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4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奇怪了,王尚书为什么不向卢楚、段达他们索要军粮。反而向我借粮,这有点滑稽啊!”杨元庆微微笑了起来。
“这个....哎!”
王仁则长叹一声,“因为叔父和卢楚他们几人已经势同水火,根本就不会给我们一粒粮食。而且含嘉仓的粮食也磬尽了,只有皇宫里还储藏着两万石粮食,皇泰帝听信卢楚等人的谗言,说是用来济民,不肯给军队,简直令人愤怒之极,没有我们拼命。洛阳城早破了,现在洛阳城危机消失,他们就把军方一脚踢开,士兵们都要造反了。”
杨元庆是何等人物,在官场上尔虞我诈十几年,一个小小的王仁则岂是他的对手,杨元庆立刻听出了王仁则话中的端倪,王世充手中肯定还有粮食。又想打救命民粮的主意,所以杨侗才不肯给他,其次。王世充故意在军中宣传皇帝和重臣无情无义,故意激起手下将士对朝廷和皇帝的愤恨,为了下一步夺权做准备。
不过王世充和卢楚等人的矛盾倒是很有意思,如果是他是卢楚,他若和王世充斗,手中必须要有军队,要么问他杨元庆借兵,要么找李密或者李渊,难道李渊入侵弘农郡是卢楚等人引来的吗?
想一想也不可能,李渊是唐帝。找李渊的后果很严重,卢楚应该知道,杨侗也不会答应,那么,应该找李密可能性更大一点了,但不管卢楚要找谁来撑腰。洛阳都要有好戏上演了。
想到这,杨元庆迅速整理了一下思路,王世充想向他借粮,同时又想请他协攻李渊,可又不愿意他最后占领弘农郡,但从王仁则有些矛盾的表现中,他又感受到王世充还有更深一层的目的,在试探着自己什么。
对他杨元庆而言,借粮可以,协攻弘农郡也可以,但需要王世充付出代价,杨元庆便缓缓道:“三万石粮食我可以给你们,也不要你们还,但我有条件,我要弘农郡。”
杨元庆说得很直接,当然,他并不想要弘农郡,只是他需漫天要价。
王仁则的嘴张大了,半天合不拢,竟然要弘农郡,这是他叔父最害怕的结果,他嘴唇动了动,喃喃道:“殿下,能否换个条件?”
“别的条件我就想不到了,除非......”杨元庆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
王仁则精神一振,“除非什么?”
这时士兵送进来一杯热茶,杨元庆直接从士兵手上接过,他端着茶杯细细吮了一口热茶,体会着热气进入五脏六腑的那种舒服,他不急着回答,而是在观察王仁则的表现,他需要从捕捉到王世充更深层的目的。
王仁则咬一下嘴唇,他心中很焦急,叔父对他这次出使抱着巨大的希望,他也渴望自己能成功,现在就看杨元庆提什么条件,如何条件能接受,那么叔父就极可能和杨元庆达成共识,这是他们结成同盟第一步。
“殿下.....除非什么呢?”王仁则又小声问道。
杨元庆从王仁则的焦急里,看出了王世充对这次侄子出使所寄托的厚望,王仁则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王世充所面临的困境,这让杨元庆明白,所谓借粮只是一个借口,王世充其实是想和自己结盟,获得自己的支持。
杨元庆这才眯起眼笑道:“除非把军器监的三千名匠人和他们的家眷一起给我。”
王仁则低头不语,这个条件虽然比占领弘农郡好一点,但也同样苛刻,他叔父把这三千名优秀军匠看得很重,这让他怎么答应,半晌,王仁则叹息道:“在下无法做主,我回去禀报叔父,如果叔父答应,我们立刻把人送过河来。”
杨元庆点点头,目光变得柔和起来,“为了表达我对王尚书的诚意,我可以先表个态,我支持王尚书再向上走一步,另外,李渊那边我也可以以势压他,声援王尚书对李渊的讨伐。”
.........
王仁则告辞走了,杨元庆依然在沉思之中,王世充的示好使他发现了一颗极好的棋子,王世充在洛阳的存在,可以极大牵制住李密和李渊。虽然不可能有永恒的盟友,但至少现在王世充对他极为有用。
对王世充而言,最大的敌人是李密,其次是李渊东扩的威胁。而这恰恰是他杨元庆的需要,他需要一个人替他牵制住李渊的东扩,既然有着共同的敌人,或许他们可以结为盟友。
至于王世充自立为帝,其实那也是北隋的政治需要,想到这里,杨元庆提笔写了一份命令。交给一名亲卫,吩咐他道:“把封信用信鹰送给洛阳张胜。”
这时,另一名亲兵走了进来,将一封信呈给杨元庆,“总管,这是窦建德派人送来的亲笔信。”
杨元庆打开信,只见上面只写了一行龙飞凤舞的大字,‘杨公不死。建德不得安睡!’
