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王爷-第6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军,以正国法!」
  正德皇帝听了一拍桌子,恨声道:「正是,这口蜜腹剑的小人。连朕也骗过了,剖其腹剜其心也难消朕心头之恨!」
  正德最恨信任地人欺骗他。心中的愤怒自不待言,杨凌见了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说话。
  该来的总是要来地,整天提心吊胆地牵挂着他,如今他真的反了,杨凌反而平静下来,国内之贼,如今只剩一个宁王而已,失去了弥勒教在北方呼应,再加上自已早已在江西四周布陈战阵经验的将官,谅他也反不了天去。
  他笑,只是因为杨廷和的话。若是不知底细,杨廷和这番话并没有错,可是杨凌知道他收受过宁王府地重礼,如今听说宁王反了,生怕牵涉到自已,这番话的弦外之音就是预埋伏笔,一旦事发有人弹劾,今日这番话就能发挥效果了,连皇上也受他蒙蔽,自已不知底细,平素的交往自然也不能算是大罪了。
  大学士梁储也很紧张,他进入内阁以后,宁王府中官也给他送过厚礼,这礼金还没放热乎呢,江南半壁就烧起火来,一个弄不好,自已就得葬身这片火海,于是也立即表示忠心,赞同杨廷和的意见,主张立即发兵,讨伐叛逆。
  老焦芳一张生满老人斑的脸上淡淡然的如无波的古井无波,宁王反了当然得平叛,难道等着他打到北京城来?伍文定这份奏章是九天前的急报,现如今安庆城是否还在伍文定手中,宁王是否已经打到了南京城下还不知道,要怎么出兵、派谁出兵,必然还得有待商榷,老家伙是不会轻易表态地。
  六部尚书也在座,他们面面相觑,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献上。有的人心中忐忑,不免想起燕王靖难的旧事,与此刻何等相妨?也是少年天子,也是皇叔造反,只不过燕王是由北向南打,宁王是由南向北打,这天下莫不是真的要换主人?
  户部尚书刘忠则在发愁,他自上任以来就一直在发愁,现在是满脸的子,干什么都要钱,他就是管钱的,伍文定奏章中那句「南直隶军饷,多赖盐商诸税。近因户部周转不灵,顾募之兵无所仰给,军心恐难持久,若拖延数月,不免有兵痞生事,欲剿贼平叛,将倚何资?」的话可把他愁坏了。
  兵部尚书陆完就一直盯着刘忠看,有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又有句话说「皇帝不差饿兵」,现在皇帝要发兵,他是掌兵地,可是钱呢?没有钱拿什么打仗?
  杨一清眼神闪烁,稳稳地盯着神色自若的杨凌,忽然有点若有所悟。当初杨凌把李森、白重赞、闵文建、何炳文调到江西周围诸府道任职,名义是为了围剿白衣匪,当时刚刚担任吏部尚书地他就觉得有点大动干戈了,事实上这几位将领大多根本没有和白衣匪交上手。
  现如今发生了宁王谋反事,回过头来再看这次军事部署、将领任命,竟是十足十的针对江西而去,整个江西分明是被这些骁勇的战将完全包围了,只要南直隶守得住,不让宁王占据或北进,那么他们唯有退回江西。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强大攻势。
  想到这里,杨一清焦灼的心情放松了,他唯一有点好奇地就是。威国公怎么会早早做出这样地安排?想到杨凌和三厂一卫的亲密关系,杨一清不免释然:想来威国公早就收到宁王谋反地诸多线索,只是事涉藩王,又皆为风闻。不敢上奏天子,这才采用这个办法预做防备。
  礼部尚书王华见杨一清两眼出神,还以为他正在苦思对策,便清咳一声道:「杨大人有何见解?」
  杨一清闻唤一惊,清醒了过来,他微微一笑道:「威国公爷前往江南剿灭白衣匪刚刚回京不久,想必对江南局势最是了解,所以本官想先听听威国公的意见」。
  他这一说。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杨凌,连那些心中直嘀咕的官儿都安下
  心来,对呀,这个常胜将军还没打过一场败仗呢,有也在此还有何惧?
