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诸位你要了解自己,了解我们当前环境,真正对於佛法认识,你自己才有坚定的信心,才会有真正的成就。佛法决定不是盲修瞎练的,我们对於周边环境,对於前途看得清清楚楚,一丝毫都不迷惑,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指出这条路,这是真正成佛之道。所以这个经论要认真的来修学,要拿出成绩来,因为有成绩,这个人学习的心他也兴奋。我也常给诸位说,我民国四十七年到台中亲近李老师,刚刚好他们那个时候开班教讲经,我去的时候只迟一个月。就是说我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开班一个月,总算是赶上了。李老师叫我在班上旁听,随著听,我听他们在那里学讲经,他们在那里学,我在旁听,我都听会了。我很有把握,如果我上台去讲比他们讲得好,我有这个把握,那个进度很快,一个月一部。所以我在台中是一年三个月,就十五个月听了十三部经,十三部经每部我都会讲,我都可以上台去表演。所以说十五个月之后我出家,出家我就在十普寺三藏学院教书,本钱从哪来的?就是从那十五个月听来的,十三部经听来的,所以这一出家就派上用场。
  我们现在道场摆在此地,就是可以提供大家练习,尽可能的去找时间来练习。大众在一块可以练习,三个人、两个人也可以练习,实在没有人,给你说一个人都可以练习。从前人练讲经怎么?对那些石头讲,讲了以后这效果不晓得。现在有妙法,你这个录音机摆在面前,我对录音机讲,它是听众,我就对它讲,讲完之后再叫它讲一遍给我听听。讲完之后你把带子倒回来,听听你自己所讲的满不满意?自己评论自己,你这个进步比什么都快。从前没有这个工具,我们讲了之后要请同学们来批评,同学们有的时候又不好意思,有的时候客气不肯认真批评。现在你对著录音机讲,叫录音机再回头来讲给你听,你对它这个批评是认真的。所以诸位要是用这种方法来练习,随时随地来练习,十年之后你就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大法师。你把你全副的精力贯注在这个上面,早晚课用这个专心、专一的来修定,修一心不乱;在这个地方再修慧,福慧双修,你怎么不成佛!你要说没机会这个话说不过去,这是自欺欺人。末后几句话很重要,『若有受持读诵』,「受持」,我们拿今天的话来讲,刚才给诸位讲的,我们修一心不乱就是受持。因为受持里面它的原则,是离文字、离言说、离心缘这叫受持,一切明达。「读诵」,这就是修慧,求无上菩提,著重在开慧。『正忆念』就是正思惟,『解其义趣』,这是讲的解悟,『如说修行』,这是讲的证悟,从解悟到证悟。『当知是人行普贤行』,这个人的修行就是修的普贤行。
  我们在此地提示诸位一个消息,现在这个世界是极其混乱,你们看这个情况,大难是没有法子避免,福克兰岛之战后果不堪设想。今天整个世界上来说台湾是福地,确实是如来正法所在的处所,我们修学正法就是正法增上。李老师所发表的,这是给我们莫大的安定力量,真的是定心丸。李老师公开在台中发表,「他要把《华严经》讲圆满,再讲一部《弥陀经》他才往生。」台中的莲友来问我大概还要多久?李老师讲《华严经》已经十八年,讲了十八年,民国五十三年开始讲的,到今天十八年。十八年讲了多少?现在讲到「十回向章」里面的第二回向。我们看看《八十华严》,他才讲了三分之一,后面还有三分之二;换句话说,最低限度还要讲三十年。我们台湾还有三十年的太平日子,这最低限度,三十年世界大战也已经打完了,我们台湾不是福地哪是福地!他的话我相信他生死自在,他随时可以往生,他喜欢住世多久能住世多久,你看到这个程度。
  他在中部发心弘经,我们在北部发心弘经,我们的《八十华严.十回向》讲圆满了,将来再有因缘,我们《华严经》再继续讲就是讲「十地品」,「十回向」后面就接著「十地品」。我们讲堂里面讲的《四十华严》,《四十华严》就是《八十华严》最后的一品「入法界品」,我们这个《四十华严》差不多也讲了一半。所以我们此地讲的《华严经》,比台中的进度要超前,超了不少。我们讲的时间比它多一点,台中一个星期只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候去了一个小时的翻译,实际上只有一个小时,一年只能够讲四十五次,就四十五个小时。我们过去是一个星期曾经讲六个小时,所以我们一年抵得台中六年,这是进度超前的原因。现在我们一个星期讲一个半钟点,比台中还是要多半个小时。将来《八十华严》我们还要继续讲,不但继续讲,我们现在有计划把《法华经》,要好好的、详详细细的讲一遍,《法华经》将来会讲《法华大成》,最近我们印的本子就是准备讲经用的,讲席的经本。