杨元庆微微笑了起来,这句话中包含着窦建德的多少无奈和愤恨,但也从一个侧面承认河内郡归他杨元庆了。
他也提笔在背后写了一句话。‘各修其德、各安其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杨元庆将信递给亲兵,“让窦建德的人带回去。”
他站起身令道:“传我的命令,军队休整三天,准备开赴河东郡!”
..........
夜色中,窦建德的军队开始缓缓撤退了,一队队士兵在夜色的笼罩下,沿着坎坷不平的山路列队向东撤离,将领们沉默不言。阴沉着脸骑马跟在队伍旁边,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饮恨和不甘。
窦建德坐在一架由百余士兵抬着的步辇之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毯子,他也受伤了,在逃亡的混乱中侧腰中了一箭,不能骑马。窦建德躺在软褥上,凝视着夜空中格外明亮的满天星斗,他心中情绪起伏,久久难以平息。
这是他起事以来败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三万八千百战老兵一夜被全歼,包括他最精锐的八千龙骧军,那是他花了巨大血本打造的御林军,最坚固的铠甲,最锐利的刚矛,最强健的战马,以及十里挑一的战士,最后也只剩下三千人,令窦建德痛彻于心,他左腰上的箭疮又开始疼痛起来。
窦建德长长叹了口气,痛定思痛,他需要吸取这次的教训,为什么会败,当然不能怪军师宋正本,窦建德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不远处的宋正本,他也受了箭伤,躺在一架肩舆上,郁郁寡欢,这几天一直处于自责之中。
宋正本的策略是对的,关键是自己时机选错了,他不该选择在夜间行军,忘记了杨元庆的军队善于夜战,也忘记杨元庆的军队以骑兵为主,他们不会选择山区伏击,一定会在平原上进攻,这就是知己不知彼,更重要是,他们的计策被杨元庆识破了,说到底,是他选错了敌人,他不该进攻河内郡。
窦建德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他回忆起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从他脑海里一一掠过,他们将长眠在河内郡的土地上,连尸体也无法带回故乡。
“王爷!”
一名骑兵疾速奔来,窦建德听出这声音,是他派去给杨元庆送信的亲兵,他睁开眼睛问:“信送给杨元庆了吗?”
“送了,他还给王爷回了一封信。”亲兵把信递给了他。
窦建德连忙接过信,几名亲兵点燃了火把,借着火光窦建德看了看,也只有一句话:‘各修其德、各安其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窦建德反复读了几遍,他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杨元庆迟早还是要谋河北,他慢慢躺了下来,仰望着夜空中最明亮的一颗星星,而旁边一颗星显得有些黯淡了。
凝视良久,他取出一面金牌交给一名亲兵,“速去齐郡,告诉徐圆朗,我接受他联姻的请求,可以娶他妹妹为侧妃。”
第二十二章 河东绅商
次日一早,裴文靖带着十五名河东郡的大商人快步前往府衙,尽管这十五名大商人都有亿万身家,在河东民间都有响当当的名头,但在士军农工的隋朝,商人是没有任何地位,不准骑马,不准纳妾,只准穿黑色布衣,在大多数涉及商人的官府审案中,败诉方大多是商人。|
但随着天下大乱,这些繁琐的条文对商人们也失去约束力,不少商人也偷偷地骑马穿袍,甚至不少商人都有了华丽的马车,娶了小妾,但随着新隋的建立,很多商人害怕被清算,又偷偷地将马换成驴,将锦袍压箱,改穿黑布衣,将小妾称为丫鬟。
尽管新隋并没有清算商人们的一些愈规行为,但他们依旧惶惶不安,有的甚至给自己安排了后路,不料,昨天裴长史忽然找到他们,说楚王将接见他们,这令十五名大商人惊喜交集,这是从未有过之事,这意味着什么?尽管在官方,杨元庆只是尚书令、摄政王,但在民间,几乎所有的民众都把他视为皇帝了。
他们并不指望杨元庆的一次接见就能改变商人的地位,但这是一种信号,一种姿态,一个好的开端。
