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4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爷以为隋军怎么会知道宋正本去了幽州?又这么精准地算出他回来的时间和路线,连罗艺手下人都不知道,隋军会知道吗?”
孔德绍停一下又道:“卑职猜想,最后罗艺没法交代了,他肯定会说是隋军动手拦截了宋先生,把责任推给隋军,王爷为人宽厚,总是把人往好的一方面想,但罗艺的阴险狡诈,反复无常,王爷还没有领教到吗?”
孔德绍这几句话又说得有道理,隋军怎么会知道宋正本秘密去了幽州?同时又这么精准地算出他回来的时间和路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或许是罗艺手下人反对联盟,半路上暗害了宋正本,也确实有这个可能。
窦建德有点糊涂了,宋正本一案扑朔迷离,让他看不透问题出在哪里?思索了半晌,没有一点头绪,他只得暂时把这件事放下,又问道:“那现在怎么对付罗艺挖我们的墙角?”
孔德绍已经想出了对应之策,他笑道:“王爷不是一直很想要罗艺的兵甲吗?卑职有一策,可以让罗艺偷鸡不着倒蚀一把米。”
窦建德精神一振,连忙道:“你说说,有什么办法?”
“王爷可挑选几万家眷都在我们这边的士兵,以裁军为借口放他们为民,再让他们去涿郡领米,罗艺必然会把他们募为士兵,王爷也可再派百余名亲卫也一同去募兵,等待时机让亲卫们鼓动这些士兵带着兵甲逃回来,最后罗艺费钱费米,最后却为我们装备了几万士兵,王爷以为此计如何?”
窦建德眯着眼笑了起来,“此计虽然很损,不过可以试一试。”
第十三章 突厥消息
上谷郡通往涿郡的官道上,数十名隋军骑兵护送着幽州军司马温彦博乘坐的马车缓缓向易县而去,这一带是上谷郡土地肥沃之处,官道两边,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到处是忙碌的人影。/
一群群男女老少和隋军士兵一起挖掘着被杂草和淤泥堵塞的沟渠,原本已不见踪影的田垄也被农民们重新堆垒,尽管田野还是被皑皑白雪覆盖,但这并不影响农民热火朝天的干劲。
再远处,已经废弃的村庄又重新修葺,隐隐可以看见隋军士兵用树木和石块搭建房屋的身影,不少房屋上已经冒出袅袅青烟,这片曾经被战争和土匪蹂躏的土地上又重新恢复了生机。
温彦博默默地凝视着这一切,这时,一名拾粪的老农从他马车前经过,温彦博连忙令道:“停车!”
马车停了下来,温彦博探头对拾粪老农笑道:“老丈,想问你几句话,可以吗?”
老农放下粪兜,拱拱手道:“这位官爷,请尽管问!”
温彦博一指被白雪覆盖的土地,“这些土地里有你的份吗?”
“有!”
老农回头指着远处一片森林,笑呵呵道:“我家的土地在那片森林边,足有七十五亩,我儿子有五十亩,我和老伴减半,有二十五亩,另外还有三十亩的桑麻田,几天前才分到的,这不,在忙碌地拾粪蓄肥,准备开春后种麦子的呢!”
“你儿子没有从军吗?”温彦博又问道。
“没有,不过要参加民团,农闲时训练,这些天他们民团在挖掘疏通灌溉渠,喏!就和他们一样。”老农指着不远处正忙碌着挖掘沟渠的百余人道。
温彦博点了点头,又想起一事,问道:“那你们在明天夏收前靠什么生活?”
“官府给粮食,儿子儿媳每天各一升麦子,老人和孩子减半,我们家六口人。一个月给一石两斗麦子,足够了,儿子每月有五吊钱的民团补助,老伴和儿媳参加做军鞋和军衣,一个月也能挣七八吊钱,买点油盐之类也够了,不满这位官爷,明年春耕的种子也由官府准备。听说每家还会给一头牛。呵呵!真是令人期盼啊!”
说到耕牛,老农布满核桃纹的脸上笑开了花,他质朴的话语令温彦博心中感慨万分。早听说杨元庆在丰州的民生做的很好,移民们丰衣足食,他一直半信半疑。今天他亲耳听闻,亲眼所见,他才终于知道,丰州的传言并非虚言。
温彦博想到自己几个月前去关中时看到的情形,大量的土地依然被关陇贵族所占据,虽然唐朝也分田,但每家每户能分到十几亩就已经很不错了,相比之下,杨元庆做得更好。更加迅速,真正把恢复生产和民生当做一件大事,这才十几天,土地已经分配妥当了,足见官府做事情的尽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温彦博隐隐感觉到李渊最后未必争得过杨元庆。
这时。一名士兵大声道:“李太守来了!”
