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狙击南宋-第2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大,着实可恼……等等。广堂内陪坐在下首,一脸惶然的人,似乎有点面熟啊!那个人、那个人是曹吉!左厢神勇军司指挥使曹吉!

折彦文在这一瞬间,整个人彻底麻爪了。

折大公子没认错人,广堂内一脸苦瓜像的人,正是“二进宫”的曹吉。

当日曹吉被强令留下放火,没想到天诛军骑兵来势凶猛,而奉命截击的擒生军骑兵军心已丧,被杀气腾腾飞驰而至的天诛军骑兵一阵弓弩加标枪的矢雨,打得四下乱蹿。随后猎兵穿插而至。借着快马冲势,以抛石索远远掷出霹雳弹,将擒生军炸得人仰马翻,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崩溃,根本没起到应有的阻截作用。

擒生军轻骑的出乎意料的快速崩溃。不但令李良辅的纵火撤退计划严重受挫,只来得及烧毁小部分军资,绝大多数辎重,尽落天诛军之手,更造成了曹吉二次被俘。创造了夏国指挥使这一级的军将中,最短时间内连续被俘的纪录。

当曹吉聋拉着头,正为自己的“纪录”而郁闷悲苦时,坐在其上首的狄烈,正展开一份刚统计完毕的战果报告,声调平淡,毫无半点起伏地念道:“此战,我军共击毙敌军二千一百余人,生俘四千三百八十余人,其中包括敌指挥使曹某,缴获米粮一万三千斛,酒乳肉干五千斤,战马千匹,牛羊骡驼四百,旗鼓金号百面,兵甲无算……”

曹吉越听脸色越难看,终于不得不苦着脸应和一句:“贵军神威……”

狄烈仿佛没听到,面无表情,继续念道:“我军战损,阵亡三十一人,伤五十九人,均为追击逃敌所致。泰半为围捕敌军副将野利荣时,为其亲卫队豁死拼杀……”

曹吉听得额头冷汗直冒,屁股下像藏了一根针,坐立不安。

“……我军击杀亲卫队六十三骑,炸伤野利荣,因已追至石州城下,惜为其逃遁。”狄烈缓缓合上战报,淡淡道:“神勇军的亲卫队不错啊!”

曹吉老老实实道:“那是都统军的子弟兵,全是随他打了十几年仗的悍卒,虽只有百骑,却是神勇军中最强。”

狄烈慢慢探出身体,目光锁定曹吉,道:“曹指挥使,咱们也算是老熟人了,彼此知根知底,我就不跟你绕圈子了。我只问你一句,你要据实回答——贵军此次大败,依你估计,李良辅,或者察哥,或者李乾顺,包括朝堂群臣,会做何反应?”

“这个……”曹吉苦笑道:“曹某只是个外将,这朝中大臣、国主的反应如何能知晓,军主怕是问道于盲了。”

“没关系,随便说说。”狄烈把后背靠在椅背上,神情悠然道,“你父亲不是侍御使曹价吗,他可是极得贵国国主信重的大臣。你是家学渊源啊!说说,随便说说就好。”

看这架势,不“随便说说”是躲不过去了。曹吉无奈,打起精神琢磨了一会,才道:“李帅遭此惨败,丢官去职,在所难免,不管其本人有什么样的想法,都无能为力了;晋王是我朝第一将,英睿神武,向来不打无把握之仗,因此虽遭大败,却不太可能立即反攻;至于国主……”

曹吉说到这停住,看了狄烈一眼,欲言又止。

“分析得不错,果然家学渊源。继续。”狄烈鼓励道。

曹吉咬咬牙,道:“国主自登基以来,立志拓土开疆,成就我白高大夏万世不易之基业……因此,偶有大战失利,国主不会太过动容,但疆土却断然不容有失,尤其是银州这样的祖宗基业……”

曹吉没有再继续,他相信狄烈明白自己未尽之言。

狄烈缓缓点头:“明白了。聊完军国大事,现在我们来谈谈个人问题。曹指挥者,你两次为我军所俘,就算我再放你回去,你还能为将领兵吗?”

曹吉垂头丧气,摇了摇头。还想领兵?回去后能不能免罪都是个大问题!

狄烈从桌案架子上取下一轴帛卷,交给身后卫士,那卫士将帛卷呈交曹吉。曹吉讶然接过帛卷,抬头看向狄烈。

狄烈伸指一点:“展开!”

