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日落九世纪-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库的管理权从宦官那里收回到户部的左藏司,德宗立即予以采纳。杨炎以片言移人主之意,博得了朝野的一致赞誉。
杨炎大为得意,他毫不怀疑,时机已经成熟了。
德宗皇帝同样也是满怀信心。半年以来的种种经历增加了他御临天下的经验,新君所带来的崭新形象和初步的改革
都获得了认可。大唐天子的声威不仅威慑河北诸镇,更是播及夷狄。先帝的山陵已经告竣,求贤诏也已颁布,所有这一
切都使得天子斗志昂扬。尽管这种斗志隐含着不少轻躁急功的成分,但眼下的局面还丝毫没有让人产生这种担心。新一
代天子的不同之处,现在似乎已经稍露端倪:他确实正准备要干一番大事,并且希望着一夜之间取得成功。
在踌躇满志中,一元又始。
按照惯例,新君即位,翌年元旦都要更改年号,德宗在新年改元“建中”,群臣也照例给新帝上尊号,这一次拟定
的是“圣神文武皇帝”。时为公历纪年的780 年。
新年的第一件大事也是由杨炎完成的,就是新税制“两税法”的颁布,这同时也给四五年来帝国政治中最重要的财
政改革划了一个暂时的句号。然而,“两税法”并非是杨炎的创造,而是财政改革的必然,刘晏等人就为此做过不少的
尝试。但杨炎毕竟完成了这一突破,两税法也由此成为后来一千多年税制的不二法则。在当时的情况下,作为宰相的杨
炎必须在财政问题上有所建树,否则是不可能在朝政中独当一面的。其时崔祐甫已经病重不能视事,朝廷大员中也只有
杨炎能善察颜色,移人主意,所以两税法的实行便无可争辩地印上了杨炎的名字。“两税法”得到了普遍的称赞,政治
上的意义是告诉人们杨炎其人在财政上并不乏才见,这对报复当时的财政主将刘晏是有莫大好处的。
去年八月份杨炎一到职,在政事堂中一见到刘晏就分外眼红。杨炎阴沉着一张脸,连个招呼都没打。“刘晏这个小
人,落井下石,恩将仇报,我一定要给他好看!”杨炎常常恨恨地对左右的人说。
在杨炎心里,为元载复仇是头等大事,这一念头时刻纠缠着他,食不甘味,寝不安枕。
刘晏知道这里渊源有自,他何尝不清楚杨炎与元载的亲密程度无人能比,杨氏既是元载所提拔,也为元载所亲重,
甚至被元载视之为可靠的接班人选,杨炎对同乡兼恩师元载怀有无限感戴本不足怪。不过这却无疑是一个潜伏的危机,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刘晏忽略了,犯了一个无法弥补的大错。
刘晏都领天下利权,集度支、盐铁、租庸、青苗、转运等使职于一身,权力确实过重,自然也就引起一些人的不满。
新年伊始的一段时间里,长安城里议论纷纷。
杨炎听后暗暗高兴。
于是他首先借此奏上一本,建议德宗罢停刘晏所领诸使。杨炎的理由是这些使职权责过重,应该复归于中央政府的
财政职能部门如户部等。这在表面上看不无道理,但实际上却是针对刘晏个人的,因为当时的财政危机关系到帝国的生
死存亡,不采取专门集权的做法是不利于对战时经济的领导的。罢停有关专使仅仅两个月,由于政府中的相关部门停废
已久,无法复领财赋之事,杨炎又重新任命韩洄及杜佑为度支、江淮水陆转运使,全如刘晏之旧。先削其权,是进一步
打击的基础,接下来,杨炎的复仇之举进行得雷厉风行,时间之迅速,措施之果断,真让人叹为观止。
杨炎深知打倒一个人的关键是什么。当然,借助于天子的力量是必须的,因为天子是绝对的统治者,在他那里生与
死的选择是一个非逻辑的过程。但仅仅是了解到这一点还不够,要想在政治以及肉体上彻底摧毁一个人,有两种办法是
非常有效的,其一是在舆论上败坏某人的道德,尽量让公众认为他是个品行恶劣的人;其二是声言某人“心怀异志”,
并“图谋不轨”。刘晏在道德上无懈可击,迫使杨炎只好从后者着手,事实证明,第二种方法虽然难度较大,但效果却
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好。
二月份,当杨炎对德宗说,刘晏曾参与代宗议废皇后而立韩王李洄的生母独孤妃之事,并且还曾与黎幹、刘忠翼合
谋时,殿前的另外三位重臣崔祐甫、朱泚、崔宁都觉得过分了:翻出陈年旧账借以生事,简直太无道理。
崔甫道:“陛下,此事乃前朝旧事,系出传说,究无实据;至于与黎、刘勾结云云,也很含糊,况且陛下业已大赦,
不当复究虚语。伏望陛下慎重处理。”
崔宁、朱泚本来就对杨炎不满,立即随声附和。
杨炎一看不是路,立即涕泗俱下,声音都哽咽了:“此事千真万确,朝野众议沸腾,臣身为宰相,不能正持此事,
罪当万死!”
