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名以彰德,彰是显明,是此地讲的『发生功德』,顾名思义!诸佛如来的名号是表「性德」,自性本具的无量德能,菩萨的名号是表「修德」,性德虽然本有,但是没有修德,性德不能现前。「南无」这两个字就是修德,从错误回过头来,依靠性德。没有听到佛法之前,我们都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只要是随顺烦恼习气,念念都在造业。你们大家读到《了凡四训》,你看看《了凡四训》里面引用的卫仲达,卫仲达是宋朝时候人,三十几岁,一身的罪业,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是佛在《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卫仲达给我们做了证明。为什么都是罪?你看看你起心动念,决定是落在贪瞋痴慢里头。贪、瞋、痴、慢、疑、恶见,六个根本烦恼,你想想看,不管你起的什么念头,欢喜落在贪里头,不欢喜落在瞋里头;不能够奉行圣人的教诲,落在疑里头,那怎么不是罪?根本烦恼是重罪,佛教我们断,佛教我们舍,我们不肯舍、不肯断。为什么不肯舍、不肯断?对於佛的话怀疑,虽然想跟佛学,又觉得佛并不十分可靠;换句话说,这是学佛的矛盾心理,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你怎么会得到?不可能得到的。我们的心态不正常,确确实实是变态心理。
  这个要说起来,就是善根福德了。我们现代人的善根福德跟古人比相去太远,古人有诚信,我们今天的信是假信、伪信,不是真诚,没有真诚心。虽然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听懂了,听懂了也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不相信。如果信,哪有做不到的道理?我早年学佛,二十几岁的时候,跟章嘉大师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师教导我们,佛法确确实实是知难行易、信难行易、解难行易。上根利智一念之间就转凡成圣,真容易。信难,解难,因此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连累他老人家天天讲经说法四十九年,难信!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教我们行门?行太容易了,放下就是,问题就是你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你信得不真,你解得不透彻;解透彻了,信真了,自然就放下了,放下之后你得到了。得到什么?尽虚空、遍法界你得到大圆满。你今天在大圆满里头只执著一点点,很可怜!你什么都得不到,放下就全都得到了,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一切都是无量的。在净宗经典里面,一切无量用两种来表法:「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是智慧,无量寿是福德,用这两个把所有一切无量都包括了。
  什么时候你真的依教奉行,什么时候你就转凡成圣、转迷为悟、转恶为善。这个恶包括世间人所讲的善跟恶,善跟恶都是恶。为什么?你执著那个善,果报在三善道,恶在三恶道,总而言之你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善恶两边统统放下了,真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个善是自性本具的本善,《三字经》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那不是善恶的善。所以名号不必去分别,不必去执著,不必去计较,最重要的是启发你的智慧,它的作用在此地,「发生功德」。
  清凉大师注解里头注得好,「圣人无名,随物立名」。他不说「随人立名」,如果随人立名,教化的范围小了,十法界里头只有人法界,其他法界得不到利益;说「物」,十法界都包括了。名号没有一定,名号一定有目的、有意义,不是盲目的。诸佛如来,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要到这个世界来示现作佛,他的名号决定是「释迦牟尼」,为什么?「随物立名」,随顺现前这个时代的众生。这个时代的众生最严重的病在哪里?没有慈悲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尽干这个,所以名号用「能仁」,用名号唤醒大家。这个时代的众生心极度不清净,妄念纷飞,所以用个「寂灭」。名号是给你治病的,你有什么病就用什么名号,哪有固定的?阿弥陀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他也要改名叫「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要是到极乐世界去成佛,那要改名叫「阿弥陀」,为什么?「释迦牟尼」到极乐世界毫无意义,极乐世界人个个都是仁慈的,个个都是清净的,这名号拿来没用,所以极乐世界的佛一定叫「阿弥陀」。「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含义是无量觉。
  然后才晓得佛教里面所有这些佛菩萨,乃至於一切大众,这个地方讲的是主方神,名号无一不是教化众生的手段方法。这桩事情中国古时候人懂,古时候小孩出生,父母给他命名,这个名号就是父母对他一生的期望,他要能把名号的意思做得很圆满,孝子,大孝!如果与自己名号做了相违背的,这大不孝、大不敬。但是现代人完全不懂,不知道这个意思,取个名字,现在没有原则了。我们常常看到、常常听到,有一些父母给儿女起个外国名字。在从前李老师讲经的时候跟我们说,他说这个很好笑,是不是希望他的儿女将来变成外国人?不要祖宗了,不要父母了?名字可以变成外国人的名字,头发变不了,眼睛变不了。从这些现象里面去观察,现代的中国人把自己中国文化丢尽了,完全丧失了,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也是中国人苦难的真因。胡秋原先生过去讲过,中国近百年这种灾难,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中国人丧失了民族的信心,这个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够过好日子?什么时候恢复民族的自信心,中国人才能过正常的生活,才能过幸福的生活,这话讲得有道理。佛菩萨教一切众生、十法界一切众生过正常的生活,过觉悟的生活,过决定没有错误、没有遗憾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过佛菩萨的生活。
