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朝当王爷-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懂个屁!国公爷?世袭公爷和世袭候爷是差着一档呢,可杨大人要是作了国公。还能担任内厂提督、还能督管江南海运、还能在朝中担任常职么?现在杨大人多威风呀,当今天下除了皇上那就是杨大人了。
这要是当了国公,杨大人才二十岁呀,就得放弃这么大的权力,他舍的才怪。一个是无权无势地国公。一个是权倾朝野的大官,同时还有世袭侯爷足以令子孙享用不尽,你选吧,换了你你要哪个?」
「我?我……我要是能做上御膳房习大总管的位置就知足了,天天有好东西吃呀。我哪敢想那么多呀。」
「我呸,就知道你没出息?」
「你有出息,那你想做什么?」
「我呀。我就指望着再熬上三十年,混到敬事房管事,唉,红差啊……」
正德心中陡地不舒服起来,杨卿他……真的这么在意权柄,想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做当朝第一权臣么?一丝阴影笼上了他的心头。
不会的,不会的!正德心里有点发慌,他倒不信杨凌会有什么谋逆之心。但是杨凌在他心里,实在是最完美的一个臣子,感情上又如兄弟手足一般,他不愿意自已最信赖的人有这样的私心。人之常情,他愿意给,却不愿意你总惦记着。
正德地脸色沉了下来,轻轻一咳,四个小黄门扭头瞧见皇上来了,急忙跪下磕头,正德不悦地吩咐人着衣整冠,衣袍齐整后举步出了房门,在众内宦的陪侍下走向仪仗。
邱聚瞧见他神色,心中暗暗一喜:「只要在皇上心里种下这颗疑虑的种子,有刘公公和我们日夜陪在皇上身边的有利条件,就算他们是亲兄弟,也会在我们连续不断的中伤挑拨下,让皇帝心中这颗疑忌地种子生根发芽,越长越大,直至彼此非死不能相容。嘿嘿!杨凌啊杨凌,放着清闲公爷不当,你非要给自已掘坟,那就别怪我们不仗义了!张文冕不愧是刘公公身边第一智囊,马公公的计策经他用补充,埋下这一步,后着就可以层出不穷了,读书人杀人还真他娘的就凭一张嘴。」
******
文武百官毕至,没有人告假,就是真有人有个头痛脑热的,也以轻伤不下火线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早早地赶来上朝了。经过昨天第一回合地较量,双方用了一晚时间从法理、政体、官制、祖制等各个方面做了充份、详尽的准备工作,准备再做殊死一搏。
尤其是今天整桩事件的导火索杨凌就站在金殿上,蟒袍玉带,衣冠整齐,往那儿一站,双脚不丁不八,双目似合非合,那神气和当初庭筵舌战群儒时差不多,一些吃过他地亏的人不免暗暗嘀咕。
正德入殿升座,目光与杨凌一碰,他心中些许疑云顿时烟消云散。杨凌和其他官员不同之处,就是他看着自已的眼神,哪怕他正在行着三拜九叩大礼,他的眼中也不是那些寻常臣子对于至高无上的皇帝无限的敬畏,那是一种亲切、一种关怀。一个不畏权地人怎么会在意权力,他会贪权专权?
司殿太监已经换了人,毕云被刘瑾弄到冷宫去扫地了,换上了内官监太监孙彬。这个小太监年纪不大,如今才19岁,曾在内书堂读过书。做过乾清宫的近侍,后任司礼监写字,虽然不是刘瑾的亲信,不过为人极为老实,而且也很受正德喜欢,所以刘瑾一提,正德便点头允喏了。
孙彬待百官见驾完毕,各回本位,这才依例唱道:「文武百官,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杨凌瞧了焦芳一眼,焦芳立即出班道:「启禀皇上,臣有本奏。」
刘瑾早料到杨凌一派必定拼命推脱,死活不让杨凌当这个威国公,张彩掸掸官袍。长吸一口气,正准备和焦芳掐第一架,却听焦芳说道:「皇上,兵部左侍郎刘宇晋升尚书之后,左侍郎一职一直悬空。臣以为如此要职不可久置无人,应尽快安排相应人选,以补空缺。」
「嗯?」一句话所有地人全愣住了。焦芳是杨凌的人,谁不知道啊,他不着急替杨凌辞了威国公,却一本正经地讨论起兵部空缺来了,实在太过出人意料,所有的人都在揣测他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诡计,以致金殿肃然,竟半天没有动静。
正德也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问道:「爱卿可有合适人选?」
焦芳道:「三边镇帅杨一清,治军严瑾、精通兵法,自其任三关守帅之后,严肃军纪、整顿行伍,边军战力愈加不凡,鞑靼野蛮望而生畏,已很少敢于侵犯边境,老臣以为,杨一清可当此任。」
正德暂时撂下心事,问道:「杨一清调任兵部,三边镇帅何人可以接替?」
焦芳道:「三关副帅王守仁可以。」
正德对王守仁出奇兵解白登山之围印象甚好,想了想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没人敢说话。
谁也不知道焦芳葫芦里卖地什么样,这老家伙一副贼兮兮的模样,现在正是双方对决,想把杨凌拉下马的关键时刻,他做为杨凌手下第一干将,抽冷子一本正经地讨论起兵部左侍郎悬空的事儿来啦,到底有什么陷阱?没摸清底细之前谁敢乱讲话?