杨炎的这一做法其实蹩脚得可笑,明白人是不难看出这种虚假的真正目的的,德宗不能算笨,多少也还是有点数,
否则刘晏立时就会被杀。但德宗是天子,是臣父,无论怎么聪明,在这样一个大是大非面前却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当今皇上倒并非是个喜怒无常的庸碌莽汉,但至少是一个神经脆弱者,他无法承受一些极小的不快,也不能正确对
待生活中遭受的打击。这或许源自于他内心深处的自卑感,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无所不能的慧力在他那里得不到关系上的
调节。作为一个贤明的天子,必须要懂得有时候身居万人之上并非一定要无事不能。德宗没有也做不到这点,他的过分
的疑心虽不是与生俱来,却是为其脆弱的性格所决定。这种自卑往往伴随着可笑的自作聪明,于是他的猜疑多忌就表现
为这样一种盲目的自信和突如其来的被骗的愤怒。
“岂有此理!刘晏竟做过这等事,连朕都被他蒙骗了!”德宗动了怒,立时传旨中书舍人草诏,贬刘晏为忠州刺史。
这当然不是杨炎的最终目的。刘晏仓皇出京未几日,杨炎又奏明德宗,请求委任庾准为荆南节度使,德宗照准了。
庾准何许人也?此人本以门荫人仕,后来依附于元载死党王缙得以骤升为中书舍人。元载、王缙败亡后,庾准也同
样被贬,出为汝州刺史,德宗即位后复出为司农卿。他与杨炎的关系非同寻常,一则出于元党旧人,二则因为他对刘晏
更是仇恨。庾准此人既非儒流,又无文才,为人颇为谄媚,很为时论所讥。此次调任,朝中很多人都十分不解。
然而庾准却明白得很,忠州属于荆南节度使的辖区,此番宰相杨炎给他这样一个任命,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了。尽管
如此,庾准还来不及准备行装,就先去宰相府谒见。
果不出所料,杨炎把他延人内室,摒退左右。
“庾兄,此次请大驾人蜀,知道其中深意否?”
“弟略知一二。”庾准竖竖指头,作了一个“四”的手势,刘晏行四。
“吾兄深明大义,老夫无比欣慰。此事不可迟缓,须当速战速决,尚请多多费心!”
杨炎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寻找一切可能的借口干掉刘晏。杨炎本不需要什么借口,只是迫切需要一位代言人,以
此证明刘晏的谋反不是三人成虎的子虚乌有。庾准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只用了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就奏上了一本,说刘
晏心怀怨望,正以忠州为基地准备起事。杨炎在朝中响应,竭力诬陷刘晏。于是,德宗秘密派中使诛杀了刘晏。杨炎的
复仇太过猖狂了,果然,诛杀刘晏的诏书一下,群情哗然。
首先是桀骜不驯且又势力强劲的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率先发难,接连上书朝廷责问刘晏何罪,竟至先诛后诏。刘晏的
功绩在当时可谓是有目共睹,不加验实就暴诛重臣,自然使得很多人为之骇然。两河诸镇中的李正己、田悦等都是安史
降将,在某种程度上本就对朝廷怀着既怕又恨的心情,刘晏的被杀多少给了他们一些心理上的借口:刘晏无罪受诛,我
辈罪恶,岂能与刘晏相比?看来也只有早寻退路了。朝中清议或天下民情未必能使杨炎产生什么负担,但如许议论来自
强大的藩镇,就不能不使杨炎感到压力巨大,就连德宗本人和整个朝廷也因此难堪不已。中央政权内部的政治斗争只要
不引进军事力量的参与,一切都是无足轻重的,最多不过是得胜者趾高气扬、受害者忍气吞声而已,但是一旦有军队的
干预,情况就不一样了。朝廷犹豫和缄默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在关键时刻,杨炎自私自利的缺点暴露得一览无遗,面对强大的压力害怕得要命,以往排挤别人时所有的果断与坚
毅消失殆尽。在此当口,他自作聪明地认为,只要把责任推卸掉就万事大吉了,但杨炎没有仔细地想一想,他要推卸的
对象却不是一两个死党而是至尊的天子。
杨炎秘密地派出心腹数人,命其以宣慰之名分赴诸道,密令他们私下里晓谕不满的各个节度使:刘晏昔日朋附奸佞
之徒,曾请代宗改立独孤妃为后,完全是当今皇上痛恨此事而决定杀他。言下之意:与我杨炎无关。
李正己送走杨炎派来的宣慰使,返身对幕僚说:
“今上性格猜忌,用法严峻,我辈难求生路了!”
