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2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要问问,一真法界是什么样子?一真法界里包括我们这个法界在内。我们这个样子,不是也千差万别吗?对的,也有这些形形色色,所以一真法界里头也有十法界,一真法界不坏十法界。我们讲异与同,一真法界是同,十法界是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不碍异,异不碍同,证得的人异同不二,这叫真正入一真法界。所以入一真法界,在我们现前,他的生活行为跟我们凡夫也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不一样是他没有妄想、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还是穿衣吃饭,还是需要工作,还是需要应酬,就是没有分别执著妄想,所以异中有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这一会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十法界都圆满含摄在其中,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凡夫异中找不到同;换句话说,见不到同。这些菩萨在异中见到同,他在哪里见到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同,他见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同,他见到;存在的时间「如露亦如电」,他见到同。十法界依正庄严,你从这里去观察完全同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所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才得大自在。「无依」就得大自在,平等无依就得大自在。
第二句跟第三句都是讲「庄严身」,他以什么为庄严?以法性为庄严。『普於诸有无依处』,这是讲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模范。依处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著相、执著;「无依处」,不著相、不执著,於一切法中都不著相、都不执著,就是无依处。「普於诸有」,「有」是十法界,不仅仅是讲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四圣法界也有,乃至於十法界之外,一真法界也有,所以「诸有」范围就很大,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不但是世间十法界不执著,一真法界也不执著,也不著相,如《金刚经》上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不著相,念头都没有,《金刚经》后半部说,「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比相更高一层,见是什么?见解,连这种见解念头都没有,那才叫真的「普於诸有无依处」。诸位一定要晓得,真正的法界清净寂灭,清净寂灭决定不是离了一切相才清净寂灭,那个谁不懂?三岁小孩也懂。即相离相,即相灭相,生灭同时,离即不二。这桩事情,《楞严》里说得多,说得很详细,说得很透彻,古人常常赞叹开智慧的《楞严》,这是中国一句古老的话,「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说得的确是详细。
如果我们契入这个境界,你的心地坦然,确确实实跟观音菩萨《心经》上所讲「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个世间一切苦厄你都没有了。可是上面那句话你要懂得,「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就「普於诸有无依处」,这个境界才能现前。我们这个境界不能现前,就是我们没有照见,不知道五蕴皆空。天天念这段经文,念了几十年还不管用,那怎么办?继续再念,锲而不舍。实在讲要能契入这个境界,不但要念,念的时候要把心理转过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微密观照,就是仔细观察,观察什么?观察万法皆空。从哪里看起?在动物分上你看生老病死,你看这个,树木花草你看到花开花谢,你留意观察这些,不要追求答案,看久了不定在什么时候豁然大悟;这种观察就是宗门里面讲的「疑情」,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要去落在思惟上,落在思惟上那就错了,那是世间人用的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去观察,不明白、不了解没关系,不去理会,这叫疑情;这个不是怀疑,叫做疑情,怀疑不能解决问题。由此可知,功夫是决定不能间断。假使你开悟,这个悟是小悟,悟了之后怎么样?依旧锲而不舍,积小悟则成大悟,积大悟才成大彻大悟。
真正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心里一丝毫没有牵挂,心地坦然,清净平等,充满了智慧,这就是佛现前。这些理论如果我们明了几分,对於我们念佛帮助很大。念佛功夫能不能得力也在放下,你能放下一分你就得力一分,能放下两分你就得力两分,为什么没有放下?没有看破,以为这个世间样样真实,天天想的是患得患失,你的得失没放下,这是障碍自己的功夫不得力,所以真正要想功夫圆满得力,那你彻底放下。念佛堂里面,过去堂主和尚常常说的一句口头禅,「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因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念佛往生的缘就成熟,佛就现前,你就能够自在往生。我们今天念佛佛不现前,什么原因?因为自己还不想去。佛真来了,不行,现在还不行,我还舍不得,好多事情没办。佛对你很了解,你还不想去,不来,免麻烦,彼此都麻烦,佛不现前;到你真正放下,真想去了,佛立刻就现前。这在佛法叫「隐显」,佛不现前的时候隐;佛并不是不在我们身边,天天在身边,从来没有离开过,几时放下,他就现相,没放下时不现相,这都跟诸位说真话。一切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离开我们一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们太了解。这桩事实可惜我们自己不知道,给你说了你也未必相信。