  同时我还有个愿望,希望真正能培养几个大乘法师,如果有这个机缘,我们想办个研究班。学生不希望多,希望能收六个学生,六个学生每个学生各学一部,学《华严》的专修《华严》,学《圆觉》的专门学《圆觉》,学《楞严》的专门学《楞严》,我们开六个科目。期限就是三年到四年,这个修学的阶段,就是在这个期限当中只学一部经,把这一部经学会。我过去在台中学《楞严》,期限是三年,修学的方法就是复讲。老师讲一遍,老师星期三讲《楞严经》,我星期四复讲,同学是自己邀的,是我们自己邀的,我是找了六个人,连我自己七个人。我们每个星期四在台中莲社小讲堂聚会,在那里复讲。李老师《楞严经》三年讲圆满,我《楞严经》复讲三年也圆满。所以慧忍法师请我到台北来讲经,可以,行,讲什么经?请我讲《楞严经》,我一口就答应。我们台中莲友听说我讲《楞严经》,你怎么讲《楞严经》,老师刚刚讲完,你怎么到台北讲《楞严经》?我说我也讲了一遍,我到台北去讲是第二遍,有把握这样学会的。
  所以将来我这个研究班的学生,就是要复讲。我教六个人,每个人每门课程,我每个星期给他讲两个小时,他要给我两个小时的复讲。所以三年毕业,他的大经就拿出去,这是一种高级的研究班。我们的参考资料确实已经很丰富,我们图书馆有五部《藏经》,所以我收六个学生的话足够,我再去请一部《藏经》,一个学生有一部《藏经》,参考资料是足够。一般的资料也相当的丰富,我们有两部「二十五史」,有四部《资治通鉴》,有两部《十三经注疏》。所以参考的书籍我们有足够的东西,比我过去修学的环境好得太多了。就一个学生只能学一样,我这一科只收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毕业之后我再收第二个学生。这是只有修普贤行,这才能成佛,普贤行就是不二行。底下法师给我们解释说:
  【是故予谓即想念心。前开解门。则思惟不能入。分别不能解。故曰。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这几句话很重要,怎么说『开解门』里面,『思惟不能入,分别不能解』?这里头特别要注意,佛法里面讲的信解行证,我们用分别、思惟就是用第六识、第七识,解悟没分。你要想开悟,「愿解如来真实义」,那个解是解悟,行吗?分别、思惟达不到的。那我们得要问,我们现在不用分别思惟,我们能达到吗?不用分别思惟你也达不到。我给诸位讲的二十年你能够开悟,悟得了,悟是在哪里?一刹那,悟是一刹那。这一刹那怎么样?转识成智,转识成智在一刹那之间;不是说今天转一点点,明天转一点点,哪有这个道理?没有这个道理的。二十年的什么?向这个方向走用的什么心?用的还是第六意识、第七识。但是第六识、第七识它不是乱用,它有个目标、有个方向,向这个地方逐渐精进,到接近的顶头的时候一下断掉,智慧就现前。所以在那一刹那之间,功夫用到尽头的时候刹那之间就变了,就入了境界。所以我们今天用的心,是妄心又非妄心,似妄非妄,怎么说似妄?是用的妄心。怎么说非妄?向真实的目标迈进。这个方法就是你什么也不要疑惑,也不要去起妄念,你就一心一意依照这个方法去做,在行门里面就修一心不乱。在境缘里面是样样可以接触,样样学著不动心,即相离相,学著不动心,这就是修定,修真正的定。
  每天读诵大乘,这就是学慧,这就是佛在此地讲的,叫我们提起念头。我们这个念头提什么?就是在经典里头天天读诵大乘,提起我们念头,这个念头是正念。这个正念是什么?相似的正念。为什么?是佛的正念,我们还不是正念,但是我们提的是佛的正念,刚才给你讲似是似非。佛的念是正念,我们自己的不是正念,就是这个妄念跟正念相结合,就是这个意思。到心清净,就是你要问,什么时候一刹那之间转变?心清净,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确实不染,这个时候一念之间恍然大悟,这入真实。这个时候再读经是纯真无妄,为什么?佛的正知正见跟自己的正知正见心心相印,这个时候也叫做有佛出世,佛出世了。所以这句话要记住,就是分别思量决定得不到的,但是你不断的在读诵,你不断的在听讲,这就是听讲也是薰习,能够帮助你开悟,把你开悟时节因缘提前。所以在这个后头一句结论,『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今开行门。则想念思惟分别计较。一一皆称普贤行。】