  杨凌坦然拱手道:「皇上,臣以为宁王之乱,不过是跳梁小丑,皇上一弹指就能让他灰飞烟灭。根本无需担心」。
  「喔?宁王聚兵十五万,不可小觑呀。爱卿何出此言,快快讲来」,正德高兴了,马上追问道。
  杨凌一蹙眉,说道:「曹操当年讨伐孙刘联军,还号称百万呢。实则水分高达数倍。宁王处心积虑恢复三卫,又借剿匪掌兵之机安插亲信、排除异已。如今看来是早有反意,早就预作准备了,但是他要在数日之间聚合兵马十五万,实不可能,依臣之见,他地全部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之众。
  南直隶去年抗倭、今年剿匪,经过连番大战,军队战阵经验丰富,战力有所提升。再加上皇上高瞻远瞩,派遣了许泰、江彬都骁将镇守南京,有他们在,我相信现在宁王未必能够顺顺当当攻到南京城下,那么我们大可从容布置,命湖广、两广、福建、浙江各路军队进发,蚕食宁王的势力。
  江南水师已驻扎长江水道,宁王的战船必不能北进,他们既不能北上,又攻不下南京,后方根本又受四面之军围剿,唯一的选择只有退回江西去,局缩于弹丸之地,要消灭他们又有何难?
  唯一可虑者,是支撑打仗的军饷,将士们浴军疆场,如果连养家糊口的军饷都发不出来,军心必乱,那时就给了宁王可趁之机了。如能尽快剿灭他们也罢了,可是如果一旦有所差迟,战事拖延几个月,那就不好办了。
  江南距此千五百里,快马往来也需大半个月,在京中传达各种命令,势必影响战局进程,臣以为皇上可遣一名将领,授招讨大将军印,调度江南诸府道官兵,全权负责平叛事宜,如能快刀斩乱麻,迅速平息叛,则所耗军资,仅凭平叛剿获的宁王府财富,就足以应付了」。
  焦芳捻着鼠须溜了他一眼,慢条斯理地道:「老臣以为国公所言甚有道理。宁王之乱并不足惧,掣肘朝廷的不过是粮秣钱财,如能派遣大将临阵调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平定反叛,则祸患消弥极易。老臣举荐」。
  正德一拍桌子,把捻着胡子摇头晃脑地焦阁老吓了一跳,只听正德喝道:「说的好!宁王跳梁小丑,何足惧哉?朕要御驾亲征,朕要率外四家军,以威远大将军朱寿的命义亲自出兵平叛!」
  「啊?」焦阁老张口结舌,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他结结巴巴地道:「老臣是想说」。
  「你不用想了,也不用说了」,正德毫不客气地道:「流里流气在江南搅的一塌糊涂,江南苗、等族土司自成化年间便时有叛乱,说不定趁着宁王之乱也要闹事,南方局势极不稳定。朕亲自带兵,可以镇慑人心、稳定局势」。
  他缓缓立起身来,把剑眉一挑,威风凛凛地道:「况且,宁王诬蔑朕不是先帝骨血,不该当这大明皇帝,这不止是侮辱朕,也侮辱了先皇。朕要站出来,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堂堂正正的平息他的叛乱,在他地坟头上插上一杆『正德到此一游』的大旗!」
  「皇上三思,此举太过莽撞,皇上还是坐镇中枢地好!」杨廷和翻身拜倒,苦劝不止。
  「思什么思?都火烧眉毛了还思?试问还有比朕亲征更平定人心、更鼓舞士气、更势如破竹、更省钱的法子么?」
  「呃」,杨廷和被噎的说不出话来,梁储又连忙跪倒,苦苦哀求道:「乞求皇上三思,皇上不可轻离中枢呀,请皇上收回成命,万万不可亲自领兵出征啊」。
  「还要思?朕这急病人,偏碰上你们这些慢郎中」。
  王华撩袍跪倒,说道:「皇上三思,您以威武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帅外四家军,平素演军习武那也罢了,但是以此名义下江南,这是不合法的,有违礼制。皇上应带头遵循礼法,岂可破坏规矩?」
  「咦?奇了怪了,赞成快速平叛的是你们,要朕三思地又是你们,朕三思之后一抬头,宁王都站到朕的眼皮底下了」。
  刘忠和其余几位大人一齐跪倒,七嘴八舌地道:「皇上三思,江南战乱方平,又逢冬季,车马不便,舟车劳顿,皇上万金之躯,不宜亲征呀」。
  「皇上,塞北内乱不休,一个不慎,就会又将战火引至我大明边墙,皇上应该坐镇京师才对」。
  「皇上,严冬将至,万木萧疏,冬季事情不多,皇上正宜趁此机会听讲圣学、开办经筵,何必劳师亲自远征呢?派一大将足矣」。
  「皇上,皇上新纳宠妃,新婚燕尔,正是两情相悦,何必」。
  正德皇帝听地啼笑皆非,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理由?