  世尊当年在世,天天教导、天天在唤醒我们,真正觉悟的人依旧是少数,这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深切的教诲,长时间的教诲,他觉悟了、回头了,这就是有缘人。虽然佛讲了四十九年,他还是不觉悟,他还是迷惑,还是贪恋五欲六尘,还是在造业,这是无缘之人。无缘之人不是舍弃不度他,那佛的慈悲就没有了,无缘之人要跟他结缘,有缘的人要帮他成就,这叫普度众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所以佛帮助众生没有定法,完全看到你的根性,根性利的帮助你成就,根性劣的跟你结缘,佛度众生不在一时,生生世世。我们自己的成就端在觉悟,真正觉悟,真正放下,自然就成就;不能觉悟,不肯放下,这就难了。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缘,佛在许许多多经论里面教导我们亲近善知识,亲近善知识是缘。这个缘可遇不可求,纵然自己有善根福德,要遇不到这个缘,遇不到这个机会,这一生还是会空过。一定要知道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机缘殊胜的时候,自己也很欢喜,修学有了进步。可是这个缘一失掉之后,很难保得住,会大幅度的退转,这个不能不想到,所以怎么样能保持,那就是你这一生成败关键之所在。
  我曾经跟诸位讲过,我们同学当中有一位悟谦法师,曾经在居士林住过的,你们大家都很熟悉。我叫他到图文巴山上,那时候山上买了一栋房子,我让他住在那边照顾,一个人住在山上,很用功,每天拜三百拜佛,听六个钟点讲经,听我们这个录像带、VCD。除这个之外,他在山上种菜、种花,我们的院子很大,一面工作就背《无量寿经》,他的时间没有空过,进步非常快。每一个人看见他都赞叹,气质变化了,转恶为善、转迷为悟,一年的时间很大的改变。最近这些师兄弟们统统都上山了,山上住了十多个人,他不像从前那么用功了,大幅度的退下来。进得很快,退得也很快;我们从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怎样保持自己不退转,这是成就;你要保持不住,还是继续搞六道轮回。
  从这个地方使我们联想到去年,居士林老林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的缘好。他因为生病,行动不方便,所以天天在家听经,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他每天听八个小时,听了四年。除了听经之外,他就念佛,他躺在床上,他听经也躺在床上听,坐不起来,没有这个体力。这四年听下来,他成就了,走的时候预知时至,而且生死自在。原本两年前他就打算要走了,跟李木源、跟家人说他要走了,李木源劝他多住几年,为什么?居士林人事还不健全,只要他在,这个局面可以稳住。他点头同意了,延了两年,多住两年,真的得自在。假如老林长病好了,又去上班办事,恐怕又一退一落千丈了,将来能不能往生不可靠!你们诸位想想这个道理,保持,绝不退转,他能成功;所以他的病要好转的话,又再去工作的话,往生极乐世界就靠不住了。我们从许许多多修行人的事迹当中去观察、去体会,我们就会觉悟。所以真正的功夫就在保持。
  决定要懂得名号里头的含义,这个含义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对照自己的心行,然后就学,听佛菩萨的名号,听一切众生的名号,都会有意思,从这里面广学多闻,开智慧。清凉大师在这个地方说的「贵在生德」,这是开智慧,「及灭惑耳」,破迷障、破迷惑,生智慧。
  我们在这一章经文里面,前面念过的,「遍住一切」,这是第一位主方神。跟诸位报告过这名字意思:「遍住一切」是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随缘自在,哪里有缘就哪里住。住在那里干什么?自行化他,无不是自利利他。「普现光明」,这是表演,就是我们常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就是「普现光明」,把自己所信的、所解的,完全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做出来给别人看。「光行庄严」,「周行不碍」,今天我们念的是「永断迷惑」。
  主方神,跟大家介绍过,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社会教育的工作者,为一切迷惑众生指出一条正确的方向,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所以这一章里面所说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处处给大众做好样子,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灾难太多了,灾难是居住在这个地球上这些众生他们的心行所感召的,灾难祸福没有自然的,《感应篇》说得多好:「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别业共业都离不开这个原则;别业是个人,共业是社会。这个世间前途到底是福还是祸,我们只要看看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人造的是什么因,就能判断吉凶祸福。古人有这个能力,今人也有,今人何以不及古人?今人粗心大意,确实没有古人那么样的宁静。
  今人心思是乱的,古人比我们清净。何以见得?古时候的生活社会单纯,没有像现在这么复杂。在中国古代,国家办事的机构,宰相底下只有六个部,现在总理衙门里面恐怕有十多个部,增加两倍都不止,哪有从前那么简单?从这个地方看,现在社会比过去复杂太多太多了。为什么复杂?胡思乱想。从前为什么那么样的精简?那时候人没有胡思乱想。你要问为什么他们不胡思乱想,现在人胡思乱想?以前的人都接受圣贤教诲,所以他的想法看法确确实实他有个范围,纵然有越轨,超越不多,能收得回来;现在没有范围了。儒家教导中国人,至少有二千五百年了,但是最近这一百年,我们才把儒家教学全盘放弃了,特别是在最近半个世纪,完全没有了。我这个年岁还受一点影响,我还念过几个月的私塾,七八岁的时候,虽然时间很短,影响很大,这是沾一点气氛。大我五岁的人,正式受过儒家教育,他们一生当中,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还是有个规矩,这个社会怎么乱,他还能够守得住。现在这个东西完全不讲了,招致天下大乱。所以最近在台湾,很难得有几位热心人士,提倡读经,这些人士实实在在讲是菩萨再来。
  有不少人打电话、写信给我,说我在讲经说法赞叹人,不要赞叹太过分,赞叹过分那个人听了之后得意忘形。我赞叹总是带勉励,希望他能更好,希望他能够向上提升。可是这里头变质的有没有?有。为什么会变?自私自利没有清除,这就是佛在经上讲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他还夹杂毫分不善,这个事情就麻烦。那个毫分不善夹杂在清净心里面,它会分裂,它会繁殖,最后把你的清净福田破坏了。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常见,我们自己越发要小心防范,所以经书不能一天不读。我们很幸运,还能够一直保持,还能够不断的在向上提升。这是什么原因?天天在读经,天天跟同学们研究讨论,就是这一点把握住不退堕。如果我三个月不讲经,三个月不看经,也会大幅度的滑落,非常非常可能。我们也看到许许多多热心的护法,到后来路子都走偏差了。什么原因?他听经太少。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