曹吉依言扯去丝绦,展开帛卷,目光一触,浑身剧震。刷地抬头看向狄烈,满面难以置信之色。

狄烈目光闪动,似笑非笑:“曹指挥使能否将功赎罪,我天诛军与贵国能否和平共处,在此一举。”

~~~~~~~~~~~~~~~~~~~~~~~~~~~~~~~~~~~~~~~

(书友“洁曦”真是强大,创造了本书最快升级纪录,一跃升为舵主,还是女舵主……汗,希望看到某些章节时,别喷我……)

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战促和

狄烈交给曹吉的帛卷,是一份和议书。

在这个时代,胜利者向失败者递交和议书,丝毫不足为奇。

夏国元德元年(1119年),宋熙河经略使刘法军深入夏都城兴州、灵州腹心地区,夏国主李乾顺命晋王察哥率步骑万余人迎战,夏军奋勇力敌,全歼刘法所部,宋军死伤数万。夏军乘胜攻破宋统安城,进围震武城。元德元年六月,李乾顺在对宋作战大获全胜的情况下,以宗主国辽国的名义向宋朝请和,宋朝被迫接受与夏议和。当然,增加岁币的代价是少不了的了。

金国就更不用说了,靖康元年第一次南略时,完颜宗望的东路军打到东京城下,一时未能破城而入,宋援兵已至,金孤军难挡。于是提请和议。宋国君臣在兵临城下的绝望之际,得知金人同意和议,如闻仙音。那金银财帛、马料米粮流水价向金营中送,唯恐入侵者人饿马瘦,没力气撤军。最后还被迫——是的,又一次被迫,答应割让太原、中山、真定三府。至于钦宗这可怜娃后来又反悔不干,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和议书,由失败者递交,那是无奈的乞求,便如之前宋对金所做的那样;但若由胜利者提请,则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我暂时不想揍你了,付出足够的代价,花钱消灾吧。

狄烈这份和议书,彻头彻尾充满着这种“花钱消灾”的劝诱。

和议书内容大致如下:

一、两军罢兵,天诛军退回宋境;二、天诛军将银州交还夏国,以示和好诚意;三、夏国“赐”天诛军钱百万贯、河曲健马千匹、牦牛(党项人多养牦牛)二千头、米五万斛、驼二百峰;四、天诛军与夏国于银州城外设榷场,互市互易;五、夏军俘虏四千余人,可入宋境。亦可遣返……洋洋洒洒,列举了十余条。

曹吉看了惊喜不已,这些条件,居然不算过份,从某一方面来说。甚至可以算得上优惠。

狄烈打这一场仗的目的,本就是震慑夏国,让这个好扩张、好占便宜的国家明白,在它的东南面崛起的新邻居,与金国一样不好惹。没事别动坏心眼,想搞点什么小动作前。先掂量掂量,看看自己能否承受得了报复的怒火。

天诛军的目标,始终是金国。对西夏,敲打一番就可以了,没必要将战火烧大。所以,天诛军退回宋境。是必然选择。

至于交还银州,狄烈是出于多重考虑。

天诛军占领银州,有什么好处呢?占领一个盐矿?为晋宁军多取得一个据点?天诛军多一座可有可无的城池?

坏处呢?光凭晋宁军肯定守不住银州,这样的边境重地,天诛军最少要放一个独立旅,生生扯去一大块兵力;这还没完,夏国肯定不会放弃这起家之地。别说是李乾顺这样的拓疆君主。便是夏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君王,都承受不了放弃祖宗龙兴之地的朝议压力。天诛军一日占领银州,与夏国之间的纷争就一日不休,到时候搞不好还要源源不断补充兵力。这样还如何能集中精力与金国对抗?

这可不是狄烈的臆测,此前是有先例的。

夏国元德八年(1126年)三月,李乾顺乘金兵进攻宋朝的机会,派兵将原来宋朝在夏边境修筑的城堡陆续攻占。他根据金朝对夏的许诺,进占天德、云内、武州及河东八馆地带,以及宋边境震武城(今陕西榆林境)。又攻占宋朝西安州、麟州建宁砦、怀德军,乘胜攻克天都寨。围兰州,大肆掳掠后撤军而还。

但不久之后,金将兀术又派兵强占天德、云内等州,逼着夏国将吃下去的全吐出来。李乾顺向金朝提出质问。正德元年(1127年)三月,金国与夏划定疆界。金国把陕西北部约数千里之地划给夏,以此作为天德、云内等地的抵偿。