  他刚一张嘴,群臣训练有素地齐声一喝:「皇上三思!」差点儿把他呛个跟头,正德皇帝恼怒道:「你们以为朕要亲征,是去游山玩水么?朕的江山,朕不在乎?藩王谋反,不同于白衣军、弥勒教,更不同于倭寇和佛郎机,大明的亲王,又打着朕非皇朱子嗣的旗号迷惑百姓、吸引官吏,朕亲征,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朕一定要守在这紫禁城中才叫皇帝?哼!朕意已决,勿需再言」。
  杨凌也有点发怔,他本来是想再辛苦一趟的,没有想到皇帝居然要亲征,杨凌正不知该如何解劝呢,正德瞥了他一眼,一拂袍袖已气哼哼地扬长而去。 
 
 
 
  
第十一卷 南征北战 第427章 夫纲何在
 
  正德皇帝一锤定音,然后去后宫探望了一下母后,向她述说了宁王谋反的事情和民间传言,并请母后宽心,母子俩闲坐谈聊了一阵,正德便摆驾回了豹房。
  他一路思索着宁王谋反的事,刚刚回到书房,才换下龙袍穿上便装,还没来得及去后院儿看看爱妃一仙,一个小黄门便一溜烟儿地跑了来,尖声叫道:「皇上,皇上,大事不好啦!」
  正德大惊,急忙喝道:「什么大事?宁王已经来啦?」
  小黄门也是一呆,答道:「宁王?奴婢不明白皇上说什么,是六科十三道、都察院、翰林院的言官们来啦!数百号人把豹房大门口儿堵得严严实实,不知道要闹什么乱子。还有六部司的官儿们也在不断往这儿赶呢,锦衣卫已经封锁了门口」。
  正德大吃一惊,挥手道:「快去,问问他们要干什么,真是岂有此理」。
  小黄门儿又一溜烟儿地走了,过不多时回来禀报,文武百官在豹房门口下跪,要求皇上取消亲征,否则百官长跪不起,正德皇帝拍拍脑袋,只觉一脑门的火,他没想到经过前些日子的大清洗,言官们下跪逼宫的好习惯还是没改。
  他没好气地踱了一阵步子,才道:「告诉百官,暂且退下,各回本司办差。不得再来叼扰,否则廷杖侍候」。
  小黄门到了大门外传旨,百官执意不从。赶来的人越来越多,唐一仙在后院也听说了消息,她急忙赶到前厅,正德苦笑着把事情对她述说了一遍。
  唐一仙想了片刻叹道:「既然百官如此坚持。那皇上不如从善如流吧。藩王谋反,的确是动摇国本地大事,一个处理不妥,甚至正在遥遥观望胸藏野心的藩王和地方大员也会附从,那就更加的不妥了,说不得还是让我大哥去一趟吧」。
  正德正要说话,又一个小太监跑了进来:「皇上,杨凌求见」。
  「哦?他来了。快快,快宣」。
  杨凌急急走了进来,正德喜道:「大门口儿被百官封住了,想不到你倒有本事闯进来」。
  杨凌干笑道:「这个臣是爬墙进来地,没敢让他们看到」。
  正德喜道:「对啊,还是杨卿有办法。你赶快再爬墙回去,召集外四家军。朕稍做准备,也跳墙出去。咱们南下平叛」。
  杨凌苦笑道:「皇上还要偷跑一回么?其实依臣之见,不如由臣走一遭吧。臣一定不负皇上期望,尽快平息叛乱」。
  正德皇帝长叹一声,说道:「爱卿,你也以为朕是好奇,想要借机下江南游乐一番么?三人成虎、众口烁金啊。谣言说上一百遍,就会变成真的。有关朕的身世谣言从朕做太子时就不断有人传播。当初甚至还有异想天开的小民真地跑来冒认朕父的,先皇仁慈,根本没有理会这等愚民,只是把他赶出京去了事。
  现如今宁王做为皇室宗亲又这么造谣,不要说天下百姓、地方官吏,就是朝中百官也有人在猜疑了,朕若缩在紫禁城里,岂不显得心虚?再者,宁王是宗室,地位极高,地方官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不免会拘手束脚,做为外臣难免有所顾虑。
  第三,爱卿啊,朝中没有饷银可发了,调度兵马平叛,却连军饷都发不出来,军心必受影响,就算是派了你去,手下一众将领又公体爱国,你能保证那些士兵也都能顾全大局?朕若亲征,就是一个保证,朕是天子,金口玉言,只消说一句平叛之后再犒赏三军,谁会担心朕会赖帐呢?迟发个一两月也就没有关系了。」
  「何况,江南虽然不稳,可是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