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孔子传 作者:曹尧德等_2-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识贤者。

  年纪逝迈,

  一身将老!

  伤不逢时,

  倚兰作操。

  苍老,哀怨的歌声在山谷中回荡,兵勇、囚徒无不驻足谛听,有的叹气,有的悲泣,有的低声咒骂……

  颜回闻听,很感悲凄,凑上前去说:“夫子作此琴操,以幽兰自比,想必有归隐之心吧?”

  孔子回答说:“知我者,莫若回也!”

  绝食的第五天下午,两个囚徒果然给孔子师徒买来了白米、鱼、肉和蔬菜,弟子们七手八脚地忙了起来,有的淘米,有的洗菜,有的切鱼割肉。在诸多弟子中,颜回是最擅长烹调的一个,所以由他掌勺烧菜。正在开锅盛菜的当儿,山洞中刮起了一阵阴风,洞壁上的一块尘灰掉进了锅内,沾在一块肉上。颜回急忙将弄脏的肉块取出,不舍得抛掉,便用嘴吹了吹灰尘,然后填入口中。子贡远远地只见颜回往嘴里填东西,误认为是在窃食,便来见孔子,问道:“穷困之时,君子亦改节吗?”

  孔子回答说:“穷困改节,岂能称为君子?”

  子贡说:“颜回素称仁廉,不该瞒过夫子,先行窃食充饥。”于是将方才所见,告诉了孔子。孔子不信,召来颜回说道:“丘昨夜梦见先人,想必是其佐我脱险,快将饭菜端来,丘将先祭而后食。”

  颜回将实际情况如实地叙说了一遍,最后说:“菜已为回吹灰先食,岂可祭祀先人,待明晨再祭吧。”

  子贡在一旁听了颜回的叙述,羞愧得满脸绯红。

  孔子师徒挨了三、五日的饿,一旦有米饭、鱼肉充饥,自然吃得十分香甜。但因不知何时才能解围,需得细水长流,因而仍是定量分食,不敢填饱肚子。

  那位军官照例每日来巡视一遍,忽然发现了地上的鱼骨,疑心有人给他们买来了给养,便追问究竟。宰予上前回答说:“吾夫子乃天上文曲星下凡,来人间拯救苦难苍生,每遇灾难,便有天神来救,过匡被围,过蒲受阻,居宋遇险,如今绝粮,皆有神助。昨夜突来一异人,头戴铁盔,身披鱼鳞甲,手舞双戟,向吾夫子张口大叱。子路挺剑出战,不能胜。夫子谛视良久,见他只能咄叱,不能说话,知非人类,遂向子路说道:‘由何不探其肋下?’子路依言刺其助,异人仆地,化为大鲇鱼,遂宰杀烹食,聊以充饥。你们欲困吾夫子毙于山谷之中,不仅徒劳,且定获罪于天,受到上天严惩。愿将军三思!”

  军官信以为真,不再追问,巡视了一周,便垂头丧气地溜走了。

  第二天早餐,陈国兵勇、囚徒又发生了哄抢食物的严重事件,为首的两个囚徒竟被罚致死,抛进了山谷之中。孔子得报消息之后,觉得十分可怜,立即派子贡等携带食物、药物前往打救,若还有一口气,便赶快予以服药,喂食,让他们赶快逃生。

  两个受罚的囚徒果然只是被打昏,并未丧生,一经子贡等调治,又各自吃了一顿饱饭,便很快恢复了健康,逃命去了。

  绝粮七日的黄昏,阵阵清风挟着兰花的郁香从幽谷吹来,雄鹰在山巅盘旋,霞晖染红了峰峦。突然,喊声大作,呼声震耳,无数雄姿勃发的兵将从四面杀来,只杀得陈国的围兵人头滚落,狼狈逃窜,那位军官也成了刀下之鬼,横尸于树下。

  莫非陈人真的获罪于天,方有天兵前来惩罚?……





孔子传 第三十章  隐士嘲讽  叶公问政



 第三十章  隐士嘲讽  叶公问政

  前来解围搭救的是楚国的边防军队。原来,那两个被子贡救活的陈国囚徒逃生后并没有回家,为报孔子师徒救命之恩,他们结伴逃到了楚国,向驻守在楚、蔡边境上的一位将军报告了孔子师徒幽谷被困的情况。这位将军早就听说过孔子的贤名,而且知道楚昭王十分仰慕孔子,孔子是应楚昭王的邀请从陈国到楚国,在蔡地被围困的,于是亲自率领部队来营救。孔子率领众位弟子大礼见过救星,千恩万谢,然后由楚军护送平安经过蔡国,来到了楚国境内。

