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话你能够听得懂,这叫方便说;实际他决定没有心,有念不如无念,佛菩萨真的是无念。我们讲话要降一等来讲,为什么?你才懂。往上一著,就不懂了,听不懂了。我说「有义务、有使命、有责任」,这是谁?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有,一真法界这个念头没有了。
所以一真法界那个境界真的是不可思议,我们凡夫决定没有办法理解,无法想像,「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十法界以内的可以想像,十法界以外的就没有办法。为什么?八识缘不到,十法界以外的是自性,华藏世界、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我们第六意识缘不到。这一桩事情大乘经上也讲得很多,一切诸佛为我们讲经说法都是方便说,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真实,你要想得到真实、契入真实,这个方便是个方法,通过方便你才能够契入真实。方便决不能执著,执著方便,你就决定得不到真实。古人举比喻,过河要用船,这个比喻,我们现在站在这边叫「此岸」,此岸就是迷、不觉,对面那一岸,那是觉,那是不迷。如何从此岸渡到彼岸?这当中有船,船就代表佛法。释迦牟尼佛这四十九年的教法,这是一艘船,你上了船,上了船不肯离开船,你就上不了对面的岸。
所以要晓得佛法是方便法,一定要藉这个方便法,然后舍方便法,你就入真实。这个舍是不执著,不分别、不执著,你就入真实。如果你对这个法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你永远达不到彼岸。佛很慈悲,他知道众生的习气,所以《金刚般若》上就讲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指佛法,佛法都要舍,不舍见不了性。这个舍,千万要记住,不是说丢掉不要,那就搞错了;心里头不要分别、不要执著。我每天读诵、每天学习、每天跟别人演说,心里头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你会契入,你能入得了境界。如果对於佛法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你就不解如来真实义,你很容易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你的智慧不会开。
「化」是教化,「物」是一切众生,他没有说人,如果说人范围很小,十法界里人法界,其他九法界就不能得利益;佛说「物」,「物」,九法界全部包括在其中。这不就是现在讲的多元文化吗?决定不分国土、不分族类;族类尚且不分,何况族群?族群是一类里面又分成很多群体;不分宗教,一切都不分别,普遍的教化。不但对有情众生,还要对无情众生。我们看到一些人讲经说法,听众是人,你有没有看到法师讲经说法对树木花草的?这很少见;有没有对石头瓦块的?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过去道生大师,他说法没有人听,是不是在虎丘?对石头讲,讲完之后,他问这些石头:我说得对不对?石头就点头了。你们到大陆上去旅游,仔细去观察观察,看那个石头是不是在点头?
你说可不可能?可能。为什么可能?同是自性变现的,《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是一个自性。对於这门学问的研究,在佛法里称为「法相唯识」,他们专门研究这些东西。也就是现在科学里面讲,物质从哪儿来的?精神从哪儿来的?种种现象、种种演变是什么道理、什么力量在那里推动?法相唯识是专门研究这个科目。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纯科学、纯哲学。几千年当中佛法里头有正确的答案,就是我刚才讲,很可惜晚近佛教变成宗教,许许多多学者因为看到宗教这样一个框架,把他拦住了。这实在讲,障碍近代科学的提升。
在我们,我们也有责任、也有义务,要把佛教这个框架突破,告诉大家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不是宗教。这个话不是我头一个说的,在我之前,民国十二年,欧阳竟无先生说的。这是民国初年,佛教界里面有名的一位大德,他是杨仁山的学生,也是杨仁山的传人。他们师生两个都是非常重视佛教教育,所以杨仁山把自己住宅捐献出来做「金陵刻经处」,流通佛教的文物,欧阳大师办「支那内学院」,培养佛教弘法人才,师生两个人对於近代佛教贡献非常之大。他告诉我们,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学,他的讲演讲得很详细、很透彻,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他说佛教是今世所必需。
距离欧阳大师说这个话,中国人讲一个甲子,一个甲子是六十年,外国人讲世纪,一个世纪是一百年,我们讲中国的甲子,欧阳大师说这个话,六十年之后,也就是一九七0年代,英国的汤恩比博士在欧洲国际会议里面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个说法跟欧阳大师所讲的,「而为今时所必需」一个意思,能解决社会问题。我们现在愈看愈清楚,愈研究愈有信心,知道除此法门之外,再找不到好办法了。儒家的东西不必多,一部《四书》足够了,大乘佛法里面一部《华严经》足够了,能把这两部书念通了,今天世界的灾难就能够解决,这两部书无比的重要。我们希望同学们要认真努力修学,不但要精通《华严》,当然《华严》精通之后,儒家《四书》丝毫没有困难。我们不但要弘扬《华严》,我们也要为广大群众讲解介绍《四书》,要把《四书》跟《华严经》密切的结合起来,能够团结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所有不同的族群,奠定全世界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基础。
现在许许多多外国有志之士,都是非常认真努力在学习。我们要知道,外国人学习中国传统的学说,困难是在所不免,他们学习的精神、学习的毅力,我们看到不能不佩服、不能不赞叹,他们能够克服语言上的困难、不同文化的困难,体会到圣贤教诲。而我们实在讲就是古人常讲的「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一个可悲的现象。我们要觉悟、要省悟过来,不然的话,将来要跟这些外国的学者大师们去学习,不是我们帮助他,反过来他来帮助我们,我们能够不惭愧吗?
