大型基础试验设施,建设了质量可靠性检测、元器件老化筛选等一批专业化检测、试验中心,改善了计量、标准等军工技术基础保障条件。通过基础能力建设,武器装备供给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强化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策、投资等手段营造创新环境,引导创新活动。以军工科研院所和企业为骨干,以基础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生力军,发挥产学研联合优势,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研制重大工程为平台,发现、培养、使用和凝聚优秀人才,进一步强化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

加强对外合作

国防科技工业按照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对外合作。重视与发达国家的军工技术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根据合作国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在多个重大合作项目上进行联合研制、联合生产。依据有利于提高接受国的正当自卫能力,不损害有关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和稳定,不干涉接受国的内政等原则,开展军品出口。

国防科技工业积极开展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的对外合作,大力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民品。航天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卫星实现整星出口零的突破,同巴西合作的资源卫星项目为两国国民经济建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