瞧瞧!如日方中的金国,占了夏国的地盘,还得另找一块等值的地段来置换,以免金国与建炎朝打得不可开交时,夏国在背后搞小动作、拖后腿……可想而知,李乾顺这家伙,对疆界、对地盘的渴求是何等的旺盛,他占你的便宜可以,你不能占他的,否则跟你没完。

银州放在天诛军手上,就是个烫手山竽,坏处远远大于好处,还不如拿来换取好处。什么好处?就是第三条提到的,那一堆实打实的物资。说是“赐”,那是给脸的说法,说白了,就是赎买钱!而且价格很公道。一块党项人的祖宗基业,一个盛产岩盐的宝地,的确值得那么多。

那么李乾顺会不会买呢?狄烈认为多半会,顶多讨价还价一番,因为夏国没得选择,除非他们还想再打一场。这也是狄烈历史知识不丰,在正史上,李乾顺在九年之后,即夏国大德三年(1137年)九月,李乾顺曾遣使携带重金到金国,请求将宋国故地,熙、秦河外诸州地归夏。而金国最终允将乐州(今青海乐都)、积石州(今青海贵德境)、廓州(今青海化隆境)等三州割让给夏国。

如果狄烈知道这一段史实,十足十肯定李乾顺会付账。夏国也好,李乾顺也罢,都是会算帐的人,钱不算什么,地盘最重要。

至于第四条,天诛军与夏国设榷场互市贸易,主要是为了取得天诛军紧缺的硫磺、硝石等火药原料。这些原料在夏国境内多的是,而且也便宜。狄烈准备借此次大胜之势,威逼夏人,大量采购,确保天诛军今后一两年内不至于为火药不足而困扰。

当然,夏人也不笨,他们或许会从此次神堆驿之战中,看出点火药的端倪。如果大规模采购硫磺与硝石,有可能引起对方警觉,从而采取出口限制措施。

对此狄烈也有后手,他手中的砝码。除了一个银州,还有一群俘虏……

天诛军俘获的四千余夏军俘虏中,绝大多数是辅兵、役夫、随军工匠等等,这些一旦打败仗,就必定要倒霉的角色。但也有少部分有分量的俘虏。譬如说,三百多个因脱力而被俘的步跋子;譬如说,神勇军与祥祐军的五百余骑步卒……如果以上都嫌不够份量,那么,二十二名质子军重骑兵与三十七名铁鹞子,这样的俘虏。份量就一定十足了。

质子军与铁鹞子这两支夏军宝贝重骑兵,在神堆驿之战中,完全就是一个悲剧。如果披挂整齐,人马具装,那根本跑不出千步就疲了;如果放弃披甲,那他们的防护连擒生军轻骑都不如。结果就在这种异常尴尬的情况下。被天诛军骑兵截住了一段尾巴,连人带甲,生俘了近一成夏军的宝贝重骑。

夏国可以不管那些被俘的辅兵、役夫、工匠,甚至也可以不管精锐步跋子,不管两大军监司的擒生军骑步卒,但绝不能不管质子军与铁鹞子。因为这两支重骑军,全是由党项贵族子弟组成的。里面随便一名骑兵,其父兄伯叔就有可能是军中耆宿,或是朝堂臣工,怎么可能不管?就算他们没有这样的后台,就冲着质子军与铁鹞子均为夏国皇宫宿卫,代表着一个王朝的脸面这一点,夏国就绝不能不管。

议和书上的第五条所言“可入宋境,亦可遣返”,与其说是条件,不如说是赤果果的要胁。

曹吉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俘虏营里就看到有不少质子军、铁鹞子战俘,自然能体会这话背后的意思,当下焦急道:“不知军主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将我军俘人遣返呢?”

“很简单。”狄烈淡然道,“我会将其中一部分俘虏押至太原为质。然后我军会与贵国有一笔大交易。这笔交易可能耗时颇久,要分数十次才能完成。每成功完成一次交易,我会放回一部分俘虏,一直到交易数量令我满意为止。当最后一次交易完成,我会放回剩下的俘虏。”

“那么军主想要与我朝做何交易?”

“米粮、兵甲、马匹……当然,还有一些矿物。”

曹吉一脸“我明白了”的表情,连连点头。米粮不用说了,军资中第一重要之物,天诛军自然是多多益善;兵甲,夏国以夏国剑、青党甲名扬天下,但严禁出售,天诛军自然是想借此要胁强买;马匹,这就更不用说了,方今天下,还有比河曲马更好的吗?

曹吉自以为窥破了狄烈的用意,却绝料不到,狄烈说所的米粮、兵甲、马匹这些东东,纯粹是烟雾弹。真实目的,是后面含糊其辞的“矿物”。希望不仅仅只有曹吉这样想,李良辅、野利荣,夏国朝堂诸臣,包括李乾顺也能这样想,那就最好不过。当然,也不是说狄烈就不想要米粮、兵甲、马匹等物,只是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