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于禅、密、道、法之余,复核对藏密移译法本,于其文辞梗隔,义理阻滞,
深引为憾。时前辈同参,潼南傅真吾,华阳射子厚,皆深入藏密之室,且得密
乘诸教之精髓者,咸同此见。

 乃促余肩荷整理藏密法本之责。傅、谢二公,并尽出其历年搜集密本,付予
审编。

 余乃谓欲探穷密乘之赜者,当从《大乘要道密集》求之,则于清末民初东传
内地之诸宗秘典,皆可迎刃而解,而得其游刃有余之妙矣。故拟从编年之式,
首冠其书。

 方欲编辑全帙,则适值日本投降。即因事南游,入滇转沪,遂未果所愿。乃
举昔年共同搜集密乘典籍,寄托友家,以期他日蒇事。忽焉二公作古,余亦尘
展名山。时穷势变,蜀道艰难。吊影东来,法本荡然。每于梦寐思之,常复自
笑多此结习也,壬寅之春,故交邵阳萧兄天石,发心印行藏密黄籍,商之于众。
窃谓大劫余灰,已非名山旧业,与其藏之私阁,徒资珍秘,何如公之同道,以
冀众护。但求无负吾心,何须踌躇损益,乃促其完成斯业。萧兄即不辞劳瘁,
亲赴香港搜求。有志者事竟成,终复觅得斯本,并嘱冠记其端,余以庆遇所愿,
随喜无似,遂不辞肤陋,率尔为叙。

 夫《大乘要道密道》者,乃元代初期,崇尚藏密喇嘛教时,有西藏萨迪派
(花教)大师发思巴者,年方十五,具足六通,以童稚之龄,为忽必烈帝师。
随元室人主中国,即大弘密乘道法,故拣择历来修持要义,分付学者,汇其修
证见闻,总为斯集。其法以修习气脉、明点、三昧真火,为证入禅定般苦之基
本要务,所谓即五方佛性之本然,为身心不二之法门也。唯其中修法,杂有双
融之欲乐大定,偏重于藏传原始密教之上乐金刚、喜金刚等为主。终以解脱般
若,直指见性,以证得大手印为依归。若以明代以后,宗喀巴大师所创之黄教
知见视之,则形同冰炭。然衡之各种大圆满,各种大手印,以及大圆胜慧,六
种成就,中观正见等法,则无一而不入此范围。他如修加行道之四灌顶,四无
量心,护摩,迁识(颇哇)往生,菩提心戒,念诵瑜伽等,亦无一不提玄钩要,
阐演无遗。但深究此集,即得密乘诸宗宝钥,于以上种种修法,可以了然其本
源矣。至于文辞简洁,移译精明,虽非如鸠摩罗什、玄类大师之作述,而较之
近世译笔,颠倒难通者,何啻雪泥之别。集中如《道果延晖集》、《吉祥上乐
轮方便智慧双运道》、《密哩干巴上师道果集》等,皆为修习喜乐金刚,成就
气脉明点身通等大法之总持。如:修习自在拥护要门,修习自在拥护摄受记,
则为修六成就者之纲维。如大手印顿入要门等,实乃晚近所出大手印诸法本之
渊源。其他所汇加行方便之道,亦皆钩提精要,殊胜难得。若能深得此中妙密,
则于即身成就,及心能转物之旨,可以释然,然后可得悟后起修之理趣。且于
宋、元以后,佛道二家修法,其间融会互通之处,以及东密、藏密之异同,咸
可得窥其踪迹矣。

 或曰:若依所言,则密乘修法,实为修持成佛之无上秘要,余宗但有理则,
而乏实证之津梁耶?答曰:此则不然。显密通途,法无轩轻。至道无难,唯嫌
拣择。

 修习密乘之道,若不透唯识、般苦、中观之理,则不能得三止三观之中道真
谛。习禅者,苟不得气脉光明三昧,是终为渗漏。自唐宋以后禅宗兴盛,虽以
无门为法门,而于显密修学,靡不贯串无遗。第历时既久,精要支离,故后世
成就者少。借攻错于他山之石,炼纯钢于顽铁之流,幸而有此,能不庆喜。至
若心忘筌象,透脱法缚,一超直入,不落案自,则舍达摩传心之一宗,其余皆
非真实。末后一句,直破牢关。

