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尚且办不到,何况佛法?佛法比世间法难得太多,你怎么会懂?给你讲得怎么清楚,你也不懂。为什么不懂?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你就不得其门而入,诸佛如来给你讲也没用处。
我们虽然不能够悟入,智慧聪明高一点的人可以得到解悟,你知道有这么回事情,知道法性遍一切处,法性遍虚空法界,法性就是自己的自性。你们诸位想想,在《楞严经》上「十番显见」,说得实在是透彻明了,你的见性要不遍十方,十方你怎么会看得见?太阳距离我们很远,夜晚的星星有许多距离我们更远,都是要光年来计算,几十个光年、几百个光年,现在我们用望远镜能够观察到亿万光年之前那么远的星球,我们见到。如果我们的见性要达不到那个地方,你怎么会见到?这是举一个例子。六根根性是圆满的、是周遍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真心在哪里,我们明了了。我们修的是什么?就是要修真心,就是要叫我们自己日常生活行为、起心动念,如何与真心相应,这个事情重要。
我常常劝大家要拓开心量,为什么?「甚深广大不思议」,这是你的真心。起心动念想得太小是妄心,妄心决定不能见性,决定不能入佛菩萨的境界。不但佛菩萨境界你入不进去,说实在话,须陀洹的境界你都没有办法参与,你说我们多悲哀!须陀洹是圣人,比天人高明多了,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到了还要堕落,还要搞六道轮回,须陀洹永远不再堕三途;不管有没有佛出世,佛在经上讲得很好,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决定证阿罗汉,决定将八十一品思惑断尽,超越三界,永脱六道,那叫圣人,我们不如他。他的本事在哪里?本事就是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放下,他舍弃了。见惑头一个是身见,不会再执著这个身是自己,这是第一个关口。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够恍然大悟,身不是自己;身不是自己,什么是自己?虚空法界是自己,一切众生是自己。我举的例子举得很多,诸位要没有事的时候,新加坡的树木很多,心定下来、静下来坐在大树下,从树顶往树根仔细去观察,你就会明心见性。我们今天执著什么?我们就好像树上一片树叶,整个大树是自己,我们的身体只是一片树叶。你完全看清楚,才晓得这棵大树的树叶、花、果、枝、条、干、本、根,原来是一体,然后懂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像一棵大树一样。观这棵大树不是发呆,是在参学,是在用功夫,从这个形相里面豁然悟入虚空法界是整体的。楞严会上没有用树做比喻,楞严会上是用大海、用水泡,大海比喻是整体,水泡比喻我们个人,大海起了许许多多的水泡,你要不知道、不觉悟,每一个水泡就会起冲突,就会互不相容;如果深入一看都从大海起,所有水泡都是自己,这就说明一切众生是自己,不是外人。我们迷,就是迷了这桩事情,诸佛菩萨悟,也是悟这桩事情,事情没有迷悟,迷悟在人。
学佛从哪里学起?大乘法都教给我们,「发菩提心」学起。什么叫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大心。儒家教学也不例外,教我们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我们从这里学起。佛法讲戒定慧三学,儒家讲智仁勇三德。「仁」是什么意思?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你仔细看看会开悟。「仁」不是一个人,是二人,教你想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我自己希望离苦,我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我自己希望得乐,要帮助一切众生得乐,这叫仁,这是菩萨行。哪里可以做损人利己之事?没有这个道理。今天老和尚跟大家讲开示也提到,损人决定不利己,损人是真正损害自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为什么?宇宙法界是一个整体,你要懂得这个道理。