最胜慧光明天王他见到,『此义胜智能观察』,「胜智」就是最胜慧光明天王,他见到,了解事实的真相。所以一切庄严是以与自性相应,才是真正的庄严。与自性相应这句话,大家也不好懂,我们再说白一点,无论我们现前是什么身分,你是富贵的身分也好,贫贱的身分也好,你的心真正达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与自性相应,这真的庄严。富贵人,古时候讲富贵达到极处是世间的帝王,贫贱到极处是乞丐,如果都与性相应的话,乞丐跟帝王是平等的,平等的庄严;要不相应,贵贱差别就很大。如果跟法性相应,彼此都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真庄严,这是平等庄严。这个说法大家就比较容易懂一点。我们再看第四首:
【随诸众生心所欲。佛神通力皆能现。各各差别不思议。此智幢王解脱海。】
自在智慧幢天王,他所得的法是「了知一切世间法一念中安立不思议庄严海」,他在此地也赞颂自己所修学证得的法门。第一句就是彻底明了一切世间,『随诸众生心所欲』,「随」是随顺、是随缘。十法界的众生起心动念欲望不同,所欲不同,这句也就是现代所讲的多元文化。众生到这个世间来,我们不要说那么大的范围,十法界里面我们只讲人道,人道里面我们只说地球,大家就更亲切。这一次我们到地球来投胎,得到人身,你们出生的地区不相同,种族不一样,家庭背景也不相同,家庭里面从事的工作行业又不一样,你为什么偏偏到这一家?你不选择到第二家?我们现在知道非洲那边人很苦、很贫穷,他为什么不投胎到新加坡来?他到那里去?都是到人道,为什么有的人到很好的地区,有的人过很痛苦的生活?各人的业缘不相同。到人道来投胎,跟你的父母、家亲眷属宿世有缘,没有缘不会来。佛度众生,这些众生跟佛也要有缘。今天我们刚才说过,我们这个地区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跟哪一尊佛的缘成熟?跟阿弥陀佛的缘成熟,跟《无量寿经》的缘成熟。现在我们这里讲《华严》,跟《华严经》的缘成熟,你要不成熟,你怎么会来听?缘成熟了。
一切众生投胎找他的父母,父母跟他宿世有缘,他自己现在条件也够,引业引导他得人身。有缘的地方就见到光明,看到有一线光明,他到那里去投胎;没有缘的地方是一片黑暗,你见不到。所以我们到人间来投胎,地球虽然这么大,一片漆黑都看不见,只看父母那里放光,就循著这个光明去投胎了。跟父母的缘分,佛跟我们说大致上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我们关系就是这个。缘有浅深不一样,有厚薄不相同,这里头错综复杂。我们对父母兄弟、亲戚朋友,都离不开这四种缘分。实在讲跟诸佛菩萨也是这四种缘分,佛不度无缘之人。佛对於一切众生他的心所欲,无量劫来他的善根福德、业习果报,佛菩萨统统清楚、统统明了。
我们与佛有缘,『佛神通力皆能现,各各差别不思议』,这两句就是他得法里面所说「一念安立不思议庄严海」,这一念是佛的一念。我们众生的念头很杂很乱,如果我们几时也到一念,那就成功了。舍一切妄念,你得到一念就成就,一念证一真法界。《弥陀经》上讲得好,我们念佛人所求的是「一心不乱」,因为你得一心,你就入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念佛念到一心的人,无需要佛来接引,你就去了。我们今天为什么要靠佛接引?我们没有念到一心,我们念头还很多很乱,不过把佛号将我们的妄念伏住,妄念很多不起作用,念念就是这一句万德洪名,这才感得佛来接引,这是佛对我们的帮助,对我们的加持。真正到一心,那还有什么话好说?因此一心里面也有功夫浅深不同,古德给我们讲有理一心、有事一心,事一心里面也有浅深不同,理一心中亦复如是。功夫最浅的是事一心,我们今天称它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事一心里面最浅的,但是决定得生。一心不乱功夫高的,我们凡夫确实没有把握,但是浅的功夫,人人做得到,就怕你不肯做,你要肯做,个个都可以做到,所以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道理就在此地,这是事实。
佛在一念当中,唯有一念才能够与虚空法界相应,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千处祈求千处应」,众生哪个地方有感,佛菩萨立刻就有应。他为什么能应,为什么那么快速的来应?因为他是一念,一念也叫无念,无念才是一念。他的智、他的愿跟法性完全融合,所以才有这样的能力,这是现身说法。现什么身?随众生的心愿,众生希求的什么身,他就现什么身。也许有同修说,我们曾经听说过,有人见佛菩萨,好像没有希求现什么身,他怎么就现身?我们心里面的希求,往往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知道自己想求什么,那个念头很粗很粗,微细的念头真的连自己都觉察不到,但是佛那个地方已经感应到了。
譬如有许多同修去朝普陀山,在梵音洞里面见到观音菩萨现身,可以说是显感显应。你在那里磕头礼拜,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就是想让观音菩萨现个相给你看看,这是很明显的感,果然被你见到,这是显应。有些人拼命求,拼命在那里磕头,磕了多少天也没见到;有些人在那个地方礼拜念观音菩萨名号,不久他就见到;而且每个人见到的形相不一样,每个人的感应程度不相同,所以佛菩萨现的相不一样。佛菩萨没有一定的相,《楞严》上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理论与事实,随心应量,决定没有丝毫意念在其中。我们凡夫是有念头,佛菩萨没有意念,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毫的勉强。这个你们想想看,是不是圆圆满满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我们要是具一分真诚清净平等觉,你见佛菩萨的相就很庄严,见到菩萨现的身是金色身。如果你与心性不相应,你还是凡情、还是执著;凡情、执著,宿世的善根深厚也能见到,见到菩萨现长者身、现居士身、现比丘身,见到这些,这是与我们根性不相同,「各各差别不思议」。这是举一个例子,例子就太多太多,包括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所遇的一切人事物的缘分不相同,不可思议。虽然缘不相同,佛所示现的身相说法不相同,他有一个相同的方向目标,这个决定不会变的;总是在那里暗示,在那里触发我们觉悟的心,这是决定相同的。也就是说,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念念希求的,帮助你破迷开悟,无论现什么身,无论说什么法,都不离开这个原则,所以这是异中之同。我们学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要念念有这个味道,有这个意愿,这就是向菩萨学习。『此智幢王解脱海』,自在智慧幢天王,这是我们应当要向他学习之处。下面第五首:
【过去所有诸国土。一毛孔中皆示现。此是诸佛大神通。爱乐寂静能宣说。】
爱乐寂静天王得到的法门,是「於一毛孔中现不思议佛刹无有障碍」,他从这个地方契入成就的。赞颂里面前面两句就是毛孔现刹,在前面得法里面只说不思议佛刹,「一毛孔现不思议佛刹」,而赞颂里面意思补充了;『过去所有』,前面讲一毛孔现不思议佛刹,好像只是在空间上讲,没有在时间上讲。在赞叹里头,跟前面得法的长行合起来看,意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