 自非道密二家所能也。进口何谓末后句,可得闻乎?曰:也须待汝一口吞尽
西江水时,再向汝道。是为叙。

 壬寅三月南怀谨记于台北|下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谢译《即度瑜伽健身求》序瑜伽者,原为古印度学术思想之一派。与
婆罗门、数论等学齐名并驱,当释迦牟尼开创佛教之时,固并存而未稍戢也。
梵语瑜伽,译义谓观行、相应,或亦译为禅思。数论学派的学说,大抵为二元
之实在论,倾向于无神之说。而瑜伽则以神我、梵我为主,作清净之观行修持,
以求解脱欲世之累,升华而达于梵净之域。故原本《瑜伽经》之内义,依四品
立说,一曰《三昧品》,述说禅定境界之本质。二曰《方法品》,说明入定境
界修持之方法。三曰《神通品》,演叙神通之原理及种类。

 四日《独存品》,阐述其终极目的,而入于神我之境。此派学术思想,大体
承受数论学说,析自性为二十四谛,神我为二十五谛,更建立神为第二十六谛,
即佛经所称之自在天神,为色界主者。其学说思想,既形成一大宗派,自必有
言之成理,理足为文之一家之言。

 该派实验修持方法,大体建立八支行法,为达神通境界而至于解脱之次第。
所谓八支行法之原则,即禁制、劝制、坐法、调息、制感、执行、静虑等持也
云云。

 依此修持之极,即变八微为八自在。所谓八微者,即地、水、火、风、空、
意、明、无明也。八自在者即能小、能大、轻举、远到、随所欲、分身、尊胜、
隐没也。本此学说与方法之演变,枝蔓分衍,乃有各种瑜伽之术互相授受,其
中以军荼利瑜伽术播扬尤广。

 此种学说方术,迨释迦牟尼兴起,整理印度从古以来全部文化,融通诸家异
同之说,删芜刈蔓,归之真如,无复往昔之盛。盖佛学中唯识法相之学兴,揉
集整理瑜伽等各派之理,熔铸陶冶,趣之正智。禅观密行之学兴,撷取瑜伽等
各派之观行方术,含英咀华,流归法性。论藏中如无著大师所述之《瑜伽师地
论》,穷源探本,理极其精。东密藏密,术极其能。如日照萤光,果然灭色。
但吾国自宋元以还,印度本土,已无佛学。他山之石,早已移植于此土。故彼
邦历近千年而迄于今,由婆罗门、瑜伽派之余绪,郁然复萌,渐渐形成印度教
之建立,而与伊斯兰教等并存而不相悖也。

 大抵人生宇宙之学术,富于神秘色彩者,莫过于东方古老国家之文物,中国、
印度,尤为彰明较著者也。近世以来,欧美人士探求东方之奥秘,如雨后春笋,
争相挖掘。彼等震惊于瑜伽术之神奇,竞相传译其学。流风所及,近年国人竞
相访习,不乏其人。因之以讹传讹,欺世自误者,亦在所不免。如以该派之术
而论,其特异效验之处,确有速成之功,较之吾国方技气功丹经家言,实有超
胜之处。甚至,其精细透辟,尤有优越于彼者在也。至于佛家禅定观行,博大
精微,与瑜伽术等相较,更不可相提并论。唯国人数典忘祖,目迷外视,不能
内省自疚,起而整理之,研究而实验之,致使悲叹迷方,不知所归。身怀异宝
而行乞四方,易胜浩叹。

 吾友谢君元甫,研究博物,毕生从事教学,历任台湾各大学教授有年。近复
有志国故,涉猎道家方技之学,药物之方,因此而于瑜伽术亦发生兴趣。数年
前,嘱为代购《印度瑜伽健身术》一书,赓即亲自翻译以成。冒暑涉寒,心不
退转,其意为学术兴趣而研究,固不计其他也。书成以后,将由真善美出版社
宋君今人为付铅椠,复速缀数言为介。义不容辞,姑妄言之如是。其译文注重
质朴,以征信为尚,匆匆不久藻饰,其亦留待后之有心人为之耳。

 1964年于台北|下一部分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印度军荼利瑜伽术》前言瑜伽之学,源于印度,为彼土上古学术之
巨流,与婆罗门相传之四吠陀典递相表里,自释迦文佛应现彼邦,汇原有百家
之说,删芜刈繁,归于无二,瑜伽之术,亦入其宗矣。瑜伽之义,旧释为相应,
新释为连合,皆指会二元于一体,融心物而超然之意;与此土之天人合一,性
命双融之说,意颇相似。稽之内典,凡趋心禅寂,依思维修,由心意识至解脱
境,皆已摄于《瑜伽师地论》中。复次从有为入手,修一身瑜伽百证真如本性,
则密宗胎藏界三部中之忿怒金刚、军荼利瑜伽等法尚焉。