「无性」这个意思说得好,无性就是一切都不执著,不是性无;「无」就是无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自性就现前,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佛说法善巧到极处,法,给你说实实在在,法都是妙法,《法华经》是妙法,哪一部经不是妙法?不但一切经是妙法,一切法都是妙法。佛经上常讲,正报毛端是妙法,依报微尘也是妙法,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妙。为什么妙?与法性相应,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哪一法不妙?虽然是法法皆妙,你没有见到,你为什么没见?因为你的心不妙,妙心就见妙法。心为什么不妙?因为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就不妙。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的心就妙,你就见妙法。
我们眼见外面的境界,如果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你这个见是见性见,见性就是妙心,见外面的色相就是妙法,你所见的是色性,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这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你的功德就圆满。我们今天所见,不用见性见色,我们用眼识见色,不但用眼识还要加第六意识的分别,再加上末那识的执著,这就搞坏了。所以第一个见是真见,此地讲的是无性,很快,极短的时间,刹那之间就变成第二念;第二念里面就掺杂著第六意识、第七识、阿赖耶识,还得加上五十一心所,所以你见的是色尘,色尘污染了你的心性。污染是比喻,心性是真的怎么会被污染?实在讲是障碍心性不能现前,说明污染,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学教最难的就是这一层,这一层不能够透过,如来真实义你怎么会能够解?印光大师讲的话讲得好,有人向他请教,有没有秘诀能够教我们学佛很快就能够契入?大师答得好,他说:有!诚敬二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是印光大师答覆。什么是诚?一念不生谓之诚。我们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六种境界,如果还起心动念就不诚。老和尚讲得容易,做起来是真难!如何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是诚。什么是敬?普贤菩萨给我们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是敬。在佛菩萨讲,随类化身,应机说法,那是敬。老法师说的这两个字,别说做不容易,就是真正懂这两个字的意思也不多。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两个字误解:我很诚,我诚心诚意待人;夹杂一大堆妄想分别执著,他还说他诚心诚意对人。「诚敬」,不是一般人想像那么低的水平。佛祖说的都不错,可惜我们把它解错,会错了意,所以得不到受用。
这两句大家要细心体会,落实来说你要想真正想学,真正想用功,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懂得用智慧去观照,不要用妄念去分别,你从这个地方下手,我相信你的功夫很快就渐渐得力。要知道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是虚妄的、错误的,错误的方法怎么会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没有这个道理。《华严经》在经题就告诉我们「大方广」,大是性体,方是现相,广是作用,一而三、三而一,就给你说明虚空法界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我们生活行为造作,念念与整体相应,就是菩萨道、就是菩萨行;违背了整体是凡夫心,这叫生死凡夫,差别在此地。
第三句『普使众生生净信』,令众生信,信什么?信法性无性。我们用这句话,再套一句:「正念无念,正行无行,正果无果」,你能体会这个意思吗?这是讲真话,这不是佛菩萨随顺俗谛而说,诸佛菩萨依二谛说法,这是随顺真谛而说。我们不好懂,但是不好懂也要懂;不懂,我们的修学就有严重的障碍。而且叫你懂得,总不能勉强,勉强是决定做不到,是有方法,佛家讲善巧方便。所以此地你没有听懂没有关系,不要去研究它,不要去想它;想它都是落在妄想里头,不会想通的。诸位要知道,想不通的愈想愈不通,不想就通了,这就怪了。为什么?它无性,所以你不想就通了,愈想就愈不通。那怎么办?后面经文很长,这些道理与事相,后头反覆很多次说到,在此地有这么个印象,不去追究,这叫疑情。宗门所谓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这个疑不是怀疑,怀疑是障碍,怀疑是烦恼,贪瞋痴慢疑,那个疑是烦恼,那是修行证果的大障碍;这叫疑情,对我们修学有帮助。听说有这么回事情,但是不理解,也不必去追究,我们著重深入的薰习,时节因缘成熟,不定是什么一个机缘,一下就促成你悟入,你豁然明白了,这个时候才真正有受用。
