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民党将帅名录-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达成“何梅协定”。1935年4月被授为特级上将。同年10月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共”总司令部,自兼总司令,令张学良代行总司令职指挥进攻西北红军。1936年6~9月,以军事威胁和政治拉拢等手段;平息了陈济棠、李宗仁等要求抗日反蒋的“两广事变”。12月初亲赴西安督促“剿共”。12月12日在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中被扣留。经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参加谈判和调解,被迫接受联共抗日条件后返回南京。次年2月中旬召开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和平统一、扩大民主等项原则,实际上接受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政策。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于7月17日在庐山发表谈话,确定准备对日抗战的方针。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直接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指示国民政府外交部于8月14日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22日以军事委员会名义发表中国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2日改称第18集团军)的命令。9月22日,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的谈话。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宣告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战争初期,主持制定了对日军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在军事委员会下划分若干战区,自任陆海空军大元帅,并一度兼任第一、第三、第五、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进攻;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太原、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由于敌强我弱,加上又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致使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大片国土相继沦陷。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政策,除在南昌、长沙、常德等地与日军继续进行一些会战外,接连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尤其是1941年1月派国民党军突然包围袭击按照国共两党协议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酿成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严重削弱了抗日力量。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日正式宣战。次年1月被同盟军推举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随即派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支援英国盟军对日军作战。1943年8月当选为国民政府主席(按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为陆海空军大元帅)兼任行政院院长。由于蒋消极避战、指挥不力,导致1944年豫湘桂作战失败。侵华日军在中国军民全面反攻及苏联军队和英、美军打击下即将宣布无条件投降时,蒋于1945年8月11日命令解放区人民军队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日、伪军擅自行动;其嫡系部队要加紧作战,勿稍松懈;日、伪军切实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抗拒人民军队受降,妄图独占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抗战胜利后,坚持内战、独裁政策。在依靠美国支持、援助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为欺骗人民,掩护备战活动,并诱使共产党交出军队;于1945年8月三次电邀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蒋旋即发布进攻解放区的密令,督饬国民党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加紧全面内战准备。1946年1月国共双方达成停战协定。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和停战协定;集中160万正规军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挑起新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在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反击下;8个月内被歼71万人。遂于1947年3月改为向陕北、山东两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均被粉碎。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蒋被迫于1948年1月和8月相继实行分区防御和重点防御。同年4月,在其操纵的“国民大会”上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从1948年9月起;在东北、徐(州)淮(河)、平津等战场;国民党军主力被歼,反共内战遭到决定性失败;蒋被迫于1949年1月宣告“引退”;以副总统李宗仁代理其总统职务;但仍进行幕后指挥。4月拒绝接受国共双方代表谈判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人民解放军乘胜进军;突破长江天堑,占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挺进华南、西南,蒋于12月败走台湾。1950年3月在台湾正式宣布复行“总统”职权后;四次连任“总统”;同时兼任“国家安全会议”主席;继续担任国民党总裁等职。1954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企图利用美国军事援助维护台湾“安全”。鼓吹“反攻大陆”、“反共复国”,多次派遣武装特务窜扰大陆,均被歼灭。然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蒋介石一生重视控制军队,认为有军则有权,有军就有党,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在军队建设上,强调精神建军,重视军官培养,注意吸收外国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发展空、海军和机械化部队。在作战指导上;强调以“变”制敌,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军事与政治等手段并用;对弱敌采取速战速决方针,对强敌实行持久消耗战略。其军事论述散见于各个时期的讲话、文电,集中反映在台湾出版的蒋介石全集、《嘉言总辑》和《领袖军事思想》等主要著作里(见蒋介石的军事思想)。蒋介石的军事思想,杂糅了外国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军事思想,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刻烙印。
白崇禧
