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4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刻煸谕桓鍪奔洌蘼勰憔幼≡谑澜缟夏母龅厍母鼋锹洌蠹邮侵行模枷蛘飧龇较蚱淼唬飧隽α刻罅耍〈忧拔颐且裁挥邪旆ㄏ胂裾饬α坑卸啻螅康降子忻挥校课颐谴咏臼げ┦渴笛樗峋Ю锩娴玫街っ鳎鞘钦娴模肥涤辛α俊K晕医掏д飧鍪浞鸷牛环种幽钍浞鸷牛换骋伞⒉患涠稀⒉患性樱险飧霰曜迹荒钕嗉獭V灰惶齑问啵焯熳觯惶枚疾患涠希阏庖簧敝胁凰家榈母杏Α�
  所以,「须制伏」集谛里面的形相,我们了解,如果放在道谛里面,我们也了解。我们在世间业因,要把这个念头转过来,须制伏是对自己,决定不能对别人,对别人就造业,要制伏自己的烦恼习气。要记住祖师的话,那个话里头有大道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人要能见自己的过,不要见别人过,你这一生修行就能成无上道,学佛就在这个地方学。所以,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这里头都能学到「道」!无上菩提大道就在这里头。古大德常讲「会么」!你会吗?这个字意思很深。你能见到道,见道而后才能修道,修道而后才能证道,那你就成功了。所以,首先你要在一切法里头见道,这《华严经》讲得最透彻。虚空法界、刹土众生,道是什么?道是性,大乘教里面讲的法性,禅宗里头说「明心见性」,心要明你才能见到性;见到性,心一定明。你在相上见性,你就成功了,然后在一切万相当中,你就随缘了!你决定不会执著,随缘就得大自在。
  凡是病,都是起於我执、法执,这两种执著。根,大乘经上讲,根是无明,无明是对於事实真相不明了,这叫无明。佛法最终极的目标是破无明,破无明就是对於宇宙之间的真相,诸法实相通达明了,这个人我们称之为佛,称之为菩萨。对於诸法实相通达明了,明了,你就不会做错事,就没有过失;不明了才会有过失,明了不会有过失。明了是自度,自度之后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断烦恼,帮助别人断习气,帮助别人悟入。帮助人最重要的,是要给人做个好榜样,身教。所以,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讲,常常在一起互相勉励,起心动念,这个念头是善还是恶,自己要清楚。这个念头对世人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要清楚。是善、是正面的,这个念头可以生,生心;如果念头是负面的,是有不善的影响,这个念头就赶快把它灭掉。
  会修行的人就从根本修,根本是起心动念,到言语造作,那严重了。所以,会修行的人不会到言语造作,起心动念处须制伏。须制伏完全是对自己,这是道;须制伏是对别人,就造业了,那就是集谛里头。集谛、道谛,同样一个名词,意思不一样,一个是用来对自己,一个是用来对别人的。对别人须制伏,就跟人结怨,冤冤相报,果就是苦谛。须制伏反过来对自己,好!反过来对自己,是帮助自己成无上道。理跟事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懂。「人身难得,佛法难逢」,既然遇到了,不能空过,一定要认真努力,希望自己有殊胜的成就。第一殊胜往生净土,即使下下品往生,也是第一殊胜。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集圣谛第二句:
  【或名心趣。】
  这个地方讲的「心」,当然不是真心,这个心是妄心,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趣」到哪里?趣到业报、果报,心要善就趣三善道,心要不善就趣三恶道。六道轮回是『心趣』,趣里面含著有心变现的,大乘经教里面佛常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从心想变现出来的,这个境界、果报就叫做「心趣」,心之所趣。六道轮回的现相是个幻相,不是真有,这个道理与事实我们应当要参透。所以,佛在经上把它比喻作「梦幻泡影」,这四个比喻是以梦为主,幻、泡、影是解说。