  楚国有一位叫沈诸梁的大夫,他的采邑在叶,人称叶公,这时正驻守在负函(楚地,今河南信阳县)。叶公是当时颇有贤名的政治家,他与孔子曾见过一面,彼此相互敬慕。现在孔子要到楚国的郢都去,便绕道路经负函,去拜访这位老相识。

  进入楚地,到达负函,还有三、五天的路程。一天,孔子师徒一行出了客店,见两个小孩正在店门口激烈争辩,互不相让。孔子走上前去,微笑着说道:“二位童子,何事如此争论不休?”

  甲童指天划地地说:“我们在争辩这轮红日,何时离地面最近。”

  孔子吃了一惊,小小年纪,竟然提出了这样连大人也想不到的问题,可见楚国的教化不同凡响。孔子对这两个孩子,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便不顾紧急赶路,凑上前去,十分关注地问:“依你之见,太阳何时离地面最近呢?”

  甲童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早与晚,太阳离地面最近。”

  孔子追问道:“这是为何呢?”

  甲童解释说:“日出东山,日薄西山,大如车轮伞盖,而日中则小似圆盘。凡人视物,近者大则远者小,所以我说,早与晚太阳离地面最近。”

  孔子皱眉想了想,甲童说的确有道理,不禁脱口赞道:

  “好,言之有理!”

  乙童抢上前来,辩驳道:“有何道理?早与晚,太阳红彤彤,凄凉凉,而到中午,则灼热炙烤,如火似汤。凡人感物,近者热则远者凉,所以我说,中午太阳离地面最近。”

  孔子的眉宇间又皱了皱,感到乙童也说得很有道理。

  两个孩子瞪着疑惑的大眼睛盯着孔子,等待着他解答,等待着他评判,目光像四把利剑,刺得孔子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孔子素来实事求是,从不掩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哪怕是在孩子们面前。他老老实实地告诉两个孩子,这个问题他自己也弄不明白。

  两个孩子很感失望,你看看我,我瞧瞧你,最后甲童说:“人说你是无书不读的圣人,谁说你知道得比别人多呢?”

  是呀,孔子常常自责,自己知道的东西确乎是太少了,不如老农,不如老圃,不如采桑女,不如八岁顽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这是现实的概括与总结,真理的体现,大约包括孩子们在内。

  辞别了睿智的顽童,孔子师徒迎着朝阳,披着彩霞赶路。正行之间,迎面贸然走来了一个汉子,只见他个子高大魁梧,步履踉跄,东摇西晃的像喝醉了酒似的。汉子来到孔子车前,先是疯疯癫癫地围绕着马车转了三圈,然后在车前边舞边唱:

  凤兮,凤兮,(凤凰啊,凤凰啊,)

  何德之衰!(为何这般狼狈!)

  往者不可谏,(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来者犹可追。(未来的尚可挽回。)

  已而已而,(算了吧,算了吧,)

  今之从政者殆而!(当今从政者俱是败类!)

  孔子见此情形,听到了歌声,忙跳下车来,欲和他交谈,然而这位楚国的“狂人”却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孔子不解地说:“既然献身说法作歌以讽我,却又不愿与我交谈,真令人难以捉摸。”

  子路说:“此乃狂人,夫子何必理会!”

  孔子说:“怀才不遇之士,佯狂以避世,非真狂也。”

  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颠簸前行,孔子在车上正襟危坐,回味着这位“狂人”的嘲讽之歌。

  “凤兮,凤兮。”他在肯定自己是凤凰,不同于一般鸟雀,更非乌鸦所能比。凤凰是百鸟之王,它的最大特点是道德高尚,“凤遇有道之时则现形,遇无道之世则隐身。”“何德之衰。”是在嗟叹嘲讽自己现形于无道之世,道德衰微。以往的事情过去不论,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追悔。这是在告诫自己应该归隐了。末两句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今出仕为官十分危险,必须收束。这分明是讽谏之语,哪里是什么狂言!

  “夫子下车,欲与狂人做何交谈?”子路突然问道。

  “探讨当今天下时势,询问楚国情况。”孔子回答说。

  子路说:“他既为佯狂避世之士,岂肯与夫子并论天下时势?”