只见远处十几名骑马之人飞驰而至,为首是一名中年官员,老农连忙拱手道:“官爷没有什么事,我先告辞了。”
“多谢老汉!”
温彦博笑着点点头,老农上前给中年官员躬身行一礼。便背上粪兜走了,这时。中年官员缓缓上前拱手施礼道:“在下上谷郡太守李奂之,尊驾可是幽州温司马?”
温彦博走下马车还礼笑道:“在下温彦博,奉罗总管之命出使隋朝,烦扰李使君了。”
“温司马不必客气,只是我家总管尚在太原,温司马若要见杨总管,还需太原一行。”
“这个我有计划,确实打算前往太原。”
温彦博命随从牵来马,他也不再坐马车,翻身上马和李奂之并驾而行。
李奂之用马鞭指着两边忙碌的农人笑道:“涿郡是否一样忙碌着冬修水利?”
温彦博有些惭愧道:“涿郡官府有些积蓄,坐吃山空,也不关心农作,一路南下确实没有看见像上谷郡这般劳作。”
“这也是没有办法,上谷郡连年内乱,农业凋敝,魏刀儿更是扫地为兵,我们虽然能赈济一时,但总不能长久赈济下去,恢复生产才是根本解决之道,不仅是上谷郡,恒山郡也是这样做,虽然我们压力很大,非常劳累,但能够使民生恢复,看到民众安居乐业,这种成就感比美酒还甘饴,再累”
李奂之这番话令温彦博动容,他少年时代起便立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夙愿,可至今为止,他已三十余岁,除了自我感觉良好的修身、齐家外,治国平天下却从来没有触及,他虽然在幽州总管府为司马,每天忙忙碌碌,可是他的所作所为和民没有半点关系,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眼看自己已快四十岁,他的一生就这么很快结束,他曾做了什么?在青史上能留下他的名字吗?而眼前的李奂之,虽然只是一个太守,但他却能实现胸中抱负,留名千古。
温彦博默默无语,实难用笔墨形容他心中千百般滋味,两人一路而行,这时十几名隋军赶着一群牛沿着官道缓缓走来,温彦博又问道:“刚才我和老农谈话时,他说官府要给每户一头牛,这可是真的吗?”
李奂之笑着点点头,“确实有这么回事,这是户部传来的牒文,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听说朝廷从南方采购了大量的茶叶,准备和突厥进行贸易,换取几十万头牛,应该就是给每户的耕牛,将来我们攻下涿郡,涿郡的民众也能享受到这种优厚的待遇。”
李奂之的最后一句话令温彦博无言以对,若是往常,他会怒而斥之,但现在他却一句话说不出来,他心中甚至有一种不该有的念头,如果真能给涿郡每户一头牛,这倒是一件好事。
温彦博心中暗暗叹息一声,罗艺连一个涿郡都治不好,何以治天下?
……
太原城,一名突厥使者在鸿胪寺少卿刘崇运的陪同下来到了晋阳宫,突厥使者年约三十岁,是现任突厥处罗可汗之弟,名叫咄苾,年初突厥大举入侵丰州时,咄苾便是河口城之战的突厥主将,但这一次他不是为战争而来,而是奉处罗可汗之命出使北隋,和解两国之间的敌对关系。
咄苾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更重要是他的身份高贵,他为使者前来,更能体现处罗可汗的诚意。
就在两个月前,北隋使者北上突厥牙帐,见到了处罗可汗,向他提出了两国间恢复贸易的建议,正是这件事使处罗可汗看到了和解的希望,派兄弟咄苾前来具体商议两国间的贸易往来。
刘崇运带着咄苾来到晋阳宫前,五相国之一的吏部尚书崔君素已在宫门前等候多时了,崔君素曾任大隋突厥副使,出使过突厥,当年在突厥,正是咄苾一路陪同他,见咄苾到来,他上前拱手笑道:“王子殿下一路辛苦了!”
“原来是崔使君!”
咄苾认识崔君素,他慌忙翻身下马,上前按住前胸深施一礼,“多年不见了,今日能再见,真是让人无限欢喜!”
刘崇运见他们二人认识,连忙笑着介绍道:“崔相国现在我们大隋的吏部尚书。”
“是我失礼了,应该称崔相国。”
崔君素呵呵一笑,“殿下不必客气,我是受楚王的委托,前来迎接王子殿下,请殿下随我来!”