  古德常说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戏是舞台表演,不是真的。现在戏剧把它拍成电影,跟「梦幻泡影」的「影」完全相应,影戏,比人在舞台上表演还要虚假!那我们看电影有没有觉悟?天天在家里看电视有没有觉悟?面对著萤光幕要觉悟。所以真正学佛用功的人,他看电影、他看电视是在修行,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谁懂?会的人懂,不会的人不知道。会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面对什么境界,统统在修行。修的是什么?我们净宗提的五个科目,一修一切修,一堂课都没有缺;在修三福,在修六和,在修三学,修六度,修十愿。岂不是念念都在觉而不迷,念念都是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念念在提升自己的境界,念念在增长自己的戒定慧三学,会!你一分一秒都没有空过,你在菩提道上行,你走的是成佛之道。不会?不会就是此地,「心趣」,趣向六道三途,前面讲的苦谛,世间果,趣向世间果这就错了。六道里面的众生实相如是,真实的状况就是这样。再看第三句:
  【或名能缚。】
  这个意思很明显,「缚」是绳索捆绑,这是比喻。我们今天被绳索捆绑,这个绳索是无形的,你看不见的,你也摸不到的,确确实实叫你身心不自在。这绳索是什么?就是烦恼习气。许许多多人有严重的烦恼习气,他不知道!所以,每天确实身心不自在,天天在生苦恼,不知道苦恼之由来。自己还疑神疑鬼,怨天尤人,不知道这种念头、行为又造了罪业了!把『能缚』的能力又加强了,没有叫它减弱,反而加强。我们看看六道众生哪一个不是这样的?有几个人懂得在那里把系缚解除! 
  我们在讲席里头也曾经讲过,烦恼的系缚,烦恼有八万四千。这个头数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们看看《教乘法数》,看看《佛学字典》,它给你列出来,确确实实八万四千。如果我们把八万四千烦恼每一条烦恼比喻一条绳索,今天我们身上就被八万四千条绳索所捆绑,你还能出得了三界吗?别说三界,欲界都出不了,这是实话,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在欲界里头轮回,苦不堪言。什么人在这里解自己的绳索,不再结了?迷惑的人在结,还唯恐不多,再一展开,烦恼无尽,不止八万四千。我们晓得世尊讲八万四千是归纳,八万四千类,每一类里头不知道有多少,你说多可怕!从哪里来的?从自己迷惑颠倒里头生的。
  世尊在华严会上讲得好,「一切众生(包括地狱众生,当然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一切诸佛如来平等,「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句话把我们堕落在六道里面的根源说破了,妄想执著。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讲,他说:你真的学佛,真正能做到三年不说话,你准能开悟!这是夏老讲的话。三年不说话,他在这个地方说的是「你准能开悟」,这个话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自己可以去实验一下。我相信!为什么?有理论做依据,如果一个人三年不说话,他心定了。我们当年学经教,李老师教导我的,不是教我不说话,限制我说话。他限制我说话这个方法,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祖师大德所用的传统方法,他教我。我并不吝法,我都讲给你们大家听,问题就是你肯学你一定会有好处。那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只听老师的教诲,除老师之外,任何人,无论是出家在家,讲经说法不准听,你看看这一条。第二条,我们看书,不管是什么书,佛书也好,世间书也好,没有得到老师的同意,不准看;要看什么东西,先要向他报告,要得他同意。第三条,你过去所学的,我统统不承认,一律作废,从今天起从头来起。我跟他老人家是接受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看到好像老师很跋扈,好像很专制,除了你之外没有第二个人。但是接受之后,三个月就见效了,我自己就很清楚,妄念少了。为什么?很多东西不能看,很多东西不能听,只能听老师一个人教导,接受他老人家一个人的薰陶。
  以后我明白了,老师好像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他拿到一块陶土,把它捏造一尊佛像。这个陶土一定要听话,一定要完全服从,百分之百的服从,他怎么捏就怎么顺从,他就造一尊很庄严的佛像。我们这个身就像陶土一样,一定要合作,稍稍不合作,他就没有办法,他就做不成了,这叫师资道合。所以,老师要找一个像这样的学生,百分之百听话、服从的学生,他到哪里去找?找不到。如果碰到一个,碰到一个这是宝贝,为什么?可以施展他的高度艺术,他能把这个人塑造成一尊佛,塑造成一尊菩萨,你不合作,没有办法。
