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智度论-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触念从痴生。触念不在眼中不在色中不在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亦不从十方三世来。是法定相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入如故。若得是无明定相。即是智慧。不名为痴。是故痴相智慧相无异。痴实相即是智慧。取着智慧相即是痴是故痴实相毕竟清净。如虚空无生无灭。是故说得是观。故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名般若波罗蜜。问曰。若无无明亦无诸行等。云何说十二因缘。答曰。说十二因缘有三种。一者凡夫肉眼所见颠倒着我心。起诸烦恼业往来生死中。二者贤圣以法眼分别诸法。老病死心厌欲出世间。求老死因缘由生故。是生由诸烦恼业因缘。何以故。无烦恼人则不生。是故知烦恼为生因。烦恼因缘是无明。无明故应舍而取。应取而舍。何者应舍。老病诸苦因缘烦恼应舍。以少颠倒乐因缘故而取。持戒禅定智慧诸善根本。是涅槃乐因缘。是事应取而舍。是中无有知者见者作者。何以故。是法无定相。但从虚诳因缘相续生。行者知是虚诳不实则不生戏论。是但灭苦故入于涅槃。不究尽求诸苦相。三者诸菩萨摩诃萨大智人利根故。但求究尽十二因缘根本相。不以忧怖自没。求时不得定相。老法毕竟空。但从虚诳假名有。所以者何。分别诸法相者说老。是心不相应行。是相不可得。头白等是色相非老相。二事不可得故无老相。

复次世人名老相发白齿离面皱身曲羸瘦力薄诸根闇塞。如是等名老相。但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发白非唯老者。又年壮而白老年而黑者。羸瘦皱曲亦尔。有人老而诸根明利。少而闇塞者。又服还年药虽老而壮。如是老无定相。无定相故诸法和合假名为老。又如假轮轴辕辐等为车。是假名非实。复次有人言说果报五众故相名为老。是亦不然。所以者何。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不住。若不住则无故。无故则无老。一切有为法若有住则无无常。若无无常即是常。若常则无老。何况非常非无常。毕竟空中而有老。复次诸法毕竟空中生相不可得何况有老。如是等种种因缘。求老法不可得。不可得故无相如虚空不可尽。如老乃至无明亦如是。破无明如上说。菩萨观诸法实相毕竟空。无所有无所得。亦不着是事故。于众生中而生大悲。众生愚痴故。于不实颠倒虚妄法中受诸苦恼。初十二因缘但是凡夫人故。于是中不求是非第二十二因缘。二乘人及未得无生忍法菩萨所观。第三十二因缘从得无生忍法乃至坐道场菩萨所观。是故说无明虚空不可尽乃至忧悲苦恼虚空不可尽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深观因缘法。离诸边颠倒者。边名常边断灭边有边无边实边空边世间有边等。着诸边颠倒者。无常中起常等诸颠倒烦恼。观是十二因缘法。诸边颠倒灭。诸烦恼有二分。一者外道邪见人名为边。二者余众生烦恼名为颠倒。观十二因缘。是二种烦恼皆灭。是第三十二因缘观甚深。唯诸菩萨坐道场者能观。先虽能观未能具足。如城譬喻经中说。佛言我本未得道。时如是思惟。众生可愍深入崄道。所谓数数生数数老数数死。往来世间不知出处。我即时复作是念。何因缘有老死。如是求觅时得实智慧生。因缘是老死等。是故知第三观坐道场乃得。如经广说。又复观如是因缘法。过于二乘得一切种智。若有人于佛道退者。皆不得是甚深观故。若得是观则不退。何以故。深入毕竟空中则不见声闻辟支佛地。不见故则不于是中住。复次能如是观因缘法者。不见有一法定自在。无因缘而生。一切法不自在皆属因缘生。有人虽见一切法从因缘生。谓为从邪因缘生。邪因缘者微尘世性等。是故说不见法无因缘生亦不见法从常因缘微尘世性生。如虚空常常故则无生。虚空亦不与物作因。以是故无有法从常因缘生。复次菩萨如是观一切法属因缘生不自在不自在故无我乃至无知者见者。尔时菩萨安住毕竟空十二因缘中。不见一切色等法。若有若无等。亦不见般若。亦不见用是法行般若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如是。是名菩萨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得是无所得般若。于一切法中便得无所障碍般若。尔时诸魔极大愁毒。何以故。以是菩萨深入十二因缘毕竟空中。不著有无非有非无等六十二诸邪见魔网。我今无有法可得菩萨便。譬如捕鱼人见一鱼深入大水钩网所不及则绝望忧愁。亦如新丧父母。复次菩萨能如是行无所得般若波罗蜜。则能具足檀波罗蜜等。