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年功罪-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赞普(吐蕃)地位平等;二是帝王妃嫔众多,乃至数不胜数,不像欧洲国家基本上是一王一后制,在西语中,〃后〃与〃女王〃是一个词,亦足见其地位和影响。中国皇帝纳外藩、异族公主为妃,政治意义大为逊于先秦时代和欧洲的王室间通婚。
汉朝首创和亲外交,著名的有〃昭君出塞〃。但汉代〃和亲〃一词,原意并不指宫廷皇室之间的政治婚姻,而是说两国和睦亲善。王室间的娶嫁,也都不提〃和亲〃。如昭君出塞嫁呼韩邪单于,当时也只说是〃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所以汉匈两国经常〃和亲〃,〃求和亲〃、〃约和亲〃与〃不许和亲〃,大都不牵扯王室的婚嫁,并不是〃求婚〃、〃约婚〃和〃不许以婚〃的同义。和亲是和亲,通婚是通婚,完全两码事。至于通婚所实际起到的和亲作用,也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直至唐代,〃和亲〃才用作并专指对外国王室的通婚。现在通常把历代的这种政治联姻,都说成和亲,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先弄清楚,以前并不这么说。
昭君王嫱只是汉元帝的宫女,不是公主,更不是皇帝的女儿,与汉室无血缘关系。元帝不过将自己多得平时都见不着面的女人,转送一个给匈奴呼韩邪单于而已,与越王勾践送西施给吴王夫差相比,基本不脱〃量中华之美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路数。而王昭君也因此与西施、貂婵、杨贵妃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除了杨贵妃,其余三个故事的背景都是送美女给对手,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说的好听是施美人计,不好听是性贿赂。有人以为,昭君自愿出塞和亲以前,元帝并不知道她是绝色美女,等见了面才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本意并不是以美色和亲。这讲不过去。皇家宫女即使并非绝色,也都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挑选,起码是妙龄佳丽。元帝的本意就是送美人,只不过没料到她是绝美,属于自己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人家自愿要走成了〃别人的老婆〃才感觉珍贵。
真正意义上的〃和亲〃,应是实实在在送自己的公主出嫁。公主的身份地位高贵,却不一定是美人。中国古代成千上万个公主,还没听说哪个长得特别漂亮的。大概是人一有了权势,就不大用心往美好的方向长了。公主和亲的价值,不在美色在结亲,即你我成了〃一家人〃。无论如何,公主总可以在异邦为自己娘家多说几句好话,彼此之间少打几仗。像昭君那样算什么呢,在丈夫面前替前夫讲好话?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汉代也曾远嫁过公主到国外,最早是刘邦以宗室长公主嫁匈奴单于为妻。武帝时又先后将两位公主嫁给西域乌孙国王(昆弥)。约公元前110105年间(元封中),以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国王昆莫。这件事由第一个走通西域的汉使张骞引起,他向汉武帝建言:〃蛮夷恋故地,又贪汉物,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汉遣公主为夫人,结昆弟,其势宜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汉武帝倒是同意了,乌孙王却未能决,他不知汉朝有多大,冒冒失失与汉结为兄弟之邦,得罪了草原霸主匈奴怎么办?便邀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诸国遣使共数十人来汉,才〃知其广大〃,〃西北国始通于汉〃。其后,乌孙竟与汉结婚。
匈奴听到消息很愤怒,要出兵来打,昆莫赶紧又娶匈奴公主为左夫人,而以江都公主为右夫人。这一下匈奴的右臂虽断,汉朝的左臂也断了,张骞想是始料未及。昆莫年老,言语不通,江都公主悲愁赋歌:〃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昆莫想要公主嫁给他的孙子、储君岑辄,公主不肯,告武帝。武帝正要联乌孙共〃灭胡〃,即〃灭匈奴〃,乃批示〃从其国俗〃,也就是儿子、孙子可以娶庶母、庶祖母。公主便改嫁岑辄,生一女,去世。大凡会写诗的公主,都不容易活得长。
