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国崛起·俄罗斯-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俄国对于欧洲各国也总是心存疑虑。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皇村,这个距离莫斯科七公里的地方,曾经被叫做“德国郊区”。
17世纪中期,这里是外国人在俄国集中居住的地方。沙皇政府这样做的原因是想尽量减少外国人与本国人的接触。与此同时,几个世纪以来,普通俄国人被禁止直接出国旅行。
彼得的父亲,老沙皇阿列克塞曾经发布诏令说:“俄国人不得离开自己的国土,因为到了国外,他们将学到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染上其他国家人民的思想,这是很可怕的。”
但是要保持俄罗斯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又不得不依赖一些外国技术人员,甚至一些军队指挥官也由外国雇佣军担任,他们有时甚至在战争关键时刻叛变投降。虽然明知如此,俄国依然离不开他们,因为俄国缺少像样的人才。事实上,俄国没有真正的常备军,没有海军。
因为宫廷斗争的原因,少年彼得就生活在“德国郊区”的附近,他从那里的外国人口中知道了远方的世界。彼得对欧洲和海洋充满兴趣,他说:“我决不认为俄罗斯是最好的地方,我打算从宫廷侍卫中挑选50个年轻人,到欧洲去看看,到各个国家留学,一切从头学起。”
彼得之所以认为俄罗斯不是最好的地方,是因为封闭的地理位置和同样封闭的心灵,已经使俄国全面落后于欧洲各国。
此时,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17世纪的荷兰人几乎控制了全世界的海洋贸易,相对宽容自由的环境使国家充满活力;
英国在17世纪里完成了政治变革,君主立宪制初步建立;牛顿对宇宙的认识带动了一个科学的时代,整个国家处于快速上升的时期;
法国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带领下,在17世纪中叶成为欧陆首强;法国的文化艺术高度繁荣,巴黎成为整个欧洲竞相模仿的榜样。
而此时的俄国东正教会认为西方的科学文化可能腐化俄国社会,大多数俄国人本能上对先进的知识抱有一种排斥和畏惧心理。
与此时的西欧相比,俄国经济落后,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而且在农奴制控制下,农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率都很低。
在这个国家里,95%的人是农奴,极度穷困,每一口饭都得靠辛苦耕耘和上天的恩赐。半数的孩子过不了第一年就会夭折,能活到40岁的人被认为是非常幸运。
文化也一样落后。连贵族中都有很多人没有受过教育,平民中上过学的就更少了。即使在首都莫斯科,100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城镇非常原始,房屋基本上都是木制的,道路没有怎么修整过,干燥的季节四处尘土飞扬,雨季泥泞难行,冬天常常大雪封门,人们只好在房里用酒精打发时光。
这一切的落后,大多数人以为世界本该如此,俄罗斯以外的世界对人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可能是魔鬼撒旦诱人堕落的邪恶幻梦。
后世的人们如此评价当时的俄国:“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彼得大帝前俄罗斯社会和家庭生活方式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下列景象:有力量却很软弱,有巨大的财富却很贫穷,有头脑却无思想,有灵气却很蠢笨,无论在习俗和生活条件方面还是在诉讼和判刑方面,都在贬低和侮辱人的尊严,而且是在基督教存在的情况下贬低人的尊严。”
17世纪末,一位雄心勃勃的沙皇出现了。他将用君主的强权带领俄国向西而行,走上强国之路。不过,在此之前,他先得经受住权力之争的考验。
俄国沙皇的宝座同其它国家的王位一样,要登上它必须付出血的代价。俄国的皇座也许更为血腥。