何以故。行如是法。诸烦恼障般若法皆折薄。诸魔人民不能得便故。诸波罗蜜得具足。先来虽行六波罗蜜未能得如是具足。须菩提问。世尊。菩萨云何能行如是般若波罗蜜。能具足檀波罗蜜等诸波罗蜜。佛答。若菩萨所有布施皆回向萨婆若者有二种人。软根利根。软根者少多布施皆取相。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利根者破是取相而戏论。空法信力转薄不用萨婆若。但求诸法实相。是二种人皆不能具足檀波罗蜜。一者以信力多慧力少。二者以慧力多信力少故。佛今说信力慧力等故能回向萨婆若。念萨婆若者是信力。如萨婆若回向者是智力。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大智度论释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

【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持是布施回向萨婆若。于众生中住慈身口意业。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尸罗波罗蜜。世尊。云何菩萨住檀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佛告须菩提。菩萨布施时。受者嗔恚骂辱恶言加之。是时菩萨忍辱不生嗔心。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世尊。云何菩萨住檀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佛言。菩萨布施时。受者嗔恚骂辱恶言加之。菩萨增益布施心作是念。我应当施不应有所惜。即时生身精进心精进。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取禅波罗蜜。佛言。菩萨布施时。回向萨婆若不趣声闻辟支佛地。但一心念萨婆若。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禅波罗蜜。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檀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佛言。菩萨布施时。知布施空如幻。不见为众生布施有益无益。是为菩萨住檀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檀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中。身口意生布施福德。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是功德不取声闻辟支佛地。住尸罗波罗蜜中不夺他命。不劫夺他物。不行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嫉不嗔恚不邪见。所有布施。饥者与食。渴者与饮。须乘与乘。须衣与衣。须香与香。须璎珞与璎珞。涂香卧具房舍灯烛资生所须尽给与之。持是布施与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回向不堕声闻辟支佛地。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檀波罗蜜。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羼提波罗蜜。佛言。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中。若有众生来节节支解。菩萨于是中不生嗔恚心乃至一念。作是言我得大利。众生来取我支节用。我无一念嗔恚。是为菩萨住尸罗波罗蜜中取羼提波罗蜜。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毗梨耶波罗蜜。佛言若菩萨摩诃萨身精进心精进常不舍。作是念一切众生在生死中。我当拔着甘露地。是为菩萨住尸罗波罗蜜中取毗梨耶波罗蜜。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禅波罗蜜。佛言。菩萨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不贪声闻辟支佛地。作是念我当住禅波罗蜜中度一切众生生死。是为菩萨住尸罗波罗蜜取禅波罗蜜。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佛言。菩萨住尸罗波罗蜜中。无有法可见。若作法若有为法若数法若相法若有若无。