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4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锩娌恢粗诱飧龅胤降们寰恍模闷降刃浴T俳徊剑兑磺幸羯锩娌环直穑悄愎Ψ蚓透摺2环直穑诹段罟鄄欤饬礁鲎灏司透K灾灰靡桓�
《楞严经》上,观世音菩萨给我们做示范,他用耳根,「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什么叫自性?自性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是自性。你在耳根上去锻炼,去炼功夫。我今天是把这个真的和盘说出。古来祖师大德是不肯讲的,为什么不说?要你自己去悟入,你自己真正得受用。给你说破了,说破了把你悟门堵塞,你没有那一分亲切的喜悦,你自己真正证得。我给你说破了,你不能证得,你就晓得观音菩萨怎么修成的。无论从哪一个根都行,「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我们在《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普遍见到。
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识,这一些善知识,经上所描绘的,从事相上来讲那都是法身菩萨。德云比丘,《四十华严》是吉祥云比丘,圆教初住,他修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怎么修?「大势菩萨圆通章」里面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用这个方法。观音菩萨在五十三参里面是第七回向位,「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你要回头,从哪里回头?从执著回头,不执著,从分别回头,不分别,从妄想回头,不打妄想;什么叫妄想?起心动念是妄想。这个太高了,这个说老实话,我们是个凡夫做不到。
我们如果能用功、会用功,是善用功的人,你从不分别、不执著下手。果然不分别、不执著,你就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八识成四智,四智菩提现前,你就是初住菩萨,不但六道超越了,十法界也超越了,菩萨。到这个时候你就有能力了,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哪个地方有缘,你就会到哪里去现八相,你就会现八相。这个现绝对没有意思,你还要动一点点念头,你就不能现,完全是感应道交,哪个地方众生有感,立刻就现。为什么?性,自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现在科学家讲能量,它不是物质,它是能。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法性,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名词术语一大堆,都是说的一桩事情。
佛为什么说这么一大堆的名相?叫我们不要执著,只要说对这个意思就行,何必执著?何必分别?所以说这么多名相,目的是破分别、破执著的。凡夫很麻烦,执著一个名相,换个名相,他就要跟你辩别,这毫无意义!佛这种说法,实在讲跟中国老子所说的完全相同,「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教你在这个里头悟入,没有一样不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手法妙极了。总的来说,这叫善巧方便,现身是善巧方便,说法是善巧方便,搞这么多名词术语也是善巧方便,目的无非是帮助你悟入。你要不执著、不分别,你才会悟入。你对於这些东西,对於现身、说法这些名词术语,你有分别、有执著,你不能悟入,关键就在此地。
念佛的人,如果於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这叫理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理一心不乱,品位比事一心不乱高。理一心不乱生什么地方?实报庄严土,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不一样。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特别,四土是平等的,这是一切世界里头找不到的,非常特别的一个世界。虽然是平等,还是有高下,平等是大家在一个教室上课,可是怎么样?个人的学历位置还是不相同。我们虽然同在一个教室,这个教室里头有博士、有硕士、有学士,甚至於有高中、有初中,还有小学,统统在一个课堂里,程度不一样,待遇相同,这很不可思议。在他方世界待遇不相同,也不可能在一起。这是很特别的一个环境。
我们要了解这个道理,知道事实真相,晓得自己应该怎么修法。如果烦恼习气(就是妄想执著)还是没有办法断掉,老实念佛。念头才起,立刻就拉回来,回头是岸,不要随那个念头增长。所以第一念是个妄念,这个念不管是善念、是恶念,念头起来了,第二念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取而代之,这叫修净业。净业是这么个修法,绝对不能叫你那个妄想是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继续增长,那你就坏了,你就随波逐流了。所以你搞了几年,搞了几十年,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顺境生了欢喜心、贪恋心,一个贪心、一个贪心接著一个贪心,你不晓得马上把它换成阿弥陀佛;逆境,恶人,不如意的事情,心里不高兴,你就不会马上把它转到阿弥陀佛,把那个逆境恶缘忘掉,换成阿弥陀佛,这样才叫用功,才叫会念。
宗门大德常讲的「会么」,我们净宗也说「你会么」。禅宗那个会么,是你参究功夫得力,也就是说你在境界里头,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个「会么」是指这个。我们净宗这个「会么」比那个方便,比那个容易,就是你念头一起来,你会转吗?马上转成阿弥陀佛。决定不叫你这个念头相续,要让佛号这个念头相续。念佛的时候也跟密宗一样,三密相应,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口里头念出来,耳朵听进去。这样才是一心,你才不会一个妄念接著一个妄念。一面念阿弥陀佛,一面打妄想,这个不行。你要用这一句佛号把你妄想分别执著念掉,你功夫就得力。功夫刚刚得力就叫成片,这么一个境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有把握了,凡圣同居土。每个人都能做到,就是你要转得快,平常要用一点功夫,什么功夫?看破放下。对於世缘,无论是善缘恶缘、顺境逆境看得很淡,你才容易放下,你才容易不执著、不分别,看得很淡。日常生活环境,有,好,没有也好,绝不攀缘,一切随顺;自己要想怎么做法,错了,那你就攀缘了。