  我在当年,给大家讲的都是老实话,不是百分之百的配合;如果百分之百的服从、合作,我今天成佛了,哪里是这个境界!说实实在在话,我能够顺从老师的只有一半,百分之五十,所以今天这样的成就。还有许多跟老师的人为什么不能成就?他顺从老师大概只有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甚至於阳奉阴违,这不能成就。我在同学当中,比例那是最高,至少我能随顺百分之五十,尊师道重!就这么一点点善根,老师已经就很爱惜了,加意对我的指导、培养,就格外加一番功夫。今天说老实话,能找到真正接受老师教诲,依教奉行,能有百分之十就不错了,这个人的成绩就很可观,老师教十分,你能得一分利益。不过慢慢会提升,慢慢就会觉悟,真正省悟过来了,你提升了,从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七十、百分之八十,提升起来了,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加速度的增长,理通了!明白了,对老师格外感恩。
  像这些,同学们细心观察体会,你会明了。特别是在我讲经这一方面,我们这一次讲《华严》,跟我第一次讲《华严》大大不一样。第一次讲《华严》是民国六十年,今年是民国九十二年,三十二年前,三十二年前我第一次讲《华严》,那个时候就很多人赞叹,说我讲得不错。但是那个时候讲的,跟今天讲的,不能同日而语。这三十二年,你就晓得,境界大幅度的向上提升。这是什么?都是渊源於根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把这么多年所学的,完全能应用在生活上,所以得自在,能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不能说没有杂念,但是我可以给诸位说,我没有恶念,决定没有伤害任何一个人,没有伤害一个众生的念头,这是做到的;妄想、杂念还是有,没有恶念,没有染念。有净念、有善念,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有把握!对於世缘,有也好,没有也好,统统自在,没有留恋。
  所以,「能缚」一定要把它化解,化解的方法,还是常常在这里讲的,一定要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为什么业障现前?我没有心想控制,烦恼起现行,自自然然那个控制的行为就出现了,这是什么?这叫习气。我确实没有占有的念头,但是你有占有的行为,这行为是习气,习气难断。我们在佛经上看到,阿罗汉出了三界六道,烦恼真断了;见思烦恼要不断,他不能脱离六道,不能证阿罗汉果。可是证了阿罗汉怎么样?习气还在。佛在经上举一个傲慢的习气,处事待人接物,态度傲慢,语言不谦虚,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露出来。佛跟大家说,他确实没有恶意,你看他说话,好像行为有傲慢,那是习气;烦恼真断了,习气难除。到什么时候才没有习气?辟支佛没有习气。
  辟支佛的功夫比阿罗汉高一倍,怎么知道?我们看转小向大。阿罗汉、辟支佛都是小乘,回小向大,阿罗汉要两万劫,他能回心转意,舍弃小乘学大乘,辟支佛一万劫;在时间上讲,辟支佛比阿罗汉少一半时间。你从这里看,你就晓得,阿罗汉需要修两万劫才能把习气转掉,断习气好难!但是在大乘,尤其是圆教大乘,他们不讲时间,他讲发心。诸位要知道,阿罗汉、辟支佛都没有发菩提心,所以他修得很苦,他修的时间很长。大乘圆教菩提心一发马上就超过,菩提心是真心!真心难发,决定没有一丝毫虚妄,真诚心是菩提心之体。你看连灵媒到我们这个地方传递灵界的讯息,「真诚心能救世间,真诚心能救灾难」。他到我们这里来传递讯息,为的是什么?希望我们发真诚心,对人对事对物没有一丝毫虚假。
  真诚心的表现就是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清净是不染污,什么是染污?烦恼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七情五欲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平等是真诚心,不平是烦恼习气,不平表现出来的就是傲慢、贡高,自己比别人高,自己比别人行,别人不如我,这不平,不知道谦虚;谦虚的人对人一定恭敬,对人没有敬意、没有谦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