正德问了一遍没人回答,又转向六部九卿和李东阳、杨廷和道:「几位卿家以为如何?」
刘宇躬身道:「臣以为,焦阁老所荐两人,皆是得宜人选。」
李东阳亦附和称是,杨一清本来和他关系就不错,是他极欣赏的人才,只不过杨一清和同是他赞誉不已的杨廷和不大和得来,大有双雄不两立的的味道,但是杨廷和却不便把这种好恶直接地表现出来。三大学士已有两人同意,六部中兵部尚书也率先表态,杨廷和唯有沉默不语。
正德见无人反驳,便颔首道:「准奏,着有司颁诏便是。」
焦芳退下去了,张彩咳嗽一声,正想举步出班,没想到站在他旁边的王华抢先了一步,上前奏道:「臣有本奏。皇上,开海解禁的三处海关,以杭州最为繁华,现任知府苍秉年已六十有四,办年迈体弱,难堪重任,屡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现在政务积压,对于各国前来贸易通商十分不利。
臣以为应尽快派遣能臣干吏任杭州知府,管理一方政务,与谷大用地海关司衙门通力配合,尽快打开局面,保障开放外海,通商万国政略的进行。」
张彩差点乐出来:「杨凌派在干什么?不会是东拉西扯,想使拖字诀把这事儿拖过去吧?你躲得了初一躲得过十五吗?」
张彩暗暗冷笑,立即跨前一步说道:「王尚书所言甚是,杭州乃我大明之门户,万国商人以杭州为我大明代表,以杭州知府代表我大明朝廷,应当派一个合适的能臣,趁冬季渐至,商流减少,赴任理清吏治、整顿地方,明年以全新面貌接待诸国来使,扬我大明之威。」
正德沉住了气,点头道:「所言甚是,王爱卿、张爱卿言之有理。你们看派遣何人赴任是合适地人选呐?」
王华抢先说道:「皇上,户部主事严嵩,才华横溢,年轻有为,而且『请开海禁』的万言书就是此人呈上,大明百年海禁才在吾皇手中以大魄力、大胆识为之开放,此人目光长远、在户部任职期间表现卓越,考评出色,所以此人虽年轻,却足堪此任,张大人,您说呢?」
「王尚书言之有理,臣掌吏部,严嵩地政绩考评确实殊异!」张彩也不含糊,不就是个知府吗?我给你。看你今天还要弄出多少个官员空缺来议事。
「准奏,众卿还有何事奏来?」正德心里也犯核计了,百官这是怎么了?昨天吵的那么凶,今天提都不提,不会是朕……昨天做了个梦吧?