 西藏密宗传承元上瑜伽之部,内有修气脉明点,引发自身之忿怒母火(又曰
拙火,或灵力、灵热等),融心身于寂静者,亦即胎藏界中忿怒金刚之修持也。
凡此受授,皆经佛法陶融,因习利导,而入于菩提性相之中,是乃佛法之瑜伽,
志在解脱也。

 此外,印度原有瑜伽之教,固自代有传承,源流未替,变化形蜕,如现在印
度教等,术亦属焉。年来国际形势转移,世界各国沟通学术,互资观摩,欧美
人士,初接瑜伽之教,惊彼修士神异之迹,递相转告,于物质科学之目迷十色,
耳馈八音外,群相骇异;于是印度瑜伽修士,在海外应科学家试验者,时有所
闻,或沉水不溺数十日,或埋土不死若干周,或火不能焚其身,或物不能挠其
定,各种神通奇迹,变化莫测,则未可以现代科学知识论矣。凡此之徒,乃瑜
伽派修士,与密宗修身瑜伽学术,大同而小异,其中心宗旨与乎研究归趋,迥
然有别,军荼利瑜伽,即为其术中之主干也。

 以瑜伽而言瑜伽,凡诸究身心性命之学,趋心神寂者,莫不属之;故瑜伽修
法,大体可分为心身二门,若依心而起修,则禅思观想等属之;外其身而证真
我,空其意而登净乐。尤其依密宗字音声明证宇宙真谛,感通于形而上者,为
其法中密要;即同佛法之返闻自性,观音入道之门也。伟哉观音!远在婆罗门
教之前,因已常存宇宙,为请教之宗师矣。而军荼利修身瑜伽中,于此仅具端
倪,未窥全貌,欲探其源,必须通明密咒奥秘,入观音之室,方得而知。若依
心而起修,则气脉明点、忿怒母火之修法等属之;化朽腐为神奇,融心物于一
元,指物炼心,莫此为胜;军茶利瑜伽,已见其梗概,而犹未尽其妙也。

 本书中传述诸法,若持之有恒,如立竿见影,功效卓著;小而祛病延年,大
而神妙莫测,而修得五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变化通),诚
非戏语;而若干细微过节,及对治之方,苟无师传,受害亦非浅鲜。且其法首
重独身,专志苦行。不能遗世独立,修之适得其反。例如诸身印之术,在彼土
专修者,往往坐立倒持,可历久长时日,以勉强为精进,以苦行为勇猛,一般
学者,实非所宜。又如用布洗胃,以刀割舌,乃至吐火吞刀之流,即易入魔,
又易致病而夭折,未可妄自尝试。更如用银管以炼下行气,吸水提收之术,妄
者习之,即流于房中采战之歧,可以杀身,可以败德,与瑜伽之本旨,背道而
驰矣。此举其荦荦大者,余未详述。

 若心恋世情而为之囿,术操超解脱之方,此乃绝对矛盾,不待智者言而自明
焉。

 或曰:佛重修心,道主炼气,以密宗修气脉明点与乎瑜伽之术,同于道家,
因为佛斥为外学也,习之可乎?曰:心非孤起,依境而生,境自物生,心随能
动;所谓能者,充塞宇宙,生万物而不遗,依心而共丽,同出而异用;心身相
依,交互影响,凡心求定而未能者,即此业气为累;犹浪欲平而风未止,云无
心而气流不息;苟心气同息,转物可即,此为定学之要,非空腹高心者可得而
强难也。定学为诸家共法,直指明心,岂能外此。若道家导引、吐纳、服气、
按摩之术,为其专主修之一端,属于炼气士之修法,法天地阴阳化育,参生机
不已妙用;大抵皆粗习其支离片段,自秘为绝学,能通其全要者,殊不多见。
若武术家习炼之气功,则又为其支分,不足以概全也。依道家而言道家,瑜伽
气脉之修法,同其导引服气之术;而二者比较,瑜伽之术,较为粗疏,此则难
逃明眼者拣择。唯此土修炼之士,有一传统习惯,造就高深者,入山唯恐不深,
逃名恐不及,终至寥落无闻,受授不识。而瑜伽之学,适以时会所趋,张明广
著,弘扬于海外,得其译本者,或宝为枕秘,或恐为流毒,多深藏而不布,其
心因可嘉,其事则未是,“谩藏诲盗,冶容诲淫”,珍密法而神秘之,其斯之
谓乎!

 庄生有言:“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极言穷宇宙之奇,唯
此一气之变化,天地为一大化炉,人生为一大化境;此气者,即现代科学所谓
电子原子之能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