4、这种游戏却成了步入真正事业的起点
1672年 5月30日清晨,莫斯科圣母升天大教堂的钟声突然响起,随后整个莫斯科数百口大钟发出了悠远的响声。按照传统,人们意识到有一位皇子降生了。
此时,老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满心欢喜,因为他虽然儿女众多,但女儿个个壮健,儿子们却都身体孱弱,五子只活下来三个,活下来的长子得了败血病,次子眼睛近乎失明,智力低下。而第二个皇后为他新生的这个儿子身体健康,欣喜的老沙皇为他取名彼得。
彼得的运气不好,刚长到四岁,老沙皇就突然病逝,病弱的长子被大贵族们捧上皇位,但不久也死去。如此一来,围绕着次子伊万和三子彼得形成了相对立的两派,一派以索菲娅公主为首拥立伊万,执掌大权,另一派以皇后为首,却没有多少实权。
经过一系列的血腥争斗,索菲娅公主得到了射击军的支持,兵围皇宫,众多皇后的亲属人头落地,一颗颗头颅被挑到射击军的矛尖上。此情此景让彼得深受刺激,一生都在残暴与恐惧之间彷徨,人们怀疑彼得偶尔发作的歇斯底里就源于此时。
最后,两位皇子都登上了皇座,而真正的大权却集中在索菲娅公主的手里。彼得与伊万仅仅是装装门面。但此时,彼得已经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瑞典大使馆秘书描写过一次接见的情景:
“在铺着土耳其地毯的接见厅里,在圣像下面的两把银交椅上坐着一对沙皇,他们身穿朝服,上面缀满闪闪发光的贵重宝石。为兄的帽子低得压着眉头,目光低垂,旁若无人,几乎纹丝不动地坐在那里。弟弟双目扫视众人,他面容开朗,容貌俊秀,每当臣下禀告时,他身上便散发出一种青春的活力。”
为了避祸,彼得的母亲将他带到莫斯科郊外的皇家庄园,希望韬光养晦,静待彼得长成。但不知为什么,彼得的教育被安排的十分简单,老师只教他读书、写信和背诵祈祷书,以至于彼得到死的时候,还是错字连连。但好在彼得本人酷好学习,而且对历史、地理、炮学、造船充满兴趣,亲自做手工,这些手工包括枪支和马刀。
彼得最钟爱的游戏是打仗,他常常组织皇村里的小孩子们玩打仗游戏,而这种游戏越来越真实,甚至向索菲娅公主申请真的枪支弹药。索菲娅暗暗欢喜,鼓励没什么文化的弟弟沉迷在游戏中,于是不仅同意了彼得的请求,送去了大批枪支弹药,甚至还有大炮和正式的编制。索菲娅没有想到,正是这些看似玩闹的游戏断送了自己的权柄。
彼得搜罗了一些外国专业军人训练他的童子军,完全按照西方军队的方式训练。在这些与彼得同时成长的孩子中,产生了不少彼得的重臣,比如大元帅缅什科夫。而这支童子军也成为俄国真正意义上的正式军队,远比射击军精锐。
后来,彼得对这段游戏岁月评论道:“尽管那时我们在科茹霍沃玩战争游戏花了很多气力,脑子里除了游戏什么也没有,但是这种游戏却成了步入真正事业的起点。”
随着彼得的成长,索菲娅越来越感到威胁。姐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频频冲突。最后一次冲突发生在1689年7月,彼得拒绝接见远征归来的射击军,因为其功勋很值得怀疑。而索菲娅借此在射击军中大造舆论。
8月7日夜间,克里姆林宫里响起一阵警报声,流言四起,射击军拿起了武器。射击军中拥护彼得的一派星夜驰报彼得,结果警报原来是假的,但假警报却推动着俄罗斯历史的车轮向着不可逆转的方向发展。
被连夜叫起的彼得脑海中闪过了七年前的情景,被捅得千疮百孔的尸体,狂吼乱叫的射击军。在日后的岁月里,彼得骁勇善战,无畏死生,但在那一刻,他只是一个被吓坏的16岁少年,在三个侍卫的帮助下狂奔一夜,到圣三一教堂寻求庇护。
随后,童子军和射击军中的拥护者纷纷集中到圣三一教堂。这一消息让索菲娅一派大为震惊,她派大主教去劝说。不料,大主教干脆投奔到彼得的旗下。至此,形势为之一变。许多大贵族向彼得效忠,射击军中不断有人投奔彼得。
看着大势已去,索菲娅不得不到修道院出家。不久,伊万也病逝,彼得独掌大权。
但在彼得到国外学习的时候,索菲娅于1698年挑动射击军再次起兵叛乱。彼得连夜赶回俄国,不过当他回到莫斯科时,叛乱被忠于他的将军谢英镇压。
彼得新帐老帐一起算,1000多人被杀,一些已经死去的大贵族尸体被挖出来鞭尸,在索菲娅公主的窗外,挂着射击军的尸体。此时的彼得宛如嗜血的恶魔,甚至亲自充当刽子手砍下射击军的头颅,还逼着大臣们跟着他下手。
在这一片血腥之中,彼得建立了绝对的权威。
此后彼得兴致勃勃地试图在更大领域内尝试他的战争游戏。
