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空明传烽录-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论去向何方都有虏兵堵住前路,眼看着包围圈愈缩愈小,将朝兵块块分割开来,自己身边也只剩下十数名亲随,奋力为他舞动腰刀,挡住四面八方射来的羽箭。
  这一场混战从三更直到天明,郑忠信的一千朝鲜兵马全军覆没,只有少数逃过江去。郑忠信力战不屈,斩杀了无数虏头,无奈寡不敌众,身上连中数箭,终于无力再战,给数名虏兵一哄而上,按在地下。多尔衮跃身下马,亲自扶他起来,笑道:“老将军好勇烈,好本事!今夜本贝勒八百精兵,几乎十中去一!”郑忠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瞪大了眼反问道:“八百?你当真只得八百兵?”多尔衮哈哈一笑,点了点头。郑忠信怔在那里,说不出话,自己便是栽在区区八百人手中,以至于害了这许多将士的性命么?多尔衮握住他手,十分亲热的道:“大汗求贤若渴,老将军若肯归附,恩遇必隆……”话未说完,只听呸地一声,一口血痰飞来,正打在自己鼻梁上。
  多尔衮竟不恼怒,抬袖拭去,笑道:“老将军气力不衰,可见性命无恙,可喜可贺,可喜可贺。”郑忠信哼地一声,叹道:“老夫不用桓抚诚挚之言,以至于今,无脸再见君王,唯求早死而已。”仰头朝天,闭起了双眼等死。多尔衮仍不死心,劝道:“老将军何必择善固执?姜弘立不也降了么?”姜弘立是从前金朝作战之中一个投降过去的朝将,后来又给皇太极放归本国,却一直都郁郁不得志。郑忠信听得他将姜弘立拿出来与自己相比,不由得大怒,呸地一声,又是一口浓血吐去。多尔衮偏头闪开,皱眉道:“老将军敬酒不吃,莫非要吃罚酒么?”
  郑忠信破口大骂,从皇太极祖宗福满骂起,一直骂到多尔衮本人,甚么背明叛君,戮兄弑母,尽拣难听的言语,骂得痛快淋漓。努尔哈赤、皇太极总算一世枭雄,全给他比作了禽兽之辈。多尔衮脸色一阵发青,一阵发白,终于再也忍受不住,大声喝令乱刀砍杀。郑忠信哈哈大笑,坦然受刀,骂声不绝。直至咽下最后一口气,仍是面南昂首挺立,不曾摇晃一下。
  多尔衮叹息不已,令人于江北择地厚葬之。后五十余年,有盗发其冢者,犹见须发怒张,瞋目若生云。 
 
 
 
  
 卷四明谟谐弼襄一人 三十一回 多尔衮借刀杀人 朝鲜国趁火打劫
 
  当夜桓震在城中听得江对岸喊杀之声大作,火光冲天,将夜空映得血红,便知定是郑忠信终于不听自己劝说,硬是过江踏营去了。他不明敌情,不敢轻举妄动,一面令密切哨探江北动向,一面分派人手加强戒备,亲自带了黄得功等人登上城头眺望。
  这一夜扰攘过去,多尔衮却并未趁势渡江攻城,而是尽弃营寨,顷刻之间撤了个干干净净。天明之后,桓震数次接到马报,都说虏营之中一片寂静,甚至于连往来巡查的士兵也瞧不见,不由得顿足道:“可恨,可恨,错失良机了!”提起手来,啪啪给了自己两个耳光。黄得功瞧他追悔莫及的样子,不解道:“昨夜大人措置,并无错处,何以如此自责?”桓震只是摇头,彭羽在旁道:“那多尔衮若是军力足以与我抗衡,昨夜郑老将军踏营,大可以留一条生路,让朝鲜乱兵逃过江来,却令鞑子裹挟其中,混入城来破门,他却为什么不这么办?无他,只是兵力埋伏郑老将军或者有余,以之攻取义州则不足也!”
  只听桓震铁青着脸道:“后金大军不在此处,那么却在哪里?”黄得功瞪大了眼睛,彭羽缓缓摇头。桓震捏紧了佩刀的刀柄,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思考,若说多尔衮这一支是疑兵,那么正兵的目的何在?取广宁么?广宁有祖大寿驻守,料想皇太极不会那么莽撞去打;可是除却广宁之外,他再也想不到皇太极还能攻打何处。总不成故伎重施,学上次一样直接奔袭北京罢?想想也太过不可思议了。而且昨夜一战,多尔衮只不过引郑忠信千余朝鲜兵马中伏,辽兵仍是毫无损伤,他为什么要骤然撤营而去?难道是恐怕真实的军力暴露?可是这么一走,任是傻子也能想得出他实际上并没多少兵在手,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忽然之间脑中电光一闪,不由大叫起来,只听彭羽也同声叫道:“原来如此!”两人目光一触,都道:“你先说。”彭羽当仁不让,道:“多尔衮使的是借刀杀人之计!”桓震点头道:“妙才与我所见一般,郑忠信莽撞踏营,身死师丧,我军却只在城头观望,朝王得知之后,必定归咎于我。”黄得功急道:“昨夜形势,不得不然,大人并没做错!”桓震微微一笑,道:“我错不错并不打紧,只要朝王心里觉得我错,那就足够。多尔衮只要我两国之间相互猜疑,我军远在异国他乡,处处都要仰赖土著居民,若是整个朝鲜国上上下下都将我等当作敌人,你说我们还呆得下去么?”