其他数道的田悦、李宝臣、刘文喜都有同感。
情急之下,轮到杨炎自己开始犯错误,他的这个错误与刘晏所犯的错误一样都是无法弥补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德宗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本来皇上也许就不无寻找替罪羊推卸责任之意,结果自己倒成了替罪羊,不用说皇上是如何的
愤怒了,杨炎从这时开始为自己的败亡自掘了坟墓。
德宗没有立即动手,他知道这不足以致杨炎于死地,弄得不好,说不定还会损害天子的声名,眼下只能隐而不发,
等待机会。尽管如此,疏远这种只可共欢乐不能同患难,罔上行私、苟利其身之徒,却是皇上马上可以做的事。几个月
后的建中二年(公元781 年)二月十六日,德宗擢升了御史大夫卢■任门下侍郎并同平章事入居宰相,开始不专任杨炎。
卢■的入相似乎是德宗皇帝短暂清明政治的彻底结束,如果说新一代天子即位两年不到的一段时间里还能算作是有过振
作气象的话。从现在开始,失败便接踵而至,一发不可收拾。
卢■与杨炎在许多方面都可算是标准的反例。杨炎面貌修美。仪容端庄,而卢■长相极丑,形同鬼魅;杨炎善文章,
而卢■却善口辩。卢■倒也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卢怀慎曾位居宰相。卢■以门荫入仕,开始做过玄宗、肃宗时的大将
仆固怀恩的掌书记,后来做过刺史,在朝中历任郎中、御史中丞。卢■入相发迹前,没有人能够真正地了解他,还是以
谨慎小心著称的一代名臣郭子仪很早就看透了卢■的为人。
当时子仪可是朝中德高望重、天下推服的顾命大臣,不过年老多病,常卧病在床。朝中百官于是常常趋府问候,子
仪在榻上接见,从不屏退左右的姬侍。一日,忽报卢■来访,子仪立即命左右侍妾悉数退去。
卢■走后,家人问他原因,子仪道:
“卢■形陋心险,你等见了他必然会笑其长相,此人亦必怀恨在心。一旦他日得权,则灭门之祸为时不远矣!”
郭子仪毕竟阅历丰富,能够一语道破,智慧更是超人一筹。崔祐甫已于去年的六月去世,杨炎也已不受重视,其他
几位重臣都是虚领“同平章事”荣衔,于是只有卢■独揽大权。很难推测德宗为何起用卢■这样一个至少是很委琐的人,
可能是因为数次用人的失望开始矫枉过正,才重用既无功,又无大才的卢■,而且像赌气一般地一意孤行。所以当卢■
一旦拥有这样一种地位,人们再看出他的真相就已经迟了。
连失意的杨炎都不愿与这样的人为伍,甚至拒绝与卢■在政事堂“会食”。宰相共进工作午餐是本朝政事堂制度的
优良传统,宰相们在工作中发生牴牾是难免的,在会食中进行磋商和讨论,也可增进彼此的了解,融洽气氛。卢■开始
没有在意,但有些人自不会放弃这种离间的机会,对卢■说:
“杨公鄙公,不欲同食。”
卢■这才恍然大悟。在政事堂阁中,他望着杨炎吩咐糊上的桃花窗纸,嘴上没有说话,但心中十分愤怒。
卢■立即开始了行动。同时,他也知道自己的力量尚且不足,必须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集团,于是太常博士裴延龄
成为他树党的首批人选之一。裴氏在德宗后期发挥了很不好的影响,这也得归在卢■的名下。由于德宗对杨炎进行惩罚
是早晚的事,卢■除掉杨炎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的方法也和杨炎对付刘晏的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