1695年1月,彼得率大军进攻土耳其,试图占领亚速,打开俄国南下的通道。因为没海军,俄军无法从海上包围亚速城,土耳其舰队却可以从海上提供援助,此次远征失利。
黯然返回莫斯科之后,彼得并不灰心,下令在5个月内建立一支舰队。1696年春,30艘俄国战舰出现在亚速海,俄军水陆并进,围攻亚速夫城,土耳其战败求和,亚速夫落到了俄国人手中。这一胜利,也引起了西方各国的关注。
但这一胜利距离真正击败土耳其帝国还差得很远,而且他的军队并不能使他满意,抱着联络盟友和建设军队,以及实现少年时代梦想的目的,这位年轻的君主开始了对他本人以及整个俄罗斯意义非凡的远行。
彼得刻意隐瞒帝王的身份,以普通人的身份来到欧洲,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一切感兴趣的东西。在欧洲的18个月当中,他深刻地感受到俄罗斯与西欧各国的差距。
留学归来的彼得,迫不及待地要将自己的国家改造成一个同样强盛的、真正的欧洲国家,而不仅仅是在地理上占有欧洲领土的国家。
布新
今天;刮胡子是大多数俄罗斯成年男子早晨必然要做的事情。
然而在300多年;俄国人却以保留一部宽阔而密实的大胡子为荣,长胡子是那个时代俄国人自豪的标志;东正教甚至把胡子看作是“上帝赐与的饰物”,把刮胡子视为异端。如果有人像今天一样保持下巴的光洁;会被认为大逆不道。
1698年,俄国贵族的传统审美观被野蛮地颠覆了。
当贵族们来到宫廷朝见刚从欧洲归来的彼得一世,穿着西式服装的彼得二话不说,动手剪他们的胡子。俄国元帅、彼得忠实的支持者谢英成了第一个牺牲品,随着古老的美髯悄然落下,同时落下的还有骁勇无畏的大元帅的眼泪。
贵族们大惊失色,号啕大哭,却不明白沙皇陛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彼得看来,长胡子是俄罗斯落后的象征。
彼得宣布:剪胡子是全体居民的义务,要想保留胡子就得交重税。官吏和贵族每年要缴60卢布,平民30卢布。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税种了,但对俄罗斯而言,新建的海军又将增添几艘战舰。
之后,彼得又剪短俄国人的传统长袍,推行欧洲的礼仪服饰;宣布废除旧历法,推行通用的公元历法。
1、彼得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彼得的改革就这样开始了。他就像船长一样,引导着俄罗斯这条巨轮破浪前行。这场改革由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发起,所以,彼得的意志就是国家的意志。
这个强硬君主的强硬方式,成为这个国家变革的强大力量。用普希金的话说:彼得的某些诏令“是用鞭子写成的”。结果却正如马克思的评价:“彼得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有一次彼得和首都警察局长乘车过河,彼得发现桥梁出了故障,他认为这纯属警察局长疏忽大意所致,于是不由分说给了这位局长一顿好打,以示警告。
彼得说:“这是要你好好记住,一定要让大街和桥梁畅通无阻,以后你自己要多加巡视。”沙皇在给警察局长上了勤勉奉公的一课后,又挥挥手说:“上车吧,老弟!”
没错,这就是沙皇推进改革的方式。这场强制性的现代化运动,充满了沙皇的意志。为了排除干扰和反对,他动辄抡起棍棒殴打,强迫大臣执行命令,甚至以他的帝王之尊,有时居然担当刽子手的角色,这也称得上是千古奇闻。
对彼得的时代的所有俄国人来说,彼得的鞭子简直就像大自然的风花雪月一样常见。他的惩罚措施从小额罚款到没收全部财产,从折磨肉体、流放做苦役,直到处死,应有尽有。
贩卖俄式长袍和长筒靴子的人,罚做苦役。大麻检验员,如果把次品和石块掺在大麻里,处以死刑。中央机关的官员早退一小时,扣发一周的工资,旷工一天扣全月工资。对于工作不认真的也有各种惩罚措施。如果有人无力交罚款,那么这个倒霉蛋就得在船上做苦役。
惩罚的手段取决于犯错者的社会地位。对于有地位的人,最怕的是尊严受损,那么彼得的惩罚就是要这些大人先生们丢面子。比如对军官的处罚是剥夺军衔、扣发薪水、褫夺公权。
而对普通人则是“一般性体罚”和“酷刑”。如鞭抽、打烙印、服苦役以及断指、割耳之类戕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