我们把菩萨的标准降低,降低到我们现前的水平,我们在这里也能学到东西。那就是说我们在平时接触广大的众生,这些同修初学的,刚刚接触佛法的,我们教导他、帮助他,我们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净信」。不要把标准提得太高,让他对佛法能够生起清净信心,你的功德就无量了。不要一开头就希望他又吃素,他又能念佛,他又能来听经,那个希求太多了,太高了。先让他相信佛法是好的,佛教是善的,不会教人做坏事,不会为害社会,不会为害自己,不会为害家庭,先让他懂这个,在这个地方生信心,一步一步的把他往上带,我们对於初学的人应当以这个为目标。到外面去讲演,跟大家目标定在信,他能够相信,我们的目的就达到。再看下面这一首:
【三世如来功德满。化众生界不思议。於彼思惟生庆悦。如是乐法能开演。】
这是第九首偈子,是乐思惟法变化天王的赞颂。他所得的法门是「入一切菩萨调伏行如虚空无边无尽解脱门」,在长行里面介绍过。第一句就是说「能调伏人」,长行里面说的是因行,偈颂里头这一句是说的果。谁能调伏?『三世如来功德满』,满是圆满。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就是「功德」,这个功德不是普通的功德,是如来功德。初学佛的人最容易把功德跟福德混淆不清,以为什么是功德?在寺院里面捐一点钱做了功德,添一点香油也是功德,殊不知那是福德。大家想想,当年梁武帝在世,他以他的福报、以他的权势建造道场,史书里记载四百八十座道场;帮助人出家,他很欢喜人出家,看到人发心出家他就喜欢,他当护法,大护法。劝导人出家,护持这些出家人,几十万人,他自己感觉得骄傲,很自豪!达摩到中国来,有缘跟他见了面,梁武帝就把这些事情向达摩祖师报告,问他: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实在讲不通人情世故,说了一句老实话,说「并无功德」。梁武帝听了很不高兴,把他赶走,不护他的法,害他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才遇到一个慧可。如果他那个时候要方便方便,很大很大,梁武帝欢喜,护他的法。说他并无功德,这个话说得一点都没错,梁武帝做的是什么?是福德边事;他做的是福德,不是功德。福德跟功德有差别,福德得世间有漏的福报,功德是得无漏的福报,那怎么会一样?这个差别很大。平常我们举例说,譬如持戒有功,功是你下了功夫,你真的认真在干,德是什么?得到定了。因戒得定,你真正得定,得清净心,那是德;修定有功,开慧是德。於是你就了解,功是修因,德是果报,你修因一定能证果。於是我们才真正明了,菩萨修六度有功,证菩提涅盘是德。
此地所讲的不是这些功德,如来功德,如来是什么?如来是自性。我们看江味农居士《金刚经讲义》,他给我们的解释,解释得很好,我们在《金刚经》上有时候看到「诸佛」,有时候看到「如来」,为什么一会儿说佛,一会儿说如来?如果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佛,这个文章就不是好文章,决定如来跟佛不是一个意思。说佛是从现相上说,说如来是从自性上讲,这就有很大的差别。如来是表自性,如来表性德。「如来功德」就是自性功德圆满,自性功德哪有不圆满的?本来就圆满。理上说没错,是圆满的,佛在这个经《出现品》也说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圆满,本来圆满,可是后面佛有一句话说,「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虽然你有如来圆满的功德,你现在不能现前,你是真有,不是假有。一切诸佛如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哪里?六根根性,六根根性是如来圆满功德。我们不会用,我们一启用就把如来圆满的功德变成妄识,变成八识五十一心所,这就变成凡夫,把究竟圆满的智慧变成无明,把无量的德能变成烦恼、变成罪业,这是我们现前干的事情。如果不是诸佛菩萨这样慈悲为我们说明,我们哪里知道自己错了?都以为自己很聪明,都以为自己本事很大,都以为自己做得很对。佛给我们一说明、一解释,我们听了才恍然大悟,我们自己是真错了,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想错看错,我们说错做错,所以才落得这么样的苦报。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得要老老实实依照佛的教诲。佛给我们指出一条明路,这个路怎么走?用什么态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