  正说话间,一个亲兵过来禀报,说府尹申景珍来见,要与大人商议战守事宜。桓震对彭羽道:“我料申府此来,必定不怀好意,妙才自己小心。”黄得功脸色大变,招呼随行的亲兵全都拔刀,环在两人周围。
  申景珍走上城来,倨不为礼,只是躬身长揖。桓震开口道:“郑老将军壮烈殉国,忠义可嘉,本抚深深敬佩。”申景珍冷笑道:“贵抚此刻说这话,难道不觉太晚了?”厉声指着桓震道:“昨夜郑元帅身陷危难,贵抚为何坐地观望,拥兵不救?”桓震摇头道:“郑老将军尽率本部而去,本抚若再出战,谁来保守义州?”申景珍怒道:“我军一丧,虏兵便即撤走,难道不是早与你约好了的?”桓震毫不动容,正色道:“大明与鞑子的仇恨,比起你朝鲜国与鞑子的过节来十倍不止。若说桓震勾通鞑子,图谋尔邦土地,那真是天大的笑话!”语声一转,道:“鞑子此次用兵极怪,我也猜不透其中蹊跷。但本抚却能对天发誓,只要朝鲜与我大明同心协力,对抗鞑子,本抚绝不会做出半点危害贵国的勾当。贵府信也罢,不信也罢,桓震言尽于此。若是贵府不愿我军助守义州,那么明日一早,辽兵便自撤出。不过撤兵之后,贵府能不能有本事守得住,本抚便不过问了。”
  申景珍脸色忽青忽白,他明白郑忠信既已战死,靠自己与义州原本的少许驻军,是绝对抗不住鞑子的。辽兵在此,好歹还多了些指望,若是将桓震赶走,鞑子再来之日,恐怕就是义州陷落之时。可是昨夜之事,分明让他不能不疑心桓震居心叵测,再要与他合作下去,将来出了甚么事情,自己却也难逃干系。左是死,右也是死,申景珍一时间没了主意。
  就在这时,一个朝鲜小吏急匆匆的跑来,说是李昉奉了王旨,正在南门叫城,申景珍大喜,朝王既有旨来,那就遵旨办理便是,再也不用他挑这副担子。连忙令开了城门,放李昉进来。
  桓震心中七上八下,这次战役之中,明军是在异国他乡作战,若得不到朝鲜的支持,便失了地利人和,无论如何没有胜算的。虽说朝鲜历来是明朝藩属,眼下两国更有唇齿相依之势,明军若败,义州亦必为后金所据,可是也难保李琮不会为了讨好皇太极出卖自己。脸上不动声色,心下却是忐忑不安地随着申景珍去见李昉,申景珍率领义州朝官跪下接诏,桓震等人并不是朝鲜臣子,只是肃立一旁静听而已。
  朝王的诏书却大出桓震意料,原本以为就算朝鲜心向大明,也不敢明着帮助他与皇太极作对,可是瞧那诏书的语气,竟是要与后金宣战了一般,诏中更说,以李贵代郑忠信为副元帅,召诸路兵齐聚义州,抵抗胡虏大军。眼下明金双方正在对峙之际,明军优势并不明显,一向周旋于两国之间的朝鲜,忽然却做出这种立场鲜明的表示,岂不教人惊讶?疑疑惑惑地听罢了宣诏,便上去与李昉招呼,问道:“李老大人此次回汉城,贵国国王可有何话分付?”李昉瞧了申景珍一眼,似乎有些犹豫,终于还是摇头道:“并没别话,只是令老臣尽心用命,辅佐院君而已。”桓震瞧他神色,已经明白八分,当下也不追究,只问他李贵何时赴义州主持军务。毕竟义州是朝鲜地方,李贵是朝鲜王室,他若来了,自己便不能如眼下这般专擅。
  好容易挨到晚间,桓震瞧瞧天色黑透,便叫了黄得功,两人悄没声地摸去李昉居处。李昉却正在那里等候,一见桓震来,当即笑道:“老夫候贵抚多时了。”桓震奇道:“李老大人何以知我必来?”李昉微微一笑,道:“大人欲平胡虏,便非来不可。”桓震叹服道:“果然姜是老的辣。也罢,桓某今日毫不隐瞒,老大人问甚么,我便说甚么。只不过我心中也有些疑惑,要请老大人为我解一解。”李昉点了点头,问道:“老夫只有一句话:贵抚是只求灭虏呢,还是意欲连我朝鲜一同吞并?”
