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临济宗是禅宗中流派最多,影响力最大的派系。善昭(公元 947 年 

——1024 年)是宋代临济宗第一个重要人物,俗姓俞,山西太原人。他 

14 岁出家,游方参禅,长达三十年之久,得诸家宗风之妙。后住持汾州 

太平寺,人称汾阳善昭。他重视历代祖师留下的“机锋”、“公案”, 

认为是传佛心印,开示后学的重要手段。不过由于时过境迁,不易看懂, 

故他作“代别”、“颂古”为之阐释。因此善昭成为宋代文字禅的早期 

倡导者之一。善昭传法于石霜楚圆(公元 986 年——1040 年),楚圆投 

入善昭门下两年,开口便遭詈骂,申诉即被仗责,深为不满。一日楚圆 

正欲张口申辨,善昭以手掩其口,楚圆恍然大悟,原来禅不可言传。以 

后楚圆开堂说法,门下弟子云集,临济宗又分成了黄龙、杨岐两个支系。 

与原有的五宗并列,被时人称为“五家七宗”。 

  黄龙慧南(1002 年——1069 年),俗姓章,信州(今江西上饶)人。 

自幼出家,遍游四方,后受楚圆的印证,成为传法弟子之一。学成后主 

持过不少名刹,最后常住洪州(今江西南昌)黄龙山崇恩禅院,开创黄 

龙派。慧南接引学人,常以所谓的“黄龙三关”测试其觉悟程度。“师 

室中常问僧出家所以,乡关来历,复扣云:‘人人尽有生缘处,那个是 

上座生缘处?’又复当机问答,正驰锋辨,却复伸手云:‘我手何似佛 

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却复垂脚云:‘我脚何似驴脚?’三十 

余年,示此三问,往往学者,多不凑机,丛林共目为三关。”①“生缘”、 

“佛手”、“驴脚”是三个互不相关,不可用语言正面回答的问题,依 

次向学者发问,目的在于提醒参禅者,禅机离言别相,不能拘泥于文字, 

重在悟证。慧南下传宝锋克文(1025 年——1102 年),克文又传从悦(1044 

年——1091 年)、文准(1061 年——1115 年)和慧洪(1071 年——1128 

年),使黄龙派繁盛一时,但不久便失传了。 

  杨岐派在宋代有影响的人物更多,对禅宗理论多所发展,所以宗风 

也更盛。方会(公元 992 年——1046 年)是杨岐派的创始人,俗姓冷, 

20 岁时出家,参于楚圆门下,开悟后在袁州(今江西宜春)杨岐山开堂 

说法,举扬一家宗风。方会提出“四一”口诀作为传法宗旨。“杨岐一 

要,千圣同妙,布施大众,果然失照!杨岐一言,随方就圆,若也拟议, 

十万八千!杨岐一语,呵佛叱祖,明眼人前,不得错举!杨岐一句,急 

着眼觑,长连床上,拈匙把著!”①“四一”的禅机乃是讲,万法生于一 

心,方圆无碍,凡圣无别,佛法就在世间,“拈匙把著”,即可开悟。 

方会传白云守瑞(1024 年——1072 年),守瑞又传法于五祖法演(1024 

年——1104 年)。法演得法后常住湖北黄梅五祖山,故此得名。他门下 

佛眼清远、佛鉴慧懃和佛果克勤最为著名,时人称之为“三佛”。特别 

是克勤(1063 年——1135 年)。因撰写《碧岩集》和《击节录》,开创 

了文字禅的两种新形式而闻名于后世。克勤传法于宗杲(1089 年—1163 

年),宗杲曾从芙蓉道楷学习曹洞禅法,因不喜欢其丁细绵密的宗风, 



①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七。 


① 《古尊宿语录》卷一九《杨岐方会和尚语录》。 

转而学习临济,学成后在江苏、江西、浙江、广东等地弘传,弟子多达 

1000 余人,“宗风大振,号临济再兴”。他激烈反对秦桧的卖国行动, 

受到迫害,晚年主持浙江阿育王寺,宋孝宗赐其“大慧禅师号,以为褒 

奖。”他写有《正法眼藏》流行于世,并以反对“默照禅”,提倡“看 

话禅”闻名于世。后世的临济宗,主要指杨岐派。 



  (2)从“内证禅”到“文字禅” 

