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海经-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时间。

    自从发生了那件事以后我便也很讨厌在海上漂泊了,人的生命实在太渺小了。每每坐在船头我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生命脆弱得不知什么时候就被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带走了,甚至不给你一点先兆。

    “我真的能战胜海若吗?”我曾经无数次的这样问过自己,虽然师父说过只要练成九天大法那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但是如今面对着这一望无边的大海我又疑惑了,如果说海若真的是这海的化身我更本没战就已经输了,我更加没有资格谈什么报仇了。海浪拍打着船身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好似一个母亲抚摸着自己的婴儿一般,但是谁有知道她什么时候会发起火将这艘船吞没在自己的最深处呢?

    爽朗的海风吹来让我想起了很多以前的父亲对我说过的东西。“人的生命啊,就像那大风中的蜡烛一样脆弱。所以人们为了生存才不断的进取,你别看现在科技好像很发达的样子,也别以为那些所谓的人定胜天之类的话。不错,现在的科技确实很进步了,但是充其量也不过是在我们这蜡烛外面加上罩子。一层不够两层,两层不够三层……但是如果遇上了飓风,人类又能做什么呢?还不是只有等死。所以我们现在没死真是上天的恩赐了,更加应该珍惜活着的时光,不是吗?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就降临了。”父亲如是说。

    相对于母亲信奉的诸如什么“生命承可贵,爱情价更高”之类的人生观我还是觉得父亲说得更为现实,也更为残酷。

    原来人类的发展史不过是人类挣扎着活下去的历史啊!古代的人们对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的敬畏,比如大海。就拿我身边比较熟悉的王华夏来说吧,他一直坚信在海底有一个海底文明,并且乐此不疲的在这个研究上耗费了大量的金钱。以前我总认为他是科幻小说看多了,不过现在我也相信这些东西是存在的了。因为毕竟在我身上已经发生了这许多难以想象的事,还有什么都西是我不能接受的呢?

    王华夏总是认为无风不起浪,一切科幻和神话都是有依据的,如凡尔纳大师的经典《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海底两万里》。他说这不仅只表现了人类对大海的探索精神和美好愿望,更加说明了凡尔纳是个天才科学家曾经也和他一样做过海底文明的研究。至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更是被他说成了失落文明的彻底研究文献,连针对这方面的书都出了好几本了。

    今天坐在海上干脆说一说海的故事吧。首先众所周知的海是生命的起源地,从古至今海一直为人们所敬畏的,人们认为其神秘,博大,浩瀚……

    中国古代认为海上有众多仙山是仙人活动的地方,西方则以为海的尽头也就是世界的尽头了,他们认为世界其实就只有一块所谓的中土大陆,周围都是海。

    白居易诗云“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俄国那个文学的始祖的《致大海》,“再见了,奔放不羁的元素!

    你碧蓝的波浪在我面前最后一次地翻腾起伏,你的高傲的美闪闪耀眼。

    像是友人的哀伤的怨诉,像是他分手时的声声召唤,你忧郁的喧响,你的急呼,最后一次在我耳边回旋。

    我的心灵所向往的地方!

    多少次在你的岸边漫步,我独自静静地沉思,彷徨,为夙愿难偿而满怀愁苦!

    我多么爱你的余音缭绕,那低沉的音调,深渊之声,还有你黄昏时分的寂寥,和你那变幻莫测的激情。

    打鱼人的温顺的风帆,全凭着你的意旨保护,大胆地掠过你波涛的峰峦,而当你怒气冲冲,难以制服,就会沉没多少渔船。

    呵,我怎能抛开不顾你孤寂的岿然不动的海岸,我满怀欣喜向你祝福:

    愿我诗情的滚滚巨澜穿越你的波峰浪谷!

    你期待,你召唤——我却被束缚;

    我心灵的挣扎也是枉然;

    为那强烈的激情所迷惑,我只得停留在你的岸边……

    惋惜什么呢?如今哪儿是我热烈向往、无牵无挂的道路?

    在你的浩瀚中有一个处所能使我沉睡的心灵复苏。

    一面峭壁,一座光荣的坟茔……

    在那儿,多少珍贵的思念沉浸在无限凄凉的梦境;

    拿破仑就是在那儿长眠。

    他在那儿的苦难中安息。

    紧跟他身后,另一个天下,像滚滚雷霆,离我们飞驰而去,我们思想的另一位主宰。

    他长逝了,自由失声哭泣,他给世界留下了自己的桂冠。

    汹涌奔腾吧,掀起狂风暴雨:

    大海呵,他生前曾把你礼赞!

    你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他身上凝结着你的精神,像你一样,磅礴、忧郁、深远,像你一样,顽强而又坚韧。

    大海呵,世界一片虚空……

    现在你要把我引向和处?

    人间都处都是相同的命运;

    哪儿有幸福,哪儿就有人占有,不是教育,就是暴君。

    再见吧,大海!你的雄伟壮丽,我将深深地铭记在心;

    你那薄暮时分的絮语,我将久久地久久地聆听。

    你的形象充满了我的心坎,向着丛林和静谧的蛮荒,我将带走你的岩石、你的港湾,你的声浪,你的水影波光。”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好象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象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地愿望而苦恼心伤!