这一句末后三个字,「靡不周」,这三个字的意思深,不但教化,面要广,还要有深度。深度怎么个讲法?诸位同修都能够体会到,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这个浅,得小利益。小利益是什么?你这一生当中不堕三途,小利益,你出不了轮回。不能够断恶修善,念佛也不能往生,何以故?《无量寿经》上将往生的条件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都念得很熟,佛说的总纲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你怎么能往生?我们菩提心为什么发不出来?有业障。必须断恶修善,老实念佛,这才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能更进一步破迷开悟,诸位要记住,破迷开悟一定在断恶修善基础上才能得到。人有恶习气、人有恶业,就决定开不了悟,你有业障把你障住了。你能够消除业障,这才能开悟,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生方便有余土。如果你能够大彻大悟,一般讲入《华严》境界,这不是小悟,这才能转凡成圣,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生实报庄严土是转凡成圣。
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第一个阶段,我们要真干,决定要离十恶业,一定要修十善业。这是佛法,不管大乘小乘,不论显宗密宗、教下宗门,这是根本法,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从这里修起。像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盖什么样的房子,什么样式的,什么大小的,这是打地基,十善业道是地基。我们常讲「净业三福」是地基,净业三福里头头一条「修十善业」,如果把十善业疏忽了,永远在佛家的大门之外,根本就没有进门,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靡不周」三个字深广无尽。这是毗摩菩萨他『深赞喜』的,他从这里契入,他从这个地方开悟,所以才赞叹欢喜。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对事物正确的看法 (第三六七卷) 2000/10/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67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阿修罗王偈颂,第三首:
【如来境界无与等,种种法门常利益,众生有苦皆令灭,苦末罗王此能见。】
在前面长行是巧幻术阿修罗王,巧幻术就是此地讲的『苦末罗』。「苦末罗」是梵语,翻成中文是巧幻术。他得的法门是「消灭一切众生苦令清净解脱门」。现在我们看他的赞颂,『如来境界无与等,种种法门常利益』。「如来」是说自性,佛经里面一般讲佛是从相上说,讲如来都是从性上讲。说到三身,法身实际上就是如来、就是自性,法身决定没有形相。昨天晚上有一些同修听伊斯兰教的讲演,他们也说真主是没有形相的,从来没有人见过真主,真主决定存在,真主创造万物,这个跟佛法里面讲的如来、自性是相同的。但是他们说真主能创造万物,而且还给人限定许多行为规则,这就不是自性了。自性决定没有意义,没有说是要限定,没有,所以是《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由此可知,他那个真主定义里头有自性、有八识、有五十一心所,而且还包括著业力在里头,业力、愿力统统包括在其中,用一个真主综合了。而不是像佛法,一部分一部分给你分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真主是个综合体。
这个境界确实没有能跟它相等的,因为所有一切境界都是自性变现的。能变的没有相,因此六根都接触不到,所以才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没有办法来讨论的,这个问题无法讨论;不但不能讨论,也没有办法去想像,决定想像不到。我们知道言语、想像都是属於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功能很强,对外能缘虚空法界,我们今天讲的知识,知识都是属於这个范围,对内它能够缘到阿赖耶识,我们今天讲的哲学,也包括宗教在里面,但是它就是缘不到自性。由此可知,识心它的作用有范围的,而性德没有范围,这是它缘虑不到的,「无与等」,没有能够跟它平等的。
「种种法门常利益」。佛门里面讲八万四千法门,诸位要知道,八万四千法门是分类。八万四千不多,它是分类,每一类里面又不只八万四千,所以法门确实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有利益,不能说没有利益,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运用得恰当,没有一法不是佛法。古德所谓「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就是这个道理。运用得不妥当,这法就变成了障碍,理有障碍,事有障碍,理事有障碍,事事都有障碍,你运用得不善。你要会运用的话,没有一法不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世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代表了不同的国土、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宗教信仰,他都用得妥善,那才真正叫做止於至善。
这个问题,总而言之,是个教育问题。教育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破迷开悟。人在迷,滥用!用错了,毛病百出;人要觉悟,那就用得很妥善,无一不是利益,这个事情大家细细的去思惟。像昨天晚上伊斯兰的傅女士,给我们讲伊斯兰的一些故事,你听听那个故事,里面含的意思就是「法门常利益」。那个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往往只站在一个角度去观察一个事物,总不免产生误会。所以佛教导我们,看一个事物要面面俱到,你才能看得清楚,你才真的是看明白了。
往年我们在台中初学的时候,李老师给我们讲个大概,也是讲个纲领,总纲领,看任何事物至少要看到八个方面,才算是对这个稍稍有点了解。这八方面就是说,事物的体、相(现象)、用(作用),这是三面,然后再观察它的因、缘、果,这就六面,再看在事上、在理上,至少你要看八面,你才不至於犯过失。观察一切事物在这八个方面,你算是初学,不够深度。深一层,再跟诸位说,这八条里面每一条又具足八条,八八六十四面,你能看到六十四面,你这个人观察有深度了。然后你就可以想像得到,诸佛如来彻法底源,那人家看多少方面,没有法子想像!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对佛菩萨不能不五体投地,他确实比我们高明。我们这八面都看不出来,都照顾不到,何况六十四面?这六十四面,每一面又有八面,辗转无有止境,佛能彻法底源。这样说起来我们看东西看得太粗浅,八面都顾不到,所以容易犯过失。能够把八面都观察到,大概一般大的过失不会犯,小的过失依旧不能够避免。为什么?观察深度不够,深度不够就是认识不够、了解不够。我们往往对一切人事物,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这叫造业。六道凡夫在世间要想不造业,不可能的事情;不但人造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