  慧能创宗,以“不立文字”为旗帜,以区别于佛教其他宗派。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一宗派要想形成独立的风格,完全回避文字是办不 

到的。入宋以后,禅宗面貌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渐从“不立文字” 

变成了“不离文字”,以此形成宋禅与唐禅的根本区别。 

  禅宗教学,讲究不依成法,因材施教,指物说法,随机任运,从而 

形成了许多机锋。禅宗的机锋灵活多样,有时是言词问答,有时是一两 

个动作,有时是一棒一喝,不拘一格。禅宗大师开悟弟子,多不著文立 

说,机锋用过,立即丢开。但有些机锋鞭辟入里,妙语解颐,文辞清新 

隽永,令人不可释怀。一些弟子便将其记录下来,成了所谓的《语录》。 

入宋以后,一些僧人又将前代祖师的《语录》加工整理,编成了《灯录》。 

《灯录》是一种集言体的禅宗史传,重记言而不重记行,著名者包括《景 

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 

《嘉泰普灯录》,每部三十卷,洋洋 150 万言。后又有普济和尚将其压 

缩成《五灯会元》二十卷,流传更为广泛。 

  由于有了大量《语录》、《灯录》,宋禅教学便不再仅仅是因物生 

情,指物说法了,而是开始做文字功夫。前代禅师的机锋,本来都是触 

景生情之作,时过境迁,往往使后人不得要领,于是便有了解释机锋的 

文字出现。“代别”是文字禅的一种早期形式,是“代语”和“别语” 

的合称。《语录》中记载着有些机锋,禅师问一句,弟子答不出,宋禅 

为之代答,称为“代语”。有时弟子答之不确,宋禅另作别词为答,称 

为“别语”。“代别”多为一两个字,非常简单。再往后发展,又有了 

“颂古”和“拈古”之作。“颂古”是用韵文体对“古则公案”进行赞 

颂性解释,“拈古”则是用散文体对“古则公案”加以评点。其中,“颂 

古”由于文辞华美,禅意高深,不仅受到禅林的欢迎,而且深受士大夫 

阶层的欣赏,成为沟通儒释的桥梁。在宋代,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 

和《拈古百则》最为著名。不过,“大凡颂古,只是绕路说禅;拈古大 

纲,据款结案而已。”①文字过于含蓄,以不直接点破为原则,还是不好 

理解,克勤又发展出“评唱”和“击节”两种更为明了的文字禅形式。 

“评唱”以克勤的《碧岩集》为其经典,其书围绕着重显的《颂古百则》 

展开,全书十卷,每卷包括十个公案及其颂文。每一段前有“垂语”, 

概括本段公案宗旨,后引公案正文及其重显的颂古之作,文中加有克勤 

的“著语”,对其内涵加以点评。最后是克勤的评唱,全面解释公案发 

生的历史背景,机锋蕴意。“击节”因克勤的《击节录》而得名,取“击 

而中节”之意,格式与《碧岩集》近似。此两书一出,由于比以前的机 

锋、公案打哑迷清晰明了了许多,所以大受欢迎,被后学视为禅林新经 



① 克勤《碧岩集》卷一。 

典。 



  (3)“默照禅”与“看话禅”之争 

  禅门“五家七宗”在根本宗旨上原无大的差异,只是启发学人的具 

体方法不同。特别是曹洞和临济这两个流行最久的流派,代表了两种不 

同的风格。曹洞宗风,主知见稳实,用丁宁绵密,婉转亲切的手段,令 

弟子在自然温和的气氛中了悟本性。临济宗风,尚机锋竣烈,以单刀直 

入的手段,棒喝齐施,如铁锤击石,五雷轰顶,使学人翻然醒悟,顿见 

真心。两宋之交,曹洞门人正觉提倡“默照禅”,临济宗大师宗杲加以 

反对,并宣扬“看话头”,更加突显了两家宗风的差异。 

  正觉作《默照铭》和《坐禅箴》阐述自己的立场,将静坐和守寂看 

成是证悟的根本方法。“默”和“照”是两层功夫,所谓“默”也就是 

传统的禅定,在这种功夫中要作到“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默默功 

夫,心田自锄”,通过无言静坐,消除思维活动,消除感性欲望,进入 

一种离言绝相,万法皆空的思想境界。所谓“照”即是般若照观,此“照” 