昨天陈彩琼居士在这里访问,说老法师想这个电视想了几十年,天天在想。我就告诉她,没这回事情,我从来不想这个,想这个干什么?偶尔提一提,这是个好的工具,这是利益众生,好事情,缘不成熟,那你是妄想。偶尔提一提,有大福德的人、有大因缘的人他们去做。陈居士做这个,真的是大福德、大因缘。为什么?能把我们的学习用高科技的方法扩展到全世界。尤其这个网路接通之后,不需要用特殊的天线,这个很方便。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能收得到。我听说现在电脑,手提的小电脑用电池,坐车的时候,车上可以收到;坐飞机,飞机上可以收到;到野外去旅行带著,随时能收到,这太方便了。
这部《华严经》,如果我们有这一分福分,把《华严经》能够讲圆满,那是大福报,不是容易事情。我们估计最少是一万个小时,每天二十四小时播放要播两、三年,多少众生能参与我们的学习。转变我们的境界,真的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个三转就是四弘誓愿后头这三愿。转恶为善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转迷为悟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转凡成圣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功德还得了!如果你的妄想分别执著不断,没断,你来修学这个课程,那是福德。不止是来生,生生世世你有享不尽的福报。
佛经里面这些理事说得很多,世尊还常常举例子,迦叶尊者无量劫前曾经以一钵饭供养辟支佛,得的果报是九十一劫不受贫穷的果报。换句话说,九十一劫这么长的时间,他不会有饥饿的果报。因缘果报不可思议。能利用这个工具叫全世界有缘的众生,什么叫有缘?收看就有缘,他不收看就没有缘;这么多人得佛法殊胜的利益,你说她的福报多大!赞叹、随喜,功德是平等的,这一点我们要会修。她好比是佛前点了这一盏灯,光明灯,我们看到之后,给她添一点油,我们的功德跟她相等。我们把她这个光明引到另外一个灯,这是什么?这是介绍。我们知道这个频道,知道这个节目,告诉你的亲戚朋友,有喜欢《华严经》的你告诉他,你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也跟著学,这等於传灯,你把这个光明传给他了,功德统统相等。添香油就是对於她这个传播事业一点点的赞助,你能够一个月给她一块钱、给她两块钱,这添香油。你要知道功德是平等的,没有一丝毫差别。这个缘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明了这个道理,所以你要懂得修福。
菩萨一生的事业,示现能够舍弃荣华富贵,这是从兜率天下降,托生在人道当中。应以这个身分得度,那就现这个身分,示现出家、降魔、成道。成道之后,这一生的事业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做得很圆满。学佛就要学他,他就是学佛人的榜样。你不学他,学谁?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真的出家,确实没有家。当年在世,在家的弟子不少,出家的这些弟子经上有记载的常随众,佛到哪里跟到哪里,不离开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么大的一个僧团。不是常常在佛身边的,也有出家人,也有在家人,那些是什么?菩萨众。这个诸位要知道,不是说菩萨里头没有出家人,有,有出家的菩萨,有在家的菩萨。他们亲近佛陀,但是不是长年在一起,有的时候偶尔听一部经,他想听哪一部经,想听什么法门,佛在某一个时期,正好要讲这个法门,他来了。听完之后,他离开了。他离开也是在做多元文化教学这个工作,代佛教化一方。
释迦牟尼佛在世,是示现跟我们凡人一样,并不是现很多分身到外面去,没有,跟我们凡人一样也是一个身体,那只能在一个地方教学。其他地方?其他地方,这些菩萨、声闻里头有成就的,他们到外面去代佛讲经说法,佛的这些大弟子。现在方便了,现在用电视,不必请人代理,可以直接的能够收看。我相信再过几年,这个传播技术会更进步,更进一步的是可以面对面谈话。现在已经有了,但是不普遍。我在电视机面前可以跟萤幕里面的人交谈,这个技术肯定会发展出来,肯定会普及,那就方便太多了。
所以我们要抓住机会,首先要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学问,还要修福,你有慧没有福不能度众生;有福没有慧,也不能度众生。所以佛教导我们福慧双修。福怎么修?布施,一定要懂得。财布施得财富,没有财富,不能办事;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没有聪明智慧,也不能办事;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那你没有健康长寿,常常多病、多苦恼,你虽然有福报、有学问,也不能办事。佛教我们修这三种因。尤其是德行跟学问成就都不是短时间的事情,总是几十年的功夫。你们看看近代,近代高僧印光大师七十岁才出来,他二十多岁学佛,换句话说,在佛门里面修持有半个世纪的功夫,他才能够广度众生。
论到真正修行,真正修行不是给你讲了吗?总的原则纲领就是世尊在《金刚经》里面教须菩提,「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是总原则、总纲领,这两句话说的白一点,不取於相就是外不著相;如如不动是内不动心。禅宗就是修这两句,「外不著相,内不动心」。知道所有一切现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他们的宇宙观、人生观,所以他真的放下,他没有执著,他没有妄想,他就这样入进去了。
只要心地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宗门大德叫悟后起修,快。我们今天看《大藏经》,意思看不懂,听讲解,听也听不懂;可是真正开悟的人,明心见性开悟的人,这一部《大藏经》三年的时间他全通达了,有没有人讲没有关系,他都通达,你看多厉害。这是讲什么?一般讲十住菩萨,就是宗门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容易!哪有我们这么困难。如果是初地菩萨,像龙树,龙树是初地菩萨,法身菩萨里面地位高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流传在这个世界上,他三个月就全部通了。所以我说十住菩萨三年可以通达,十地菩萨三个月,初地菩萨三个月就完全通达明了,一点没有错误。为什么?自性的流露。世尊从自性流露的,菩萨也是从自性流露的,两个合起来完全相同,一点差别都没有,从自性流露,容易!
所以宗门是捷径,径中径,大乘是径路,禅宗是径路里头的径路,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惠能大师说得好,这个法门上上根人。什么叫上上根人?就是对於世缘看得淡,情执很薄,一接触佛法,他就明了了,他就放下了,这叫上上根人。情执很重,疑虑很多,烦恼习气放不下的,那就没有法子,对你来讲,就非常非常困难,我们要晓得。那怎么办?还有一条近路,比这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