  你看看证悟跟解悟,它之不相同的地方在此地。可是你千万不要把它误会,解悟浅,思量分别都不能入;证悟深,为什么思量分别可以不断?你要是这样看法,你就可以说完全看错了。这是第二层楼,前面人家分别思量已经断,这个时候什么?这个时候分别是妙观察智,思量是平等性智,前面转识,这个地方是成智。所以成智之后一切无障碍,表现的境界跟凡夫一样。禅家的比喻所谓初学的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前面解悟;再回过头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第二层的境界。第二层的境界是佛的境界,佛境界跟凡夫境界是同一个境界,所不同的在哪里?凡夫迷,佛觉这就不一样。迷怎么样?迷造业,感的三界六道的果报;悟怎么样?悟不造业,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这不一样就在此地。所以你要开悟那要真正放下,世出世间法有一丝丝的罣碍,就不行,就不能开悟,这个悟门就堵塞了,一丝丝都不可以。这个放下是从心地放下,不是事上,事我统统都摆掉了没有用,像阿罗汉一样,阿罗汉真是灰身灭智,有什么用处?内守悠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定是成就,不能开慧。今天大乘法门,我们所走的路子,是福慧双修同时并进,一生当中决定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我是把理论、方法、原理、原则统统贡献给诸位,就是你们诸位能不能体会得到?能不能听得懂?能不能信?能不能依照这个方法去修?你要能够依照这个方法去修,今天成就人,李老师成就的人,我们看到他成就。我确实很有把握成就,没有疑惑了,你们各个都能成就,问题就看你们自己。我这个从旁帮忙的人,全都帮到了。下课了。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六十五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65
  讲义第二十面第一行:
  【今开行门。则想念思惟分别计较。一一皆称普贤行。如此则乘六牙象王。】
  『六牙』也是表法的,实际上就是表的六根、六尘,表这些意思。
  【现其人前。亦有所说。象表实相之行。六牙表六波罗蜜。於实相中。一念思惟。即具六度。即思非思。是妙法义。】
  说得清清楚楚了。所以这个地方的思惟,不是我们妄想思惟,不是第六意识、第七识。而是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也就是八正道里面讲的正思惟。前面解门能入,这是大乘之门是要用无分别智,就是我们讲的实智、根本智才能够契入,就是解悟;可是证悟呢?证悟要后得智,要权智。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得很清楚,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中得根本智,就是得无分别智,前面讲的解悟。得到之后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之后就用的是权智、后得智,那就是五十三参。所以五十三参里面,『想念思惟分别计较,一一皆称普贤行』,叫「行成证入」,清凉大师的科判就用这四个字,行成证入,入的是一真法界,在一真法界里面证究竟佛果。由此可知,根本智没有成就之前,没有法子入一真法界;换句话说,没有法子修普贤行。什么叫普贤行我们也见不到,千万不要我《华严经》搬出念念,念念「普贤行愿品」那就是普贤行,那不是的。像我们翻起大陆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