“一切有劳崔相国了。”
……
紫微阁内,杨元庆正和其他四名相国商议着突厥贸易之事,随着他们领地不断扩张,恢复民生成为了朝廷的重中之重,根据各郡的汇总上来的报告,畜力短缺,尤其是耕牛的短缺成了各地普遍的呼声,经过和相国们的商议,杨元庆决定从突厥购买五十万头牛,分发给各郡。
虽然丰州和北突厥乌图部有贸易往来,但北突厥地域遥远,远水不解近渴,而且几十万头牛很难通过南突厥的地域,所以杨元庆最终决定,向南突厥处罗可汗部购牛。
“各位相国,根据我最新得到的情报,处罗可汗经过一年多的收拢部族,回纥、思结、同罗等铁勒各部又再次臣服于他,他现在有带甲士二十余万人,依然是一支强大的北方胡敌,我们不可小瞧,只是他们现在也急需休养生息,同时也被乌图部所牵制,所以他们现在没有南犯之心,估计四五年之内,北方都会相安无事,为了安抚突厥,缓和边境的军事压力,我决定与处罗可汗讲和,恢复两国贸易,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就近获得大量的马匹牛羊,同突厥军队也就不会南压定襄郡,有利于边境的稳定。”
杨元庆说到这里,看了一眼裴矩,其他相国对杨元庆的这个决定都表示支持,只有裴矩心存疑虑,他对突厥极为了解,他很担心突厥再次强大起来,又一次成为他们的北方劲敌。
“恢复两国贸易,原则上我不反对,我只是担心我们减少边境上的军事存在,会使不法奸商钻了空子,大量向突厥走私生铁军器,资助突厥军力,我的意思是先制定好规则,再谈贸易。”
杨元庆点了点头,“裴相国的担心是有道理,出于谨慎考虑,我们可暂不放开民间贸易,严禁民间商人和突厥贸易,在定襄城建立官方互市,这一次只用茶叶和丝绸向突厥换取我们急需的牛。”
这时,一名侍卫在门口禀报,“启禀总管,崔相国领着突厥使者来了。”
第十四章 战争索赔
咄必随着崔君素老讲了议事堂,他一眼便看到了杨元庆,早在仁寿四年,杨元庆第一次来到哈利湖时,他们便见过面了,严格说起来,杨元庆还是他妹夫,尽管阿思朵现在还在北突厥,但她依然是杨元庆的妻子之一。/
他快步上前向杨元庆深深行一礼,“阿史那咄芯参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却笑着和他紧紧拥抱一下,又拍了拍他肩膀笑问:“这次前来,给我带来什么样的见面礼?”
“带来五百匹上好的突厥马,都是百里挑一的骏马,希望殿下能骑上我们的骏马南征北战,重振大隋江山。”
“说得好,我会记住你的祝福。”
杨元庆拉着他的胳膊,又给他一一介绍了其他相国,除了裴矩之外,其他三人都是第一次见面。
众冬见罢礼,走进议事堂坐了下来,杨元庆命侍卫上了茶,咄芯取出一卷羊皮书,站起身恭恭敬敬呈给杨元庆,“这是我们可汗亲笔所写的一封致歉信,为突厥侵犯丰州而深感歉意!”
杨元庆接过道歉书,看了一遍,随手递给裴矩,他淡淡道:“战争是并可汗发动,但处罗可汗肯为前可汗承担责任,我很钦佩他的勇气,不过……”
杨元庆说到不过,话题轻轻一转,“道歉我可以接受,但战争赔偿却不能不谈。”
议事堂,五名相国脸上变得怪异起来,在他们看来,突厥人肯赔礼道歉,这已经很不错了,总管居然还要突厥人战争赔偿,这让他们觉得匪夷所思,或者说,感情上有点难以接受,总管待人是不是太苛刻了一点。
这件事杨元庆没有和他们事先商量,五名相国皆沉默了,没有人多说什么,在读书人看来,索要赔偿是一件难以启口之事,但在突厥人看来,这却是天经地义,就像杨元庆开口问咄芯带来什么礼物来一样,杨元庆和突厥打了多年交道,他知道突厥人的规矩和务实,光道歉是不够,在道歉的同时还必须有实物补偿,就像当年薛延陀可汗用十万张羊皮赎回儿子的尸体一样。
咄茁出人意料地点了点头,这个他有心理准备,与隋朝的和解对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这样他们就不会腹背受敌,如果北突厥大规模进攻,而隋朝又从后面进攻的话,他们就有覆灭的危险,对他们来说,贸易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