  “‘今之从政者殆而’是什么?”孔子反驳说,“不问而自言,岂能不谈?只是见解必异罢了。”

  子路又与夫子讨论了一会天下时势,估计叶公与楚昭王的为人,将可能遇到的情形……

  子路一边与夫子交谈,一边驱车疾驰,竟忘记了辨认方向与路径。不知行了多久,前边一条茫茫荡荡的大河挡住了去路,河宽数丈,波浪滔天,那气势颇似三年前所见到的黄河。河上既无桥梁,又无船只,要想渡过河去,除非插翅飞翔。

  突然,有一七十老翁身背渔篓,手提渔叉,从柳树林里走了出来,边走边唱着:“沧浪的水清呵,我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呵,我洗我的泥脚!”

  孔子正欲令子路前去问路,那老翁竟睬也不睬地唱着歌走远了。

  不远处,有两个人正在肩并肩地拉犁耕地,其中一个魁梧高大,浑身汗津津的,身子弯得像张弓。另一个稍矮一些,但身广体胖,裤腿挽过膝盖,两脚尽是泥巴。孔子让子路过去向耕田的农夫打听这条大河的渡口在什么地方。

  子路奉命,顺手将手中的缰绳交给了孔子,匆匆忙忙走了过去,恭恭敬敬地问道:“打扰二位老丈,请问此河渡口在何处?”

  两位耕地的农夫闻声直起腰来,用衣袖擦拭着满脸汗水,打量着不远处的车辆和人群,半天,那位大汉问道:“那位执辔者为谁?”

  子路回答说:“吾夫子孔丘。”

  大汉又问:“是鲁之孔丘吗?”

  子路说:“正是。”

  大汉说道:“鲁孔丘号称圣人,率弟子周游列国,车辙足迹遍天下,他自知渡口所在,何必来问我等农夫!”

  子路又向满脚泥巴的胖子深施一礼说道:“恳请长者指示此河渡口。”

  满脚泥巴的胖子问道:“你是何人?”

  子路十分谦恭地说:“小子名唤仲由。”

  “是孔丘弟子仲由吗?”胖子追问。

  “正是。”子路强忍着性子回答。

  满脚泥巴的胖子说:“乱世哄哄,已遍天下,何人能够治平?你与其追求避人之士,岂若从我等避世之士呢?”

  胖子说完,二人便躬身拉犁耕田,不再理睬子路。

  子路懊丧地回到了孔子身边,原原本本地叙说了一遍。孔子怅然叹息说:“鸟兽不可与同群,若不同人群相交,又与何相交呢?倘天下有道,丘何需率尔等四处奔波,从事改革呢?”

  孔子命子路御车沿河堤前行,行约三、五里路,见有一座石拱桥横跨河上,桥上行人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子路挥鞭驱马上桥,渡过河去。

  在异国他乡行路很不容易,怕山,怕水,怕盗,怕迷途。不识路径,需时时探问,有的告诉,有的不告诉,有的故意指错。一天傍晚,孔子命子路前往探路,子路返回时,不见了夫子与同学的踪影,四处打探,毫无消息。夕阳西下,炊烟袅袅,人回家,鸟归巢,子路却在旷野之中四顾徘徊。忽见一位老人,用手杖撅着竹筐,边走边吟。子路忙走上前去,躬身施礼问道:“老丈可曾遇见我们夫子?”

  老人回答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老人说着,放下竹筐,扶着拐杖摘取篱边的芸豆放到竹筐中。

  子路环顾四周,暮色苍茫,空旷无际,不知哪儿有客店,不觉焦急起来。心想,这一定又是个隐士,以往的事实告诉了他,凡隐士待人都是冷若冰霜的,看来今夜是要露宿旷野了。但他却并不离去,为表敬意,一直垂手立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老人仿佛看透了子路的心思,待将竹筐摘满,便说道:“日没天黑,你到何处去寻找夫子?前去数十里方有客店,夜间行路不便,如若不嫌,且到老汉草舍去委屈一宵吧。”

  这自然是子路所巴不得的,忙上前拱手施礼说:“老丈慷慨借宿,仲由感恩不尽!”

  子路跟随老人回到家中,只见室中陈设典雅,不像一般农家。老人一边让座,一边唤出两个儿子行礼相见,然后吩咐道:“立即杀鸡具馔,招待远方来客。”

  两个儿子答应了一声“是”,分头准备去了。子路十分感激,忙致谢说:“失路之人,惊扰高士,已觉不安,只求留宿,怎敢破费老丈。”

  老人说:“既到茅舍,便是客人,农家素来好客,岂能让客人受委屈!”

  这位老人自称无怀氏,隐居田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