1893。3。18~1966。 12。2 民国时期军事家,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健生。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回族。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1922年任桂军连长、营长、统领。1923年被孙中山任命为广西讨贼军参谋长。1924年任定桂讨贼军前敌总指挥兼参谋长,提出先攻陆荣廷后击沈鸿英之策得手,于1925年结束旧桂系军阀对广西的统治,成为新桂系首领之一。1926年3月两广统一;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参谋长。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在攻取南昌之际,奉命指挥2个师、1个旅,于滁槎附近追歼孙传芳3个军1。5万余人。1927年1月任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部以佯动手段占领杭州。3月兼任上海警备司令,积极参与策划和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8月,果断参与指挥;击败占领南京城郊龙潭车站的孙传芳军。10月任西征军第3路前敌总指挥;于1928年初击败由湖北退集湖南的唐生智部;将其收编为4个军。5月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扩张了桂系势力。蒋桂战争中失败后逃往越南。1930年在蒋冯阎战争中参加反蒋军第1方面军;出兵湖南被击败。1932年4月任广西绥靖公署副主任兼民团司令,提出并实行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三寓”政策;得李宗仁支持;巩固了广西势力地盘。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对日作战计划。太原失守后;鉴于武器装备敌强我弱;以正规战与敌硬拼难以持久;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作战指导思想;为蒋介石所采纳;故在国民党军队中素有“小诸葛”之称。1938年7月代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参与指挥武汉保卫战。12月任桂林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三、第四、第九战区对日军作战。1939年底至翌年初指挥桂南会战,在昆仑关战役中,取得了抗战以来首次攻坚战的胜利。此后主持编写《游击战纲要》一书,认为游击战是长期抗战;消耗敌人;争取主动地位之战法。1945年10月晋陆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胜利后;编著了《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认为科技日新,战术日异,军事训练内容由战场需要而决定;应融讲堂、操场、战场三者于一体。1946年5月任国防部部长;积极执行蒋介石反人民的内战政策。1948年5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华中“剿总”总司令。在国民党大势已去情况下,1949年初仍主张与共产党划江而治。4月任华中军政长官;指挥20余万兵力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华中南,所部在解放军发动的衡宝战役、广西战役中被歼。9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2月由海南岛去台湾。
陈 诚
1898。1。4~1965。3。5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辞修。浙江青田人。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后在浙军、 粤军中任 排、连长。1924年入黄埔军校,历任特别官佐、炮兵营连长、营长等职。先后参加两次东征陈炯明和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第21师团长。1927年4月任第21师师长。 1928年7月任第11师副师 长,次年率第11师参加蒋桂、蒋唐(生智)等战争,竭力为蒋介石效命。1930年在蒋冯阎战争中,任蒋军第2军副军长;率第11师解曲阜之围与抢占济南有功,升任第18军军长。1931年5月任追击军第2路总指挥,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企图寻红军主力决战未遂。1933年2月任赣粤闽边区“剿共”军中路总指挥,率11个师参加第四次“围剿”遭惨败,被歼灭近3个师。7月任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共”军军官训练团团长,分期训练中下级军官,以后,蒋介石多次在庐山等地举办训练团;陈均充任副团长或教育长。(见庐山军官训练团)陈严于治军,强调“精神教育”;有实干家与战术家之称,深受蒋介石宠信。9月任北路“剿共”军前敌总指挥兼第3路军总指挥,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采用步步为营、逐段推进战法,占领江西广昌、石城、瑞金等重镇。1936年3月任“剿共”第1路总指挥,率部入山西,阻止红军东进抗日。5月任晋陕绥宁四省边区“剿共”总指挥;进攻陕北红军。6月,李宗仁、陈济棠反蒋;遂离晋率重兵进驻衡阳;威慑李、陈。西安事变后,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屯兵渭南;改编了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抗日战争期间;主张抗日,先后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武汉卫戍总司令、第九、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和军政部长等职;指挥所部参加淞沪、武汉、宜昌诸战役。1946年5月任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力主内战,妄称在3至6个月内消灭人民解放军主力,协助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被挫败。1947年2月晋陆军一级上将。8月兼任东北行辕主任;妄图集中14个军的优势兵力与东北民主联军决战,又遭失败。1948年5月被免职;10月去台湾。历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台湾当局“行政院”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等职。
程 潜
(18821968) 程潜,字颂云。陆军上将,老同盟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担任过北伐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军委会参谋总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主席等高级职务。1949年8月,同陈明仁一道在长沙率部起义。
杜聿明
(1904。11。28~1981。5。7)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光亭。陕西米脂人。1924年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1937年5月;首任装甲兵团团长。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7月任第200师师长。翌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获昆仑关大捷。1942年3月任中国远征军第1路副司令长官,率部参加滇缅路作战。1943年1月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1945年2月晋陆军中将。10月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指挥所部进攻东北解放区。1948年8月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0月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旋回徐州任原职。1949年1月在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淮海战役中被俘,所部被歼。1959年12月获特赦。后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冯玉祥
1882。11。6~1948。 9。1 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原名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人。少时家贫,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投淮军当兵。1902年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发动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革职递解保定。1914年7月任陆军第7师第14旅旅长,率部在河南、陕西一带参加镇压白朗起义军。9月任陆军第16混成旅旅长。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与护国军作战,暗中与蔡锷联络,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长职。7月率旧部参加讨伐张勋辫子军有功;复任第16混成旅旅长。1918年2月奉命率部南下攻打护法军,在湖北武穴(今属广济)通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