岑辄即位为国王,又娶汉朝楚王刘戊之女解忧为右夫人,同时另娶匈奴公主为左夫人。岑辄死,其堂弟翁归靡即位为国王,继娶公主解忧,生元贵靡等三男两女。翁归靡也娶了匈奴公主,生子乌就屠。乌孙国王好像都学了断人左右臂膀术,一碗水总是端得很平。翁归靡死,岑辄之子泥靡即位为国王,公主解忧又嫁泥靡,生一男鸱靡。乌就屠袭杀泥靡,经过一番较量、交涉,乌孙国一分为二:汉公主解忧之长子元贵靡任大国王,户六万余;匈奴公主之子乌就屠任小国王,户四万余。解忧还有一个儿子做了莎车王,一个儿子为左大将,一个女儿嫁给龟兹国王。元贵靡与鸱靡死后,解忧公主申请回国:〃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于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回到长安。此时公主年已七十,在西域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共嫁两代三任国王,可谓历尽沧桑。史家认为,她为国家作出了坚苦卓绝的牺牲。解忧归汉后,又过了十八年,才有昭君出塞的故事。
现在的许多历史书,包括《中国历史大辞典》,都将细君说成是细君公主,解忧说成是解忧公主,仿佛细君和解忧是她们的封号,这是不准确的。细君、解忧只是她们的名,而她们的公主没有特别为之封号,在这种情况下,就应以其父亲的封邑为号。细君的父亲是江都王,所以她就叫江都公主;解忧的父亲是楚王,所以她就叫楚公主。正如我们一般不把汉武帝刘彻,叫成〃刘彻皇帝〃一样。
南北朝时,北朝皇室本是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他们与异邦王室之间的通婚,就不象汉公主远嫁时那样悲壮和形单影只。北魏分裂后,东西两魏争相拉拢柔然以打击对方。东魏以宗室女为公主嫁柔然头兵可汗,西魏也以宗女为公主嫁柔然可汗的弟弟塔寒,自己又纳柔然可汗之女为后,而柔然可汗也将另一女嫁给东魏权臣、北齐的实际建立者高欢。突厥突然崛起,西魏又嫁长乐公主给突厥伊利可汗。北周也迎娶突厥之女为后,还嫁一位千金公主给突厥可汗。隋文帝代周,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赐杨姓,收编入籍如同己女,后来听说她写了一首怨诗,便使反间计让可汗将她杀了。隋朝也先后有宗室女安义、义成两公主嫁给突厥启民可汗,淮南公主嫁给突厥突利可汗,光化公主嫁给吐谷浑世伏可汗,信义公主嫁给西突厥处罗可汗,及华容公主嫁给高昌王伯雅。
大义公主一首怨诗,竟招来杀身之祸。现在读,也不过有些忧感伤情,恨时怀国罢了。隋文帝平陈,统一南北,将陈朝后主陈叔宝的一架屏风赐大义公主。公主不但无半点谢恩与喜悦,反而将〃怨诗〃直接题在屏风上: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唯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不料大义公主的怨望感恨,有朝一日也会落到隋朝公主的头上。所谓〃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隋亡后,远嫁异邦的公主也就如同大义公主,乃至不如大义公主了。至少北周和平禅位于隋,而隋却是被暴力推翻的。隋宗室女义成公主,于公元599年(开皇十九年)嫁给突厥启民可汗,使得隋朝在突厥心目中的地位大增。启民可汗曾上表炀帝,希望改民族服装为汉装;给北幸的炀帝敬酒,〃跪伏甚恭〃。炀帝大悦赋诗,自认比汉朝天子〃空上单于台〃更为威风。启民可汗死,义成公主又先后改嫁他的儿子:始毕、处罗、颉利三位可汗。始毕可汗与隋朝翻脸,曾围炀帝于燕门,还与北方各地反隋势力结交,一点也不顾及义成公主的关系。唐朝立国,义成公主数请颉利可汗出兵攻唐,为隋朝报仇。公元626年,颉利可汗率兵深入长安附近,刚即位为帝的唐太宗与之结盟。四年后,唐将李靖大破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义成公主被杀,突厥国(史称东突厥前汗国)亡。正是这一年,唐太宗为四方各夷尊为〃天可汗〃。
远嫁外国的公主之众多,其对历史影响之深远,当然莫过于唐朝。而〃和亲〃用作两国间王室通婚的专词,也自唐代始。唐人陈陶《陇西行》:〃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承担过和亲重任的唐朝公主、准公主,有哪些呢
太宗朝
640年,弘化公主嫁吐谷浑国王诺曷钵(宗室女)
641年,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宗室女)
高宗朝