他正想着。杨凌跨前一步,抱笏施礼:「启禀皇上,微臣有本启禀。」
「讲」,正德欣欣然地坐直了身子,他那性子,实在不是打哑谜的材料,如果今天这事儿真就谁也不提了,他指不定心里多难受呢。
「臣奉命巡视天下。代皇上考察地方军政民情,自北而南,自东而西,诸府道经略多有所闻,臣正详细整理,以便呈交我皇覆命。臣在四川时,还发现一位人物,此人年纪轻轻,满腹才华。文韬武略,堪称人杰,被誉为巴蜀第一奇才。
我皇新继大统,万象更新,正是用人之际,如此人才,焉能弃之于野,臣与李东阳大学、焦芳大学士、礼部尚书王华、兵部尚书刘宇联袂举荐,恭请我皇万岁破格提拔使用。」
正德皇帝为之动容:「能让杨凌如此赞誉的……,他好象还没夸过人,这是头一个吧,什么人才这么了得?」
正德急忙追问,杨凌昂然答道:「此人姓杨名慎,四川新都人氏,所学博杂无比,可为栋梁之材。」
「杨慎?四川新都人氏?」群臣中还有人记得这个十三岁进京时,以诗文名噪京师,被李东阳收为门下弟子,却以小友尊之地京都第一神童,不由失声道:「杨慎?杨大学士之子?」
「正是」,杨凌接口道:「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此子大才,可堪大用,故此臣虽与其父同朝为官,亦不避嫌疑,为之举荐。」
李东阳捻须道:「杨慎确是一位才子,可为朝廷所用。」
焦芳、王华等人齐齐一揖,说道:「臣等同荐。」
正德想了想道:「好,既然众位爱卿举荐,这个杨慎地才学一定是不凡的,那就以荐科入朝,朕亲书特旨便是。不过……授予什么官职合适呢?」
杨凌道:「杨慎年方十七,才学、见识出众,但是尚无从政经验,不可贸然使之,可择一职令其熟悉朝廷典章制度、六部军政咨文,三年两载之后,便是一位能臣干吏,可为我皇肱股。」
焦芳立即道:「既如此,老臣以为,可令杨慎任吏部都给事中,正七品之官。」
张彩已经被杨凌绕晕了,这一早在干什么呀?先是杨一清进京,杨廷和跟他不和,谁不知道呀,这么做杨廷和能给你好脸色才怪。紧跟着外放严嵩去杭州,一个小小的五品知府……,现在又举荐杨廷和地儿子当官,这是什么意思?以此求得杨廷和的谅解么?不过走荐科入朝,管他是否闲职,怎么也得先给个五品吧,这才七品……,吏科?!
张彩想到这里心里一紧,只听皇上说道:「既然众卿没有意见,那么便下旨,杨慎入朝,任吏科都给事中之职。以后政绩卓越再予升赏。」
张彩张了张嘴,却只咽了口唾沫。时机稍纵即逝,又失了一局。任吏科都给事中,这是给自已脖子上套了一个大枷呀。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
另负责记录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册封宗室、诸藩或告谕外国时,充正、副使;受理冤讼等。品卑而权重。
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受理冤讼,这权力还小么?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在这职位上混久了,那也是门生故旧遍天下呀。
最最主要地是,他任的是吏科都给事中,自已以后还能肆无忌惮地升降官员么?只要他坐在这个位置上,自已做事就别想痛快了。
张彩悔恨交集,愤然上前一步,大声说道:「皇上,臣也有本奏,蜀中前几日误报杨凌杨大人死讯。皇上因功追封杨大人为威国公,并赐谥号文成武德,现杨大人吉人天相,得返京师,这谥号自应收回。但皇上是因追功加封杨大人为威国功。
何谓追功?乃是杨大人所立功绩当得此爵,但尚未及封赏,所以杨大人生还与否。并不影响皇上对他的恩赏,皇上九五至尊,金口玉言,岂有出尔反尔,收回成命的道理,这样做岂不令天下人耻笑,说我大明朝廷封国公,只有死人封得,活人封不得。以后臣子们还有谁会立此雄心,效仿杨大人立此不世之功?」
张彩说完,后边呼啦跪倒一片,齐声说道:「皇上下诏,非同儿戏,臣等以为,杨凌当封威国公!」
杨廷和袖子一拂,正要上前争辩,忽觉衣襟一紧,扭头一看,只见李东阳若无其事,右手却紧紧地拽住他地袍子。
正德心中一跳,不由自主地望向杨凌:「他会推辞还是应承?」
正德迟疑道:「杨卿,朕以为杨卿之功,足以封赏国公之爵,是以听闻爱卿身故,悲痛中追封你为威国公,现在爱卿生还,朝中官员有人以为朕应收回成命,亦有官员认为爱卿之功可称此爵,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杨凌一脸惶恐,慌忙跪倒,俯首道:「君赐之爵,臣不敢辞。」
「君赐之爵,臣不敢辞!」这句话群臣在心里又重复了一遍才回过味儿来,无论本来就打定主意想硬逼着他接受威国公爵禄的官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