  桓震大笑起来,道:“吞并?我吞得下么?”肃然道:“鞑子侵占我大明国土,杀戮我大明人民,自桓某以下十数万官兵,无不痛恨刻骨,誓欲灭之后快。至于贵国,与大明原就是友好之邦,只要不助纣为虐,帮那皇太极与我为难,我又何必自寻事端?况且有朝鲜在此钳制,鞑子便不敢轻易西向,桓某不是呆子,为何要自毁长城?”话头一转,道:“但我军灭虏之心,矢志不移,不论什么人,也挡不住的。贵国以往受鞑子逼迫,种种往事便不必说了,以后再要如此,我大明便将尔国当作鞑子同伙一般看待。”
  李昉注目瞧着他,面色瞬间变了数变,似乎心中正在来回打量,盘算桓震所说的究竟是否实话。良久,轻叹一声,道:“桓大人有甚么话,可以问老夫了。”桓震知道他已经信了自己一多半,当下道:“我有一事不解:贵国向来骑墙,为何此次竟与皇太极决裂?”李昉叹道:“老夫与延平院君一同下了一个赌注,若是赌赢了,朝鲜国往后可保平安;若赌输了,吾其披发左衽矣!”桓震心中一动,脱口道:“你赌我……”李昉点了点头,起身道:“朝鲜国小兵弱,老夫早已看出,一旦明为金克,不久之后必定轮到朝鲜。大明是天朝正朔,敝国虽然列为属国,始终并无怨言。若彼夷狄禽兽之属,岂可北面事之,辱我社稷宗庙哉?与其将来臣事胡虏,祖宗蒙羞,不如此刻破釜沉舟,与之一搏,胜固欣然,败亦无愧矣。”
  桓震转转眼珠,笑道:“恐怕不止如此罢?老大人恕某无礼,大人赌的不是社稷宗庙,而是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某猜得对不对?”李昉神色微变,不由自主地倒退半步,强笑道:“老夫不明白大人的意思。”桓震哈哈大笑,道:“那又何必讳言?贵国此刻附胡,胡虏必胜,甚至于连本抚都可能丧命于此。此之谓锦上添花也。若助我抗击鞑子,不单救了桓某一命,救了义州四千辽东将士,更是保住了贵国北方门户,此之谓雪中送炭也。锦上添花,着锦者未必感激;雪中送炭,受炭人必定图报。是不是?”李昉心事全给他说中,不得不点了点头。桓震按他入座,道:“李大人此次来,恐怕不是宣诏那么简单的罢?贵国王有甚么条件,且尽管开出来,你我既为盟友,还有何事不可商量的?”
  李昉道:“既然如此,大人请看。”从怀中取出一束白绫,双手递过。桓震恭恭敬敬的接了,展开来看时,却是朝王李琮的亲笔密信,信中说道,椴岛毛文龙不但私入朝鲜境内挖参,而且每每向朝鲜索要粮食,朝鲜国小财弱,供给不敷,实难维持。况且椴岛本来就是朝鲜地方,请桓震将东江一镇撤出。桓震明白这是朝鲜帮助自己度过眼前这一关的条件,倘若不答应,就要腹背受敌。那不是雪中送炭,却是十足十的趁火打劫了。但要自己放弃皮岛,且不说毛文龙是否乖乖听从调动,往后从辽东本镇到朝鲜之间的水路交通可就断绝了,原本与金州足为犄角、楔在鞑子后方的一颗钉子也就给拔了去。这一来损失不可谓不小,一时不由得有些犹豫起来。
  李昉在旁道:“老夫临行之时,王上再三叮嘱,务必将此信交与大人亲启,请大人体谅我小国难处,敝国受毛帅之苦多年,大人若不肯作主,小国无法,只能另辟他途了。”桓震心中一沉,他说的另辟他途,分明是拿帮助鞑子来要挟自己。却听李昉又道:“延平院君自汉城押一万兵及粮草若干起程,大约十数日便至义州。”
  咬了咬牙,终于下定决心,皮岛虽然要紧,可是度过目前的危机更加重要。形势所迫,不得不权且答应,往后再作打算不迟。想了一想,道:“事到如今,不由得本抚不允。只是兵事方急,不知大人可容事定后从容措置?”李昉点头道:“那个自然。”两人击掌为誓,相约如有相负,神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