但见诸法不过如相。以般若波罗蜜沤和拘舍罗力故。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是为菩萨住尸罗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论】释曰。上品末说。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具足六波罗蜜。佛一一答。此品中须菩提问。云何菩萨行一波罗蜜摄五波罗蜜。问曰六波罗蜜各各异相。云何行一波罗蜜摄五波罗蜜。答曰。菩萨以方便力故。行一波罗蜜能摄五波罗蜜。复次有为法因缘果报相续故相成善法。善法因缘故。是波罗蜜皆是善法故。行一则摄五。以一波罗蜜为主余波罗蜜有分。有菩萨摩诃萨深行檀波罗蜜。安住檀波罗蜜中布施众生时得慈心。从慈能起慈身口业。是时菩萨即取尸罗波罗蜜。何以故。慈业是三善道。尸罗波罗蜜根本。所谓不贪不嗔正见。是三慈业能生三种身业四种口业。慈即是善业。为利益众生故名为慈。取羼提波罗蜜者。菩萨为一切智慧故布施受者嗔。若施主唱言我能一切施。受者不得称意。便作是言。谁使汝请我而不随我意。嗔者是心恶业。骂者是口恶业。打害者是身恶业。嗔有上中下上者害杀。中者骂詈。下者心嗔。尔时菩萨不生三种恶业。意业是根本故但说意业。作是念是我之罪。我请彼人而不能得称意。由我薄福不能具足施与。我若嗔者既失财物又失福德。是故不应嗔。取毗梨耶波罗蜜者。若菩萨布施时受者打害。心不没不舍。布施如先说。为布施故身心勤精进。作是念我先世不强意布施故。今不能得称受者意。但当勤布施不应计余小事。取禅波罗蜜者。菩萨布施不求今世福乐。亦不求后世转轮圣王天王人王。亦不求世间禅定乐为众生故不求涅槃乐。但摄是诸意在一切种智中不令散乱。取般若波罗蜜者。菩萨布施时常观一切有为作法虚诳不坚固如幻如梦。施众生时不见有益无益。何以故。是布施物非定是乐因缘。或时得食腹胀而死。或时得财为贼所害。亦以得财物故生悭贪心而堕饿鬼中。又此财物有为相故。念念生灭无常生苦因缘。复次此财物入诸法实相毕竟空中不分别有利无利。是故菩萨于受者不求恩分。于布施不望果报。设求报若彼不报则生怨恨。菩萨作是念。诸法毕竟空故。我无所与。若求果报当求毕竟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布施相。是故不见有益。以毕竟空故亦不见无益。如是于檀波罗蜜边取五波罗蜜。菩萨以尸罗波罗蜜为主。所有身口意善业。布施多闻思惟持戒等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持戒力大故总名尸罗波罗蜜。何以故。欲界中持戒为上余布施闻思修慧等以欲界心散乱故得力微薄。如阿毗昙中说出法名。欲界系戒色无色界系净禅定学无学法及涅槃。菩萨以是持戒等法不趣声闻辟支佛地。但安住尸罗波罗蜜中不夺众生命。乃至不为邪见住。是助道戒。具足十善道戒。菩萨住是二种戒中布施众生。须食与食。食等义如初品中说。皆以此福回向佛道不趣二乘。何以故。菩萨有二种破戒。一者十不善道。二者向声闻辟支佛地。与此相违则是二种持戒。取羼提波罗蜜者。菩萨住尸罗波罗蜜。欲具足忍辱波罗蜜。若众生来节节支解持去。乃至不生一念嗔心。何况起身口恶业。问曰。忍辱名一切侵夺能忍。何以但说割截身体。答曰。所著物有内外。内名自身。头目髓脑等。外名妻子珍宝等。虽俱是着处内着最深。复次或有人虽随逐财物而死。亦是为身故。又复人多惜身时有惜财。惜财者少故不说。复次是人尚不惜身。何况余物。是故但说大因缘。当知已摄小者。问曰。乃至不生一念嗔心者。为是变化身。为是父母生身。若是变化身则不足为奇。若是父母生身未断结人。云何能不生一念嗔心。答曰。有人言。烦恼业因缘生身。是菩萨于无量劫为众生修集慈心故。虽有割截不生嗔心。如慈母养育婴儿。虽复屎尿污身。以深爱故而不生嗔。又愍其无知。菩萨于众生亦如是。未得圣道者皆如小儿。我为菩萨应生慈心当如父母。众生虽复加恶于我我不应嗔。何以故。众生不自在烦恼所使故。复次菩萨无量劫来常修毕竟空法。不见割者骂者。亦不见善者恶者。皆如幻如梦。诸嗔恚者皆愚痴。若我报彼与彼无异。复次菩萨作是念。我应嗔处而不嗔则为大利。取毗梨耶波罗蜜者。住尸罗波罗蜜。多是出家人。时有在家者。一切出家人得无量戒律仪。具足四十种善道。深入诸法实相过声闻辟支佛地。是三种戒名尸罗波罗蜜。在家者无无量戒律仪。是故不具足住尸罗波罗蜜。菩萨作是念。我今舍世乐入道不可但住持戒。持戒是余功德住处。若但得住处不得余功德者得利甚薄。譬如人在宝洲。但得水精珠则所利益薄。是故菩萨欲具足五波罗蜜故。身心勤精进。身精进者。如法致财以用布施等。心精进者。悭贪等诸恶心来破六波罗蜜者不令得入。得此二种精进已应作是念。一切众生沉没生死。我应拯济着甘露地。声闻人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