    我多么热爱你的回音,热爱你阴沉的声调,你的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

    渔夫们的温顺的风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护,在波涛之间勇敢地飞航;

    但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地船只就会覆亡。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你等待着,你召唤着……而我却被束缚住;

    我的心灵的挣扎完全归于枉然:

    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

    有什么好怜惜呢?

    现在哪儿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在那儿,他长眠在苦难之中。

    而紧跟他之后,正像风暴的喧响一样,另一个天才,又飞离我们而去,他是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个君主。

    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

    阴恶的天气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

    哦,大海呀,是他曾经将你歌唱。

    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

    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深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我将长久地,长久地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西方主要国家大多为海洋民族,它们的民族兴衰,时代更替,都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海洋锻造着海洋民族的精神品格,海洋精神深深地植根于西方的历史文化。在西方文学史上,古往今来一大批作家与诗人有着挥之不去的海洋情结,他们留下的海洋文学作品,成为我们研究人类海洋文化、研究海洋人文精神的宝贵遗产。海,在西方文学史上,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形象,人类对它怀有不同的情感,给它注入了不同的理念,对它持有不同的态度,从而也显示出不同的人文精神。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在古代希腊人的观念里,海是令人敬畏的,它蕴含着极大的破坏力,神话中的海神就是个暴躁易怒,心胸狭小,爱报复的家伙。这种形象反映了古代海洋民族生之艰难,以及对海的怨怼。在稍后的古希腊文学中,大海仍是有着变幻无常的风暴和巨大的破坏力的形象,如诗人阿尔凯奥斯(?——570)在《海上风暴》中所写的那样。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那些迷惑人心的、变人为猪的、吃人的妖魔,实际上就是诡谲多变、凶险四伏的大海的形象化。它们使俄底修斯失去了所有的战士,饱受磨难。对大海的这种认知一直伴随着人类走进现代文明。然而,也正是从古希腊开始,人类就试图认识大海,驾驭大海,并对此充满信心。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阿尔凯奥斯写道:

    前浪过去了,后浪又涌来,我们必须拼命地挣扎。

    快把船墙堵严,驶进一个安全港。

    我们千万不要张皇失措,前面还有一场大的斗争在等着。

    前面吃过的苦头不要忘,这回咱们一定要把好汉当。

    俄底修斯凭着过人的智慧和意志力量挣脱羁绊,冲破险阻,回到了故乡。这表现了人类在大海面前的某种自信。

    拜伦在《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1890——1917)第四章中写道:“我一直爱你,大海!在少年时期,/我爱好的游戏就是投进你的怀抱……”在他的笔下,大海威严、有力、粗犷,那是“波浪滔天的地方”,有着“剧烈的风暴”。这样的大海,部分是“拜伦式的英雄”的精神投射,他们的孤傲、勇敢、他们对专制暴政的愤怒、反叛,都与海洋精神溶为一体。《海盗》(1814)中的康拉德就是这样一位英雄的典型。在拜伦笔下,大海的纯净、优美、自由,也与所谓的文明社会相对立,成为“拜伦式的英雄”的精神家园:

    在暗蓝色的海上,海水在欢快地泼溅,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的思想不受限,……

    我们过着粗犷的生涯,在风暴动荡里,从劳作到休息,什么样的日子都有乐趣。

    其实海有有其神秘、奇妙、瑰丽的一面,比如丹麦作家安徒生名著《海的女儿》中海之魂幻化成了一位美丽、善良、热情而沉静的少女,她为爱情而毁了自己的自然形体,终日忍受痛苦,而交流的障碍却注定了她悲剧的结局。

    同样的我倒是真的见过现实中的海的女儿,而且似乎结局也是个悲剧。说来真是讽刺,不知是因为安徒生知道了我和海喻的事才有了这么悲壮的爱情挽歌,还是因为我看了他的故事才在潜意识中埋下了注定悲剧的种子,反正这个故事的结尾是王子离开了他心爱的公主,但是王子和公主都坚信他们彼此能再见到对方,不管现实如何……

    “到了,到了……”水手们兴奋的叫喊着。

    这预示着经过不知多少天的航行,终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巴比伦。在这里我和雨馨将开始新的冒险旅程。

云游山海篇 第十二章 爱在西元前

    我放眼望去整个波斯湾都被这来来往往的船只所覆盖,真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异常壮观啊。我眼看着海岸一点点的靠近心中不知怎的竟有说不出的兴奋。难道我也一直在期待着这个传说中的文明发源地?期待着这个陌生而有似乎应该熟悉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期待着这个巴比伦?

    “好了,船就到这。你们下去吧。”身后的水手吼道。

    “什么?”我转过头去不解的问。

    “咱们暂时不会家了,还有点货物要运到其他地方去卖,为了避免触景生情我们决定不靠岸了。”

    “那我们怎么办?”我问。

    “当然是老规矩了。刚才不是告诉你了吗?兄弟们!”说罢众位水手不怀好意的看着我和雨馨。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已经被扔到海里了。雨馨还好似乎早有准备竟先我一步使出飞剑术停在了空中,而我则径直被投入大海之中。待我游上来的时候那船竟调转方向飞快的驶走了。

    “妈的,当初要是这个速度咱们也不至于现在才到巴比伦啊。这群人真是的,杀章鱼的时候不见这么强悍。还把我丢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9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