不是对大千世界的观察,而是对自性、本心的“自照”,“不触事而知, 

其知自微;不对缘而照,其照自妙。”自照之时,物我俱忘,坐禅者进 

入了一片真空静寂的空幻体验之中。“直歇得空空无相,湛湛绝缘,普 

与法界虚空合,个时是你本身。”①认识了人的本来面目,也就算是达到 

了成佛的境界。 

  宗杲认为,“默照禅”过分重视坐禅的形式,有拘泥于形式而忘记 

了目的的倾向,是对慧能以前禅法的回归,所以将其斥之为“默照邪禅”, 

“剃头外道”。他本人提倡一种更为简便直接的“看话禅”,不要任何 

形式的限制,随时即可开悟。“看话禅”主张直接参悟历代禅宗祖师留 

下的机锋、公案,如“赵州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子”,“麻三斤” 

等等。他把公案的文字分成两类,凡意义明确的称为“死句”,而意蕴 

不明的则称为活句,“参话头”就是要在这些“活句”上下功夫,看不 

懂时,便于“行住坐卧,时时提撕”,反复咀嚼,“只看个话头,行提 

撕,坐也提撕,提撕来,提撕去。没滋味,那时便是好处,不得放舍, 

忽然心花发明,照十方刹,便能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法轮。”②宗杲教人反复参究一句无意义的话,就是使人对机锋不是用意 

识去穿凿,而是透过字面,大发疑情,排除妄念,返观自心,顿见真如 

本体。由于“看话头”简单直接,形式灵活,所以更受禅林僧侣的欢迎, 

也与封建士大夫阶层“随缘放旷,任性逍遥”的人生境界相冥合,在后 

世影响很大。 



  3.天台宗的“山家”与“山外”之争 



  天台宗是宋代另一个比较活跃的佛教流派。羲寂(公元 919 年—987 

年)是宋代天台宗的开拓者。他 19 岁出家,先习律宗,后到天台山国清 

寺,学习天台教、观。在学习中他深感由于唐武宗灭佛,导致天台文献 



① 《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九。 


② 《大慧语录》卷二七。 

残缺不全,故劝说吴越王钱俶派使者到日本和朝鲜,寻回了大量在国内 

已经失传的佛教经论,此事在佛教史上被称为“去珠复还”。因大批天 

台经籍的复归,天台宗从此中兴。义通(公元 927 年—988 年)是羲寂的 

嗣法弟子,本为高丽王族,对天台宗深有研究,被尊为“宝云大师”。 

他门下两高足知札与遵式,在重兴天台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知礼(公元 960 年—1028 年)俗姓金,浙江四明(今宁波)人,故 

人称“四明知礼”。他自幼出家,20 岁投入义通门下,学习天台教观, 

成为嗣法门人。他一生“凡三主法会,唯事讲、忏四十余年,肋不至席。 

当时之人,从而化者千计。”①晚年结伴十人,共修《法华忏》,相约以 

三年为期,期满集体自焚。后皇帝亲自降旨,方答应只忏不焚。宋真宗 

慕其高名,赐其“法智大师号”。知礼因宣扬天台宗的“性俱善恶”说 

和批驳“山外”理论而闻名。 

  遵式(公元 964 年—1032 年)俗姓叶,天台宁海人,是知礼的表兄 

弟。先习律学,后投天台,在“国清普贤像前烬一指,誓传天台之教”。 

学成后四出弘传,社会影响很大,宋真宗赐其“慈云大师”号。遵式除 

了一些理论著作,特别写有大量忏仪,如《金光明忏仪》、《大弥陀忏 

仪》等等,有“天竺忏主”、“慈云忏主”之美誉,皇帝曾请他入京“修 

法华忏,为国祈福”。 

  悟恩(公元 912 年—986 年)俗姓骆,姑苏常熟人。他自幼出家,在 

钱塘慈光寺投入志因门下,学习天台教观。学成后大讲《法华》、《光 

明》、及《止观论》,对弘传天台思想有很大贡献。悟恩著《金光明玄 

义发挥记》,在天台宗内部引发了“山家”与“山外”之争。他的弟子 

清源、洪敏、庆昭、智圆与知礼进行了反复的辨难,成为中国宗教史上 

一大“公案”。争论的起源在于对智■的《金光明经玄义》的不同理解。 

此书有广、略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