664年,金城县主嫁吐谷浑王子苏度摸末(会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
664年,金明县主嫁吐谷浑王子闼卢摸末
中宗朝
709年,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迟德松赞(雍王李守礼女)
玄宗朝
715年,固安公主嫁奚王李大(酉甫)(宗室出女辛氏)
717年,永乐公主嫁契丹首领李失活(东平王外孙女杨氏)
722年,燕郡公主嫁契丹王李郁于(宗室出女慕容氏)
726年,东华公主嫁契丹王李邵固(玄宗侄甥女陈氏)
726年,东光公主嫁奚王李鲁苏(成安公主女韦氏)
744年,和义公主嫁宁远国王阿悉烂达干(宗室女)
745年,静乐公主嫁契丹王李怀秀(玄宗外孙女独孤氏)
745年,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宠(玄宗甥女杨氏)
肃宗朝
756年,仆固怀恩女嫁回纥可汗少子(后为英义可汗)
758年,宁国公主嫁回纥英武威远可汗(肃宗幼女)
758年,小宁国公主陪嫁回纥英武可汗,后嫁英义可汗(荣王李琬女)
代宗朝
769年,崇徽公主嫁回纥可汗(仆固怀恩女)
德宗朝
787年,咸安公主嫁回纥长寿天亲可汗(德宗女)
穆宗朝
821年,太和公主嫁回纥崇德可汗(宪宗女)
这些公主当中,最闻名于后世的当属嫁给吐蕃第一位赞普的文成公主,其次是第二位嫁到吐蕃去的金城公主。两位公主前后相差近七十年,因笃信佛教,分别携带释迦牟尼像与大量佛经入藏,对后来的藏传佛教影响甚钜。除了和亲,实际还肩负着传教士的重责。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嫁出去的,却不是太宗的女儿。高祖李渊有女儿19人,太宗李世民有女儿21人,除了早夭者,全部下嫁有名有姓的本朝臣子,没一个出国的。显然按唐时的观念,嫁给外国的国王,还不如在国内招一个驸马。都知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嫁一个觉着不好,和老爸说一声,立刻可以改嫁。因此唐朝中期以前,皇帝的亲生女儿都不肯嫁到国外去和亲,这绝不是什么好差事,要去让那些堂姐堂妹们去。
文成公主究竟是谁的女儿?竟不知道。所有的文献只记载是〃唐宗室女〃,也就是姓李。一般而言,公主的父亲即使是亲王,也会在史籍中注明,不至于这样含糊。如果只以宗室女的身份出嫁,说明她与皇帝的宗亲关系较远,比方可能只是某任皇帝的堂兄弟之女或孙女,而且其父亲的爵位也不会太高。唐朝和亲的公主,还有的只是〃宗室出女〃,即某位公主的女儿,或某位王亲的外孙女。宗室女与宗室出女本无资格封为公主,但〃和亲〃事关重大,不妨破格提拔,给一个公主头衔,好打发她上路。
第一位执行和亲外交的唐朝公主,是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即文成公主入藏的头一年,嫁给吐谷浑末代国王诺曷钵的弘化公主。由淮阳王李道明以左骁卫大将军衔,与右武卫将军慕容宝持节护送于吐谷浑。即使只是出嫁旁系宗亲,礼仪也十分隆重。大概还想借此蒙混过关,让人家以为做的是天可汗唐太宗的真女婿。不料李道明一不留神,竟泄漏了〃国家机密〃:弘化公主并非皇帝的亲生女。
因这起严重的外交事件,李道明被革除王位,降职为郓州刺史。唐立国之初,一度大封宗室,亲王到处都是,不稀罕。太宗即位,采纳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之议,将大批宗室降爵为郡公,仅少数有功者(主要是战功)封王。而至李世民族兄弟辈而能继续王位者,只剩下河间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等了了几位。李道明原不过武都郡公,自己倒没什么战功,是他哥哥淮阳王李道玄十九岁战死沙场,因袭其位。弘化公主出嫁时才十七岁,三十岁那年,立国三百五十年的吐谷浑为吐蕃所灭,诺曷钵及其残部被唐高宗内徙至甘肃安置。吐谷浑故国所在地青海,自此成为吐蕃(大西藏)的一部分。
第二位和亲的文成公主则幸运多了,她嫁的是吐蕃王国的第一位国王。出嫁时规格也很高,由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至吐蕃。松赞干布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李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李道宗是护送公主入藏的郡王,官秩不过正三品,身为一国之主的松赞干布却〃执子婿之礼甚恭〃,显然,松赞干布不疑有他,还以为真的娶了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