十五名大商人都身着黑色布衣,簇拥在裴文靖的身后,跟着他走进了府衙议事堂,见楚王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麻烦,不用事先学习礼仪,也不用统一口径,更不用沐浴更衣,只是士兵一次又一次的搜身让他们感觉到安保之严密。
议事堂内,河东郡太守杜淹正陪同杨元庆说话,杜淹是杜如晦的叔父,在洛阳官任工部尚书,一个多月前,由于洛阳局势紧张,杜淹便和挚友戴胄以及杜如晦之弟杜楚客从洛阳逃到太原,杨元庆遂任命杜淹为河东郡太守,杜楚客出任吏部郎中,戴胄为大理寺卿。
杜淹听院子里传来脚步声见裴文靖身后跟着大群黑衣商人,便对杨元庆笑道:“他们来了。”
杨元庆找这些商人来,一方面固然是和昨天的想法有关,另一方面他也想通过这次契机,稍稍提高商人的地位,发挥他们的能力,让他们能加快河东河北的物资流通,什么事情都靠官府,确实有点力不从心。
这时,十五名大商人走进了议事堂,这些商人已经见过太守杜淹了他们见杜淹陪同一名年轻的军中高官所有人都意识到这就是掌控隋朝的君王,楚王杨元庆。
裴文靖上前施一礼,“启禀总管,他们都带来了。”
十五名商人一起跪下,“小再参见楚王殿下!”
“各位绅贾免礼,请坐!”
大堂两边摆放了十几张单人坐榻,就是给他们准备,十五名大商人都一一坐下每个人却在回味着刚才杨元庆对他们的称呼,居然叫他们绅贾,绅是指有名望的大户人家一般轮不到他们,行走倒卖货物称为商,坐地开店卖货称为贾,平时人们都称他们为行商、商家或者大贾,绝对没有一个绅字,而杨元庆居然叫他们纤贾,这难道就意味着他们的地位将有所改变?每个人的心中都开始亮了起来。
紧接着又有十几名侍卫给他们上了茶,令商人们有点受宠若惊,连声感谢。
杨元庆看了众人一眼,大多四五十岁,很多长得肥头大耳,大腹便便,虽然穿着地位低下的黑衣,但这种养尊处优的派头,却不是一般人能比拟,他微微一笑,问道:“在座诸位有没有谁去过丰州?”
众商人面面相觑,最后坐在第二位的一名商人道:“回禀楚王殿下,我的商队曾经去过几次丰州,小民没有去过,只是听手下管事描述了一下。”
杜淹低声对杨元庆道:“此人姓李,是河东郡有名的粮商。”
杨元庆点点头笑道:“原来是李绅贾,你不妨给大家说说你手下在丰州的所见所闻,你可以实话实说。”
“是!”
李绅贾想了想,便提高声音道“大概在前年,我的一支商队去丰州贩蒲桃酒,在丰州呆了不到一个月,他说对丰州最大印象就是规矩很严厉,但又很自由,说比如进城时,所有的兵器都不准携带,在一个城池超过三天就必须向官府备案,写清滞留理由,最多不能超过一月,如果超过一个月,就要申请定居,要交一笔保证金,当然事后会如数退还,这是严厉的一面,而自由的一面就是商人可以随意穿衣服,可以骑马,没有什么商籍、匠籍,只有民籍和军籍之分,商人没有任何歧视,和正常的平民一样……”
……
看得出这个姓李的商人很健谈,是个做生意的老手,很会揣摩杨元庆的心思,说到严厉的一面,他尽量轻描淡写,说到自由的一面,他又浓墨重彩地描述,杨元庆没有打断他的侃侃而谈,他慢慢喝茶,注意商人们的表情,当说到商人没有任何歧视,和正常的平民一样时,所有人都了异常变化,有人坐立不安地扭动身子,有的人听得全神贯注,眼睛里闪烁着期盼的亮光。
看得出,商人的地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其实杨元庆很清楚,天下争霸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强势,也是经济、政治乃至于民心相背的全方位争夺,说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民心又是和经济、稳定等等紧密相连。
北隋之所以做得不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丰州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物资,所以支撑得起,还有河东受到的乱匪涂炭要比河北河南少得多,本身的人口经济状况都不错,但随着河北战役的推进,丰州的积累逐渐减少,他就不能再耗用从前的积蓄,必须要靠自身的经济发展来实现复兴,这就需要依靠商人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